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5分〕
1. 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特点为〔 〕。
A. 东高西低 B. 西高东低 C. 中间高,东西低
2. 地表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是由于流水对土地有〔 〕作用。
A. 沉积 B. 风化 C. 侵蚀
3. 在做沉积实验时,〔 〕先沉积:
A. 细沙和黏土
4. 地形图上深浅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其中〔 〕代表海洋。
A. 蓝色 B. 绿色 C. 棕色
5. 如果雨下得一样大,〔 )的水土流失更严重。
A、华北平原 B. 黄土高原 C, 四川盆地
6. 动物及植物在土壤中的活动作用和目的是〔 〕
A. 疏松土壤 B. 寻找腐殖质
7, 河流对土地有〔 〕作用。
A. 侵蚀 B. 沉积 C. 侵蚀和沉积
8. 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可分为〔 〕.
A. 岩石圈、地幔、地核 B. 地壳、地幔、地核 C. 地核、地幔、地壳
9. 以下情形中雨水对土壤侵蚀比较厉害的是〔 〕。
A. 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C. 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B. 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10. 以下自然灾害不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
A. 火山爆发 B. 台风. C 地震
11. 以下土壤各层中,处于比较上层的是〔 〕。
A. 有腐殖质的表土层 B. 岩石碎屑层 C. 亚土层
12, 将烧热的岩石放进冷水中,反复几次后,岩石破碎了。这个模拟实验告诉我们〔 〕会影响岩石的变化。
A, 地表变化 B. 温度变化 C. 植物生长
13. 土壤中的微粒有粉沙、黏土、沙砾、沙。把一块土倒人水中,搅拌,静止一段的间,沙砾会出现在〔 〕。
A. 最底层 B. 中间层 C. 最顶层
14. ( 〕可以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的变化。
A. 岩石被风化 B. 火山和地震 C. 河流的沉积
15.土壤是一种〔 〕 A混合物 B纯洁物 C矿物
二、判断题。 (5分〕
1. 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少,海洋多。 2.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一样,在不断地运动。 3. 地球外表的变化有时是很猛烈的,有时是极其缓慢的。 4. 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人海口往往是平原。 5. 土地坡度、有无植物、降雨量的大小都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三、科学探究。〔30分,〕
〕
〕
〕
〕
〕
〔 〔 〔 〔 〔
1. “探究岩石变化的原因〞实验中,我们将烧热的小岩石立即放人冷水中,反复做屡次。
〔1) 这样做是在模拟〔 〕对岩石的作用。
〔2) 需要的材料有小岩石、〔 〕、〔 〕冷水、烧杯、火柴、护目镜。
〔3) 实验结束后,全班有3个小组发现他们的小石块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可推出的结论是〔 ) .
A. 这三个组的实验失败了B. 该因素不一定会引起岩石的变化C. 该因素会引起岩石的变化,只是变化是一个缓慢、细微、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不易觉察。
〔4) 除该因素外,还有水、大气和动植物等因素也会引起岩石的变化,这种现象叫〔 〕,这些碎石如果继续发生变化。最后会变成〔 〕
2. 某个实验小组想探究土地被侵蚀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将研究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雨水侵蚀的影响,决定做比照实验。他们先给喷水壶参加200毫升的水,再在塑料盆盆底铺上石子,最后倒入土壤,做成4种上壤样本。
〔1) 选择一组适宜的材料来做比照实验,要到达实验目的,他们的选择可以
是〔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乙和丁
〔2) 在这个实验中,喷水壶洒水代表〔 〕
〔3) 材料选好后,接下来就是分别拿两个量杯放在土壤样品的下面接雨水了。他们可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学习小组去某地游学,发现当地的地形如以下列图所示,千沟万壑,通过调查他们发现,黄土高原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有:黄土高原平地少,斜坡多,地面破碎;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过度放牧、开矿、毁林开荒,植被被严重破坏,大多数地区地表裸露。
(1) 导致黄土高原水上流失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至少写2个〕
(2) 学习小组的同学很困惑,黄土高原上大量的泥土被雨水侵蚀,导致土地减少,可是那么多的泥土最终去哪里了?又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呢? (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
〔3) 为了减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你有什么好方法? (至少写3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