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理咨询技能

2022-01-08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心理咨询技能

第一节 建立咨询关系

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

咨询关系的建立受到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双重影响。

咨询态度的五大要素: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

咨询态度不是单纯的工具或手段,而是咨询师职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 第一单元 尊重 学习目标

学会如何对求助者表达尊重。 学习要点 略

第二单元 热情 学习目标

学会如何营造热情、温暖的氛围。 学习要点 略

第三单元 真诚 学习目标

学会如何对求助者表达尊重。 学习要点 略

第四单元 共情 学习目标

学会如何对求助者表达尊重。 学习要点 略

第五单元 积极关注 学习目标

了解积极关注的意义,掌握积极关注的方法。 学习要点

定义: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的价值观。 意义:积极关注不仅有助于建立咨询关系,促进沟通,而且本身就具有咨询效果。 注意: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份消极;立足实事求是。

第二节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第一单元 制定咨询目标 学习目标

学会根据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通过与求助者共同协商,确立双方共同接受的有效的咨询目标并加以整合。 工作程序:

(一)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 (二)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三)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

(四)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 (五)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整合。 注意事项

(一)求助者并不都能提供有效的目标;

(二)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错误观念; (三)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

第二单元 制定咨询方案 学习目标:

把握咨询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工作内容、要求和重点,学会制定咨询方案。 工作程序:

(一)划分咨询阶段; (二)制定咨询方案。 问题的解析

联想游戏 问题的法则

生物学强调的法则是自组、突变、边界,场效等。物理学领域的法则,是逻辑、因果、渐变。 系统意义:问题是系统的部分,任何存在的问题都有一个内在和谐,隐秘的和谐,找到这个和谐,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 问题引发的习惯思维

问题的第一习惯思维:问题的因果关系, 凡果必有因。

问题的第二习惯思维:惯性。如果一个问题,我们不去解决,问题会永远存在 问题的第三习惯思维:问题的有害性。 问题的第四习惯思维:问题的责任人。 问题对感官的功能 对视觉的狭窄性 对感觉的转换性 对注意的催眠性

问题取向的人是如何思考

问题取向的咨询师会有刻板的心理思维

如果我是够格的,我一定能发现当事人的问题。

如果发现了问题我一定知道如何引导当事人去解决。

如果问题解决不了,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方法我还不会。 当事人的问题改善了,说明我的治疗对了路。 问题取向的人 对规则的忠诚

对错误的容许度小 缺少灵活性

内心逻辑:非此即彼 问题有什么特性 问题的时间性

问题的情景性 问题的自我构成 思考

一个圆在完整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出圆的线条是曲线,当我们把它切得足够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直线段。对问题的关注也是这样,当我们限定条件后,我们会发现彼此之间存在一种明显的因果关系,但我们拉长时间纬度于空间纬度,我们会觉得那种因果关系被削弱了,甚至消失了。 关注问题可能强化这个问题

对问题的关注是一种建构,构成一种问题系统。 问题的系统等级。 生动的例子:

问题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认为是问题? 谁让问题维持? 谁在问题中获益? 解决问题而构成问题

因为要解决问题,我们改变了系统规则。 改变的规则更加凸现问题的存在。 希望问题消失而改变系统关系。 这种关系让问题得以维持。 观察问题的方式构成问题 问题的三个构成 观察者 观察工具 问题阐述 描述的语言 文化概念系统 价值判断。

针对问题解决的原则

解决问题取向的医生不那么关心过去发生过什么?也不在意谁是问题的成因,而着眼于什么样的变化可以促使问题的减轻。(索解取向)

这样的医生也不在意谁是问题的受害者,而关心谁在问题中获益,往往受害者正是获益的人。(肇事者)

还要关心谁更需要问题,问题的意义。 针对问题解决的原则

当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怎么试探问题构成的深度,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尝试否定它,看看当事人的反应,我们装着看不到问题在那里,故意曲解当事人的意思,或者通过改译的手法激发当事人对问题做新的构思。 三个特性构成处理问题的三个原则

