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澄清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借鉴意义
价值澄清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借鉴意义
摘要:正确的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思想基础。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他们的价值观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影响民族的发展复兴。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因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脱离生活实际、教育方法单一等缺陷而不能发挥价值观应有的作用,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着价值本位个人化、价值目标实用化、价值判断功利化等问题,而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价值澄清理论的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澄清他们的价值选择和行为责任,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践行正确的价值行为,不再对价值问题感到迷茫。因此,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价值澄清理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The reference of 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 on university
students' values education
Author:LiuFangfang Tutor:Vice Professor LuFangli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58)
Abstract:The correct values i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basi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University students' values decide the future citizen 's basic q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revival. Chines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values education, because of the neglect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from life, method for single defect can not play due role in university students' values, values exist value standard value goal of personalized, practical, utilitarian value judgment problem,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help students clarify their value choice and responsibility, and make them form correct values, practice the correct value of behavior, not to confuse and confound value problem. Therefore, 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 of value view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 ; University students ; Values education
引言
价值澄清理论是西方德育领域非常有影响的流派,它立足美国价值观混乱的社会现实,批判只注重灌输传统德育方法,在吸收经验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基础上,构建起价值澄清理论体系。20世纪60年代,价值澄清理论为解决美国社会价值观混乱,引导人们正确选择价值观和践行价值行为,对推动美国学校德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进步,同时,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涌入,对我国传统价值观产生重大冲击。大学生由于接触新事物机会多、接受能力快,但本身判断能力不强,出现了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倾向。因此,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价值选择,实践价值行为,减少价值混乱具有重要意义。
一、价值澄清理论
(一)价值澄清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价值澄清理论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被一些教育家采用,并引入学校道德教育中,60年代后在吸收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经验主义思想基础上才逐渐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德育流派。价值澄清学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昔日受宗教伦理影响所形成的勤俭节约、努力工作、积累财富、创造自己未来的精神,逐渐被追求个人的自我价值与自我实现所取代。这种个人主义特别注重个人的物质享受、感官上的即时自我满足,而相对忽视了个人对于他人与社会的责任。个人主义内在的平衡被打破之后,一系列连锁反应使西方社会几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价值观的大厦轰然倒塌。”[1]虽然旧的价值观念已经瓦解,但新的价值观并没有在此基础上生根发芽建立起来。价值澄清学派认为由于多种不同的价值观的存在,传统的道德教育采用说教和榜样的方法,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价值认同问题,反而会引起学生对道德教育的怀疑。[2]因此,价值澄清流派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是鼓励学生更深入地、全面地思考价值问题,在思考的基础上能够明智地选择,并且珍视,形成一种自主选择的能力。学生能把这种价值选择结果,运用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改变自己的行为。
价值澄清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拉思斯、哈明和西蒙,拉思斯是价值澄清学派公认的奠基人,哈明和西蒙是他的学生。他们三人合著《价值与教学》,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价值澄清理论的诞生。此外,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鲍姆,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超越价值澄清》等著作,为价值澄清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二)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要素
价值澄清理论包含4个基本要素:
1、以生活为中心。价值澄清学派认为学生往往对情感、态度、目标等方面感
到迷茫和无助,因此学校在价值观教育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上。
2、接受现实。价值澄清学派认为价值观教育要从现实生活出发,鼓励学生从
在思想上开诚布公的接受他人,不过分的批评和指责别人。
3、鼓励进一步思考。价值不仅要求接受,而且应该鼓励学生更加全面地思考价值问题。[3]所以,在学校德育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认真的思考价值问题,慎重的做出选择并予以珍重。
4、培养个人能力。学校价值观教育后,学生不仅能独立的思考价值问题,而且具备了自主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愿意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选择。简言之,通过价值澄清,使学生不仅能正视价值问题,而且能更好地选择和行动,有助于价值澄清技能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4]
从价值澄清理论的四要素,我们可以看出,“价值澄清与传统学校价值教育方法有所不同,它不是向学生传递某种本身就是模糊不清的所谓正确的价值,而是强调通过一系列价值澄清策略教给学生一些澄清自己价值的技巧和方法,培养自我评价、自我指导的能力,并使他们把这种能力转化为行为”。[5]
