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测量装置及曲面工件测量系统[发明专利]

2024-08-3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1795664 A(43)申请公布日 2020.10.20

(21)申请号 202010718451.4(22)申请日 2020.07.23

(71)申请人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国家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新锡路20号(72)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代理人 袁江龙(51)Int.Cl.

G01B 21/00(2006.01)G01B 21/02(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

(54)发明名称

测量装置及曲面工件测量系统(57)摘要

该测量装置包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装置,

括底座、第一支架、第一驱动件、第一测量组件、第一配重组件及载具组件,第一支架连接底座,第一驱动件连接第一支架;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测量组件朝向或远离底座移动;第一配重组件能够对第一测量组件施力以抵消第一测量组件的部分或全部重力,从而减轻第一测量组件对第一驱动件的负载;载具组件连接底座,用于安装待测工件。本发明的测量装置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曲面工件测量系统,能够提升曲面工件测量的精准度。

CN 111795664 ACN 111795664 A

权 利 要 求 书

1/2页

1.一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连接于所述底座;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第一测量组件,所述第一测量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测量组件朝向或远离所述底座移动;

第一配重组件,所述第一配重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一测量组件,所述第一配重组件能够对所述第一测量组件施力以抵消所述第一测量组件的部分或全部重力,从而减轻所述第一测量组件对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负载;

载具组件,所述载具组件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载具组件用于安装待测工件以被所述第一测量组件测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组件为气缸,所述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测量组件,所述气缸能够通过所述活塞杆对所述第一测量组件施加拉力以抵消所述第一测量组件的部分或全部重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配重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两侧,且相互之间平行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配重组件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测量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配重组件及所述第一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

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一配重组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安装板带动所述第一测量组件朝向或远离所述底座移动,所述第一配重组件能够对所述第二安装板施加拉力以抵消所述第一配重组件及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部分或全部重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第一支架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第二测量组件,所述第二测量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测量组件朝向或远离所述底座移动;所述第二测量组件与所述第一测量组件能够分别位于所述载具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二测量组件及所述第一测量组件能够共同测量安装于所述载具组件的工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第一平移组件及第二平移组件,所述第一平移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二平移组件包括第四驱动件;

所述第三驱动件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四驱动件沿平行于底座的第一预设方向移动;

所述第四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载具组件,所述第四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载具组件沿平行于底座的第二预设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呈夹角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组件包括第一旋转组件、第二

2

CN 111795664 A

权 利 要 求 书

2/2页

旋转组件及第三旋转组件,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二旋转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组件,所述第三旋转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并用于安装待测工件;

所述第一旋转组件相对所述底座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能够自转并带动所述第二旋转组件旋转;所述第二旋转组件能够绕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方向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三旋转组件相对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调整角度;所述第三旋转组件能够自转并带动待测工件旋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第五驱动件及第一承载体,所述第五驱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五驱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体,所述第一承载体的侧壁与所述底座相互垂直,所述第五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承载体自转;

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包括第六驱动件及第二承载体,所述第六驱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体的侧壁,所述第二承载体设置于所述第六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承载体之间,且一侧连接所述第六驱动件的输出端,另一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体,所述第六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承载体相对所述第一承载体转动;

所述第三旋转组件包括第七驱动件及第三承载体,所述第三承载体用于安装待测工件,所述第七驱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承载体的底壁,所述第七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承载体,所述第七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三承载体自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驱动件为DD直驱电机;及/或,所述第六驱动件为DD直驱电机;及/或,所述第七驱动件为DD直驱电机。10.一种曲面工件测量系统,包括曲面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工件测量系统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测量装置,所述曲面工件连接于所述载具组件。

3

CN 111795664 A

说 明 书

测量装置及曲面工件测量系统

1/7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及曲面工件测量系统。背景技术[0002]测量装置是指为了测量需要而组合的测量器件和辅助设备的总体,用以测量工件长度、宽度及曲面精度等参数信息。现有测量装置的极易出现测量偏差较大而不自知的情况,尤其体现在空间测量的工况中,如何提高测量精准度成为测量界的亟待解决的难题。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测量装置及曲面工件测量系统,该测量装置及曲面工件测量系统能够解决测量偏差较大的技术问题[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装置,包括:[0005]底座;

[0006]第一支架,第一支架连接于底座;[0007]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连接第一支架;[0008]第一测量组件,第一测量组件连接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测量组件朝向或远离底座移动;[0009]第一配重组件,第一配重组件连接支架及第一测量组件,第一配重组件能够对第一测量组件施力以抵消第一测量组件的部分或全部重力,从而减轻第一测量组件对第一驱动件的负载;

