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研究与应用 广东建材2012年第1期 减水剂和缓凝剂对水泥净浆流动性的影响 何宏荣 郭伟1,2秦鸿根。 (1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2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 捅 娶:缓凝剂可以调整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减少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延长混凝土 的凝结时间。本文主要主要研究了3种减水剂与5种缓凝剂复合作用对水泥净浆流动性的影响。试验 结果表明,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和聚羧酸减水剂具有较好的保塑效果。葡萄糖酸钠与氨基磺酸盐减水 剂、萘系减水剂和聚羧酸减水剂复合作用下,水泥净浆具有较高的初始流动度和流动性保持性能,说 明葡萄糖酸钠的缓凝效果较好,且与减水剂适应性较好。试验结果还表明,本身无减水或减水作用很 微弱的低分子缓凝剂,在高分子高效减水剂的激发作用下,会表现出明显的辅助塑化效应。 关键词:减水剂;缓凝剂;水泥净浆流动度;缓凝机理 1937年,美国的E.w.Scripture首先研制成以木 1.8%)、聚羧酸减水剂(推荐掺量1.0%)。 质素磺酸盐为主要成分的减水剂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 剂发展的序幕。 GB8075—2005《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分类、命名与术 缓凝剂:三聚磷酸钠(Na P。0 。)、柠檬酸钠 (NaC6Hl107)、蔗糖(C12H220l1)。 拌合水:普通自来水。 性,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拉开了现代混凝土外加 (C6HsNa。0 )、酒石酸钾钠(KNaC4H 06"6tt2)、葡萄糖酸钠 语》中对缓凝剂(set retarder)的定义为:延长混凝土 1.2试验方法 凝结时间的外加剂。缓凝剂主要通过降低水泥的水化速 水泥净浆流动度和经时流动度的测定方法参照 度和水泥水化热,从而达到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在 GB/TS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规定的 较长时间保持新拌混凝土塑性的目的。在夏季混凝土施 方法进行,水泥用量600g,用水量174g,减水剂按厂家 工中由于天气炎热,水分蒸发快和水泥水化较快,易造 推荐掺量掺加。 成混凝土坍损较大,掺入适量缓凝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 保坍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中掺用缓凝剂可延缓水泥水化放热、延迟水化放热峰的 出现时间,减少温度应力,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抗裂性[ 。 加速期、减速期和稳定期五个阶段瞳]。缓凝剂的作用实 2试验结果与分析 参照GB/T8077—2000规定的方法测试缓凝剂和减 水剂复合作用下的水泥净浆的流动度和经时流动度,试 硅酸盐水泥水化过程一般分为诱导前期、诱导期、 验结果列于表2~表5和图1和图2中。表2减水剂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质上是延长水泥水化的诱导期,主要通过延缓水泥与水 的水化作用,达到缓凝目的豳]。 减水剂(掺量%) 初始流动度 30min流动度 60min流动度 (mm) (mm) (mm) 氨基磺酸盐/1.5 292 216 272 166 272 276 1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1-1原材料 水泥:南京江南水泥厂生产的金宁羊P・II 42.5水 泥,其化学成分见表1。 表1 P・ll 42.5水泥化学成分(wt.%) 萘系/1.8 聚羧酸系/1.2 302 278 表3缓凝剂一氨基磺酸盐减水剂 复合作用下的水泥净浆流动度 缓凝剂(掺量%) 初始流动度 30min流动度 60min流动度 (mm) (mm) (ram) l成分I sio2 I A1 203 l Fe203 l CaO l MgO I SO3 失量l f-CaOl J含量I 21.43 I5.06 J 5.38}64.60 J 1.22 1 2.10 J 2.93 J 0.58} 三聚磷酸钠/O.O5 柠檬酸钠/0.05 酒石酸钾钠/0.O5 272 262 264 270 268 268 262 259 269 259 260 258 263 266 252 混凝土减水剂:江苏某外加剂公司生产的氨基磺酸 葡萄糖酸钠/O.O7 盐减水剂(推荐掺量1.5%)、萘系减水剂(推荐掺量 蔗糖/O.07 一20 广东建材2012年第1期 