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校园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特制定本考核方案。
一、重要意义
1.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是保证社会高效运转和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必要条件,符合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2.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好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对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二、确立基本标准
1.确保90%以上的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2.确保30%以上的学生能说标准的普通话。
3.确保95%以上的学生能正确分辨其识字范围内的规范字和不规范字。
4.确保95%以上的学生能正确书写所学汉字,字形、笔顺规范。
5.确保95%以上的学生能熟练使用汉语拼音。 (注:随机抽样检查) 三、具体举措
(一)校园内应自觉使用普通话
1.校园内的各种交流、交际活动必须自觉使用普通话,不夹带方言,不转变语音、语调,使普通话成为校园交际用语。
2.学生在课堂发言、自习等学习场合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学习用语。
3.各种集会,上的发言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会议用语。 4.学校各类文体活动和校园广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宣传广播用语。
5.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与来宾之间交流,必须使用普通话,并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禁止说粗话、高声喧哗。
6.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也要说普通话,并督促父母、长辈学说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通用语。
7.使用电话或网络等通讯工具,必须使用普通话和礼貌用语。 (二)校园内要规范用字
1.学生能认识并正确书写所学的规范汉字。
2.学生参与制作的标语、名称牌、宣传栏、文字材料等,不能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字,用字要规范。
3.班级黑板报、考试答卷等用字要规范,不得使用简化字、繁体字。
4.作业、学习笔记等要求书写规范,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要规范用字,减少错别字。
(三)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检查、督促力度
1.学校对普及普通话和汉字规范化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并将普及普通话和汉字规范化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教育督导、检查、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2.说普通话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要把在教学和集体活动中坚持说普通话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优秀学生干部的条件之一。
3.把使用普通话、熟练使用汉语拼音、规范用字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之一,凡出现不说普通话、用字不规范,经教育屡教不改者,本学期综合素质评定降低一等。
推广普通话和规范用字是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各部门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努力开创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新局面。全校学生,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大力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形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氛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