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
主办
河
南省及
蔬发菜展产对业策现建状
议
一、近年来我省蔬菜产业发
展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规模持续增长,连续登上多个
新台阶
1995年,
全省蔬菜播种面积
60.74万公顷,总产量1660.8万吨,人均占有量180kg。“九五”以来,全省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蔬菜面积连续突破66.67万公顷和133.33万公顷两个大的关口,产量连续登上3000万吨、4000万吨、5000万吨、6000万吨4个大的台阶。2007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
168.83万公顷,总产量6235.5万吨,分居全国二、三位,人均占有量635kg。分别比1995年增长178%、275%和253%,12年来平均增幅达14.8%、23%和2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品种品质结构不断丰富优化,均衡供应水平大大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省蔬菜供应不仅花色品种少,总量不足,而且淡旺季十分明显。冬春季节主要靠大白菜、萝卜供应,秋季菜供应也很少。
1993年省政府制订全省温棚农业发展方案以来,全省反季节蔬菜迅速发展,同时,全省蔬菜科技工作者大力引进推广国内外名优蔬菜品种,包括从国外引进的生菜、西兰花、荷兰豆、彩色椒、水果黄瓜、樱桃番茄等和从南方引进的苦瓜、丝瓜、芥蓝等以及反季节蔬菜品种春胡萝卜、春白萝卜、春白菜、夏白菜等,使我省蔬菜花色品种大大丰富。目前,我省蔬菜种植南北品种齐备,国内外品种兼有,精细菜、大路菜、保健菜搭配,常规品种、反季节品种互补,种类齐全,花色繁多,蔬菜生产已告别了品种单一的局面,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居民的餐桌膳食供应。同时,蔬菜市场供应淡旺季差别明显缩小,周年均衡供应能力大大提高。
(三)效益稳步提高,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1985年,全省蔬菜产值10亿元,占农业产值的1/20。1995年,全省蔬菜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还不足1/
10,2005年全省蔬菜产值561.8亿元,占整个农业产值的31.4%。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极大丰富了广大城镇居民的“菜篮子”,而且大大鼓起了广大农民朋友的“钱袋子”,蔬菜产业已成为许多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格局逐步形成
为了扩大蔬菜生产的规模效益,全省各地按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合理规划,积极引导,努力发展规模经营。2006年,全省蔬菜种植面
积达到1.33万公顷以上的县(市、区)达44个,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近30%,其播种面积为114.1万公顷,占全省蔬菜总播种面积的66%;其总产量为4155万吨,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65%。种植规模达10万公顷以上的南阳、商丘、周口、开封、信阳、驻马店6个市蔬菜生产面积达111.87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65%;产量3797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59%。我省蔬菜生产在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如内黄县的夏番茄基地,开封县的胡萝卜基地,淮阳县、平舆县的黄花菜基地,鹿邑县的西芹基地,扶沟县的温棚蔬菜生产基地等。其中中牟、杞县的大蒜基地和淅川、邓州、柘城、方城的小辣椒基地面积均在2万公顷以上,在全国市场上都有较强影响。我省瓜菜产业正在日益向适宜地区、优势产区集中。
(五)市场体系建设日益完善“八五”以来,全省各地在狠抓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流通领域的改革和建设,利用中央和省贴息贷款、地方政府和企业自筹等多种手段筹集资金,大力改造、扩建、新建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目前,每个省辖市都建设有1~2个大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部分重点县也建起了大型产地批发市场,其中21个市场被农业部批准为定点批发市场,如郑州陈砦蔬菜批发市场、安阳豫北蔬菜批发市场、商丘蔬菜中心批发市场、河南新野蔬菜批发市场、襄城群发蔬菜批发市场等。同时,全省各地积极探索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直供直销等新型流通方式,如龙云和毛庄分别在郑州建成多家无公害蔬菜直销专卖店。多渠道、少环节、多功能、高效率的流通网络正逐步形成。
(六)科技进步步伐不断加快蔬菜是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的先导产业,产业科技含量较高。“八五”以来,一些新的单项先进实用技术开始在生产上大量应用,如嫁接、组织培养、穴盘育苗、节水灌溉、平衡施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CA贮藏、产品速
河南农业2008年第HENANNONGYE期
175经济作物
冻、控温运输等。据测算,目前我省蔬菜产业科技贡献率近60%,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分别比“八五”前高出约15个百分点,蔬菜产业科技进步步伐明显加快。
二、当前我省蔬菜生产存在