[0010]载具组件,载具组件连接于底座,载具组件用于安装待测工件以被第一测量组件测量。

[0011]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配重组件为气缸,气缸固定连接第一支架,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第一测量组件,气缸能够通过活塞杆对第一测量组件施加拉力以抵消第一测量组件的部分或全部重力。

[0012]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配重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配重组件分别位于第一驱动件的两侧,且相互之间平行设置,至少两个第一配重组件均连接于第一测量组件。

[0013]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测量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第一配重组件及第一驱动件均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上;[0014]第二安装板连接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及第一配重组件,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二安装板带动第一测量组件朝向或远离底座移动,第一配重组件能够对第二安装板施加拉力以抵消第一配重组件及第二安装板的部分或全部重力。[0015]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测量装置还包括:[0016]第二支架,第二支架连接于底座并与第一支架间隔且相对设置;[0017]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连接第二支架;

4

CN 111795664 A[0018]

说 明 书

2/7页

第二测量组件,第二测量组件连接于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

第二测量组件朝向或远离底座移动;第二测量组件与第一测量组件能够分别位于载具组件的两侧,第二测量组件及第一测量组件能够共同测量安装于载具组件的工件。[0019]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测量装置还包括第一平移组件及第二平移组件,第一平移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二平移组件包括第四驱动件;[0020]第三驱动件固定连接底座,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四驱动件,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第四驱动件沿平行于底座的第一预设方向移动;[0021]第四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载具组件,第四驱动件能够驱动载具组件沿平行于底座的第二预设方向移动,且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呈夹角设置。[0022]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载具组件包括第一旋转组件、第二旋转组件及第三旋转组件,第一旋转组件连接于第三驱动件,第二旋转组件连接第一旋转组件,第三旋转组件固定连接第二旋转组件并用于安装待测工件;[0023]第一旋转组件相对底座垂直设置,且第一旋转组件能够自转并带动第二旋转组件旋转;第二旋转组件能够绕垂直于第一旋转组件方向转动,并带动第三旋转组件相对第一旋转组件调整角度;第三旋转组件能够自转并带动待测工件旋转。[0024]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组件包括第五驱动件及第一承载体,第五驱动件固定连接第四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五驱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承载体,第一承载体的侧壁与底座相互垂直,第五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承载体自转;[0025]第二旋转组件包括第六驱动件及第二承载体,第六驱动件固定连接第一承载体的侧壁,第二承载体设置于第六驱动件与第一承载体之间,且一侧连接第六驱动件的输出端,另一侧活动连接第一承载体,第六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二承载体相对第一承载体转动;[0026]第三旋转组件包括第七驱动件及第三承载体,第三承载体用于安装待测工件,第七驱动件固定连接于第二承载体的底壁,第七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承载体,第七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三承载体自转。[0027]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五驱动件为DD直驱电机;及/或,[0028]第六驱动件为DD直驱电机;及/或,[0029]第七驱动件为DD直驱电机。[0030]本发明提供的测量装置,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测量组件相对底座上的载具组件移动,以使得第一测量组件能够测量待测工件,且第一配重组件通过对第一测量组件施力抵消了第一测量组件的部分或全部重力,进而减轻了第一测量组件对第一驱动件的负载,从而使得第一驱动件能够精准驱动第一测量组件移动至预期位置,防止因第一测量组件重力过大而带来的位移偏差,进而有利于提升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003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曲面工件测量系统,包括曲面工件及上述的测量装置,所述曲面工件连接于所述载具组件。

[0032]本发明还提供的曲面工件测量系统,能够提升曲面工件测量的精准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利于使用。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发明测量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5

CN 111795664 A[0034]

