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金属热处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I==科学技水 —J cience and technology 我国金属热处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柯观振 (广'Ji、I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讲述了我国金属热处理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金属热处理技术发展重点和趋势,以“绿色化、精密化、 智能化、标准化”为行业的努力方向,包括绿色化热处理技术、发展高端热处理装备、研发关键材料及核心零部件热处理工艺、 发展信息化智能热处理技术和实施标准化战略。 关键词:金属材料;热处理;绿色化;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G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8)叭一0056—2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衡量一个国 家或地区制造业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它是机械零件 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对于发掘金属材料的潜能,提 高产品的质量,延长产品的寿命,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中国热处理与表层改性技术路线图》针对我国关键构 件可靠性差、寿命低和结构重的三大问题,制定了“精密一高效一 经济一清洁一产业”的发展目标,指出了我国热处理技术应朝“绿 色化、精密化、智能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1 我国金属热处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_1 热处理质量难以适应高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的要求 虽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机械加工水平提高很快,许多复杂 整机和高精度的零部件也都能制造,但热处理技术水平低始终 是个短板,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产品寿命和可靠性有 较大差距。例如:我国滚动轴承产量在全球占比很大(约六成), 但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铁路轴承,转速2500转/分以上的精密 机床轴承,大功率风力发电机主轴轴承等高端轴承还得依赖进 口;再如,我国汽车变速箱行业虽然近几十年来发展很快,但是 热处理水平跟不上致使齿轮承载能力低,与国外相比体积、质 量较大,且常有断齿等严重事故发生。在中低端领域,我国大量 仿制、代工国外早年开发的、热处理要求低的产品,然而这些产 品附加值低、使用寿命,环境资源代价沉重的却只换来微薄的利 润;在高端领域,由于热处理技术不高,国内难以生产出高品质 和耐用的商品,有的往往只是好看样机和展品。高端装备和关键 零部件对进口的依赖威胁着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 1.2热处理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在热处理能耗方面,20世纪七十年代末,欧洲和日本分别 已经达到400 kW·h/t和300 kW·h/t以下,同期我国的热处 收稿日期:2018-O1 作者简介:柯观振,生于1985年,男,广东茂名人,从事激光晶体材料的研究 与生长方法。 理能耗是1200-1300 kW·h/t,到2010年这个数值才下降到 约600 kW·h/t,比起我国过去的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 是却还赶不上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大量 的淬火油烟、热处理尾气严重污染着环境。 1.3高端热处理设备依赖进口 我国热处理装备的设计与制造一直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虽有热处理设备制造厂数千家却只能制造出国外几十年前水平 的设备,重复引进国外高端的热处理设备,并且价格昂贵,由于 技术含量高和知识产权等原因其售价往往能达到成本的10几~ 几十倍。因而,缺乏创新能力使我国热处理工艺装备制造业严重 依赖进口,无力满足高端用户的需求 J。 2我国金属热处理的发展重点与趋势 2.1绿色清洁的热处理技术 我国热处理技术虽然在少无氧化加热、节能减排方面有了 明显的进步,但热处理生产在整体上仍然处于高能耗、高排放模 式,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冲突,迫切需要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 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清洁热处理生产体系。主要包括: (1)真空低压渗碳技术。该技术通过高碳流量实现高效碳转 移,不用CO 、CO载气,能较好替代可控气氛渗碳。该技术使 器件表面奥氏体的碳浓度短时间饱和,减少了渗碳时间并降低 了能耗,使渗碳技术转化成少无污染过程。 (2)真空高压气淬技术。该技术处理的工件清洁、无氧化、 无脱碳、工件畸变小,可以部分甚至完全替代油淬。高压气干 燥,不用清理,环境负荷小。 (3)可控气氛热处理减量化技术。传统的可控气氛热处理对 碳的利用率极低,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含碳原料气,大量排放的 可燃废气燃烧又烧耗了98%的气氛。国内外针对这一问题研发 了渗碳废气循环利用系统Hybrid Cazb、真空锁气技术、前室预 抽真空多用炉技术等,减少了废气排放并节约了能源。 (4)余热利用热处理技术。利用各种余热进行热处理可节约 大量热能,节约用地。锻造、淬火、回火合作一生产线上又可缩 短生产时间,提高效率;且锻热淬火比一般热处理提高了产品 力学性能。 [—科学技术 J cience and technology (5)以水代油淬火冷却技术。中碳合金钢的淬火冷却以水替 代油和聚合物类介质进行,可以大量减少废弃的淬火油和废弃 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3)热处理机器人。