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22期(总第190期) 以案例探究课堂学生自主提问的实效 费有法 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杨庄小学,江苏扬州225200 课前预设: 认为学生已经理解了,又按着自己预设的方案,重点解决了 近期,我执教了《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苏教版 自己预设的问题。这样做显然是不够正确。我该怎么做呢? 小学语文第十册)。课前我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文 争论与存疑: 本的特点,设计了“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预 在课后的研讨活动中,同事们针对这一堂课纷纷发表 习,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根据文本生疑,然后教师抓重点 见解。 问题突破。 观点一:既然学生提出了问题,教者就应该尊重学生, 课堂实情: 帮助学生解答心中的疑问,这样的课堂才有生成的精彩,才 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一共提了十三个问题(略)。我认 更有效。 为,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已经过了思考,许多同学一定已 观点二:教师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不能在一些虚假的 经知道了一些问题的答案。于是,课堂上我对学生的问题 问题上浪费时间,要突出重点,不能一味地被学生的问题牵 进行了归纳,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两个我认为的重点问题进 着鼻子走,否则,课堂是很热闹,有效性却值得怀疑。 行了讨论(其实是我备课时预设的)。最后,又引导学生讨 同课异构: 论了一两个我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 为了解决心中的疑问,于是我又在别的班级上了同一 础上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可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课。我引导学生逐一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与上节课大致 教后反思: 相同)。简单的问题,一带而过,重点问题深入引导,探究。 这十三个问题中,有的问题是学生有了答案,为了迎合 结果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所有的问题得以解决,难点也得以 老师提出的;有的问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思 突破,但课堂教学显得不够严谨。 考的价值;有部分问题有价值,是课后的思考题,既是教学 再次反思与收获: 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还有的问题值得玩昧,引导学生 从同课异构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同学不会提 思考这些问题,能帮助学生较深入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 问,或者为了应付老师而提出的问题肤浅而无效,许多问题 走进编者。 指向性也不明确。这样的提问方式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浪费 而在课堂教学中,我却没有逐一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师生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课堂的有效性难以保证。我分析 一的,或可以有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 要多注重“一题多解 ‘多题一解”的方法归类,适时地变题甚 平的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 至引导学生自己将题目进行改变,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 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们解题的信心。 四、试卷讲评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三)善于总结,勤于反思 (一)照顾一般,突出重点 题目是一辈子都做不完的,但是知识点却是有限的,我 每封试卷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布着难度不一的题目, 们要通过所做的试卷将知识点及娜月她方法、技巧进行总 我们不能够平均用力,难度小的题目要注意到知识面的覆 结。可以将几封试卷的形异质同的题目集中起来评讲,把形 盖,关键是学生细心,中等难度的题目所设置的思维量、运算 似质异的题目也集中起来讲评,以便归类、总结。 量都会大点,然而它们是试卷的核心,我们在认真批阅之后 总之,在高中数学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数学观念,用 要根据错误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 新课程的观念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心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主动学习,那么高中数学复习课就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变得 (二)贵在方法,重在思维 有声有色,情趣盎然。这样,既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做试卷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 而且也会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悟性。 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题目的悟性。讲评试卷 (责任编辑贺蕾蕾) N 唆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点滴体会 廖君辉 河源市紫金县附城中学,广东 河源《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提高全 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培养目标”定位,不仅对初中生的“知 517000 要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行探索,自行解决问题,获得知 识。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尽可能地通过实物、 模型、演示实验或电教媒体等来展示情境,以唤起学生注 意,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识与技能”课程目标提出了基本要求,而且对“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探究 式课堂教学引导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与素质 其次,创设情境是为学生提出问题服务的,教师要围绕 探究的主题精心设计,使探究的问题步步深入,层层推进, 直至获得新知。 的提高,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来组织、如何来引导便 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一、利用演示实验,创设激发好奇心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演示惯性现象时,用生鸡蛋代替钢球置于硬纸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是为学生服务的。一要使学生置 身于情境中,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问题的兴趣。二 了学生不能有效提出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由于小学生生活实践较少和知识储备的限制。 板上,将惯性演示仪换成玻璃杯(杯里放些细沙)。这样在 演示时能引起所有学生的极大兴趣,为学生进行惯性现象 “学导式”课堂应有的效果。 第三,要有效的引导学生解决提问 2.由于长期以来的师道尊严使是学生存在畏惧心理。 3.学生习惯了原有的“填鸭式”的课堂模式,造成了思 想上的惰性,致使质疑的能力逐渐退化,即使有了疑问也不 愿提出。 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老师如何进行课堂的“导 学”是课堂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提 问的问题。 1.预习时让学生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 就自己写上答案,不能解决的就留到课堂上讨论解决。能 解决掉自己提出的问题,或者能解决别的同学提出的问题, 经过学习,多次的同课异构实践活动以及研究讨论,终 于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学导式”课堂教学在 引导学生质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自豪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自信心。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其实也是学生对教材 的再认识、再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发挥出学生的自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 底也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可见中外学者对质疑 和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都十分重视,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 自己心中的疑问。《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 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 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明确提出了要倡导 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第二,要教会学生怎样有效提问 课堂上,怎样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 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学习的潜力,当这种思维模式成为学习习惯的时候,就形成 了学习的能力。我们也就实现了“授人以渔”的目的。 2.及时反馈。老师的反馈也很重要,在课堂上老师可 以对提出的好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表扬这些提出高质 量问题的同学。表扬既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也是一种舆 论导向,能激起更多学生的思维火花。教师要善于利用儿 童好奇的天性,传授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 过程中自己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最终解决 问题。这样“学导式”课堂教学才能有效。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一位教育 1.首先可以给问题划定范围。从课文主要内容,重点 句,课后的思考题等提出自己的见解(课后的思考题是编者 的意图所在)。 工作者永远的追求。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积极反思,在反 思中收获,在反思中前行,必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向 青草更青处漫溯”,只要有信念,相信一定会在这条路上走 得更远,攀得更高。 (责任编辑贺蕾蕾) 2.给问题一个大致的方向,让学生沿着大的方向前进。 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向导,把学生引领到探究境地,在正确的 方向下自主地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板块。这样的课堂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