说 明 书

3/7页

图2为图1所示测量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图1所示测量装置其他视角的结构示意图。[0036]附图标记说明[0037]100、测量装置;10、底座;20、支架组件;21、第一支架;211、第一安装板;22、第二支架;221、第三安装板;30、驱动组件;31、第一驱动件;32、第二驱动件;40、测量组件;41、第一测量组件;411、第一传感器;412、第二安装板;42、第二测量组件;421、第二传感器;422、第四安装板;50、配重组件;51、第一配重组件;52、第二配重组件;60、载具组件;61、第一旋转组件;611、第五驱动件;612、第一承载体;62、第二旋转组件;621、第六驱动件;622、第二承载体;63、第三旋转组件;631、第七驱动件;632、第三承载体;70、第一平移组件;71、第三驱动件;80、第二平移组件;81、第四驱动件。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9]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测量装置测量精度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架、第一驱动件、第一测量组件、第一配重件及载具组件,第一支架连接于底座;第一驱动件连接第一支架;第一测量组件连接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测量组件朝向或远离底座移动;第一配重组件连接支架及第一测量组件,第一配重组件能够对第一测量组件施力以抵消第一测量组件的部分或全部重力,从而减轻第一测量组件对第一驱动件的负载;载具组件连接于底座,载具组件用于安装待测工件以被第一测量组件测量。以下进行详细阐述。[0040]请参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测量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装置100,测量装置100用于测量工件的长度、宽度及曲面精度等参数信息,通过获取诸多参数信息以检测工件的合格与否,从而把控工件的生产质量。[0041]在本实施方式中,测量装置100用于测量工件的曲面精度,如3D玻璃、VR眼镜等工件的曲面精度;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测量装置100也可用于测量其他工件的其他参数,并不做具体的限定。[0042]测量装置100包括底座10、支架组件20、驱动组件30、测量组件40、配重组件50及载具组件60,支架组件20及载具组件60均连接于底座10,驱动组件30连接支架组件20及测量组件40,配重组件50连接支架组件20及测量组件40;底座10用于承载支架组件20及载具组件60,支架组件20用于承载驱动组件30、测量组件40及配重组件50,驱动组件30为测量组件40的移动提供动力源,测量组件40用于测量工件的参数,配重组件50用于减轻测量组件40对驱动组件30的负载,载具组件60用于安装待测工件。[0043]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10的形状大致为矩形板状,矩形板状的底座10能够相对均匀设置各组件,从而保证合理的空间排配;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底座10的形状也可为其他形状。

6

CN 111795664 A[0044]

说 明 书

4/7页

支架组件20包括第一支架21及第二支架22,第一支架21与第二支架22均与底座10

固定连接,第一支架21、第二支架22分别用于承载不同的测量组件40,从而实现测量装置100多维度参数信息的测量;具体地,第一支架21固定连接底座10的一端,第二支架22相对第一支架21间隔且平行设置。[004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21及第二支架22的形状均为龙门架状,如此设置,第一支架21围成的通孔区域、第二支架22围成的通孔区域均能够便于将待测工件安装至底座10,同时便于时事观察测量情况,有利于使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21及第二支架22的形状也可不相同,第一支架21及第二支架22也可为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004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21与底座10之间、第二支架22与底座10之间均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能够使得第一支架21、第二支架22与底座10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稳定性,防止第一支架21、第二支架22相对底座10晃动带来的位移偏差,进一步避免因此产生的测量偏差,从而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准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21与底座10之间、第二支架22与底座10之间也可通过焊接等其他方式进行固定,只要能够达到上述的效果即可。

[0047]驱动组件30包括第一驱动件31及第二驱动件32,第一驱动件31固定连接第一支架21,第二驱动件32固定连接第二支架22,第一驱动件31及第二驱动件32分别为不同的测量组件40提供动力,以实现测量组件40相对载具组件60的移动,从而完成测量装置100获取工件不同参数信息。[0048]具体地,第一驱动件31与第一支架21之间还设有第一安装板211,第一安装板211固定连接第一支架21,第一驱动件31通过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211间接连接于第一支架21,第一安装板211的设置能够扩大第一支架21的连接范围,防止因各组件直接连接第一支架21因过于紧凑而导致影响传动,进一步确保测量装置100能够正常工作。同样,第二驱动件32于第二支架22还设有第三安装板221,第三安装板221连接第二支架22及第二驱动件32。[004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板211与第一支架21之间、第三安装板221与第二支架22之间均通过焊接进行固定,第一驱动件31与第一安装板211之间、第二驱动件32与第三安装板221之间均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从而保证第一安装板211与第一支架21、第一驱动件31与第一安装板211、第三安装板221与第二支架22、第二驱动件32与第三安装板221均具有良好的连接稳固性,有利于测量装置100减小测量误差,进而提高测量装置100的测量精度;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各连接部分也可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只要能够达到上述目的即可。[0050]测量组件40包括第一测量组件41及第二测量组件42,第一测量组件41连接于第一驱动件31,第二测量组件42连接于第二驱动件32,第一测量组件41及第二测量组件42分别测量工件的不同参数信息。[0051]第一测量组件41包括第一传感器411,第一传感器411固定连接第一驱动件31的输出端,第一驱动件31能够驱动第一传感器411朝向或远离底座10移动,从而调节第一传感器411的测量位置,进而便于测量装置100进行精准测量。[0052]具体地,第一驱动件31与第一传感器411之间还设有第二安装板412,第二安装板412连接第一驱动件31的输出端,第一传感器411固定设置于第二安装板412上,第二安装板412的设置能够打破第一驱动件31直接连接第一传感器411的连接局限,相比于第一传感器

