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文鱼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三文鱼洄游

摘要:研究三文鱼的基本特征、营养价值、世界三文鱼生产概况、我国三文鱼进口方面的问题及其鲑鱼洄游的整个过程。 引言

三文鱼也叫大马哈鱼, 是某些鲑科鱼类或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 是英文salmon 的音译, 被誉为“鱼中至尊”、“水中珍品”, 是世界名贵鱼类之一, 属于冷水性的高度洄游鱼类[1-2]。肌肉坚实而富有弹性,白色纹理清晰,色泽呈现深红色或桔红色,因富含ω3 脂肪酸(包括20碳5 烯酸EPA、22 碳6 烯酸DHA 和22 碳5 烯酸DPA,是脑黄金和深海鱼油的主要成分),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当今世界范围的高档水产消费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保健意识的增强,三文鱼将成为最受欢迎的水产品之一。但是,由于我国三文鱼产量极其有限,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必须要依靠国外进口来满足,这与我国渔业大国的地位并不相称,因此,陈兴林等对世界三文鱼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3]。

1 三文鱼的生物学特性[4]

三文鱼在自然条件下,喜欢栖息于水质澄清、无污染的水域中,其生活的极限温度为0℃和30℃,生长最适水温为16~18 ℃。在适温范围内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水温低于8 ℃或高于20 ℃时,食欲减退,生长缓慢。三文鱼是性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丰富的水量和水流的刺激可保持其良好的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因此,三文鱼的养殖多采用流水养殖,适宜的水流速为2~30 cm/s,对水中溶氧要求很高,其适宜的溶氧量为6 mg/L 以上。最适的pH 范围6.5~7.5。三文鱼为肉食性鱼类,在自然水域以小杂鱼及水生昆虫为食。 2 三文鱼的营养需要[4]

营养合理与饲料品质稳定是影响三文鱼生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其健康生长,人工养殖时饲料就必须要求营养配置合理和使用优质原料。饲料配制和选择时要求蛋白质含量在40 %~50 %,其中,鱼种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在45 %左右(动物蛋白质不少70 %);成鱼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在40 %~45 %(动物蛋白质不应少于60 %);可消化碳水化合物不超过9 %(摄取过多的可消化碳水化合物可能出现死亡);脂肪含量5 %~8 %;矿物质与维生素对大西洋鲑非常重要,虽然需要量很小,但是很有必要。如果维生素和矿物质配比不当,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或消化不良症,也会引起免疫系统失调,轻则影响鱼的生长速度,重则导致死亡。 3世界三文鱼生产概况[5]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三文鱼需求的不断扩大促使各生产国渔民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产量、产值同步提高,2009年产量达到366.40万吨,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2.23%。

世界三文鱼生产高度集中,从产量的国别分布来看,挪威、智利、俄罗斯、美国、日本产量位居前5位,占供给总量的75%左右。从产量的构成来看,捕、养比例发生显著变化。鉴于野生捕捞的三文鱼资源有限,远不能满足世界市场需求,这大大促进和推动了世界养殖三文鱼品种的试验和开发。伴随着挪威三

文鱼大型海水网箱养殖技术的完善及推广,三文鱼养殖业得到飞速发展,1996年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捕捞量,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至2009年世界三文鱼养殖产量达到245.80万吨,是捕捞产量的2.04倍(2009年捕捞产量为120.60万吨)。其中,俄罗斯、美国和日本是世界野生三文鱼市场主要供给国,占世界捕捞总量的95%左右。

3 我国三文鱼进口方面的问题及其对策[6] 3.1进口三文鱼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有害生物和致病微生物检出较高, 危害我国消费者安全

目前我国进口三文鱼主要有冰鲜和冷冻两种, 由于采用冰鲜方法可以保持水产品细胞活体状态和食用口味鲜美,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冰鲜三文鱼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 产品进口量呈现快速增长, 冰鲜三文鱼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但由于出口国对冰鲜三文鱼的监管体系不完善、养殖场和加工企业的自检监控、生产加工过程控制能力不足以及储存运输途中冷链中断等原因, 进口冰鲜三文鱼中经常被检出致病有害生物和微生物。 3.1.2 药物残留检出不断增加, 危害日趋严重

野生捕捞的三文鱼资源非常有限, 远不能满足世界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进口的三文鱼大多数都是养殖的。但由于部分国家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法律法规不健全, 养殖过程使用违禁药物的行为普遍发生, 给我国水产品进口带来较大隐患, 进口三文鱼农兽药残留检出也不断增加, 危害日趋严重。 3.1.3 进口三文鱼检验监管方式需要调整和完善

目前我国对进口水产品实行批批检验监管模式, 但由于目前我国进口三文鱼以冰鲜为主, 产品大多采用空运,批次多, 单批数量少, 批批检测将增加通关时间, 有时需要冷冻才能保存, 导致商业品质降低。考虑到冰鲜三文鱼的特殊性, 对检验检疫时效性的高要求, 需要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特殊检验放行模式。 3.2 进口三文鱼监管对策

由于目前进口三文鱼主要以冰鲜产品为主, 产品从境外捕捞到国内上市销售的时间仅有几天时间, 建议将检验检疫监管前移, 强化进口前准入和进口后监管, 简化进口时检验检疫手续, 实现通关便利化。具体对策:①建立和完善三文鱼进口商对境外三文鱼生产企业审核制度,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②建立和完善输华冰鲜水产品预先检验检疫制度,加快通关速度;③探索建立“自动扣留”和“命令检查”制度, 实现快速通关放行;④建立和完善输华三文鱼入境检疫指定口岸制度,提高口岸把关能力;⑤严格风险监测与预警, 妥善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⑥建立和完善输华三文鱼国家或地区及生产企业;⑦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回顾性检查制度, 着力构建产品安全共治新格局。

