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cccDNA、HBV DNA、HbsAg与HbeAg定量关系的分析

2022-03-14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吉林医学201 1年8月第32卷第24期 5067 道所吸收。番泻叶水灾治疗中主要起到缓泻作用,其主要成分是 番泻苷,可以提高患者胃肠道的蠕动能力并促进肠内物质排出。 68例保守治疗患者中,63例患者治疗成功,其余5例保守治疗无 效后行手术治疗,治疗有效率达到92.6%,说明采用的保守治疗 方法中使用的液体石蜡和番泻叶起到了相应的作用,且不良反应 很小。值得注意的是,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好的粘连性肠梗阻患 4参考文献 [1]章晓憬,俞建平.口服泛影葡胺联合中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J]. 浙江临床医学,2006,8(7):700. [2]姜从桥,李仕青,程庆君,等.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36 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6,12(22):47. [3]闰鹏.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及预防措施[J].医药论坛杂志, 2005,26(24):46. 者仍有可能反复发作,时间从几个月至十几年不等”]。本组研究 患者出院后,随访1~3年内无复发患者,效果较好,研究证明, [4]邓兰树,沈文律,文军,等.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再手术治疗(附 我院采用的保守治疗方法在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较 28例报告)[J]冲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2,9(4):275. 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收稿日期:2011-03.30编校:郑英善】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cccDNA、HBV DNA、HbsAg与HbeAg定量关 系的分析 韩思源,王燕(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目的: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HBV 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分析其相互关系,探讨定量检测血清中HBV ccc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患 者120例,对照组为2O例正常人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J检 ̄I]HBV DNA、HBV cccDNA,采用微粒子分析法检 ̄1]HbsAg和HbeAg。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CHB)轻中度组与CHB重度及重型组HBV cccDNA水平分布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 0.05),定量值与HBV DNA、HbsAg和HbeAg呈正相关。结论:HBV cccDNA、HBV cccDNA、HBV DNA、HbsAg与HbeAg定量检测 对掌握乙型肝炎患者病情轻重、病情进展,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定量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学标志检查是目前临床分 表l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的HBV cccDNA、HBV DNA、HbsAg与 析和判断患者病程和传染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共价闭合环状DNA HbeAb定量关系比较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是HBV的原始复制 模板,cccDNA的存在是病毒复制及感染得以维持的根源,抑 制或清除cccDNA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关键 ]。选取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乙型肝炎患者120例,通过对其血清 中HBV cccDNA与HBV DNA、HbsAg和HbeAg定量关系的分析 旨在探讨定量检测血清中HBV cccDNA、HBV DNA、HbsAg和 3讨论 HbeAg的临床应用价值。 病毒学因子的定量血清学测定在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有效 处置中起了重要作用。临床实践中,敏感的方法测定HBV病毒载 1资料与方法 量是评价CHB自然过程的关键因素。量化HBV DNA高敏感测定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其中男96例,女 已成为选择治疗候选患者、监测治疗反应和探测出现抗药性的主 24例,年龄16—62岁,平均(34.2±12.6)岁。全部病例均为临 要工具[2。1。e抗原(HBeAg)由C基因编码,是HBV核心的可溶 床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诊断均符合2005年的《慢性乙型肝炎防 性抗原,HbeAg阳性表示病毒在体内复制,传染性较强,HbeAg 治指南》。40例正常人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均阴性,肝 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e抗体,此抗体对HBV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功能正常。 HbeAg是一种可溶性的蛋白抗原,是完整的HBcAg肽链的一部 1.2检测方法:采用德国罗氏公司lightCycler ̄光定量PCR仪, 分,当HbcAg被蛋白酶裂解时,HbeAg ̄游离出来分泌到外周血 HBV DNA定量试剂盒的灵敏度为5.0 X 10 拷贝/ml,HBV cccDNA 中,在血循环中与Dane颗粒,出现时间相平行,与HBV、DNAP 检测范围是2.50×10 一2.50×10 拷贝/ml。 的消长动态也基本一致,而消失较早,是HBV体内复制与具有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 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非参数检 传染性的重要指标。HBeAg单独阳性表示病毒仍在体内复制。表 验(Kruskal Wallis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面抗原(HBsAg)由s基因编码,是HBV的衣壳蛋白,包括S前 s,和前S 蛋白,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具有抗原性,可 2结果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Hbs。