7

CN 111795664 A

说 明 书

5/7页

411直接连接第一驱动件31,如此设置能够加强第一传感器411相对第一驱动件31的连接稳定性,有利于稳定传动,进一步有利于测量装置100精准测量。[005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件31为气缸,气缸的输出力较大,从而能够提升第一传感器411的运动可靠性,有利于测量装置100测量;可以理解,在其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件31也可选取为电机等其他动力源,只要第一驱动件31能够驱动第一传感器411稳定移动即可。[0054]第二测量组件42包括第二传感器421,第二传感器421固定连接第二驱动件32的输出端,第二驱动件32能够驱动第二传感器421朝向或远离底座10移动,从而调节第二传感器421的测量位置,同样进而便于测量装置100进行精准测量。[0055]具体地,第二驱动件32与第二传感器421之间还设有第四安装板422,第四安装板422连接第二驱动件32的输出端,第二传感器421固定设置于第四安装板422上,第四安装板422的设置能够同样能够加强第一传感器411相对第一驱动件31的连接稳定性,有利于测量装置100精准测量。

[005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件32为气缸;可以理解,在其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件32也可选取为电机等其他动力源。[0057]值得说明的是,第一传感器411、第二传感器421可以是位移传感器、色谱仪等测量器件,第一传感器411及第二传感器421可以为相同或不同的传感器。[0058]配重组件50包括第一配重组件51及第二配重组件52。第一配重组件51连接第一支架21及第一传感器411,第一配重组件51能够对第一传感器411施力以抵消第一测量组件41的部分或全部重力,从而减轻第一测量组件41对第一驱动件31的负载,使得第一驱动件31能够精准驱动第一传感器411移动至预期的位置,防止因第一测量组件41的重力过大而导致的位移偏差,进而有利于提高测量装置100的测量精准度。[0059]同样,第二配重组件52连接第三安装板221及第二传感器421,第二配重组件52能够对第二传感器421施力以抵消第二测量组件42的部分或全部重力,从而减轻第二测量组件42对第二驱动件32的负载,使得第二驱动件32能够精准驱动第二传感器421移动至预期的位置,防止因第二测量组件42的重力过大而导致的位移偏差,进而有利于提高测量装置100的测量精准度。

[0060]第一配重组件51的数量及第二配重组件52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一配重组件51分别设置在第一驱动件31的两侧,且相互之间平行设置,均连接于第一传感器411,至少两个第二配重组件52分别设置在第二驱动件32的两侧,且相互之间平行设置,均连接于第二传感器421,从而多个第一配重组件51、多个第二配重组件52能够分别更好地抵消第一测量组件41、第二测量组件42的重量,防止因第一测量组件41、第二测量组件42过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进而有利于第一驱动件31、第二驱动件32分别稳定地驱动第一传感器411、第二传感器421移动,进一步利于测量装置100精准测量。[006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配重组件51为气缸,具体为低摩擦气缸,气缸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21,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第一传感器411,气缸能够通过活塞杆对第一传感器411施加拉力以抵消第一测量组件41的部分或全部重力,低摩擦气缸具有滑动阻力小、传动稳定等优点,有利于驱动第一传感器411移动至预期位置,减小位移偏差,利于测量;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不同工况,第一配重组件51也可为其他类型的配重件,例如第一配重

8

CN 111795664 A

说 明 书

6/7页

组件51选取为弹性件,弹性件对第一测量组件41施加拉力,同样能够起到抵消部分或全部第一测量组件41重力的效果。[006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配重组件52同样为低摩擦气缸;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配重组件52也可为其他配重件。[0063]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配重组件51通过对第一传感器411施力抵消第一测量组件41的部分或全部重力,指的是抵消第一传感器411及第二安装板412共同的重力,同样第二配重组件52通过对第二传感器421施力抵消的是第二传感器421及第四安装板422共同的重力,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由于测量组件40的组成器件不同,其抵消的为测量组件40总重的部分重力或全部重力,从而达到精准位移,精确测量的目的。[0064]请参阅图2及图3,图2为图1所示测量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测量装置其他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测量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平移组件70及第二平移组件80,第一平移组件70连接于底座10,第二平移组件80连接第一平移组件70,载具组件60连接于第二平移组件80;第一平移组件70及第二平移组件80用于驱动载具组件60相对底座10移动,从而调节工件相对第一测量组件41及第二测量组件42的位置,便于精确测量。[0065]第一平移组件70包括第三驱动件71,第二平移组件80包括第四驱动件81,第三驱动件71固定连接底座10,第三驱动件71的输出端连接第四驱动件81,第三驱动件71能够驱动第四驱动件81沿平行于底座10的第一预设方向移动;第四驱动件81的输出端连接载具组件60,第四驱动件81能够驱动载具组件60沿平行于底座10的第二预设方向移动,且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呈夹角设置,从而载具组件60能够在第一预设方向及第二预设方向移动,进而调整相对第一测量组件41及第二测量组件42的位置,使得载具组件60上的待测工件能够更好地被测量。[006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方向垂直于第一支架21,第二预设方向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也可为其他的夹角关系。

