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六下期末语文试卷
1. 抄写句子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秋冬时节,许多树的叶子凋落了,广玉兰却披着一身绿叶,与松柏为伍,装点着自然。 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2. 拼写
看拼音写词语。
xī:( )戏 ( )灭 yì:洋( ) 飘( ) táng láng há má biǎn fú wú gōng ( ) ( ) ( ) ( ) 3. 单选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单选
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5. 单选
下面词语表述不恰当的一个是 ... 6. 单选
在下面句子括号里填入一个恰当的词语。 ..
羞怯而又优雅的荷花在一场夏雨之后悄然绽开,它含着晶莹的雨珠 。 7. 单选
这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鞋子、袜子、筷子、瓜子、手套、衬衫,这些物品不属于同一类。 ......B.做人要虚心,多向别人请教,正如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眉开眼笑
B.嫣然一笑
C.强颜欢笑
D.喜笑颜开
A.清风徐来
B.狂风大作
C.春风侵肌
D.秋风萧瑟
A.快走踏清秋(奔驰,跑) .C.鲜为人知(新鲜) .
B.死亦为鬼雄(固定,死板的) .D.不偏不倚(靠着,倚靠) .
A.瘦削(xuē) .
B.教诲(huì) .
C.不屑(xiè) .
D.一幢(dōng) .
C.只要听到别人说什么,小明就信以为真,这就是“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
D.做事情总会遇到困难和阻力,当你想放弃的时候,不妨用孙悟空不避艰险的精神来激励自己。 .........8. 默写句子 默写。
(1) 不要人夸颜色好, 。 (2) 千锤万凿出深山, 。
9. 填空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本学期的课文让我们大开眼界:来到金华双龙洞,作者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 , 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 了;三亚落日真有诗意,活跃的像一个 ,柔和起来像一只 ,最后像 那样向人们道了“再见”;盛开的广玉兰花,作者描写的多么生动形象: 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 ,惹人喜爱……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 、 的大家族。
10.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手指
①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②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③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④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⑤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⑥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 与 ,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作者:丰子恺,选文有改动。)
(1) 联系上下文,先将第⑥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补充完整,然后用“ ”画出短文中意思相近
的一句话。
(2) 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请用简短的话写出下面两指的特点。
大拇指: 中指:
(3) 仔细阅读第④自然段,完成下面各题。
i 联系上下文,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
ii 作者用拟人化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风趣幽默。如下面这段话: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请仿照这样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4) 下面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有用。
11.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别了,语文课
①钟声响了,第一堂是国语。以前我上这一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奇怪,今天我翻开国语书,另有一番滋味,我的脑子也忽然不会胡思乱想,全神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我为什么忽然会喜欢上了国语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这一堂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
②这天放学回家,我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给我的图书《怎样学好语文》,这本书浅显地介绍中国语文的发展,然后分述丰富的中国语文、简练的中国语文和优美的中国语文,最后还讲述学好
D.作者把无名指和小指放在一个自然段里描写,说明他们没有用处,也不招人喜欢。 A.短文按照手指从大到小的顺序描写,读起来条理清晰。 B.短文首尾两段相互呼应,强调了五根手指有不同的特点。
C.作者分别写了五根手指的特点,但是想告诉我们: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根根才都
中国语文的方法。我一下子对中国语文知道很多很多,我有点怪张先生,为什么不早点送这本书给我,让我早点知道中国语文的丰富和优越。
③我放下了书,走到爸爸跟前,问爸爸:“爸爸,我们将来移民到中美洲,我还有机会学习中国语文吗?”
④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那边华侨很少,没有为华侨办的学校,到了那儿,你便要学习西班牙文。我担心你会渐渐忘记了中国语文了。”
⑤我听了吓了一跳。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我现在念五年级,可是因为我过去不喜欢国语课,语文实在学不好,大约实际只有三、四年级的程度。
⑥我张皇地拿出国语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我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中国语文的时间,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国语书一下子全学会。
⑦我一连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每次都鼓励我;最近一次默书,我居然一个字也没有错,得到一百分!那天国语课,张先生拿出我的默书薄,翻开第一页给大家看,然后又翻到最后一页,高高举起让同学们看清楚。张先生说:“陈小允的惊人进步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们看,他学期开始默书总不合格,现在却得到一百分!”
⑧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爱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接受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外语教育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坐在我侧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
⑨同学们都奇怪地注视着我。张先生走到我身旁,亲切地抚着我的头,说:“小允,你为你的进步而哭吗?”