4 鲑鱼洄游

每年春天在北美洲西海岸地球上超过5亿条太平洋鲑鱼展开3000公里的返乡旅程回到出生地的河流中产卵,这些鲑鱼洄游深入内陆,不但提供食物喂饱数以百万动物也为地球上最富饶的栖息地带来生命。以下是鲑鱼的洄游过程,以及在其过程中其他生物的活动变化。

五亿条太平洋鲑鱼在海上待了四年之后回归到淡水,在自己孵化的河里产卵。鲑鱼如何设法横渡海洋,找到归乡之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个谜。直到最近科学家才发现,鲑鱼脑里有小小的铁粒子,像罗盘一样帮助鲑鱼沿着地球的磁力线,找到返乡之路。许多鲑鱼的目的是北美西岸的卑诗省。从卑诗省南方一直延伸到阿拉斯加,有世界上保留最广阔的热带雨林,这是地球上最富饶的

土地之一。数千年来,鲑鱼不断返乡,只为一项丰富的自然元素——淡水。多亏了这些森林,这里有世界上最纯净的水质。

到了七月经历两个月横渡开阔的海洋之后,鲑鱼抵达海岸边。接近海岸时他们开始嗅到清新的淡水。它们的嗅觉确实相当惊人,它们能在八百万公升的海水中分辨出一滴来自家乡的河水。它们一察觉出家乡的河水立即汇集进入狭窄的峡湾,在峡湾中有其他生物,如虎鲸;北海狮;鲑鲨;白头海雕。通过这些海岸掠食动物之后返回老家河流几乎没什么阻碍了。

七月末,鲑鱼在内陆地盘边缘准备冲刺,在大河流入海口五种太平洋鲑鱼混乱聚集,粉红鲑、狗鲑、银鲑、红鲑和国王鲑。鲑鱼欲游入河流中,鲑鱼卵只能在淡水中存活。

但是七月末的水位太低,第一批鲑鱼无法进入小河川最终会导致它们于死地。由于肾脏及其他器官因突然缺乏咸水而进行调节它们不吃也不喝,因此只能靠体内储存的残余体力洄游并产卵。他们所在的海岸每年都会有大暴风雨横扫而过。大森林每年累积三公尺雨量,水位迅速涨高。这时第一波鲑鱼奋勇逆流而上,它们全身都是结实的肌肉,而且是完美的流线型。在许多瀑布中鲑鱼要面对的不只是水流阻挡,灰熊在这里会捕食鲑鱼。有些鲑鱼只需要往内陆游个几公里,其余的却要面对艰辛万难的旅程。鲑鱼逆流上游最远的记录是两千公里。夏季暴雨可能及其短促,大雨一停,海岸边的河流水位将迅速下降,河中的第一批鲑鱼再度受困于浅滩,并且这里有大量的灰熊。

八月初,这时鲑鱼季刚开始数量少且相距甚远,所以灰熊不易捕食到。几天后鲑鱼的身体开始起变化,在性激素刺激下产生卵子和精子皮肤也开始变色,有些会长出弓背和弓鼻,这些变化会耗尽宝贵的精力,鲑鱼在水池中等待越久越不可能完成返回产卵地的旅程。夏末的太阳使水温增高,所以水位降低溶氧量也跟着降低。耗在恶化情况下久了开始出现恶果(死亡)。有时候水位特别低,到了九月鲑鱼在狭窄局促的缺氧河水中,寄生虫和感染的风险升高。有几年这种状况糟到极点,导致大部分鲑鱼在抵达产卵地之前死亡。等到秋雨降临,鲑鱼再度启程,它们很少摆动尾巴,利用水的能量推动前进,就像帆船运用风力推进一样。对很多鲑鱼来说,这将是旅程的终点,因为这时候灰熊饥饿到了极点。逆流而上耗费的时间越长鲑鱼就越虚弱,而大降雨带来的瀑布,虽然瀑布并不高,灰熊占据了高地优势。鲑鱼探勘式地短跃一下,查探灰熊盘踞的位置,但并不是每次都判断正确。但是鱼多势众占了上风,每次一条鱼被捉就会有数百条通过灰熊大关。

到九月初,鲑鱼几乎快到产卵地了。这时鲑鱼已深入内陆,从加州到北冰洋,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横跨整个北美大陆的五分之一。每次洄游中一千条鲑鱼只有四条能活着返乡。最后抵达旅途终点的时候,已是筋疲力尽,所以极易捕捉。在最佳产卵地带,河流中每一公里就有数千条鲑鱼。这里的灰熊接下来要大吃两个月。红鲑的鲜艳色彩代表已经准备好可以交配,公鲑彼此争斗抢占母鲑身后的位置,母鲑挖出浅浅的凹洞作为巢穴。公鲑紧贴在母鲑身上刺激母鲑释出卵子,母鲑准备好的时候就游低盖住鲑巢,母鲑开始释出卵子,公鲑也释出一团精子到水中。他们的数量够多足以播种产生下一代。 参考文献:

[1] 邓林, 李华, 江建军. 挪威三文鱼营养评价[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33(8): 377379.

[2] 罗刚. 三文鱼营养研究概况[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30(5): 23.

[3]陈林兴,周井娟. 世界三文鱼生产现状与发展展望[J]. 农业展望,2011,08:41-44.

[4]罗刚. 三文鱼营养研究概况[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05:23

[5]周井娟,陈林兴. 世界三文鱼的贸易格局及发展预测[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02:86-92.

[6]赵海军,李红权,种炎,王丽霞,周豪迟,欧安,陈文,黄武,霍琪,蒋方军. 我国进口三文鱼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10:3947-39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