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管理措施分析
【摘 要】建设工程造价,一般是指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这对提高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在投标、施工和结算等三个阶段来分析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1.做好工程项目的投标工作,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1.1组建强有力的投标班子
施工单位能否中标与投标班子的素质和敬业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应聘请业务精练、经验丰富、知识面广、了解市场、敬业带头人,成员应有技术、工程、经营、财务、人事、企管部门的人员,特别是造价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更应是出类拔萃。对于大型复杂的项目应成立攻关组。
1.2读懂招标书并编制高质量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不仅要求科学、合理、而且能节约费用。在施工方案的确定中应优先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合理施工方案、较低的工程造价方案。
1.3合理确定工程报价
投标班子就应认真理解招标文件,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合理、实事求是,还必须建立在企业自我测算的基础上,适合于本企业的定额来进行编制投标书,按照可以争取达到的先进合理水平来确定,具有可行性和先进性,并运用报价策略进行编写工程投标报价。
1.4签订公平合理的合同
工程在中标后,施工单位将与建设单位签订工程合同,合同签订时双方应处于平等地位,合同本身具有公平性,严重有失公平的合同本身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合同的严肃性,即合同一经签订就不得单方更改,成为双方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因此在中标后的签约阶段,承包商应据理力争签订公平合理的合同,为造价管理打下良好基础。合同条款中语言周密、详实,不能给予模棱两可的解释,任何模棱两可的文字,都可能给承包商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合同条款中应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 承包商一般至少具有以下权利:(1)享有工程预付款的权利;(2)按期收回工程款及逾期利息的权利;(3)遇有不可抗力设计变更或业主要求赶工时,承包商有索赔的权利;(4)业主违约时停止履行合同的权利。承包商在限制业主提出过分要求的同时,应依据国家及当地政府规定的管理办法,结合实际情况争取更多的权利。
2.施工期间的工程造价全方位管理
2.1重视施工合同
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主要依据。签订严谨的施工承包合同,同时在施工中加强合同管理,才能保证合同造价的合理性、合法性,减少合同双方的纠纷,维护合同双方利益,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合同管理对造价控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必须充分理解和熟悉合同条款。一方面要利用合同条款随时解决工程造价方面的纠纷,另一方面要全面履约,以避免索赔的发生。另外,对施工单位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建设单位也可以向施工单位提出反索赔,先发制人,以减少建设单位的损失,降低工程造价。
2.2做好工程量的统计工作
工程量的统计,是造价管理中一 项最基本的工作,统计人员应熟悉施工现场的情况和概预算方面的知识, 招标书中的工作内容、标准,合同签订的工作内容、标准,掌握一些施工常识,不错算、漏算工程项目,与预算人员密切配合,善于发现可以进行索赔的因素,如实做好统计报量工作。
2.3做好工程实施中的索赔工作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熟悉招标书中规定和合同文本之规定,善于抓住索赔机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常见的索赔有;延误工期索赔,变更索赔,赶工索赔,不可抗力索赔等。承包商不一定期望每一个索赔均获成功,但不应放弃任何一个索赔机会。同时要注意索赔的程序和有关资料的整理,以作为日后索赔工作的有力证据。
2.4施工中严格控制变更
在施工中引起变更的原因很多,诸如:工程地形或地质资料变化;地下水排水方案变化须增加抽水台班;现场开挖管线或有其他障碍物处理;土石方因现场环境限制发生场内转运、外运及相应运距变化;材料的二次转堆;材料设备构件的场外运输;无法用定额规定进行计算的大型设备进退场费用;工程其他零星修改签证;由于设计变更造成材料浪 费及其他损失;停工或窝工损失;由于拆迁或业主、监理其他因素造成工期延误;不可抗力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握变更关,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等。对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尢其是涉及到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代表、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而且应尽量提前实现这类变更,因为变更越早损失越小。
2.5施工材料价格的控制
材料费在工程中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约占总造价的
60%~70%,是工程直接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在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材料用量控制,合理确定材料预算价格的构成,正确编制材料预算价格,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由于市场经济为材料的供应提供了多种渠道,而且材料品种价格繁多,因而建设单位造价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应密切注意市场行情,随着工程进展情况深入现场、市场,掌握施工情况及材料信息,为竣工决算提供有力的依据。
2.6建立良好的造价管理系统
造价管理部门在承包商内部应处于造价管理的核心地位,其它各部门应与其密切配合,材料采购清单及发票复印件、工程变更、技术交底、施工方案、生产计划安排等资料都应递交造价管理部门。然后由该部门的预算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定期进行核算,当发现预算用量与实际用量有较大出入时,应分析是预算原因还是施工管理的原因,并相应采取补救措施。当存在投标中不可预见的特殊原因时,应结合合同有关规定及时合理地提出索赔方案。
2.7技术和经济相结合
经济与技术,虽是两个不同范畴的学科,但在工程施工中,两者结合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施工企业的技术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建设工期上,这是无可非议的,说明重视社会效益的一面。但同时必须注重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技术是手段,经济是目的,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达到良好经济效益是我们每个企业的目的。技术与经济,两者相辅相成,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有不良后果。
3.工程结算阶段是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
在施工过程就要重视施工签证,积极组织技经人员制定索赔方案,为工程结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3.1重视施工的签证,积极组织索赔
在施工过程就要重视施工签证,积极组织索赔工作的开展,到工程结算时才能有理有据地进行总索赔。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签证,善于收集各种有利工自己的证据,如设计变更、赶工、不可抗力、招标文件或合同规定以外的工程均要让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进行及时的签证工作。并及时提出索赔方案,以力求在结算时总体索赔成功,并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3.2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或杜绝工程款的拖欠
因为现在的市场是买方市场,所以有好多施工单位没有饭吃,有些建设单位或叫业主就抓住施工单位的这种急于承揽施工任务的心理,把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转移到施工企业,所以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注意业主的资金到位情况,而且签订并严格执行合同中的约定投入和收工程款的“同时率”的原则。这样,
才不至于出现使施工企业大量垫资,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应合理利用各方面人才,建立良好的造价管理系统,加强对工程造价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管理,使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唐连珏.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2]尹贻林.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