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中学生安全教育计划3篇精选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一、平安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中树立“平安第一〞的思想,通过学习平安知识和进行平安技能训练,提高师生员工防范事故的能力和在紧急状态下自救自护的能力。

平安教育以学生为重点,同时也要对校长和教职员工进行教育。

二、平安教育的目标

1.小学阶段平安教育的目标是:初步树立“平安第一〞的思想,了解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根本的平安常识,掌握在紧急状态下避险和自救自护的简便方法,熟记急救 和必备 号码,具备初步的分辨平安与危险的能力。

2.对教职员工平安教育的目标是:牢固树立“平安第一〞的思想,自觉遵守平安法律法规和行业平安规程、规定;掌握组织各类大型活动的平安知识、审批程序及处置突发事故的方法;具备分辨平安与危险的判断能力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掌握各类平安知识和紧急状态下自救自护的方法;掌握识别学生心理疾病和正确处置的方法;认真履行对学生进行平安教育和平安管理的职责,学会运用法律保护学生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3.对校长平安教育的目标是:牢固树立“平安第一〞的思想,将平安工作列人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和检查;掌握和自觉遵守国家公布的各类平安法律、法规和行业平安规程、规定和方法;熟悉组织各类大型活动的平安措施和审批权限;根据地域、环境、季节变化,有针对性地对师生进行平安教育,对学校平安工作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防范事故发生和妥善处置突发性事故。

三、平安教育的主要内容。

1.对师生的平安教育主要包括:平安意识教育、交通平安教育、消防平安教育、社会治安平安教育、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预防教育、自然灾害平安教育、预防触电、溺水和煤气中毒教育、校内活动平安教育、校外活动平安教育、防震平安教育、校舍平安常识教育、生活中各类平安教育等。

尤其要对学生进行交通平安、防火平安、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平安、受到不法侵害时的.平安保护等方面的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假设干意见,加强师资培养培训,通过学科渗透、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优化育人环境等形式,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防止自伤、自残事故发生。

四、平安教育的工作措施

1、健全组织系统,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分管主任为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层层签定责任书。

2、将平安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关心并参与对小学生的平安教育工作,积极学习平安知识,并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中小学平安须知、小学生平安教育等现有宣传教育资料及局部年级课本中有关的平安常识,对学生进行平安知识教育。

3、要把平安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中。结合社会实践、日常生活、节假日及各种大型活

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不同季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平安知识教育。

4、每学期至少在开学初、期中、放假前进行三次。使师生掌握紧急状态下撤离、疏散和自救自护的方法。

5、认真落实七部委确立的全国中小学生“平安教育日〞。并突出活动主题,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

6、要重视学校的平安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阵地和设备,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寓教于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7、对上级关于平安工作的文件、指示精神,要迅速传到达学校师生,并采取得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

8、将平安工作列入班主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无视平安工作疏于管理,玩忽职守,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市教育局综合治理和平安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稳定求开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活动保平安,以平安保德育,以德育保校园平安文明,坚持教育与管理、治理与建设相结合,群防群治,标本兼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切实做好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务求实效,切实维护学校师生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平安,营造平安、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不懈努力,确保实现以下目标:以创立“平安和谐文明校园〞为载体,加强校园对综治工作的领导,加强综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综治工作制度建设,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整治;提高师生平安文明意识,树立“平安第一〞“平安无小事〞思想,营造“关注平安,防患于未然〞气氛。保证学校无重大事故,使学生的违纪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周边环境进一步得到净化,内部秩序更加和谐有序,努力杜绝一切因学校工作失误造成的平安责任事故,消除学校的平安隐患,使教师有一个平安祥和的工作环境,学生有一个平安文明的学习环境,使我校成为“平安和谐校园〞。

三、实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工作工程。

即一个核心,创立平安和谐校园。二个建设,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硬件即平安、消防设施等,软件即各项制度、措施、机构等。三个体系,建立健全平安管理体系,平安防范体系,平安工作检查体系。四个层级,班主任、年级组为平安管理第一层级,中层部门为平安管理第二层级,主管领导为平安管理第三层级,校长为平安管理第四层级,层层把关层层落实。五个结合,自查与他查相结合,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经常性检查与阶段性检查相结合,第一层级、第二层级与第三层级、第四层级检查相结合,学校各层级检查与学生团体检查相结合。六个落实,管理制度要落实,值班人员要落实,检查工作要落实,宣传工作要落实,平安教育活动要落实;七个到位,每周七天,每天值周领导按时到位,检查到位。八个重点,指重点抓好八个场所平安工作:①宿舍;②食堂;③财务室;④库房;⑤微机、电教室;⑥实验、图书室;⑦楼梯、楼道、大门口;⑧体育活动场所。

