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魏家地学校2010届中考地理教学分析报告
执教者:王浪利 2010.7.6.
今年我校中考地理教学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但考试成绩不是
十分理想,因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这次考试的得与失,重点就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回顾与总结。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问题的迁移能力非常欠缺。
2.地理图文转换能力欠缺,找不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衔接点。 3.对地理现象或成因的叙述不规范或者是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点所在。 4.从平时的月考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和考试均不认真,导致失分。学生对有些知识的灵活应用还不够到位。 5.这届学生的错别字多。识地不懂理。 二、反思与教学存在问题
1.很多学生对便于记忆的知识掌握相对较好,但对于综合性强、机动灵活、联系实际的题目回答得不够好,造成失分,反应出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知识没有得到巩固。
2.今年的地理中考成绩(平均分)总体不如往年,反映出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不够扎实,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在平时的教学中只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因试教学”较为突出。另外对学生个体分析不到位,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和总结,学生只会说,一下笔就错误百出。考完试后,“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大有人在,可偏偏没有达到目的,学生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3.教学中,初中学生空间想象力欠佳。平时练习不够,反馈也不是十分及时。
4.多年地理中考试题比较简单,导致学生不够重视,想搞突击,结果导致知识缺漏较大,教学时明显感到课难上。
5.课时调整后明显感觉很难利用一周只有一节课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调控。尽管学校在本学期后段时间进行了补救,但造成的影响对后来的考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6.练习的题量过大,对主要知识点的抽查与巩固有点削弱。今年完成了地理《中考通》和《地理会考指导》的全部习题讲解,在主要知识点的抽查与巩固上较往年相比明显力度不够,因此对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能作对几道题,但知识点的生疏任然困惑着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
1 / 3
中考地理教学分析报告
三、教学建议和整改措施 (一)教学建议
1.正确把握课改方向,努力领悟课改精髓,注重知识的成因和内外联系,注重综合性题目和联系实际题目的讲解。
2.平时教学中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为每位同学提供成功的机会。 3.在教学各个环节,注意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探究活动,加强读图训练,培养读图能力。要特别注意读图、识图和分析地图技能的掌握,努力提高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有利于帮助同学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4.“基础知识年年考,重点知识年年考”,仍然要以双基为主,把握教学的主方向。新课标强调注重过程与方法,但是并不等于否定了对基础知识的重视。为此,重点应该主干知识,并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一是夯实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重在理解;二是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以干带支,重在贯通;三是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重在运用;四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增强知识的迁移性,重在智能训练。
5.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根据教材的内容适时把地理的热点和焦点有度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不要单纯地为热点、焦点而偏离了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热点、焦点问题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的考察,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教材,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地理学科的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6.重视区域,强化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一直是我们对学生地理能力要求的主导方向。比如,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局部政区图、局部地形河流等的分布图等等。要教会学生如何读取和应用图中的有效信息,借助平时建立的空间概念,及时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后准确定位。
(二)整改措施
1.以后教学的中心任务应该放在知识点的抽查与巩固上。选用一种资料适当练习或是教师编题训练,节省出有效的教学时间。
2.随时抽查安排学生在家完成的识记任务。对出现的各类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指导。
3.指导复习过程中应多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杜绝两极分化。
2 / 3
中考地理教学分析报告
4.要求学校调过来和原来一样每周六各班一节的辅导时间,这样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状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和引导。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