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字幕整理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欧阳歌谷创编 2021年2月1

第一集 青铜器、宫廷钟表和陶瓷的修复

欧阳歌谷(2021.02.01)

他们视自己为普通的故宫工作人员,但其实,他们是最顶级的文物修复专家,是给这个国家最顶级的文物治病的医生。他们的着装言谈与我们无异,同时生活在机器工业时代,但他们的手艺,却有几千年的生命了。他们师父的师父,是中国古代,士农工商中的工。

故宫仍然有传统的师徒制,现代社会如何处理这种新型的师徒关系,王有亮高飞给出了很好的示范。

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一种特殊职业和特殊生命体验……这也是跟自己的人生对话的过程,更何况,修复的是提醒时间的钟表。我们的职业生涯,能留下点什么给后来人?

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院庆来临,当我们与各个展台里这些保有完整品相的文物擦肩而过时,是否知道它们曾历遍断裂残损和惊心动魄的修复。文物是过去式,但修复文物是现在进行时。

第二集 木器、漆器、百花镶嵌、织绣的修复

总结

现代人如何修复它残损的身体,同时还坚持它千年之前的风采,这是很是考验审美的,能在千年后遇到合适的修复师,也是极为难得的。

欧阳歌谷创编 2021年2月1

欧阳歌谷创编 2021年2月1

在高楼越来越多的北京,越来越多的人只能在办公桌旁放上盆栽和小型绿色植物时,他们还可以在瓜果飘香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修恢复则:修旧如旧+最小的干预,最好的呵护

这些长度超出三米的屏风,写着不合形式的寿字,总共两万有余,是康熙皇帝六十岁时的生日礼物,是儿孙们隆重献上的厚礼。在此之前,它们封存了已近三百年,大都已经残破不堪。屏风的修复,集合了多种工艺,除织绣,镶嵌、漆器、木器组的年轻人也在忙碌着。

最近几年,故宫每年年夜约吸收四五十名应届结业生,未来几年,这个数字可能还会增加。五年后,随着老员工慢慢退休,故宫将会有三分之一的员工被替换为新鲜血液,包含屈峰,闵俊嵘,孔艳菊,陈杨在内,这个日益壮年夜的年轻人步队,将真正决定着故宫的未来。

木器组

中国人对木头有着极为特殊的情感,几千年下来,中国人一直在用远比石材懦弱很多的木材建造家园,生活在树木旁,住在木屋子里,在木桌上吃,在木床上睡,栖身从木开始,用木头造纸,用木头刻版印刷,栽种,培养,砥砺一个个可造之材。

屈峰:

每个人对佛的理解还都不一样,这也跟人的性情有关,你看有的人刻的佛要么奸笑,要么淫笑,还有刻得愁眉锁眼的,很难刻。佛像一刻就知道,那个味道很难掌控,怎么能刻出那种神秘的纯洁的微笑,那是最难的。

欧阳歌谷创编 2021年2月1

欧阳歌谷创编 2021年2月1

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你看,我们从过去最早的时候说,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块破石头,它有什么德性啊,可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性来。所以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古代故宫的这些工具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虽然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很多人都一般认为文物修停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上面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它传播文化,对吧,不是说文物就是为了保存一个物品放在那儿,那没有什么价值。

漆器组

更为棘手的事这件文物,看起来是块年夜木板,其实它是一种乐器,很多学音乐的人都未必认得的一种乐器——瑟,琴瑟和谐的瑟。我们背诵古诗词的时候听到过: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瑟是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这些孔洞还能看出它是乐器的痕迹。瑟属于宫廷乐器,体积比古筝、古琴要年夜很多,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瑟也是最不为人熟知的。(闵俊荣 漆器组)

上漆前,要补灰胎,从底灰到中灰到概略的,一共年夜概有三层灰,最上面的最细。

漆器,是用加工处理过的天然漆,髹涂在不合材质上的胎体上做成的器物,比较多的是木器。天然漆在胎体概略结成坚韧的漆膜,既抗潮、防腐、耐磨,又有美丽柔和的光泽,不但呵护,更能装饰器物。在古代,礼器、乐器、生活器具、建筑等,能刷漆的城市刷漆。