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基础仍然较为薄弱,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温棚蔬菜生产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但由于资金投入所限,我省温棚设施在建造时大多是低标准的,其夏季抗击风雨和冬季抗击低温、冰雪的能力明显较差,特别是1995年前后建造的竹木结构的棚室,其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差,今年1月份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就使我省的温棚蔬菜生产深受其害。
(二)龙头企业少,采后环节手段落后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我省蔬菜的
产业化水平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蔬菜产后分级、包装、运输、贮藏、加工手段整体上讲依然落后,蔬菜产品滞运、积压、霉烂的情况时有发生,生产出的蔬菜没有得到很好的价值回报。与兄弟省份相比,
我省的产业化水平仍处
于较低水平,缺乏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三)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根据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乡镇农技
站的9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熟悉粮、棉、油种植技术,而缺乏蔬菜等经济作物知识。相当一部分县(区)级农业部门没有专门从事蔬菜专业的人员,市级农业部门蔬菜技术力量也较薄弱,在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茬口、科学防治病虫害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上显得力量非常薄弱,严重影响了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研究与推广。
(四)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菜农增收的成本压力不断增大
近年来,化肥、农药、薄膜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菜农增收的成本压力不断增大。
河南农业2008年第7期
6HENANNONGYE同时,由于近几年国家对种粮农民进行多种补贴,菜农种植蔬菜的比较效益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
三、发展对策
(一)狠抓科技兴菜,强化蔬菜发展的支撑力
蔬菜是一种种植技术要求较高的经济作物。各地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努力搞好蔬菜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大力提升科技对蔬菜生产的贡献率,提高蔬菜的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要加大国内外蔬菜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加快蔬菜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温棚蔬菜生产要选用耐低温、弱光、抗逆性强的专用品种,露地菜提倡选用错季或反季节新品种。二是要加强科研、教学、推广三结合,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提高科技
的储备水平,为蔬菜生产增强后劲。三是要加强蔬菜科技培训力度。蔬菜种类繁多,露地、塑料大棚、日光温室、遮阳网覆盖等栽培形式多样,新技术层出不穷,必须围绕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抓好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要通过采取举办专题技术培训班、绿色证书培训班、广播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各种蔬菜生产新技术,提高广大菜农科学种菜水平,做到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有机结
合。
(二)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
产业化经营是提升蔬菜产业效益、实现蔬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各地要积极扶持和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营销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提高菜农的组织化程度,使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能够较好地衔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使产品产得出、卖得掉。要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以加工业带动产业升值,以生产稳定加工,以加工保护生产,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三)进一步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
生产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既是当今广大消费者对蔬菜产品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有效应对产品出口目标国贸易壁垒的良好手段。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一步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要综合运用农业、生物、物理等手段,大力推广使用无公害生产技术,力争“十一五”末全省蔬菜基地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
