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方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2021-06-1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联系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再变化的状态。或是经济体系内各有关变量的变动都恰好相互抵消,没有引起经济变量发生. 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分析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也称总均衡分析。即研究整个经济体系中各个市场、各种商品、每种要素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的均衡状态。 政府对均衡价格的干预

供求法则

需求、供给、价格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称为供求法则。它决定了价格形成和市场运行的机制)。

需求和供给决定市场价格,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即行业需求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供给、需求两条曲线相交之处,表示此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也即表明按这种价格成交能够使供需双方都满意。

此时的交易量为称为均衡交易量,均衡价格下的供求数量;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当价格为非均衡时,会有一种使价格趋向的趋势,使价格朝的方向变动,最终变为均衡。只要没有新干扰因素,价格也就不会变动,此时这个市场达到了均衡。 均衡价格的形成机理:

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偏离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当价格>均衡价格 供>求 需求者压价,供给者减少供给,价格下降 当价格<均衡价格 供<求 需求者抬价,供给者增加供给,价格上升 需要说明的:

(1)上述供求法则只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价格的形成完全取决于市场供需双方)

(2)这里所用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整个行业的(即市场的)曲线,不是企业的供需曲线。 供求定理

需求的变动总是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总是与均衡价格呈现反方向变动,而与均衡数量呈同方向变动。

需求弹性 是指需求量变动对商品本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Q2Q1QQ1QPQEd• P2PPPQ1PP1点弹性: 即测量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EddQDP• dPQD弧弹性: 测量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弧的弹性 Q2Q1P2P1Q2Q1P2P122Q QQ2PQP1•12PPQ1Q2P1P2Ed供给弹性 是指某种商品供给量对本身价格的反应程度。 Q2Q1QQ1QPQES• P2PPPQ1PP1消费者均衡 是指能使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购买行为。 消费者均衡的原则或预算分配原则,是指消费者在花掉其全部收入的情况下,使花费在每一

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所提供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或:MU=P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IPX•QXPY•QYMUXMUYPXPY 成本

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利润(profit)

指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 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

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

经济利润=(投入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投入资本额 边际成本

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平均成本

是指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成本耗费的平均水平。

§ 1)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 2)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 § 3)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生产

即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是指为满足人类需要,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的一切活动; 生产函数

即表示在某一时期和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各种要素投入量的某一种组合,同它所能产出的最大可能的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函数公式Q=F(L,K,N,E) 1.实物产量的种类

(1)总产量:使用一定量的某种要素 投入所获得的产量总和。即

TP=Q=f(L)=AP•L

(2)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变动要素 投入所能生产的产量。即 AP=TP/L= f (L) /L

(3)边际产量: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要 素投入所增加的总产量。即 MP=TP/L=dTP/dL

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类型中,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市场完全由“看不见的手” 进行调节,政府对市场不作任何干预,只起维护社会安定和抵御外来侵略的作用,承担的只是“守夜人”的角色。

§ § § § §

1.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个人都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 2.产品是同质的,即彼此可以完全替代。

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有盈利可以自由的加入,有亏损可以及时退出。 4.买卖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

5.没有政府的干预、厂商无勾结,厂商行为完全由市场决定。

市场失灵

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市场失灵的分类 (1)收入分配缺陷 (2)通货膨胀风险 (3)信息不完备性 (4)商业保险的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表现

⑴ 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⑵ 外部负效应问题

⑶ 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⑷ 失业问题

⑸ 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⑹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⑺ 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市场失灵的原因 1、公共产品 2、垄断

3、外部影响 4、非对称信息 宏观中投资

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是宏观经济中GDP构成的一部分,是其重要的拉动力量。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这个投资和我们的理财投资不同,宏观经济中的投资是要创造GDP的,也就是说要创造产品或者服务。很明显购买债券并不会产生这些东西。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一、 用支出法核算GDP (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GDP = C + I + G +(X-M) 二、 用收入法核算GDP(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GDP=生产要素的收入+非生产要素的收入 三、 用生产法核算GDP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支出乘数

[1]

指支出(如投资)增长1单位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长。 投资乘数之值等于1 /(1-边际消费倾向);乘数之值等于l / 边际储蓄倾向 税收乘数

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若以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则:Kt=-b/(1-b)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 (1) 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

(2) 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3) 国债: 排挤效应;货币效应;利率效应 (4) 政府投资 货币政策工具

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常规性工具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工具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特种存款 补充性工具

① 信用直接控制工具: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② 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 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 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流动性陷阱 推导二

IS-LM模型

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该模型要求同时达到下面的两个条件: (1)I(r)=S(Y) 即IS, Investment - Saving

(2) M/P=L1(Y)+L2(r) 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r为利率。

两条曲线交点处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IS曲线的移动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i=s,所以i和s的变动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 在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变为i+g=s+t,此时,i、g、s和t中任何一个变量发生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移动。 1、投资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投资变动引起IS曲线移动

投资增加是指投资水平增加,也就是在不同利率下投资都等量增加。因此,投资增加△i则投资曲线i(r)向右移动△i,这将使IS曲线向右移动,其向右移动量等于i(r)的移动量乘以投资乘数k,即IS曲线的移动量为k△i。 2、储蓄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设投资保持不变,若储蓄水平增加△s,则消费水平就会下降△s,IS曲线会向左移动,移动量为k△s。

类似地,储蓄减少使IS曲线右移,其移动量也是k△s。 3、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对国民收入的作用与增加投资类似,因而会使IS曲线平行右移,移动量为政府购买支出增量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之积,即kg△g 。 4、税收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税收增加类似于投资或消费减少,税收减少类似于投资或消费增加。因此,税收增加会使IS曲线平行左移,税收减少会使IS曲线平行右移,移动量为税收乘数与税收变动量之积,即kt△t。 总之,无论是投资、储蓄、政府购买支出还是税收的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若LM曲线不变,IS曲线右移会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IS曲线左移会使均衡收入减少,均衡利率下降,如下图所示: IS曲线移动对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LM曲线的移动 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m=L,所以货币需求水平和货币供给水平的变动都会引起LM曲线的移动(如下图所示)。 LM曲线的移动对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货币需求变动引起的LM曲线移动: 货币需求增加,均衡利率水平上升,而利率上升又使投资和消费减少,从而使国民收入减少,故LM曲线向左移动。 货币需求减少,均衡利率水平下降,投资和消费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故LM曲线向右移动。 货币供给变动引起的LM曲线移动 : m 增加,r 就下降,使投资和消费增加,从而使 y 增加,故 LM 曲线右移 ; m 减少,r 就上升,使投资和消费减少,从而使 y 减少,故 LM 曲线左移 ; m 变动对 LM 曲线的影响值得特别注意,因为m是可以控制的。 若IS曲线不变,LM曲线右移, 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下降;LM曲线左移,使均衡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口诀:“L平I翘财好,L翘I平货好”。即:LM曲线较平坦IS曲线较陡峭时财政政策效果好,LM曲线较陡峭IS曲线较平坦时货币政策效果好。) 三部门均衡GDP计算 Y ≡C+S+T ≡C+I+G I ≡S+(T-G) 失业

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

根据产生的原因不同,失业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摩擦性失业:指人们在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

2、结构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或者生产技术的改变,使得原有的工作机会消失而造成的失业

3、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失业

4、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引进先进技术代替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从两个角度观察,从长远角度,劳动力的供求 总水平不因技术进步而受到影响;从短期看,先进的技术、生产力和完善的经营管理。以及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会取代一部分劳动力,从而使一部分人失业。

5、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起的失业。 消费物价指数 CPI

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货膨胀(Inflation)

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