从漆树上收集下来的乳白色胶状液体是原生漆(天然漆、生漆、年夜漆),一接触空气

欧阳歌谷创编 2021年2月1

欧阳歌谷创编 2021年2月1

转化为褐色,数小时后概略干涸硬化而生成漆皮。就先炼制成为透明漆,把生漆放在太阳下晾晒,太阳光的照射能让它变半透明。

生漆过敏

猪血料,是古建筑和漆器工艺中的传统资料,它的强度,比用年夜漆做的灰胎低一些,可是廉价,可以年夜量使用。

好的修复,就是要几乎看不超卓差。第一遍底漆,干了之后要打磨,然后再上第二遍漆。

百宝镶嵌组

孔艳菊:

其实修一件文物蛮有意思的,可以了解古人是怎么雕镂它的,怎么构图的,最后是怎么做成的,它又干嘛用了,这中间经历了一些什么事情,实际上都很有意思。虽然看起来都是一些死的工具放在那里,你真正接触它的时候,你会发明很是精彩,很是美,并且确实是有生命的。我们现在要修复补配,还是会加入现在修复者敌手艺上,对美的理解各方面的工具加进去。认真地看待它,你就会觉得有一种精神的工具在里面,所以你会觉得它是活的。

织绣组

故宫在继承传统修复技艺的同时,也开始借助现代科学理念和技术的运用,纺织品修复过程中,需要现代仪器检测阐发。

欧阳歌谷创编 2021年2月1

欧阳歌谷创编 2021年2月1

织绣组,女性从事文物修复时会遇到的问题:不克不及开空调,化妆,抹粉底,涂指甲,喷香水

游览故宫时,可能年夜部分人都没有留意过,那些宫灯穗已经经历过这样的呵护和修复。(盘子倾斜,水倒在刷子上,给它一个缓冲,用刷子涂过穗,一遍遍洗)

虽然年轻人已经不太愿意学习这样费时吃力费工夫的技艺了,但职业的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推动陈扬去承担。

第三集 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摹印

中国古书画所用资料,年夜多为绢和纸,质地纤薄,再加上年代久远,很容易会有破损、失落色,如果没有一代代修复师的工作,我们根本不成能看到那些流传千年的传世名作。

书画作品,往往百八十年修复一回,现在的人可以看出上一个修复者那时的技艺如何,甚至可以猜测他那时的心理和外貌。这是一种穿越古今的奇妙体验。

隋唐以前,中国的山水画还处于稚拙的阶段,到隋朝展子虔《游春图》,开始真正在表示空间首次呈现了年夜场景绘画,所展现出的社会生活也更加广阔。《游春图》是故宫博物院现存年代最久远的绢本山水画,从它问世到今天的一千四百年间,我们很难想象,它经历过几多次战乱、天灾和人祸,但它奇迹般地保管了下来。《游春图》画幅只有两尺多长,却局面开阔,描绘了人们在风和日丽、春景明媚的季节,到山间水旁踏青游玩的情景。《游春图》是中国第一张重彩。

传统的中国画颜料,一般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两年夜类,《游春图》画中山石以细

欧阳歌谷创编 2021年2月1

欧阳歌谷创编 2021年2月1

线勾勒,山体则是以石膏、石绿填色,山脚用泥金晕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些矿物颜料已经氧化变黑,有些矿物颜料或者渗入绢中,或者胶质变性,很容易从绢上游离而来,怎么去黑,怎么固色,对修复者都是很年夜的挑战。

故宫博物院实行朝八晚五的工作时间制度,并且是五点准时下班,文保科技部更有一个很是特殊的规定,除非是特殊情况,禁绝加班,这就是文物修停工作的特殊性,更强调慢工出细活。

书画印一体,古代字画的临摹,都需要摹印师进行摹印。

中国印坛有南陈北金的说法,金寓民年夜师就是北派篆刻的代表人物,也是故宫博物院摹印的开创者。故宫摹印是三代单传(金寓民→刘玉→沈伟)。

摹印其实不是在石头上刻字那么简单,读印,是最费时,最见功力的。每枚印章的时代特点,个人气概,印文字体,章律例划,运刀手法的轻重、屈伸、疏密、增减、挪让,尤其是词讼的情趣和意趣,都要有深刻的领悟,并且,还要形神兼备、不差毫厘地再现原印风度,就已经很是难了。

这种由汉字、篆刻及印章石组成的印章艺术,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为中国人,经久不衰的收藏喜好。每一方收藏级印章的面前,都有自己的故事,它是实用与艺术的合体。

盖印的镇尺。

古今对话,很有穿越感的职业。

欧阳歌谷创编 2021年2月1

欧阳歌谷创编 2021年2月1

这些作品,都曾历过故宫博物院书画组的修复或临摹。一代代修复,一代代观摩,我们的民族性格和审美也由此塑造。

欧阳歌谷创编 2021年2月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