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石义庆,孙东华
(山东农业大学 校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目的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发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效果调查。方法 于某三甲医院选取一
年内住院治疗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氧气驱动雾化使患者吸入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是当前普遍使用的药物治疗方法。结果 经过长时间治疗后调取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后发现,使用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氧气驱动雾化使患者吸入进行治疗方法的观察组,临床诊治成功案例高达91.66%,而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成功案例只达到56.66%,对比两组患者的肺气功能平均水平发现观察组的肺气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效果调查实验中,采用氧气驱动雾化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方法进行治疗有明显成效。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气功能
中图分类号:R5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13.037
本文引用格式:石义庆,孙东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3):65-66.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主要病症表现为咳痰、咳喘等症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易出现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等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导致其身体机能减退,出现呼吸功能下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为了更好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治疗,深入调查研究了多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和对比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
1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发特征
首先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发特征及诱发原因进行研究,通过对近些年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该种病情的频发诱因主要包括天气温度变化、过敏感染、患者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为低下等问题[2]。患者在病情初发时期症状相对较轻,但随着病情拖延,久治不愈,易导致患者出现反复急性感染等问题,导致病情持续加重,最终导致气息不稳,心、肺功能下降,丧失劳动能力等,通过临床调查发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且病死率极高。若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2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的临床效果检测
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病过程中,反复的急性感染的危害性最大,因此在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上通常采用抗感染,扩张支气管等治疗方法。但尽管如此,多数患者的病情却仍走向恶化趋势,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对比当前常见的传统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和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2.1 临床效果检测数据采集。于本市某三甲医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入院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随机选取 120位患者进行对比,其中,男73例,女47例;患者的年龄为16.2-81.5岁,其中20岁以下的患者3例,20-40岁患者12例,40-60岁患者35例,60岁以上患者70例。为了保障研究结果相对较为准确,对病例进行详细分析和择取,保障两组患者在基础信息和健康情况作者简介:石义庆,男,汉族,山东泰安人,本科,主治医师,研
究方向:临床医学。
基本相似的情况下,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人员进行划分,保障
每组病患人数各占一半,通过计算和划分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均为(55.4±3.1)岁。
2.2 临床效果检测方法。在两组临床效果对比检验患者的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平喘、营养、饮食等方面)均保持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对比研究,在调查期间一旦病人出现身体机能衰竭的情况会根据患者病情适量进行强心,利尿等特殊手段进行处理。对采用当前较为普遍使用的保守方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制定组合用药方案,保障患者每天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在使用传统保守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加用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步骤,定期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血液进行抽取,每次血液抽取量位150 mL,在完成患者血液采样后,以每个月四个疗程的频率对患者进行治疗。
2.3 临床效果评定标准。为检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效果,需要对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状中常见的咳、喘、痰三大症状为临床评定标准,若患者三大症状全部消失,且心肺功能恢复正常说明该方法疗效显著,若症状及心肺功能有所改善,说明方法有效;若与治疗前相比没有变化说明该方法无效。
3 临床效果检测结果分析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对比检测,详情见表1,表2。
表1 患者临床三大症状治疗效果对比数据(n,%)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018202456.66
观察组23020591.66
指标差异>0.05>0.05<0.05>0.05-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指标后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咳、痰、喘三大症状方面的盖上情况还是从患者体内残气量、呼吸量等重要指标检测上,基于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方法都比传统保守型药物治疗方法效果更佳显著,相对而言观察组患者病情的治愈度和改善度远高于对比组,由此证实该方法临床疗效相对更好。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66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13
表2 患者治疗前后心肺功能信息对比
测评指标
呼气量2.01-2.242.35-2.6532212.05-2.262.45-2.784546
肺活量3.45-3.623.67-3.7036263.44-3.703.89-3.914548
最大通期期量4.01-4.034.51=4.5633273.96=4.014.67-4.783944
残气量2.36-2.341.24-1.5834272.39-2.641.02-1.064248
对比组
治疗前治疗后
其消失时间远高于对比组,由此说明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氧气驱动雾化对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效果更佳明显,有利于促进炎症消退,值得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治疗中进行广泛应用和推广[3]。
改善度(%)有效率(%)观察组
治疗前治疗后
5 结论
为了更好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进行临床治疗,于某事三甲医院一年内入院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和研究,发现结合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氧气驱动雾化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心功能指指标明显改善,效果明秀按由于传统方法,同时在治疗期间未见观察组患者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由此证实,该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情,建议临床推广。
改善度(%)有效率(%)
4 检测结果讨论
针对当前普遍使用的保守的药物抑制治疗方法和基于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比检测,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基于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方法可更好的抑制住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情的发展,对病情的改善和治愈程度明显优于传统方法。进一步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发观察组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以及胸片阴影等都出现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洪州,梁静,任洪军.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
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8(3):2281.