时间性描述:很多问题是事物发展的自然阶段,它并不妨碍事物的发展,只是伴随事物的发展。 钟摆理论 时间序列 系统组织

时间的描述

同时性描述:所有问题都不会是孤立的,在问题发生的同时有许多事情在发生,一个冲突存在,冲突的观测评估系统也会存在,不然冲突就无法继续。一个问题发生,一定会有一个对问题的观测系统和试图改变问题的企图存在,不然问题就不成其为问题。 什么是资源取向

咨客来了,我需要与对方共同创造一个话题让咨询可以进行。

有了问题我并不急切的帮助咨客改变,而是建议他把问题看成资源。 如果咨客的问题并没有因交谈而改善,我乐于等待或者转换话题。

咨客的问题改善,我会视情况而定,要么创造新的话题保持治疗关系,要么向咨客说“拜拜”。 有效的思想

用useful的视觉来看问题可能只是我们对现象的一种解释,很可能不是真正的原因,很多事情没有原因,只是一种存在与状态。我们的内心需要原因,因为我们太着迷于因果思维,一件事情就是它本身让我们觉得不那么安稳,我们要为它找一些前因后果,找到了,我们会安心一些,我们觉得知道事物的前因后果我们就把握了真实,却没有想到我们需要的真实是被我们的心理需要创造出来的。 资源取向的思想

所有的问题都是重要的 所有的体验都是有价值的 所有的痛苦都是有意义的 对问题的提问

你为什么会觉得这是问题?

你告诉我这个行为你也经有一段时间了,为什么现在觉得是问题? 把它看成问题前和后,你的生活态度有不一样吗? 如果问题有一个原因,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不认为这是问题吗?有人比你更着急吗? 谁最认为是问题,谁最不认为是问题? 有例外吗?有一段时间问题没有了?

如果有例外,能告诉我那段时间你在做什么吗? 如果问题有一个变化的规律,会是什么呢? 有没有一段时间,你觉得问题并不那么坏? 解决问题的提问

你能告诉我问题里面那些你可以勉强接受,那些是你难以容忍的? 问题没有发生前和后,那些关系或事物因它改变吗? 那些改变是你不喜欢的,那些改变又让你求之不得?

如果一定要说问题还是有一些好处,那么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如果有一天你喜欢你的问题,你还会为它痛苦吗? 假如你身边的人都有一样的问题,你还会烦恼吗?

假如你的好朋友认为你有问题比没问题更好,你能理解他吗? 假如你说的人、场景变了,你的问题就会消失吗? 如果问题一辈子都好不了,你会一辈子如此生活吗? 对问题变化的提问

问题有一天会自动消失吗?如果会,可能是多久?

如果发生了奇迹,问题突然消失了,你怎么知道? 如果问题变好,什么事情可以促进它呢?

如果想让问题更糟,怎么做才能让问题更坏? 如果你还需要问题,怎么做才能留住它?

如果问题好了,你不想让家人知道,他们会自己看出了吗? 问题不存在了,你不想让人知道你会怎么做?

如果家人说,你有问题就可以在家,你愿意有问题吗? 如果问题好了,你还是不快乐,那怎么解释呢?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心理咨询技能

第三节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第一单元 参与性技术 学习目标

学会运用咨询的参与性技术,澄清问题和启发、引导求助者自我探索。 技能要点(八种参与性技术)

倾听、开放询问与封闭询问、鼓励和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技能之一:倾听 如何倾听;

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倾听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回应。 技能之二: 开放询问与封闭询问 开放式询问 封闭式询问

技能之三:鼓励和重复技术 技能之四:内容反应 技能之五:情感反应 技能之六:具体化

技能之七:参与性概述

技能之八: 非言语行为的理解和把握 正确把握非言语行为的各种涵义 全面观察非言语行为

如何看待言语内容与非言语内容的不一致

第二单元 影响性技术 学习目标

学会运用咨询中的影响性技术,对求助者实施干预。 学习要点(八种影响性技术)

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技能之一:面质 技能之二:解释

技能之三:指导

技能之四:情感表达 技能之五:内容表达 技能之六:自我开放 技能之七:影响性概述

技能之八: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第三单元 识别和处理阻抗 学习目标

学会妥善处理咨询过程中的阻抗。 技能要点

(一)阻抗的识别;