四、具体措施

1、成立机构,落实责任

学校成立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平安文明校园组织机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同时成立以保卫科、政教处、工会、团委、年级组长为主的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检查小组。校长负总责,与分管领导、班主任、年级组长,宿舍、食堂、实验室等专管人员签订综合治理及平安文明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那么,建立校园平安文明建设工作责任追究制。凡因失职、渎职造成师生伤亡或学校财产损失的,都将要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坚决杜绝重大平安事故的发生。

2、充实人防力量,严格值班制度。

加强门卫和治安巡逻,实行24小时治安巡逻和巡查制度,做好巡查日志、值班记录等。实行领导干部综治平安工作轮流值班制,由田校长负总责,单周由刘校长负责,双周王校长负责,星期一至星期日每天安排两位中层领导从6:40-24:00挂牌上岗,负责检查学校各项工作,保障学校平安。形成学校总揽全局,统一协调,各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3、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落实好各项综合治理措施。

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保证,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兄弟学校综治工作和平安工作的成功经验,并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对制度进行认真的补充修改和完善,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滕州七中学生平安常规管理制度、滕州七中宿舍管理制度、滕州七中餐厅平安工作制度、滕州七中食堂卫生管理条例、滕州七中案例防火制度、滕州七中实验危险药品管理制度、滕州七中财产管理制度、滕州七中预防传染病预案等。由此构建了学校消防平安、交通平安、实验室平安等一系列紧急事故应急机制。通过这些制度的执行,建

立起了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二十四小时监控体系。使学校综治工作做起来有根有据。

4、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局综合治理及平安教育工作方案和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关于深入开展平安文明校园创立活动的意见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重视以班主任,任课老师为主的平安教育和宣传队伍的建设,把平安教育纳入班级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常规、教职工考核范畴,班主任、任课老师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教学、课间加强学生平安教育工作,建立本班,本部门平安工作常规检查和报告制度,实行平安工作“一票否决制〞凡发生重大事故的部门,年级班一律取消本年度评选先进的资格,涉及到的教职工将影响其年终考核。

5、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平安教育。

进一步在学生中加强法制教育和平安教育,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平安教育列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法制学校、家长学校的.作用。认真开展全国“平安教育日〞和“平安教育周〞活动,利用升旗仪式、黑板报、图片展览、手抄报、校园播送站等形式在学生中搞好平安普法宣传。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溺水、防楼梯踩踏、防交通事故、防传染病、防食物中毒、及预防其他意外伤害等平安知识教育和自我防范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从而实现校园平安和师生平安。

6、加大校园及周边地区环境整治力度。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配合有关部门清理整顿学校附近的小卖部、饭馆等,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工作,从而有效地对学校及周边出租房屋和校园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积极争

取东郭派出所向学校周边增派治安民警。每周六放学时在校门口维持治安。与交通局协商在校门两侧安置减速带。学校继续聘请东郭司法所的所长李庆厚同志为我校的法制副校长,负责学校平安技术工作,并定期到校进行法律知识法制教育工作和活动。

7、检查更新,防微杜渐

学校定期对各类平安及消防设施进行严格检查,重点检查与全面排查相结合,对平安问题在重点检查的根底上每月进行一次排查,在第一时间消除平安隐患,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主要检查工程包括:消防设备清单、消防设施保养记录表、应急灯照明系统、疏散通道、平安出口、宿舍平安防

护栏等。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对微机室、宿舍、食堂、超市、楼道、车棚、周边围墙、用水用电、防火防盗等设施进行深入细致的自查,及时发现不平安因素,及时纠正,排除不平安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8、加强门卫管理。

