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极晨读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金锦友 周小明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8年第08期
“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读对于学生积累、建构语言能力,形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至关重要。但现实中,“放牧式”的自由散读、“应试式”的以练代读等消极晨读现象较为严重。如何革除积习,使晨读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走上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之路值得我们探索。 一、开展课内篇目诵读活动,使晨读有法可循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人的一切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理,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而表达得有力、细致、准确,都无与伦比。”在学生已基本理解课内篇目文意的基础上,利用晨读进行诵读方法指导,既能使学生既能心惟其意,又能口诵其声,从而加深审美体验及对文化的理解。 以诵读《始得西山宴游记》为例。
1.晨读目标:通过诵读,以声传情,深入体悟柳宗元“始得”前后的情感变化和人生感悟。 2.晨读实践:【诵读句一】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1)解文:顶针手法暗含单调、乏味感,众山幽泉怪石虽好,但柳宗元忧愁难解,醉不留恋,睡难安稳,去留无心。(2)诵读:语调低沉,未升即降,读来无情无绪,伤感失落。【诵读句二】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1)解文:面对西山,柳宗元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此时他已进入了陶然自得、陶然自醉的境地。(2)诵读:长句抒怀,声宜延长,调宜提升,情宜饱满。【诵读句三】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1)解文:融入山水,与自然浑然一体时,柳宗元的内心顿时开阔、释然。在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心境下,他找到了精神的家园,“恒惴栗”之感烟消云散。(2)诵读:前两句声稳气长,语速先慢后快,由快而慢。语调渐高,语音渐强。最后一句“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心旷神怡,推至高潮。
通过晨读体验,我们发现,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语调的升降,都有不同的表情达意之效。依法解文、诵读,更能体悟到作者的认识转变、情绪转变与精神升华,进而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
二、创设课内延伸语用活动,使晨读有趣可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王尚文先生说过:“正常的语言使用不仅是创新的,并且在范围上是潜在地无限的。”在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哲思的基础上,晨读时让学生适度进行课内篇目的语言运用训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学习,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提升。 以《沁园春·长沙》延伸语用为例。
1.晨读目标:移用原词意象,选择情感基调相似的流行歌曲重新填词,深入感知伟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和使命感。
2.晨读实践:(1)学生展示创意歌词(可读,可唱)。例如《精忠报国》:湘江中,独立寒秋,望江水北逝去不再回头。橘子洲头,长叹惋,看万类在霜天共竞自由。万山红,层林尽染。观漫江水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浅翔。怅寥廓,问大地,谁主沉浮。犹记峥嵘岁月稠,恰同学正携手共遨游。风口浪尖,挥斥遒。书生意气,风华正茂同唱,江山指点文激扬,万户侯,共粪土,战浴血,浪遏飞舟仍游水。豪情万丈,挽救中国惟我。(2)学生评价,投票评选佳作。
晨读要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让学生的心灵与作品相融相洽,享受“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般的阅读情趣。积极的晨读,能使学生品文调、感文情、味文美,这样学习语文才享趣入情,知味入境。 三、导引课外专题赏读活动,使晨读有序可进
还可以隔周集中一个专题进行晨读,搞成课外专题赏读活动,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其阅读鉴赏能力与感悟能力。 以“认识自我”专题赏读课为例。
1.晨读目标:在“认识自我”专题阅读的基础上,展开“1+X”群文阅读,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2.晨读实践:前一周学生阅读“认识自我”专题阅读材料(包括“阅读导言”“佳句集锦”“文章撷英”),准备“我的感悟”;下一周晨读展示反思成果。(1)学生交流赏读感悟:(选录)当我在破碎的时间维度中架起“我”的支点,去观望曾经的轨迹,去寻找熟悉的况味,发现并不是这样。在母亲“你要像某某一样”的唠叨声中,我坚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看我爱看的“闲书”;在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解答后,我还是要和老师谈谈我的另类解答……我的记忆是自己的,它不与任何人重复;我曾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烙上了我的个性;我的未来在我自己手里,与别人无关!(2)学生点评,投票评选佳作。
课外专题赏读应当循序渐进,让学生把握不同专题语料的文化内涵,在鉴赏交流过程中关注并追求自身的完善。专题赏读中,有来自教师的熏染、陶冶、感化,更有学生自身的涵泳、体验、感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驱动课外自主研读活动,扩大晨读容量
积极的晨读倡导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言语活动,利用“整本书阅读”的任务驱动,扩大阅读容量,提高学生自主研读能力。 以“读书·读人”自主研读课为例。
1.晨读目标:以“整本书阅读”为任务驱动,在自主研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2.晨读实践:以一个月为单位,学生自主组成阅读小组,自选阅读方向,自主研读与自己感兴趣的命题相关的整本书。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以一个自选阅读角度为话题展示自主研读的成果。(摘要)读到《墨子》“兼爱”篇,我联想起我的偶像王珞丹的一个故事(略)。她的做人原则倒有点像墨家所说的“兼相爱,交相利”。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爱是靠彼此的利益来维持的。这样说,显得有点势利,应该是人人都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受到帮助的那个人也相应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便相互赢得利益与爱。我认为我们在对待陌生人方面用“兼相爱,交相利”这一原则是很对的。之后,当陌生人成为朋友后,“兼相爱”就变成一种心理需求,会自发表现出来,即“兼相爱,交其心”。这时这种爱便能成为“仁爱”了吧。自主研读整本书,读古人,读今人;读名人,读凡人;读他人,读自己。每读一种人就有一种不一样的发现。读古是为了更好地读今,读人是为了更好地读己,读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自主研读,通过阅读与交流、鉴赏与探究等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
积极晨读以课内诵读指导、课内延伸语用、课外专题赏读、课外自主研读为主要路径,短、中、长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晨读活动,使原先单一的晨读课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可喜的改变,呈现出阅读有物、诵读有法、早读有趣、赏读有序、研读有得、晨读有效的晨读新面貌。学生因之提高审美情趣,发展思辨能力,养正语文品质,积累丰厚的人文底蕴,进一步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