(四)抓住机遇,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今年,国家农业部即将发布实施《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促进运动”2008年也继续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各地要以此为契机,借鉴今年灾害教训,配套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蔬菜生产基地、集约化育苗、保护地生产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中要注意完善设备,提高标准,增强蔬菜生产夏季抗击高温、风雨,冬季抗击低温、冰雪的水平,不断提高蔬菜综合生产能力。
(五)继续优化蔬菜产业结构今后的蔬菜生产发展,应逐步实现从装满“菜篮子”向丰富和净化“菜篮子”转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在生产方式上,继续扩大保护地蔬菜生产面积,提高温棚蔬菜占有比例;在品种结构上,稳定大白菜、萝卜等大路菜,提高精细
菜占有比例;在品质结构上,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和营养型、保健型蔬菜;在产品结构上,提高蔬菜分级、包装、贮藏保鲜等采后处理水平,努力发展蔬菜加工业,扩大加工品比例。
四、建议
(一)建议各级计划、财政部门列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大力扶持温棚蔬菜生产发展。主要用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基本建设及其生产技术培训。
2、支持蔬菜加工企业建设。3、支持蔬菜名优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蔬菜科技培训以及重大技术
1继在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东、甘1990年在郑州郊区须水镇调查时发农药与植保
肃等10多个省市区发现该病害,并有现,重病田发病率100%,减产40%以逐渐蔓延趋势。焦作市博爱县最早在上。
磨头镇一块麦田发现有小麦植株提早二、防治方法
枯死,病株穗小,子粒不饱满,拔出病(一)栽培措施。在小麦胞囊线虫造株,在根表肉眼可见针头大小的白色成严重损失的地区,首先是加强检疫,河南省植保植检站
主办
胞囊,部分病株根表可见褐色胞囊,带杜绝从疫区调运小麦种子,建立完善的病株和根围土做室内镜检,经鉴定为田间监测制度。麦田管理以促为主,早小
小麦胞囊线虫。
追肥、早浇水,发现病苗及早防治;采用寄主和分布小麦胞囊线虫主要侵抗、耐病品种,如高抗品种郑州831;病染小麦、裸大麦、野燕麦、黑麦草、鹅冠虫发生严重地块,实行小麦与非禾本科麦发草等10种禾本科作物。在绝对最低温作物轮作等措施,例如油菜、谷子连作度-10℃以下的地区,同一地区同一2年后种植小麦,或水稻、
小麦轮作,都类型土壤,多分布在5~30cm土层中,能有效防治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此胞生与小麦根系分布一致。研究表明该线外,未种植的土地也可以降低线虫的密虫群体密度大小顺序为沙土>沙壤度。在夏天,将未种植的土地深翻晾晒,囊及土>轻壤土>壤土。
由于天气炎热而造成胞囊失水而死,可一、发生规律和危害
使线虫种群数量降低9.3%~42.4%,而田间观察,小麦胞囊线虫生活在且使产量增加4.4%~97.5%。
线防10~20cm土壤中,以取食小麦幼根为(二)生物防治。小麦胞囊线虫的主生。在土壤潮湿及地温在10℃~16℃要天敌是真菌和细菌,在大面积田间作时非常活跃,以很快的速度侵蚀小麦物中来增殖大量的寄生真菌抑制线虫虫治
幼嫩根系,吸取小麦根部的营养,造成是很困难的。目前国外发现一种寄生于小麦根系分枝、细弱、纠结成团。侵染线虫幼虫的细菌巴氏菌,可以控制该线初期造成地上部分麦苗远看稀、弱、虫种群,降低虫口密度,该寄生细菌及的
瘦,近看叶尖发黄,分蘖少甚至不分其相似物的生物制剂已开始大量生产蘖,且部分麦苗伴有红矮病及叶枯病已田间使用。
发生。有寄主时可存活1年以上,无寄(三)药剂防治。主要是土壤药剂处主时只能存活几天。小麦播期雨水多、理:每667m2用铁灭克1kg、米乐尔小麦胞囊线虫对小麦生产危害极气温、地温偏高适宜线虫生活,造成小3kg、
呋喃丹5~6kg、益舒宝3~4kg,以大,病原物为燕麦胞囊线虫(Het麦苗期严重侵染。根据田间调查,前茬上药剂任选一种和土混匀沟施根际,施eroderaavenaeWollenweber)。作物不同,线虫发生程度不同。前茬作后及时浇水。一星期后进行叶面补肥,1908年英国首次在小麦上发现,目前物为玉米的发病较重,豆科及其它双子如中华大肥王3%加“绿风95”500倍液在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30多个叶植物发病轻。小麦品种不同,发病程或加芸苔素等喷洒。产麦国家发生危害,我国在1989年陈度亦不同,如豫麦49发病较重,新麦博爱县磨头镇农业服务中心
毕全贞
品三等从湖北天门等地发现该病后,相
18、周麦18相对发病较轻。王振跃等于
!!!!!!!!!!!!!!!!!!!!!!!!!!!!!!!!!!!!!!!!!!!!!!
联合攻关。
品质量的可追溯。
保险试点范围
4、扶持无公害蔬菜生产。主要是(二)建议政府建立蔬菜风险应急
(四)建议对与老百姓生活关系密扶持建立高标准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机制
切的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销开辟长期同时支持科研机构、中介组织和大型流当生产和销售出现严重问题时,动绿色通道。
通企业与菜农结成联盟,发展区域化布用财政副食品风险调节基金,启动应急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
陈彦峰局、规模化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尽措施,对蔬菜生产和销售进行扶持。
苏
鹤快实现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和产
(三)建议将蔬菜生产纳入政策性
新郑市农业局
李淑珍
河南农业2008年第HENANNONGYE期
1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