(三)价值澄清理论的教育模式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价值观教育可以通过在学校教育中建立一种价值澄清过程来实现,通过这种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价值澄清的方法和技巧,形成一种能力。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合理的、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为此,拉思斯、哈明和西蒙在1966年提出了一个“评价过程”模式,包含选择、珍视和行动三个阶段,分为七个步骤:(1)完全自由地选择;(2)从各种广泛的选择中选择;(3)认真思考每种选择的后果再进行选择;(4)赞同和珍视;(5)乐于公开自己的选择;(6)按做出的选择行事;(7)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拉斯思等人认为,通过以上价值形成的过程,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意识,明了自己的价值观,清楚自己价值观的取向及其原因,该价值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价值澄清的过程。[6]
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从本质上来说是一
种社会意识,是人们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行为等的集中体现,反过来又会引导和影响人们实践生活。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研究,对这一概念给出了界定。美国学者克拉克洪把价值观定义为:价值观是一种外现或内隐地,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它影响人们可能会选择什么行为方式、手段和结果来生活。[7]国内学者袁贵仁认为价值观念是一定社会群体中的人们所共同具有的对于区分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违背人们愿望的观念,是人们基于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对于好或者不好的根本看法,对于某类事物是否具有价值以及具有何种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所特有的应该希望什么和应该避免什么的规范性见解,表示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态度。[8]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同,但不可否认,他们有其共同点。我们可以这样概括,价值观是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经过个体思考和选择,成为人们评判事物的标准和原则,反过来又指导人们的实践生活。
史料分析发现,虽然国内对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很多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都没有对价值观教育进行明确定义,各高校也没有专门把价值观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往往是把价值观教育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此,纵观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高校价值观教育从外在形式到具体内容都比较含糊,没有明确的界限。但借鉴前面国内外学者对价值观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就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系统的对大学生施加影响,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价值观发生预期变化,实现社会化的活动的过程。
三、价值澄清理论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在关系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关系着民族的发展和复兴。正确的价值观能在思想、行动方面引导大学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思想基础,而错误的价值观则容易使人误入歧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大量的西方价值观思想涌入,大学生思想观念受到了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价值多元化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发生扭曲,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唯我”、“享乐”、“功利”。因此,我们要从各方面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正确价值观。
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爱人奉献的精神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让大学生坚持集体主义原则,践行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即形成科学、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澄清理论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澄清自身所面临的价值观,使他们在面临多种价值观选择时,能够抉择出正确的价值观念,再也不感到困惑,并把澄清结果表现在他们的行为变化中。[9]从这一意义上说,两者的目的
是相似的,即培养学生价值选择和判断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我
国当前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价值混乱的社会背景与值澄清理论形成在美国高校价值混论的时代形势有所相似。因此,价值澄清理论的相关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都值得我们效仿和借鉴。综合上述,价值澄清理论对于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价值澄清理论关注的不是具体的价值观内容,而是价值观念获得的过程,要澄清的是个体或集体价值,因此价值澄清的重点在于关注价值选择的过程。然而,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我国当代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出现了很多问题。
1、重实用主义轻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只注重眼前利益,总把个人得失放在首位。他们看重金钱的追求,信奉拜金主义,认为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没有什么能比金钱的获得更让他们迷恋和疯狂。他们把实用主义作为基本态度,非常重视物质利益的追求,以是否有用来衡量和判断事物,在价值目标的定位和选择上,表现为关注现实、注重功利、崇尚实效。
2、重功利主义轻道德品质
道德是人们生活中的共同行为准则,对人际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起重要的调节和规范作用。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价值观,激发其内心斗志,挖掘内在潜能,使其在学习和事业上获得成功。当代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内心浮躁,急功近利,缺乏理性思考和长远目光,信奉利己主义,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缺乏诚信品质。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化思想在专业课学习和就业选择上表现明显。
3、重个人索取轻奉献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团结合作、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个人是社会的一份子,只有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才会有美好的明天。奉献精神可以说是一个人社会责任感、生活的态度、道德品德的集中反映和体现。然而,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看待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往往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信奉个人主义。他们奉行“人人为我”的错误思想,对集体和同学漠不关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功利化”,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重享乐主义轻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都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然而,很多大学生往往缺乏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追求物质的享受,讲排场、比名牌、挥霍浪费,极度奢侈。他们往往把丰富的物质生活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工作和学习、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只是作为自己追去物质享受的手段。