[0067]载具组件60包括第一旋转组件61、第二旋转组件62及第三旋转组件63,第一旋转组件61连接于第四驱动件81,第二旋转组件62连接第一旋转组件61,第三旋转组件63固定连接第二旋转组件62并用于安装待测工件;第一旋转组件61相对底座10垂直设置,且第一旋转组件61能够自转并带动所述第二旋转组件62旋转;第二旋转组件62能够绕垂直于第一旋转组件61方向转动,并带动第三旋转组件63相对第一旋转组件61调整角度;第三旋转组件63能够自转并带动待测工件旋转。[0068]具体地,第一旋转组件61包括第五驱动件611及第一承载体612,第五驱动件611固定连接第四驱动件81的输出端,第五驱动件6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承载体612,第一承载体612的侧壁与底座10相互垂直,第五驱动件611驱动第一承载体612自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承载体612的形状大致为U形板状;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承载体612也可为其他形状。

[0069]第二旋转组件62包括第六驱动件621及第二承载体622,第六驱动件621固定连接于第一承载体612的侧壁,第二承载体622设置在第六驱动件621于第一承载体612之间,第二承载体622的一侧连接第六驱动件621的输出端,第二承载体622的另一侧活动连接第一承载体612,从而第六驱动件621能够驱动第二承载体622绕第一承载体612的侧壁转动。在

9

CN 111795664 A

说 明 书

7/7页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承载体622的形状同样大致为U形板状;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承载体622也可为其他形状。

[0070]第三旋转组件63包括第七驱动件631及第三承载体632,第七驱动件631固定连接于第二承载体622的底壁,第七驱动件631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承载体632,第三承载体632用于安装待测工件,第七驱动件631能够驱动第三承载体632自转从而相对测量组件40调整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承载体632为承载台;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承载体632也可为其他形状。

[0071]载体组件中的第五驱动件611能够驱动第一承载体612自转,第一承载体612能够带动第二承载体622转动,且由于第六承载体能够进一步驱动第二承载体622绕第一承载体612侧壁转动,第三承载体632固定连接于第二承载体622底壁并能够自转,从而实现第三承载体632上的待测工件能够实现多自由度旋转调节,使得测量组件40能够以合适的角度测量待测工件,同时载具组件60能够通过第一平移组件70及第二平移组件80相对测量组件40平移,从而调整了待测工件相对测量组件40的位置,测量组件40仅需沿朝向或远离底座方向移动即可实现测量操作,避免了测量组件40在其他方向作动,消除了其他方向的偏差,进一步有利于测量装置100的精准测量。[007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驱动件611、第六驱动件621及第七驱动件631均选取为DD直驱电机,DD直驱电机的输出力矩较大,同时消除了由机械传动带来的反向间隙等问题,进一步有利于稳定传动,从而提高测量装置100的测量精度;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五驱动件611、第六驱动件621及第七驱动件631也可选取为其他形式的动力源,只要能够达到稳定传动的目的即可。

[0073]本发明提供的测量装置,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测量组件相对底座上的载具组件移动,以使得第一测量组件能够测量待测工件,且第一配重组件通过对第一测量组件施力抵消了第一测量组件的部分或全部重力,进而减轻了第一测量组件对第一驱动件的负载,从而使得第一驱动件能够精准驱动第一测量组件移动至预期位置,防止因第一测量组件重力过大而带来的位移偏差,进而有利于提升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007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曲面工件测量系统,包括曲面工件及上述的测量装置100,曲面工件连接于载具组件60。

[0075]本发明还提供的曲面工件测量系统,能够提升曲面工件测量的精准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利于使用。[0076]此外,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层叠”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7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0

CN 111795664 A

说 明 书 附 图

1/3页

图1

11

CN 111795664 A

说 明 书 附 图

2/3页

图2

12

CN 111795664 A

说 明 书 附 图

3/3页

图3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