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背诵。
3. 凭借语言,展开想象,感悟“知音”深情,感受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伯牙鼓琴》。板书课题(伯牙鼓琴),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师:伯牙和钟子期是什么人?谁知道?
(两人的简介放在一张PPT上)老师这有他们的简介,谁来读一读?
师:(语速放慢)—伯牙和锺子期,一个是贵族,善弹琴,一个是乡野村夫,砍柴的,两个地位如此悬殊的人,是怎么结缘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探究竟。请翻到第22课。 二、初读课文 (一)读准字音
师:文言文有点难读,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读准字音。 (生读课文)
师: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难读的字?
1
2
预测一:学生答没有。师:同学们这么厉害!出示PPT少选之间,这个字能读准吗?谁来读一读。你读得非常准确,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辨别这个字音的吗?你真会学习,的确我们学习文言文,碰到多音字的时候,要看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注释,我们知道少选是 (生:一会儿) ,所以这里读 (生:少,)师:请你来读这个词,你来,你来。
师:读得真好!出示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师:这句话中也有一个多音字,为标红,出示两种读音和意思,以为和复为,在这里该怎么读呢?请学生读并说意思。
师:为在这里表示的是——生答为谁弹琴,所以在这里读——生读为。你来,你来。 (二)读出节奏
师:你们读得真准!同学们,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读准,还要读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一边读一边画节奏。
生自由朗读并画节奏,师巡视。
师:你们读完了吗?有没有难读的句子? 预设一:
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师:你觉得这句话哪里难读? 预设:哉 乎 难读
师:你觉得“哉”“乎”是什么意思?可以猜一猜。
2
3
生:啊。
师:语气词应该怎么读? 生:语气词要读得轻一些。 师:那你来读一读。出示:善哉乎。 生读。
师:我们读文言文的语气词不仅要读得轻,还要把声音延长,就能读出一咏三叹的韵味了。
出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读好了前面这句,后面这句就没有问题了,出示“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指名读,齐读。 预设二:
师:这一句话,也不好读,出示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我们读不好,往往是因为不理解句子的意思,这句话中“方”是什么意思?生回答“方才”,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生回答。
师:你理解得很准确。师出示节奏,请你读一读。生读, 师:难读的句子都解决了,现在能读好了吗?自己读读吧! 读完了吗?一起来读一读。 (三)疏通文意
师:读得真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回答。
师:真了不起!你读懂了课文。
3
4
三、精读课文
(一)师:同学们,相传,伯牙奉命乘船出使楚国,在汉阳江口停泊时,琴兴大发,拿出随身所带的琴,专心地弹了起来。一位打柴的樵夫——锺子期被这优美的琴声吸引住了,停下脚步,专心地听了起来。 出示 伯牙鼓琴。 师:请男生读。 男生读。
出示 锺子期听之。 师:请女生读。 女生读。
(二)师:伯牙沉浸在音乐的弹奏中,他的琴声时而跳跃,时而活泼,时而振奋,时而轻快。
出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shāng)乎若流水。”
分男女读,男生读伯牙的部分,女生读锺子期。(省略掉锺子期曰) 师:同学们,伯牙弹琴时想到了什么?锺子期又听出了什么? 生:伯牙弹琴时想到了高山和流水,锺子期听出了高山和流水。(板书 高山流水)
(三)他的琴声里仅仅只有高山、流水吗?还可能有什么? 生:草原。
师:善哉乎鼓琴,茫茫乎若草原。
4
5
生:森林/竹林。
师:善哉乎鼓琴,郁郁乎若森林/竹林。 生:花朵。
师:善哉乎鼓琴,艳艳乎若鲜花。 生:夜空/繁星。
师:善哉乎鼓琴,浩浩乎若夜空/点点乎如繁星。 ……
你能像老师这样,和你的同桌,一个扮演伯牙,一个扮演子期,来对对话。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 。”
“善哉乎鼓琴, 乎若 。” 师巡视。
(四)师:谁来展示一下?真不错,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子期只是听懂了伯牙的音乐吗? 出示:志在太山,志在流水
师:志在这里是心志、情志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心之所向。 出示资料(伯牙学琴的经历)指名读
(相传伯牙为了学习古琴,独自在东海蓬莱岛上,每日面对浩瀚的大海,远望高山峻岭,他觉得自己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情操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之中。于是,伯牙创作出了《高山流水》,然而虽然伯牙名满天下,却始终无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 师:此时此地,此刻此人,弹山见山,弹水见水,不仅听出巍巍太山,
5
6
汤汤流水,更听懂了他——(生:广阔的胸怀)。此时此刻,你们想到了什么词语?心心相印,心有灵犀,知音 ,(板书知音) 师:以你心换我心,始知友情真!这才是真正的高山流水,这才是真正的知音难求。齐读: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五)师:两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中秋在汉阳江口再会。可是,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汉阳江口,却听到了锺子期不幸染病去世的消息。 出示最后一句,指名读。
师:伯牙在子期的墓前,最后一次弹奏《高山流水》,琴声凄切。 齐读。
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读一读资料袋,说说你的想法。
师相机引导:从此以后,再没有人听懂他的音乐,再没有人能从音乐中明白他的志向,出示诗句: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齐读。 四、小结
伯牙以琴传志,子期听琴知志,这样的知音何等难觅,这样的友情何等珍贵!在我们五千年的历史中,像伯牙子期这样伟大的友情,还有很多,课件展示历史上著名的友谊。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