(二)大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原因
1、高校教育的不足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也必然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然而,当前高校价值观教育存在着明显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发展。综合分析,主要有这几方面:第一、教育理念上忽视大学生主体地位。高校的价值观教育中,往往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脱离大学生的实际,使大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客体地位,造成了教育过程中的“缺席”与“空场”。第二、教育目标脱离生活实际。高校在制定价值观教育目标时,往往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政治色彩浓厚,这直接影响到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评价的进行。第三、教学内容空洞。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较为空洞,过度强调理论,脱离实际生活,知行分化,存在“假、大、空”的现象,不能与人性的特点相结合,过分强调共性却忽视内在个性化的需求。第四、教学方法单一。高校价值观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教学方法单一,重视理论灌输却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重视课堂教学却没有相关的实践参与;重视理想信念却偏离现实生活;重视说服教育却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2、自我教育缺失
教育过程就是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相互促进,最终实现教育内容的内化与外化相统一的过程。价值观教育能否获得实际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把教育内容吸收并内化,形成自己的思想,实现自我教育。首先,大学生对于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往往只是被动的接受,但缺乏深入的剖析和理性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见解。其次,大学生在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掌握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观点和内容,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情境体验,加深理解。再者,大学生不能将学习成果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缺乏对自身价值观念的修正,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学习、
工作中。真理需要实践的检验,价值观正确与否,同样需要现实生活的检验。
3、家庭教育偏差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反之则可能使人误入歧途、毁掉一生。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也有重要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父母文化教育程度和价值观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然而,由于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长辈溺爱,要求不严,物质生活富足。家庭教育的偏差,导致很多大学生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追求享受,铺张浪费,内心脆弱,抗压和耐挫能力不强,缺乏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4、社会的不良影响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很多不良的社会现象影响,造成大学生的价值观变形和扭曲。社会的唯利是图、诚信缺乏、不正当竞争等等,迫使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只有适应社会的价值观,才能不被淘汰。此外,网络媒体等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加快了不良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四、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一)价值澄清理论的评价
每种理论都不是绝对的,价值澄清理论虽然对美国德育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在西方学术界饱受争议,是当代最有争议的德育理论。价值澄清理论的优点表现在:1、时代性强。价值澄清理论在美国高校价值混改革势在必行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立足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2、尊重受教育者。价值澄清理论吸收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它注
重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极为尊重他们的主体作用”。[10]3、立足现实生活。价值澄清理论认为“实践经验才能够促成学生的成熟过程”,它强调关注生活,把注意力放在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上。4、注重培养学生自律能力。价值澄清理论在注重他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律能力。价值澄清理论把价值观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上;通过民主的交流与合作,启发学生对事物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价值判断、选择能力以及抗不良因素干扰的能力。[11]客观的看待价值澄清理论,我们既要肯定其合理之处,也要认识到它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价值澄清理论存在的缺陷有:1、提倡道德相对主义。2、
忽视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3、全盘否定传统德育形式。价值澄清理论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陷,因此我们在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时要扬长避短,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在教育原则上,要正确看待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立场问题,合理定位教师角色。第二、在教学内容上,要正确认识相对主义价值观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第三、在教学方法上,要把握好学生自主选择与教师强制灌输的尺度。
(三)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1、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
价值观澄清学派认为,如何获得价值观比获得怎样的价值观更为重要,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价值澄清理论非常注重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四要素关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模式中选择的内容,价值观教育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坚持在传授健康的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能力的提升。高校价值观教育可以从以下着手:1、在选择的标准上,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选择标准中进行,在不偏离总体标准