(二)阻抗产生的原因; (三)应对阻抗的要点; (四)处理沉默现象; (五)调整多话状态。

第四单元 识别和处理移情 学习目标

学会识别和处理移情现象。 学习要点

(一)移情的概念;

(二)移情的类型:负移情、正移情; (三)移情的形式:直接、间接移情; (四)区别真假移情; (五)(正)移情与依赖的区别; (六)正确处理移情。 (一)移情的概念

移情(transference)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 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 移情有两种不同的类型:负移情和正移情。 (二)移情的类型

负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情绪的对象,在咨询情景中,原有的情绪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出不满、拒绝、敌对、被动、抵抗、不配和等。

正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的人物,他们逐渐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表现出十分友好、仰慕、爱慕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性爱的成分,对咨询师十分依恋、顺从。虽然病情有所好转但来诊的次数却越来越频繁,特别是生活中的大小事都要咨询师给他出主意,表现出无限信任,甚至关心咨询师的衣食住行和家庭生活。 (三)移情的形式

直接移情:直截了当地向咨询师表达自己的体验。 间接移情: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五单元 阳性强化法 学习目标

掌握行为疗法的基础理论和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工作程序

(一)明确治疗的靶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好); (二)监控靶行为;

(三)设计新的行为效果; (四)实施强化。 相关知识

(一)行为疗法基础理论 (二)阳性强化法基本原理 (一)行为疗法的基础理论 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认知行为治疗

(二)阳性强化法基本原理

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行为障碍的求助者可以通过“赏罚法”得以矫正。

大多数行为主义学家认为,对人最好只赏不罚。奖励的办法对行为的影响更大。 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作阳性强化法。

广泛用于儿童行为问题的矫治;代币法。

第六单元 合理情绪疗法 学习目标

掌握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工作程序

(一)心理诊断阶段; (二)领悟阶段; (三)修通阶段; (四)再教育阶段。 相关知识

(一)基本原理 (二)咨询案例

(一)心理诊断阶段

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即寻找求助者问题的ABC的过程。

注意次级症状的存在:问题不可能是简单地表现为一个ABC,可能一个问题套着几个问题。

向求助者说明关于情绪的ABC理论。

(二)领悟阶段

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默兹比(Maultsby,1975)提出的五条区分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标准。 使求助者进一步领悟对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 (三)修通阶段

是合理情绪疗法最主要的部分 修通的概念 常用的方法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产婆术、黄金规则与反黄金规则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具体步骤

◎家庭作业:RET自助表、RSA(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其他方法

(四)再教育阶段

第七单元 阶段小结与效果巩固 学习目标

学会如何阶段性的总结和巩固咨询效果。 工作程序

(一)小结每次咨询效果; (二)商讨下次咨询任务; (三)布置家庭作业;

(四)正视与处理咨询中的反复现象; (五)处理咨询失误。

第八单元 咨询关系的结束 学习目标

掌握结束咨询的技术。 工作程序

(一)确定咨询结束的时间; (二)全面回顾和总结;

(三)帮助求助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 (四)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第九单元 咨询效果的评估 学习目标:

掌握评估咨询效果的指标和方法。 工作程序:

(一)评估的时间点; (二)评估的维度;

(三)咨询效果的阶段性、全称性分析。 相关知识: 注意事项:

第十单元 案例记录整理与保管 学习目标

学习案例的记录及管理技术。 工作程序

(一)掌握案例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二)每次咨询记录; (三)阶段性小结记录;

(四)咨询终结时和中断时的总结记录 (五)案例记录的保管。 注意事项

第十一单元 咨询关系的匹配 学习目标

了解如何达到咨访匹配。 工作程序

(一)选择合适的咨询对象;

(二)调整咨询关系的匹配程度。

第十二单元 必要的转介 学习目标

学习如何进行必要的转介。 工作程序

(一)判断求助者是否适合自己咨询; (二)在无法实现匹配的情况下转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