表4缓凝剂一萘系减水剂复合作用-F的 水泥净浆流动度 缓凝剂(掺量%) 初始流动度 30min流动度 60min流动度 (mm) (ITlII1) (Im) 三聚磷酸钠/O.05 220 f I 柠檬酸钠/O.O5 f f 酒石酸钾钠/0.O5 218 1O9 } 葡萄糖酸钠/0.07 209 228 215 表5缓凝剂一聚羧酸减水剂复合作用-F的 水泥净浆流动度 缓凝剂 初始 30min 60min 120min 180min (掺量%) 流动度 流动度 流动度 流动度 流动度 (咖) (Ⅱ瑚) (ram) (Tn『TI) (ram) 三聚磷酸钠 285 285 278 278 252 /O.O5 柠檬酸钠 /O.O5 290 289 285 286 260 酒石酸钾钠 /O.O5 300 300 292 292 225 葡萄糖酸钠 /O.O7 280 279 281 28l 267 蔗糖/0.07 297 297 295 295 260 从上表可知,掺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和聚羧酸类减水 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远大于掺萘系减水剂的水泥净浆 流动度。且掺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和聚羧酸减水剂的水泥 净浆具有较好的经时流动度保持性,60min内流动度损 失不超过30ram;而掺萘系减水剂的水泥净浆30min时, 流动度损失已达50ram,60min时基本无流动性,水泥净 浆流动性的保持能力较差。 新拌水泥浆体中,在液体和固体进行相对运动的时 候,固一液相靠近固体一侧的固定双电层和靠近溶液一 侧的扩散双电层之间有相对运动。进行相对运动的两层 之间的电位差,称为 电位。 值的大小,反映了粒子 间相对运动时的电性斥力的大小。掺氨基磺酸盐类外加 剂的水泥浆体的 电位值经时变化很小,这对水泥净 浆流动度的保持极为有利H]。 氨基磺酸盐类减水剂的主体结构中引入了羟基 (-OH)、磺酸基(一s0。H)、氨基(一Nil )等极性基团,它们通 过水泥表面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吸附在水泥颗粒表 面。氨基磺酸盐大分子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基团决定了它 在水化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状态呈齿状,具有立体效 果,长支链可以帮助将水泥水化颗粒阻隔在范德华力的 尺度范围内,形成立体位阻效应l4]。聚羧酸减水剂的作 用机理可以概括为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的协同作用,但 其空间位阻作用及其稳定性要强于氨基磺酸盐减水剂。 同时氨基磺酸盐和聚羧酸减水剂且超塑化剂分子上的 材料研究与应用 0 10 2O 30 40 50 50 时 ̄Imln 缓凝剂一氨基磺酸盐减水剂 合作用下的水泥净浆流动度 时I可,hin 图2缓凝剂一聚羧酸系减水剂 复合作用下的水泥净浆流动度 OH、一C00H、一SO H等缓凝型的官能团可以络合Caz 形成 络合物,同时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膜,阻止水泥的水化, 起到缓凝作用,使水泥净浆具有较好的流动J生保持能力 。 而萘系减水剂 电位随时问变化很大, 电位的 绝对值随时间变化逐渐减小,且其不具有大分子支链, 在被水泥颗粒吸附后呈横卧吸附状态,无法形成空间位 阻效应。同时,分子中也无缓凝型官能团。因而,掺萘系 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性保持能力较差。 从表3和图1可知,在不同的缓凝剂和氨基磺酸盐 减水剂的复合作用下水泥净浆流动度基本上随时间的 延长而呈现减小的趋势,但是掺酒石酸钾钠的水泥净浆 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缓凝剂作用 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时间。各组水泥净浆60min流动度都 在250mm以上,其中掺葡萄糖酸钠和柠檬酸钠的水泥净 浆经时流动度变化较小,60min流动度损失仅4mm。综 上,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宜与柠檬酸钠和葡萄糖酸钠复 配,复合外加剂对水泥有较好的分散性和流动度保持能 力。 从表4可知,萘系减水剂与酒石酸钾钠复合作用下 一21— 材料研究与应用 广东建材2012年第1期 的初始水泥净浆流动度较好,大于215ram,但经时流动 水膜,从而抑制水泥的水化进程。该类化合物的缓凝作 度损失很大。萘系减水剂与葡萄糖酸钠复合作用效果较 用与羟基t-OH)数目有关。随羟基(-OH)数日的增加,缓 好,初始水泥净浆流动度209mm,30min和60min流动度 凝作用逐渐增强。因此,葡萄糖、蔗糖均具有较强的缓凝 有不同程度的增大,60min流动度215mm。说明葡萄糖酸 作用。 钠有较好的缓凝和增塑作用。 