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主席,大家好:
其实刚才对方辩友洋洋洒洒一通论述,无非是想告诉我们大家一点,就是温饱能够给谈道德提供更好的条件。
首先我方要向大家澄清的是,我方从来未否认温饱时也能谈道德,相反,我方还承认有了温饱对我们谈道德还可能是锦上添花的一点。但问题是今天对方所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不能谈道德了。而我方要向大家论证的是什么,是今天没有温饱,我们同样可以谈道德,其实谈道德可以是一辈子的事儿,而不是我今天不温不饱时就不能谈了。所以还是请对方辩友在接下来的辩论中可以明确这一点,
所以,今天我方的观点是“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理由有二:
第一,从客观事实来看,道德作为内在修养,可以独立于严苛的(不能说能独立于外在物质条件而存在,因为活着总归是最起码的物质条件)物质条件而存在,并不受到温饱的限制。道德是一种人类社会的群体规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建立起来的。雨果曾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 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类,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能够基于自身的信念而谈道德。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正是能够不以温饱为必要前提而谈道德,更彰显出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伟大。
第二,从价值角度来看,道德不分大小,善恶皆在本心,谈道德并非富人的专利。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今天无论你有多少能力都能谈道德,都可以对社会做出一种贡
献。我方并不否认温饱可能会影响到部分谈道德的效果,比如你所捐赠的物资今天受惠人群的大小,但是我方要强调的是它并非我们今天去谈道德的一个必然条件,道德体系是庞大的,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在不断完善,道德并非高高在上难以触及,你可以没有多余的物资捐赠,但身边总有你可以谈的道德。中国古先贤孔子也曾说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其实,能力的大小与你今天能否去谈道德之间,并不是一个正比例的关系。
所以,今天你是贫穷也好,富足也罢,就是到了不温不饱之时,你都能够并且应该去谈道德。
众所周知,从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20多年以后,我国才基本解决了全国的温饱问题,那么按照您方的观点,是不是在那之前吃不饱穿不暖的中国人就都不谈道德了呢?
这对于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更以五千多年来的优秀道德为骄傲的中国国民来说,有点说不过去吧!
因此,综上所述,我方今天坚持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谢谢!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却依然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颜回家道中落居于陋室,也不忘追求道义的乐趣,道德作为一种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认知、教育、平衡等重要功能。因此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建立起来的道德更加需要整个社会舆论与良知的支持。)--------不用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