[2] 李冬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杂志,2012,05(28):23-24.
[3] 孙建业.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
学,2013(9):35-36.
(上接第64页)
引起的不孕症患者的治疗,对于输卵管因素引起的不孕症治疗不佳。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是目前治疗不孕症的新型术式,该术式可将宫腔镜和腹腔镜等治疗优势结合,可通过宫腔镜治疗可辅助了解患者病灶、子宫内膜状况,并可在宫腔镜引导下向输卵管留置通液管,为疏通输卵管提供基础;可通过腹腔镜治疗可对患者盆腔进行整体探查,便于了解盆腔、输卵管与周边组织之间的关系,可有效分离粘连、去除病灶,也可明确患者实际输卵管梗阻部位,可为患者治疗过程提供针对性、有效方案,两种术式结合后可弥补不足,进一步提升效果及安全性[3-4]。本研究中患者术后1年妊娠率为52.22%,预后良好。本研究对患者术后全身妊娠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输卵管再通与未通患者、术后接受人工助孕与未接受患者术后妊娠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临床需进一步提升输卵管再通率,并可实施术后人工助孕以改善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女性不孕症患者实施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可达到良好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可推广运用。此外,患者术后输
卵管再通及实施人工助孕实施状况是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中,对于输卵管伞端堵塞患者需实施输卵管造口治疗,对伞端未见明显堵塞患者实施输卵管插管,以尽可能保证输卵管再通[5];术后可提倡患者实施人工助孕,以及改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 李红苓,应小燕.宫、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改进手术方
法后的妊娠结局[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3):217-220.[2] 艾婷,张莉.不孕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
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4):306-308.[3] 郑晓红,赵晓丹,张运玲,等.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
的应用及妊娠结局的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6):907-908.[4] 艾丹,钟丽珍.腹腔镜下治疗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妊娠
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J].微创医学,2017,12(6):789-791.[5] 王玲玲,宋影.腹腔镜下治疗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妊娠
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5):3588-3591.
(上接第63页)
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可以促进缩短患者排气时间,减少气液平面消失的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时间,缩短患者排气时间,减少气液平面消失的时间,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疗效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34-135.
[5] 罗小凤.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
其治疗方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3):3679-3680,3681.[6] 冯永东,周其林,杨传永,等.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
连性肠梗阻52例临床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6):860-862.
[7] 李国庆,任金祥,王旺河,等.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复杂
粘连性肠梗阻34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12):1228-1229.
[8] 张玉端.探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J].中外医学研究,2015(6):132-133.
[9] 叶武清.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38例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
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9):2099-2100.
[10] 陈龙.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J].
广西医学,2017,39(7):1083-1084.
参考文献
[1] 李鸷.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老年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性
与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4):3492-3494.
[2] 庾文朝,陈启伟,郭维,等.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
术后肠梗阻的防治策略[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6(12):940-944.[3] 李畅,陈林,孟祥博,等.内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肠梗
阻中的应用[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3):136-138.[4] 吴创衔.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