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学科 课型 科学 新课 单元 课题 第一单元 声音的强与弱 执教者 上课时间 一、主要概念: 1.振幅 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学习 要点 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 2.音量 音量--又称音强、响度,--在距离和传播媒介等同的条件下,决定于物体被激发时的振动程度即振幅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学习 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目标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 探究 问题 应用 声音的强与弱
作业 文化 练习册 拓展阅读 阅读 学习 重难点 教学准备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振动幅度与音量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师准备:1把钢尺、固定好的皮筋、1面鼓和一些黄豆或细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振动幅度与声音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 导入(5 分钟)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我们是怎样听见这些声音的。我们听到的声音在音量上有强有弱,这节课我们学习声音的强弱。 二、 聚焦(5 分钟) 声音为什么会有强弱变化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三、 探索(25 分钟) 任务一: 利用钢尺的振动,研究声音的强弱变化。 记录钢尺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任务二: 用不同的力量拨皮筋,当皮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它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变化。 记录皮筋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任务三: 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当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它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变化。 二次备课 学生讨论声音的强弱变化。 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声音的强弱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通过实验,认识钢尺的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认识皮筋振动的幅度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实验,观察鼓面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物体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学生利用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生活中的现象。 1.5.声音的强与弱 板书 设计 音量:声音的强弱 提示:鼓面上放一些轻质小球,如细沙或黄豆等物体。 总结: 通过实验的研究,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四、 拓展 还有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说一说生活中的事例,并利用音叉弹开小球的实验进行验证。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教学 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