HbeAg阳性患者也有较高的HbsAg 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的HBV cccDNA、HBV DNA、 滴度。在正常状况下,HbeAg的产生晚于HbsAg而消失较早。乙 HbsAg与HbeAb定量关系比较:见表1。 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预防和治疗都很重 5068 吉林医学2011年8月第32卷第24期 要,患者血清HBV cccDNA、HBV DNA、HbsAg与HbeAg的定量 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4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0 [2】程钢,何蕴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毒[J].中华 医学检验杂志,1999,22(3):135. [3】姜燕,姜宏,黄园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EAG模式与 HBV DNA定量关系的研究[J】.I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21(5):281 [收稿日期:2011—04—02编校:朱林】 弧线形小切口在老年性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的应用 吴鸥,童晓陆(安徽省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目的:探讨弧线形小切口在老年性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的应用。方法:自接受安徽省残联“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及安 徽省白内障民生工程复明手术任务,在项目实施中均采用弧线形小切口摘除老年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共完成500例,5o0眼。结 果:手术成功率达100%;人工晶体植入率达到98.6%;术后l周矫正视力0.1~1.0,其中>/0.5者300例(60%);术后2个月矫正视力≥ 0.5者465例(93%),0.3~0.4者35例(7%)。结论:弧线形小切口在老年性白内障复明工程中应用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 操作安全,费用经济,效果显著,尤其适应高龄、多病患者等特点。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弧线形小切口;复明 白内障是世界范围内具首位的致盲性眼病,其风险因素主要 是老龄化,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白内障盲防治工作任 重道远。安徽省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2007年接受安徽省 残职“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及安徽省白内障民生工程项目复明 手术任务,完成500余例老年性白内障弧线形小切口+人工晶体植 A手术。取得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A资料与方法 l。l一般资料:本组统计完成弧线形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 出,Ⅳ一V级核经过水分离、水分层后于晶体核下上方注入粘弹 剂,用碎核刀碎核后分次套出;双管冲洗针头接林格氏液冲吸皮 质,上方虹膜后皮质可从角膜辅助切口冲吸;再次注入粘弹剂, 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或睫状沟)。调整晶体位置,清除残蹄 粘弹剂,切口视情况不缝合或少缝合,结膜瓣下注射庆大霉素2 万u+地塞米松2.5 mg,单眼包盖,术毕;③术后处理:术后每天 换药一次,托品卡胺眼药水散瞳,局部滴抗生素眼药水;妥布霉 素2万u+地塞米松2.5 mg结膜下注射,1 ̄:/d,连用3 d。 500例,500眼。其中男22l例,女279例;右眼2l7例,左眼 283例;年龄55—87岁;术前视力:光感者167例,指数/眼前 者189例,0.01一O.04者105例,0.05—0.1者3l例,0.2~0.3者8 例;晶体核分级[1]:I~Ⅲ级核者325例,Ⅳ级核107例,V级核 2结果 术后视力:术后1周矫正视力0.1—1.0,其中>/0.5者300例 (60%);术后2个月矫正视力≥0.5者465例(93%),0.3—0.4 者35例(7%)。人工晶体植入:498例(99.6),其中2例高度近 视者未植。术中并发症:后囊破裂5例(1%),其中3例人工晶 体植入睫状沟,2例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术后并发症:角膜内 皮混浊(没进行分类)37例(7.4%),经局部相应处理用药, 68例;屈光度:15.0—27.0 D者498例,O.o0 D者I例,一1.o0 D者 1例;术前经过全身体格检查(包括非临床检查)无手术禁忌证 者;眼部经过裂隙灯、光感、光定位、辨色力、眼压等检查情况 良好者;人工晶体度数以角膜曲率及A/B超检查后测算得出。所 有病例均经过残联部门组织普查出的老年性白内障贫困患者。由 残联统一组织安排手术患者的批次,各批次患者提前3 d发放抗 生素眼药水滴眼。 2周后均得到恢复;色素膜反应1 12例(22.4%),2周后均得到 控制。后发性白内障:15例(3%),6个月后介绍到上级医院做 YAG激光治疗。 1.2手术方法:①术前准备:提前2 h托品卡胺眼药水充分散 瞳;②手术步骤:进手术室后调整手术显微镜,常规消毒辅巾。 3讨论 众所周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白内障已成为 麻醉:配合好的患者滴表麻剂及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球 周麻醉,部分患者辅加球后麻醉,稍加指压软化眼球。开睑器 开睑,于2—10(或1O一2)点之间制作以上穹隆为基底的结膜 瓣,烧灼止血,沿角膜缘后约3 mm处用巩膜隧道刀制作1/2层 巩弧线形膜隧道切口,切口长约6 mm,切口前端达到透明角膜 约0.8—1.0 mm;于一侧角膜做一3 mm长辅助切口;角膜穿刺 刀做内切口,切口长约3 mm,前房注入粘弹剂充填,用撕囊镊 (或一次性针头)连续环形撕囊(或截囊),囊袋口直径控制在 6 mm;核处理口】:I~Ⅲ级核用林格氏液分点注入囊袋内进行水 主要的致盲眼病,尤其是老年性白内障在白内障发病率中占到首 位。白内障手术重在复明,术后视力是患者和手术医生最关心的 问题之一。小切口技术是日本百濑皓设计的手术术式,1996年引 进我国后已得到广大眼科医生的青睐。在目前情况下,白内障小 切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已成为除超声乳化手术之外最主要手术 术式之一【3】。 弧线形小切口体现在巩膜隧道切口,简单、易学,其制作难 度并不太大,适宜于初学者。实施的手法碎核方式主要有两种: ①对于I~砸级核采用以水分离、水分层为主;②对于Ⅳ级以上 核采,田碎核刀碎核;相}七之下安全性大、适应性广、损伤小。 本缳500例老年性白内障均行弧线形小 l:』 后2一?月矫 分离,分别注入晶体皮质层进行水分层 待晶体核呈薄片 上浮 j二虹r膜丽晤. 口曩 同时于角膜侧 [1注水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