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桂林市内涝现象引发的思考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桂林市内涝现象引发的思考

每次暴雨袭击,众多城市均成泽国,城市内涝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虽然极端天气是导致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但是城市排水设施的软肋才是关键因素,防涝已成为城市夏天的“必修课”,文章以桂林市内涝为视角分析了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标签:城市内涝;排水工程;排水设施建设

引言

近十年,城市发展速度惊人,至2016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已达到338个,不完全统计有87%的城市会发生内涝,强降雨过后,街道成河、水漫车顶等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甚至不少网友调侃:去武汉看海、坐北京地铁看水帘洞、坐车就是坐船……暴雨虽可以使得闷热的天气暂时离开,但其带来的内涝使得城市狼狈不堪,城区积水、道路瘫痪,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

1 近年来桂林市内涝发生情况概述

桂林作为国内外著名旅游城市,近十年来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城市的环境破坏严重,地貌、地质、河流等产生了变化,也导致城市内涝屡屡发生。在经过1998年特大洪水后,桂林市政府各个部门对防涝十分重视,采取多种方式解决这一难题,这两年逢雨必涝的安新小区内涝得到解决,但铁西、凯风路、万福路等地段发生内涝的情况不可小视。就在2016年的夏季,桂林雨水偏多,市内多个地段频繁发生内涝,不仅给市民工作生活带来不便,也造成数百万的经济损失以及人们的伤亡,由于桂林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地理位置,排水设施建设尤为重要,目前桂林落后的排水设施是产生城市内涝的关键原因,合理的城市规划、完善城市排水设施是解决城市内涝的主要举措。

2 桂林市排水设施建设存在问题

桂林市处于南岭过渡到云贵高原的地段,多丘陵地形,漓江又穿全市而过,特殊的地形与漓江水的倒灌使得桂林防涝形势尤为严重,这时,人们就会把视线转到地下--排水设施,但目前的排水设施建设已完全不能适应。

2.1 城市的盲目扩大

城市要发展就要扩大城市的规模,由于城市用地有限、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处理向老城区往外延伸外,还会将水塘、泥地等原本具有蓄水调水功能的天然调节物进行大肆破坏,如桂林市红岭路,该路段本来就处于低洼地段,原本有个大鱼塘,后为了城市建设,填平建房,从此之后,每年都会多次内涝,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大面积的湿地、泥地被硬化,而且均使用柏油这种不渗水的材料,这样就阻碍了水的下渗循环,路面摩擦力减

小,流水速度加快,使得大量的雨水只能通过有限的排水设施进行排除,因此,城市内涝层出不穷。

2.2 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低,日常维护滞后

由于桂林市属于喀斯特地貌,地下河、暗河多,每年雨季漓江水会发生倒灌,这大大增加了排水设施建设难度,同时桂林的城市排水工程的规划不合理,现已经完全赶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在最初建设排水设施时是以十年一遇或几十年一遇的标准建设,按以前的情况完全足够的,但现在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全球变暖的实际下,这样低标准的排水设施完全无法充分排除雨水,雨水泵站设施老化、泵站数量少,这使得内涝频发。同时,城市内外对接不上,城市的污水处理管道与雨水排水管道二合一或者交错混乱,使得雨水得不到充分的排除,另水利部门与排水部门的设施标准不一,设施建设的标准偏低,这也会对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带来阻碍。在前期设计建设已经存在不足的情况下,日常的排水设施维护也不到位,一是专项资金过低,二是人员配备少,三是市民乱丢垃圾现象使得管道堵塞,四是政府部门多头管理。目前桂林市用于排水建设及维护的资金很少,难以定时定量的进行维护,都是在出现问题事后处理,而不是事前预防。

2.3 城市规划与排水设施建设不符

城市排水设施建设都是以城市的总体布局、规划为前提,所以,排水设施会受到城市道路等规划的影响,同时地下管道设施众多,涉及的部门也多,欲修改排水设施建设的难度是很大的。现在城市排水设施的服务年限是50年,但城市的发展增加了城市排水设施的修编难度,频繁的修改道路、快速的建设房屋等导致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的服务范围变小,最终变现出来的就是排水能力减低,城市内涝易发。

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海绵城市,力在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充分利用排水设施使得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但80%的海绵试点城市均发生内涝,这就是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结果。

3 对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的改善建议

每年雨季都会有洪涝灾害,在最近几年,全球环境恶化,极端天气增加,洪涝给各个地方都带来不小的危害,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这已经警示着大家应认识到排水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在我国只有青岛市是百年不涝的城市,但位于海边的城市为何不涝,归根结底就是那150年前德国修建的排水设施,可见,排水设施对防涝有极大的作用。

3.1 合理扩大城市大小,城市规划与排水设施规划相符合

经济要发展、城市要扩大,这是发展的定律,但城市的规划要有长远眼光,不能仅局限于眼前。现阶段,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的落后主要归咎于城市发展与规划不一致,因此,要梳理好城市整体总布局与城市排水设施的规划之间的密切联

系,结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布局的需要,合理确定排水设施的规划,以确保城市排水工程的合理建设与长久的使用。同时,减少城市扩大道路硬化的使用,多使用透水好的沥青、沙石、渗水转铺路,注意水生态、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像桂林这样的年降雨总量大、雨季长的城市,应当建立海绵城市,将城市排水与水的自然循环相结合,提高水塘、洼地、河流、湖泊的排水、蓄水能力,合理运用水资源。

3.2 提高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完善日常维护制度

面对暴雨强度增大的情况,以前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已不适用了,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当积极组织多部门的专家对城市降水的概率、程度进行重新科学计算,恰当的提高排水设施的标准,更有效的防止城市内涝的发生。根据各个城市独特的发展方向及特点,使用不同的排水设施建设的标准,尽量达到标准范围的较高值,而不是达到标准即可。同时,要与其他需要建设地下设施的单位部门协调好,不能独自规划、独自施工,这样不仅浪费资源,也对市民生活带来不便。在建立了排水设施后,日常维护不可少,在降雨少的秋冬两季,对排水盖进行维护、管道进行疏通,在降雨多的春夏两季,加大巡逻力度,及时排除排水不畅隐患。另在大多数城市的老城区,雨水与污水管道是二合一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管道改建,否则应提高相关泵站的使用率,实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效益、效率最大化。

3.3 转换政府的管理理念,明晰各部门之间的权责

目前,我国大多数市政府都关注于地面上的设施建设,而忽略了地下的排水设置建设,然而排水设施对一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排水设施主要承担着污水处理与雨水处理,因此,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人员的支配,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制定好防涝的应对措施,同时要加强教育宣传,让更多市民了解排水設施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排水设施。

4 结束语

城市内涝日益严重,是城市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它的形成有自然的原因,但更为突出的是人为原因。防治城市内涝是一项专业的、复杂的工程,采取了合适的、恰当的方法,建设好合理的排水设施,可以减少内涝发生次数,降低内涝程度。

参考文献

[1]张云波.加强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对策[J].才智,2009(17).

[2]王毅.城市防洪能力建设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J].特别关注,2010(17).

[3]李志斌.试论市政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

作者简介:周晓亮(1990,02-),男,本科,山东广饶人,现工作于广西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处,主要从事项目前期、采购等方面的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