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言文理解题常见设错点

2023-04-14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言文理解题常见设错点

作者:曹振国

来源:《新高考·高三语文》2012年第02期

每年高考,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解答文言文阅读理解题方面失分较多。一是因为这类题型关涉整篇文言文,遇到难度稍微大的选文或者题目感到无从下手,只好盲目地瞎猜;二是没能了解一些命题规律,没能掌握一些答题技巧。

理解文章大意类题目有多种考点,如分析人物性格、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作者观点等,主要包括信息筛选题和分析概述题两大类题型。了解命题的一些基本规律及解题时值得注意的地方,答题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针对性和准确率。 信息筛选题的设错点并不复杂,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

一是备选文句的陈述对象、陈述内容与题干不一致。有的试题只考查考生对某一方面内容的理解,如2011年全国大纲卷第9题,要求考生选出“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文句①表现熊鼎的孝顺,文句②写熊鼎谏言,表现他正直和敢于直言,这两项的内容明显与题干不符。由此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D项。2011年湖北卷第11题,要求考生选择“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分析几个选项,A项中前一句是写棺椁之葬的起始,C项两句都写厚葬,D项后一句是作者将薄葬和厚葬对比后的结论,与厚葬关联不大。根据这些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B项。

二是备选文句的内涵难以单独理解,需要结合原文语境仔细辨析。2009年重庆卷第9题,要求学生筛选“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备选文句④“愚者多财生其过”,备选文句⑥“福祸无门,惟人所召”,这两句单独理解均有一定难度,需要结合上下文解读。“愚者多财生其过”的上文说“贤者多财损其志”,两相对照就容易理解了,意即“如果愚笨的人财物多了就会让他犯错误”,与题干内涵不一致。“福祸无门,惟人所召”也要结合上文语境理解,引述古人之语,并非专对“贪鄙”而言,也与题干不符。理解清楚之后再去答题,就显得容易多了。 分析概述题主要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对文章主旨或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大多要求选出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也有试题要求选出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相比之下,这类题型的设错点多种多样,变化多端,常见的设错点有: 1. 曲解词句

主要是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不当,表述中解说失实。如2011年浙江卷第18题D项,曲解原文“诸囚闻其迁,皆垂泣”,说成“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实际上,“迁”指调动官职时包括升级、平级转调和降级三种情况,具体含意要视上下文语境而定,上文说“拜侍中,兼太子宾客”并无贬谪之意,选项D曲解了“迁”的含意(只有“左迁”才表示“贬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0年重庆卷第10题C项说“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此选项误解“犯”的含意,实际上应是“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犯”是“冒犯”之意(成语“有犯不较”可作佐证),此处属因望文生义而曲解词语。2009年江西卷第12题B项,曲解原文中“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为“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实际为“乡里有一些多次聚集饮酒并评议事情却不能决断的人”),其中命题者故意错解多音多义词“数”的意思,此处的“数”应读为“shuò”,“多次,屡次”的意思。曲解关键词句是比较典型的设错规律,阅读和分析时要特别细心,对初读有疑问的选项必须多留一个心眼,揣摩辨析关键词义,应特别注意那些易望文生义的重点实词或多音多义词。 2. 混淆时间

事件发生在甲时,却说成是乙时;或者将未发生的事说成已发生,将已发生的事说成未发生;或者故意混淆两件事的先后顺序。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第6题B项说“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害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原文中则说朱文逊在城池被攻破之前已战死,明显混淆了两件事的时间先后。2010年山东卷第12题C项说“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根据原文,申甫被皇帝召见后,“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在先,皇帝“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在后,也是混淆了两件事的时间顺序。2009年全国卷Ⅱ第10题C项中说“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实际上原文中县官刘僧秀已经放出灌溉农田之水进入瓜渠,选项将已然之事说成未然之事。遇到题干中含有“想要”、“已经”等之类的时间副词,不可掉以轻心,要抓住时间线索进行梳理,进而分辨清楚。 3. 无中生有

文中没有之事,仅凭主观臆断而说有。如2011年全国大纲卷第10题C项中说“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原文中只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的信息,是说“平阳知州梅镒犯贪赃罪,不住地分辩”,至于“被诬”和“行贿”的信息,则属于无中生有。2011年广东卷第8题D项说“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其中“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就属于无中生有的信息。2009年湖北卷第12题B项中说“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而据文中,宋孝孙并没有派人向上级报告,选项中上述内容无中生有。此种设错点,要求我们阅读时充分尊重原文,不能仅凭主观来分析判断。 4. 以偏概全或缩小范围

主要是涉及范围时的扩大或缩小。如2010年四川卷第10题B项说“永始、元延年间,长安城中一些犯罪分子为非作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尹赏将他们收捕入狱,全部投入„虎穴‟处死”,原文信息是“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选项明显扩大了范围。2009年北京卷第10题D项说“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实际上,原文说“叔孙通使征鲁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时,“鲁有两生不肯行”,只有两个鲁生不肯合作,而不是全部,明显是以偏概全之误。2009年辽宁卷第6题B项中说“孙谦任钱塘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车库里”,原文说“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表明他离职时常常如此,并非一定是在钱塘任上,选项明显缩小了范围。对此类设错点,要注意是否因夸大或者缩小而失实。 5. 妄加推断

主要表现在进行因果推断时仅凭主观臆断。如2011年湖北卷第12题A项说“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而文中张释之进言意在向文帝说明“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的道理,由“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也可以推知,文帝明白的是国家兴废大事比个人死后之事更重要的道理,选项属于妄加推断。2008年广东卷第8题D项说“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原文中说“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可以看出王敦害怕的是周访的强大,选项妄加推断,弄错原因。2008年北京卷第10题D项说“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但据原文全篇来看,“令行禁止,诉讼锐减”的原因不是他“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而是因为他善于理政,崇尚礼仪且礼贤下士,选项是妄加推断之语。此类设错点,要求我们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结合全文进行综合判断和推理,不能仅凭只言片语断定。 6. 胡乱联系

没有逻辑关联,硬要强加某种逻辑关联,风马牛不相及。如2010年湖北卷第12题C项说“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而实际上原文意思是,“休战以来,老兵已亡,新兵生长于太平年代,养成了骄奢懒惰的习性,连背军粮的事都雇佣别人而不愿意亲自劳作”,属于胡乱联系。2009年重庆卷第10题D项中说“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被获为警戒”,根据原文,鸟和鱼被捕的原因并非贪高或贪深,而是贪饵,此选项表面上是在围绕主题陈述,实际上是胡乱联系,强加逻辑。2008年浙江卷第14题D项中说“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而选文《白居易传》中仅说到白居易“放纵诗酒”、“为游赏之乐”,与“独善其身”、“兼济天下”没有逻辑关联。对此类设错点,考生要根据文章主旨或中心来梳理,顺藤摸瓜,找出错误所在。 7. 张冠李戴

把对象甲当乙,或把甲做的事说成乙所作,或对甲做的事说成对乙做的事。如2011年江苏卷第7题C项说“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而据原文,“安排他到鄂州做官”并非陈公弼所做之事,他只是“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最后是朝廷“诏复以正民为鄂州”,此选项属张冠李戴。2008年山东卷第12题B项中说“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给张讷吃”,原文是“余窃面倩(“请”之意)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意思是“我从家里偷了面请邻居家的妇女烙的,只管吃不要说出去”。张诚偷的面不是邻居家的,而是自家的。对此类设错点,要认真与原文对读,仔细甄别,弄清对象。

当然,以上设错点并没有囊括全部,仅仅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种情况。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还可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加以总结充实,做到有备无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