门卫工作是学校文明窗口,校园治安的重要关口,做好门卫工作,把好门卫关,关键在门卫。加强门卫的工作责任,校门口不得乱停车辆,学生凭胸卡进出,对外来人员及各种车辆进行询问盘查,对办理公务或探亲访友者履行登记手续方可放行进入,对无理取闹、不听劝阻的要及时上报学校处理。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校园,重点督查门卫人员认真遵守和不节不扣执行“门卫制度〞和“保安职责条例〞,做好校园内和校门口周边治安工作,杜绝外人无故进入校园及预防滋扰学生的现象发生,使校门口真正成为维护学校平安的首要防线,确保校园内外治安稳定。

9、强化住宿生管理。

我校学生全部住校,对住宿生管理的首要工作是按班安排好宿舍,使宿管员与班主任能齐抓共管,加大资金投入,改造宿舍防护窗栏,要害部门安装防盗门,报警装置等。在存在平安隐患的地方挂警示牌,遏制住宿生违纪事件发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0、饮食饮水卫生:

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食堂与集体用餐管理规定,对学校食堂卫生及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整改,防止病从口入。加强学生食堂的硬件建设和管理水平。

⑴按卫生部门的规定办好食堂,做到证照齐全。制定好各项卫生制度,严格按程序操作。食堂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合格前方可上岗。

⑵各种食品必须从正规渠道进货,严禁购置不洁、变质食品。严格索证手续。

⑶切实做好食堂、宿舍的卫生保洁工作,除灭“四害〞,创立文明食堂。⑷教育学生翻开水时要防止烫伤。

11、平安工作要点:

(一)教育教学平安:

⑴各科任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变化,加强心理辅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⑵由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各班都要周密考虑,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管理。各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来,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⑶加强对各班各室的用电统一管理,学生宿舍不得使用明火,教师宿舍均不得使用电炉等大功率电器。

⑷体育课及其它室外游戏,教师应全程监督学生的活动。活动量较大的要向学生讲清要求,问清学生能否参加,不得勉强。

(二)交通平安:

⑴各班主任应把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作为每天晨会的必讲内容,要教育步行、骑车的同学靠右行、靠边行。加强等车及坐车时的平安教育。

⑵值周教师要加强责任心,等学生全部离校前方可回家。切实执行学校按时清校的规定。

(三)校产校舍平安:

⑴定期组织校舍平安检查,一学期不少于两次,特殊天气随时检查,发现险情及时汇报排除。⑵每个教师都应确立主人翁的思想,保持高度警惕,关心校产校舍及其它设施平安,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总务处。

⑶加强保卫工作,防盗防火。

(四)教学设施平安:

⑴电器、教具使用前要进行平安检查,如有故障要及时排除。按规定接插线,插线前应检查电线绝缘皮是否完好,禁止乱拉电线。

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平安常识教育,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公共平安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生守那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标准等文件为依据,针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平安知识为载体,加强中学生平安教育,提高学生的平安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平安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方针,以“彻底消除平安隐患,杜绝平安事故,确保万无一失〞为目标,切实加强平安教育与管理,确保学生平安。

二、平安教育工作重点:

1、加大平安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的平安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开展经常性的平安教育,防范于未然。

3、加强管理工作,标准学生行为,防止学生做出可能引发平安事故的行为。

三、主要内容:

公共平安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平安、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平安、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平安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根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平安和维护社会公共平安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平安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平安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

初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平安类事故或事件。

(1)增强自律意识,自觉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与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习惯。

(2)不参加影响和危害社会平安的活动,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3)理解社会平安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会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等突发事件的根本技能。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了解重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生活水污染的知识及根本的预防、急救、处理常识;了解简单的用药平安知识。

(2)了解青春期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形成维护生殖健康的责任感。

(3)了解艾滋病的根本常识和预防措施,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4)学习识别毒品的知识和方法,拒绝毒品和烟酒的诱惑。

(5)了解和分析影响生命与健康的可能因素。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增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主动分析出行时存在的平安隐患,寻求解决方法;防止因违章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正确使用各种设施,具备防火、防盗、防触电及防煤气中毒的知识技能。

(3)了解和积极预防在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平安事故,提高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根本技能。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平安事故。

(1)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抵抗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提高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

(2)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防止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根本技能。

(2)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

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平安的其他事件。

(1)了解校园暴力造成的危害,学习应对的方法。

(2)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3)学会在与人交往中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构筑起稳固的自我心理防线。

四、实施途径:

(一)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平安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平安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平安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

(二)对无法在其他学科中渗透的公共平安教育内容,可以利用地方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平安知识和技能。要充分利用班、团、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公共平安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