⑩我抹拭着泪水,站起来,呜咽地说:“张先生,我下星期要离开这里了,我们全家移民到危地马拉,我……我再没有机会学习中国语文了。”
⑪我的泪糊着眼睛,看不见同学和张先生的反应,只知道全班忽然异样的沉寂,张先生轻抚着我的头,叫我坐下。
⑫离开这里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同学们都纷纷在我的纪念册上留言,声声叮嘱不要忘记中国,不要忘记中国语文。
⑬这天,是我最后一次上国语课了,张先生带来一扎用鸡皮纸封好的包裹,她对全体同学说:“陈小允是最后一天和大家相叙了,我们祝福他在国外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没有什么送给他,只送他一套由小学六年级到中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希望他远离祖国后还可以好好自修,不要忘记母语。”
⑭我接过这套书,心里极度难过,下课后,同学们都围上来,有人送我一本中文字典,有人送我一本故事书,他们的热情,使我一直热泪盈眶。
⑮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国语文,我会把我的默书簿一生一世留在身边,常常翻阅它。我会激励自己把中国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
(作者:何紫,选文时有改动。“国语”是“中国语文”的简称。)
(1)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2) 第⑪自然段中“沉寂”的意思是什么?文中指的是什么?
(3) 短文多处描写了“我”对中国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变化。比如,第①自然段,“我”原来对语文课
是 ,现在觉得 。
(4) 请选出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第⑤和第⑥自然段中,作者边叙事边写出了“我”的情感变化。 B.第⑧和第④自然段都描写了“泪”,情感是一样的。 C.第⑧自然段的内心独白,更加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心情。
D.在写告别中国语文课的时候,作者在很多事中只选择了留言和送书两件事,凸显了当时(5) 短文中提到中国语文是丰富的、简练的、优美的。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六年语文,你认为中国
语文是怎样的?先用一个词语概括,然后写出个人看法。
12. 暑假到了,小语和小文相约到河南博物院参观。请根据提示,将他们之间的对话补充完整。
河南博物院参观须知
1.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 9:00—17:30(冬季开放时间为 9:00—17:00),闭馆前 1 小时停止发放参观卡,每周一(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闭馆。
2.观众凭身份证和其他有效证件在票务处免费领取门票,经检票后、方可入馆参观。
3.为了保护观众与文物的安全,以及确保参观环境符合国家标准,日接待观众总量控制在 5000 人以内.上午 3000 人以内,下午 2000 人以内。
4.学龄前儿童、小学生须有成年人陪同方可领票入馆参观;中学生如无成年人陪同,可凭学生证领票入馆参观;高龄老年人、行动不便者须有亲友陪同方可领票入馆参观;未领取参观票的观众谢绝入馆参观;衣履不整者、精神性疾病患者、酗酒者、携带易燃易爆及危险品者、携带宠物者谢绝入馆参观。
5.高龄老年人、残疾人、体弱者等社会特殊群体,可优先领票入馆参观。
6.大件物品禁止携带入馆,经安检后可免费存至主展馆大件物品寄存柜。小件物品可随身携带或存放到展馆入口处自动存包柜中。
7.展厅内禁止使用闪光灯拍照、吸烟、打手机、喧哗、嬉闹,以及从事其他与参观无关的事情。 8.参观者须爱护环境卫生,禁止随地吐痰和随手乱扔废弃物、爱护文物展品、展览设施及其它公共服务设施,如有损坏应照价赔偿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小语:“小文,暑假第一周你准备干吗?” 小文:“ ”
小语:“哦,正好不出远门。我们一起去河南博物院看展览吧?” 小文:“好啊。周一去吧?周一的人应该不多。” 小语:“可是, ”
小文:“是这样啊。我周三没有事情,你呢?” 小语:“ ”
的气氛和心情。
小文:“那就周三吧,上午 10 点。”
小语:“可是我们没有身份证,小学生参观需要 ,我爸妈都要上班,怎么办呢?” 小文:“你放心, ”
小语:“太好了!叔叔可以带我们去。对了, ”
小文:“放心。我爸出门都带身份证,我会再提醒他。我要带上我爸刚给我买的那只小狗一起去,到时候给你看看,特别帅!” 小语:“我记得, ” 小文:“哦,我差点忘了, ”
小语:“不用谢!就这么定了, ,博物院门口不见不散!” 小文:“好,就这个时间, ” 13. 写作
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获取更多的知识;可以方便信息的快速传递,成为与他人沟通的良好途径。
有人说,网络使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严重影响学习;长时间上网,会导致视力严重下降,还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你对网络是怎么看的?请选择真实具体的事例,表达自己的观点。 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400 字。
答案
1. 【答案】秋冬时节,许多树的叶子凋落了,广玉兰却披着一身绿叶,与松柏为伍,装点着自然。
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学生要在保证书写正确的基础上,做到字迹清晰、工整、美观,汉字间结构合理。要注意连贯书写,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该题要注意“凋落”、“披”、“松柏”、“装”、“幽”、“旺盛”的写法。
2. 【答案】嬉;熄;溢;逸;螳螂;蛤蟆;蝙蝠;蜈蚣
