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各级各部门有关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宗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关键在于思想道德素质和道德养成。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旨在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核心,教育和引导广大未成年人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激发青少年的互助、友爱、奉献、进取精神。在自觉实践和自主参与中增强道德意识、强化道德养成,践行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广大未成年人心中,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入发展。 二、活动主题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加强领导,建立组织领导机构
为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系列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我校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宋宜秀
副组长: 厉晓峰 张庆祥 王瑞明 王家华 成 员:教导处成员、各年级主任及各班主任 四、活动原则
1、按照简单易行、切实有效、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 2、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相结合的原则;
3、体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开展实践活动的原则。
五、活动主要目的
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出发,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动员全校学生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身边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六、活动主要内容
1、加强未成年人待人接物及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训练 学校继续推行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扎实开展“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双十条”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化,在学习习惯方面,要求学生做到学会倾听、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等十条学习习惯;在行为习惯方面,养成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十条行为习惯。具体如下:
待人接物要求:
(1)、对待长辈要谦恭有礼,多和长辈交流、谈心,虚心求教,积极进取;不顶撞长辈,孝敬父母;团结同学,互助友爱;尊重服务人员,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在个人独处的时候对自己的要求不放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3)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热爱学习、热爱生活,遇到问题多看多想多问,及时向老师、父母、长辈请教,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 (4)学会接人待物,遇见客人行礼问好,主动让路,退往一旁,让客人先行。
举止行为: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道路、楼内行走漫步轻声、右侧行走,不打闹,不拥挤,不推搡,不大声喧哗;不购买小商贩的商品和不洁净食品;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手中有垃圾知道扔到垃圾桶
里,见到垃圾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桶;爱护公共设施,节约水电。 (2)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坐姿端正,认真听讲,记好笔记,遵守课堂纪律,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3)遵守社会公德。在教室、实验室、阅览室等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讲究卫生,遵守公共秩序。 (4)不吸烟,不喝酒,不打架。 谈吐:
(1)见到长辈主动问好,同学之间谈吐文明,使用礼貌用语。不口吐污言秽语,不开过分玩笑,不给同学起绰号。 (2)在公共场所,谈吐文雅,音量适度,不打扰他人。 生活自理能力:
学会自己洗衣服、学会做简单的饭菜,帮助父母承担家务劳动,做一个有自理能力的人。
2、开展美德少年星级评选
每月根据学校制定的评估制度,对各班实行量化评比,每月根据积分多少评出级部的二分之一的班级为习惯养成“阳光班级”,学校统一为其张贴笑脸标志。
3、开展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
通过“行善、积善、扬善”的发展过程,形成健全的人格。依据年龄及知能的差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小学一、二、三年级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一句好话暖人心”的朴素道理,懂得要保护自己,感知善的意识。
小学四、五、六年级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感知善的快乐,在积善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组织开展“向国旗敬礼,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
5、组织学生进行“节日小报”创作
根据不同节日的类型,如传统节日、法定节日、纪念日、校园节
日,特别是即将到来的儿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充分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年段特点和实际需要,确定阶段性的小报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节日小报”创作。
招贤镇中心小学
2013.03.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