从表5和图2可知,5种缓凝剂和聚羧酸减水剂复 合作用下的初始水泥净浆流动度均大于280mm,120min 4结论 (1)掺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和聚羧酸类减水剂的水泥 内各组水泥净浆流动度损失较小,均不超过lOmm。 净浆流动度远大于掺萘系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且 掺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和聚羧酸类减水剂的水泥净浆具 12O~180min内流动度损失较大,其中酒石酸钾钠组流 动度损失最大,达67mm。从上述试验结果可知,缓凝剂 和聚羧酸减水剂的复合效果较好,这与聚羧酸减水剂减 水率高,保坍效果好,且具有一定的缓凝作用有关。5种 缓凝剂与聚羧酸减水剂复合作用下都具有较高的净浆 流动度和流动性保持能力,说明本身无减水作用或减水 作用很微弱的低分子缓凝剂,在高分子高效减水剂的激 发作用下,会表现出明显的辅助塑化效应嘲。 3缓凝剂作用机理分析 普通缓凝剂的缓凝机理,比较常见的有下面几种假 说[ ]:①沉淀假说;②抑制成核假说;③络盐假说;④吸 附假说。实际上缓凝剂的作用机理较为复杂,通常是以 上多种缓凝剂机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聚磷酸钠属于复杂磷酸盐中的环状的聚偏磷酸 盐玻璃体(玻璃体是指这些磷酸盐不具备简单磷酸盐的 层状晶体结构,本身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其酸根阴离 子是由3个磷氧四面体,通过氧原子而连接成的环状结 构。水泥水化浆体中,三聚磷酸钠主要作用是直接与 caz 生成稳定的络合物。水泥水化初始阶段,三聚磷酸 钠阻碍了水化产物钙矾石(Aft)的形成,抑制了水化产 物氢氧化钙(Ca(OH) )的结晶成长,延缓了c。S和c 的 水化_8]。因而具有较强的缓凝作用。 羟基羧酸及其盐对硅酸盐水泥的缓凝作用主要在 于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络合物形成基(-OH,一COOH)。 含羟基(-OH)的化合物在水泥水化产物的碱性介质中与 游离的Ca2 生成不稳定的络合物,在水化初期控制液相 中的caz 的浓度,产生缓凝作用;而含羧基(-COOH)的化 合物也易与游离的Caz 反应生成不溶性的钙盐,沉淀在 水泥颗粒表面,达到延缓水泥水化速度的目的[93。 葡萄糖、蔗糖对硅酸盐水泥的其缓凝作用机理在于 羟基t-OH)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与水化产物表面上的 0。一形成氢键,同时,其它羟基t-OH)又与水分子(H。0)通 过氢键缔合,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了一层稳定的溶剂化 一22一 有较好的经时流动度保持性,60min内流动度损失不超 过30mm。 (2)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和聚羧酸减水剂具有较好的 保坍性能,这与其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效应协同作用对 水泥颗粒有较好的分散性,以及分子中含有缓凝型官能 团有重要关系。 (3)葡萄糖酸钠与氨基磺酸盐减水剂、萘系减水剂和 聚羧酸减水剂复合作用下,水泥净浆具有较高的初始流 动度和较好的流动性保持能力,说明葡萄糖酸钠的缓凝 保塑效果较好,且与减水剂适应性较好。 (4)5种缓凝剂与聚羧酸减水剂复合作用下都具有 较高的净浆流动度和流动性保持能力,说明在高分子减 水剂的激发作用下,本身无减水或减水作用很微弱的低 分子缓凝剂,会表现出辅助塑化效应。● 【参考文献】 [1]何廷树,等.混凝土外加剂[M].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王立久,马立国,王宝民.超缓凝剂对混凝土相容性和耐久性 的影响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3(2):4-6 [3]陈建奎.混凝土外加剂的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 社,1997 [4]缪昌文.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5]左彦峰,王栋民,隋同波.超塑化剂作用机理初探[J].混凝土, 2004(4):1卜13 [6]韩越,张新东.混凝土缓凝剂辅助塑化效应的试验研究[J].硅 酸盐通报,2007,26(1):205—211 [7]石人俊.混凝土外加剂性能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 社,1998 [8]马保国,许永和,董荣珍,等.三聚磷酸钠对硅酸盐水泥初始水 化历程的影响[J].混凝土,2004(11):3-4 [9]王振军,何廷树.缓凝剂作用机理及对水泥混凝土性能影响 [J].公路,2006(7):14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