“智能制造”与“机器换人”正由概念 转向实用,智能控制系统是一种在各种复杂的不确定性环境中 的聚合物类介质的排放,并能节约许多淬火油或聚合物类介质 的费用‘ 。 2.2发展高端热处理装备 以最低限度的人工千预高度自主地实现追求目标功能的控制系 统。智能控制系统的主要性能是高性能、稳定性、适应性、容错 性、学习能力、实时 和人机协作功能。 (4)数字化热处理车间。近年来我国在大力加快数字化热处 理装备和智能化车间的建设。这方面的建设可以降低对工人的 需求,并且适应质量同等化的要求。数字化、信息化热处理车间 发展高端热处理装备是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需要,是提升 本国竞争力、走出国门的需要,也是实现提质增效和建设“一带 一路”的需要。面对未来的潜在客户和高端产品走出国门,我们 应该以标准化引领高端热处理设备发展,并重点发展绿色化、精 密化和智能化等技术提升,慢慢形成独具特色的高端热处理装 备产业体系和标准化体系。目前,我国已具备高端热处理装备整 成为继“少无氧化热处理”技术后的一个新的重大改革热点 】。 2.5热处理标准化战略 机初步设计制造能力、数字化热处理车间一体化设计和大型工 程承包能力,再配以价格、服务和配套等优势,高端路线将逐步 转型升级,并满足“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 2.3研发关键材料及核心零部件热处理工艺 核心零部件的热处理工艺对保证机械产品可靠性、精度和 整机性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关键零部件的材料及热处理 技术不过硬,国内很多核心零部件需要依赖进口,例如精密减速 器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未来国内在这方面的市场需求将 达100亿元以上,然而受热处理工艺水平的限制,国产的精密减 速器可靠性差,故障率高。再如,我国滚珠丝杠类滚动功能部件 80%以上需要进口。 在关键材料方面,激光晶体材料是制作固体激光器的介质, 是固体激光技术及产业的重要支撑材料,也是激光技术的核心 和基础。目前,高功率激光晶体在军事、工业、医疗等领域被广 泛研究和应用,而在高功率激光晶体中又数Nd:YAG晶体最重 要,同时它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激光晶体 l。因而Nd:YAG晶体 材料的热处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研发关键材料及核心零 部件热处理工艺,一是热处理工艺的创新,包括预备热处理的设 计、加热和冷却工序的设计等;二是热处理工艺的优化。要优先 将真空低压渗碳、高压气淬等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在关键零部件 热处理的工艺改进上。第三是热处理生产过程与热处理质量的 控制。通过研发和采用热处理新技术,制定关键零部件热处理工 艺、生产过程规范、质量检验方法及评价方法,从而严格控制热 处理生产过程和质量。 2.4发展信息化智能热处理技术 热处理智能化通过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技术、精 密控制技术,提高热处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优化工艺过程,实现 节能环保;提高了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劳动强度,降 低人力成本。发展信息化智能热处理技术包括: (1)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模拟技术是热处理虚拟生产、热处 理设备虚拟设计的关键技术。该技术的作用主要是减少试验的 次数,缩短研发周期,已成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的热处理提升技 术。 (2)热处理传感器。我国热处理传感器技术在许多方面得到 了广泛应用,并且接近了国际水平,比如温度、压力、碳势、基 本力学性能等方面,但在热处理和表层改性传感器技术方面与 标准是质量的基础,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工业发达国家普遍 将标准化上升到政府层面上的国家战略。如美国的“再工业化” 战略,德国的“工业4.0”战略,都把标准化作为支撑战略的重要 手段。在质量优先战略指引下,我国的热处理标准化工作逐步加 强和完善。201 1年,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了加快 重点标准的修制订、提高标准的先进性、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并 且要求通过提高标准的技术指标,向国际同类标准的先进水平 看齐,以促进行业发展;开展先进热处理工艺装备标准的制定; 加快材料尤其是有色金属热处理标准的制订;加大节能、环保、 安全方面标准的制修订力度。 另一方面,又扩大了诸如先进热处理设备标准、零件热处理 等领域的标准制定。等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热处理标准体系不 断完善,标准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在诸如节能与环保等方面形成 一个比较完整的独立标准体系。这些标准为装备制造业热处理 质量的保证起到了重要作用。2016年4月6日,《装备制造业标 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实施,成为 国家层面的战略 -。 3结语 我国热处理技术的发展始终任重道远,我们应认识到热处 理工艺和装备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深刻影响,以绿 色化、精密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将引领热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并且在高端战略的行业技术提升工作中争取得到新的发展机 遇,助力中国走向制造强国 。围 参考文献 [1】 李茂山,吴光英.金属热处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二)【J】.国外金属热处 理.1998(1):5-7. 【2】 潘健生,顾剑锋,王婧.我国热处理发展战略的探讨【J】.金属热处 理.2013,38(1):4-14. 【3】 徐跃明,李俏,罗新民.我圈热处理技术发展的几个重点[J】.金属热处 理.20l7,42(4):1-5. 【4】 李克明.现代人工晶体材料研究_【J】.才智.2012,(6):31. 【5】 徐跃明,李俏,罗新民等.热处理技术进展【J】.金属热处理.2017,42(4):1—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