的前提下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价值标准,确保学生在合理的标准范围内能够完全自由的选择。2、在选择的范围上,要将社会主导价值观的认同与内化贯彻于选择全过程,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选择,使学生能在广泛的范围内选择。3、在选择的情境上,建立民主开放的澄清氛围,师生平等自由交流,只有真正平等、民主的教育情境中,才能使学生自由表达、自主选择、自行整合价值观,并乐于公布自己选择的结果。4、在选择结果的践行上,每种价值选择正确与否都要用过实践的检验,高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践行选择结果,提高价值选择能力。只有促使大学生把自己的价值选择内化为稳定的思想品质以此来指导行动,大学生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选择,并且乐于公布自己选择的结果,珍视和赞同,用实际行动践行。只有提高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在价值多元化的复杂社会环境中,才能够正确认识和及时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价值冲突时,作出合理、科学的价值选择。
2、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世界
价值澄清理论的注意力放在了解决那些使大学生感到困惑的生活问题,倡导以生活为中心,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活中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并珍视的情感、态度、目标方面。因此,借鉴价值澄清理论以生活为中心的思想,高校价值观教育必须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首先,在教学环境上,教师要承认学生在
价值观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课堂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开创一种民主、平等、自由的师生交流平台,让学生勇敢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间解,老师给予指导和点拨,鼓励学生进一步全面思考,自己做出选择,并整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帮助学生把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建立起一套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其次,在校园生活环境上,高校要努力创造安全、卫生、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生活上关注、关心学生。此外,高校也要关
注学生的心理环境,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开朗自信的健康心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恰当的处理人际关系、正确看待生活的得与失、烦恼与挫折,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工作中,获得成功。高校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生活,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珍视选择,并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行动,践行这种价值选择,价值观教育才能有所成效。
3、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价值澄清理论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借鉴价值澄清理论,高校在开展价值观时,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选择相结合,选择一些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教育意义的事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在开展教学时,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自由、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合作的良好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高校价值观教育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要建立起真诚、平等、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4、利用多种策略灵活引导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教育方法在价值观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完成教学内容由教师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并吸收内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为此,价值澄清学派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操作简单的教学策略,例如对话策略、书写策略、讨论策略、互动策略。因此,借
鉴价值澄清理论,高校教师在价值观教育时,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引导,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结语
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核心内容,对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前,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面临着多元化的挑战,各种价值观念在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和冲突,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感到困惑和迷茫,部分同学行为不当更有甚者还走上了人生的歧途。因此,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本文简单的叙述了价值澄清理论的相关内容,粗略的分析了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当前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一些见解。由于本人研究能力和水平有限,只是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文章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今后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取得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余维武.冲突与和谐——价值多元背景下的西方德育改革[M].杭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1.
[2] 刘燕,价值澄清理论评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4),26(4):98-98
[3]水淑燕,价值澄清理论评述[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9),8(3):18-18
[4][美]路易斯?拉斯思等.价值与教学[M].魏贤超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4,1-2,24-25.
[5]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371页
[6]姚俊红,价值澄清理论流派评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4,31(163)
[7]elyde.幻ue比ohn,e,K,M.19sl.value加entationin比eTheorrofAction:劫E
却
lorationinDefinitionand
Classifieation.In
工
Parson&E.A.Ahils(eds)TowardaGeneralTheo 印 ofAction.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press)
[8]袁贵仁.价值观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9]张春燕,价值澄清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借鉴意义[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第6期
[10][美]路易斯?拉思斯著,谭松贤译:《价值与教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页.
[11]苏崇德:《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49~5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