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学情分析
针对教育心理学中学生的发展阶段,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研究特点,教师在备课中应注重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课本知识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规范口语表达以及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读书的惯。然而,在二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和理解能力还需要加强的情况下,仍存在以下问题:
1、识字。虽然注重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但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导致识字效率低。同时,平时没有及时带领学生回头复,导致在后期的复过程中,仍有少数学生对生字掌握不牢固。
2、阅读。尽管课堂阅读教学能够静心备课,但没有做到精心备课和总结反思。
3、写字。一学期以来没有上过一堂成功的写字指导课,忽略了写字课的指导。虽然每次作业都强调孩子的书写,并对每次优秀作业进行及时表扬,但孩子们是在硬性规定下被迫认真书写,写字水平整体难以有很大的提高。
4、查字典。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惯是培养孩子自学能力很重要的一个途径,但由于应试教学思想的作用,虽然孩子已经完全研究了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但没有应用在自己的研究中,能够在读书识字过程中自觉查阅字典的比例几乎为零。
5、因材施教。忽视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因材施教,尤其是对研究有困难的学生,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更不能及时给予帮助。
6、口语交际和写话说话训练。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门、系统的口语交际训练和写话说话训练,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虽然接近学生的生活,但对我们学生来说生活范围狭隘,看过的书籍不多。因此,在这方面很难脱口而出。他们知道的仅仅是一二年级里所学的内容。
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育,而不是一刀切。同时,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和条件,改进教学方法,例如采用行之有效的“惯表扬”来转化后进生。
实验证明,一部分后进生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研究惯。针对这部分学生,必须从帮助他们形成理想研究惯的角度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转变他们的行为惯。采取减法原则,明确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毛病,并在家长的配合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转变计划。通过逐一列举研究中体现出来的不良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帮助下,教育后进生每天克服一点坏毛病。在监督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经常鼓励学生,适时地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改掉不良惯的自信。同时,在教育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有耐心、毅力,不要让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迁就学生,可以采取奖励与惩罚并用的原则来教育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如果学生的某一毛病已经改掉,就从计划表中删除,如此长时间坚持,就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其次,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老师应该让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在一堂课中都能得到较好的思维训练和知
识发展。为此,老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认真、科学地备课。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将其研究目标定在“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备课,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全体生。其次,教学内容难易得当。教学的内容安排要求难易恰当,既能发展成绩好的学生又能顾及成绩差的学生。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先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后进生补充或者回答,两者都给予鼓励。对于相对简单的练,例如认识生字,进行组词等,可以让后进生多回答,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激发其研究的积极性。最后,教学形式多样化。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创设情景教学,经常变化教学形式,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时时刻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激发后进生的参与兴趣。只有这样,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思维敏捷,发言积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