【解析】考查字形。难度适中,注意同音字“嬉”与“熄”,“溢”与“逸”的区分,注意“螂”“蛤”“蚣”的正确写法。学生要注意课外字词的积累。“螳螂”和“蝙蝠”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3. 【答案】D
【解析】此类题考查对常见字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和字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幢”的正确读音是zhuàng。故注音不正确,选 D。
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成语的重点词语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在选择题中,学生可采用排除法。A 选项正确,故选 A;B 选项“死”是“死去”的意思,不是“固定,死板的”,故排除;C 选项“鲜”是“少”的意思,不是“新鲜”,故排除;D 选项“倚”是“偏,歪”的意思,不是“靠着,倚靠”,故排除。
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正确理解和使用。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C 选项表述错误,应为“寒风侵肌”,用以形容冬天天气寒冷。
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正确辨析近义或易错的成语含义。A 选项“眉开眼笑”指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人高兴愉快的样子;B 选项“嫣然一笑”形容女子笑得很美;C 选项“强颜欢笑”意思是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子;D 选项“喜笑颜开”形容心里十分高兴,满面笑容。B 选项更恰当,故选 B。
7.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识掌握能力。注意题干“不恰当的一句”,该题可用排除法。A 选项中“鞋子”、“袜子”、“手套”、“衬衫”是衣物,“筷子”是餐具,“瓜子”是食品,这些物品不属于同一类,正确,故排除;B 选项中孔子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正确,故排除;C 选项中小明“听到别人说什么就信”是“听虚言”的行为,与“多看事实,少听虚言”不一致,故选 C。
8. 【答案】
(1) 只留清气满乾坤 (2) 烈火焚烧若等闲 【解析】
(1) 元朝诗人王冕的那首《墨梅》诗:“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注意易错字“焚”的写法。
9. 【答案】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贴着船底;快乐的孩童;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跳水员;洁白柔
嫩;纯洁;数世同堂;生生不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能力。以上文段选自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三亚落日》、《广玉兰》,学生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0. 【答案】
(1) 姿态;性格;第一自然段“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 姿态不美,却是最肯吃苦;姿态美,养尊处优。
(3) i 指生活在富贵优裕的环境中;这里是写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突出了中指高傲的特点。
ii 鼻子:五官中让我们生存,让我们呼吸的第一高手,我看非鼻子莫属。他是由两个双胞胎兄弟组合而成,或矮矮的,扁扁的。两兄弟在各自的岗位上十分敬业,用手上的扫帚抵御空气中的灰尘,防止它入侵呼吸道。
(4) D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通读全文可知本文结构为“总分总”,首尾呼应,答案可从第一自然段寻找,“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正合题意。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与信息整合筛选能力。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清楚题目中问题指向的段落,其次要认真阅读原文,从段落中找到关键的词句并概括出特点。本文对大拇指和中指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第二、第四自然段;从第二自然段“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可概括出大拇指的第一个特点“姿态不美”,“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可以概括出第二个特点“最肯吃苦”;从第四自然段“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可以概括出中指的第一个特点“姿态美”,“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可以概括出第二个特点“养尊处优”。
(3) i 本题考察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阅读能力,品味语言的水平不仅仅是着眼于字词的理解揣摩,而是和感受形象、体验情感中相互推进,既是基础,也是最终目的。“养尊处优”的原意是“生活在富贵优裕的环境中”,结合文章揣摩其在文中的意思,可知指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突出了中指高傲的特点。
ii 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本题要求学生在五官中选一个部位,用拟人化的语言描写。应注意先选择,再仿写。如,鼻子:让我们生存,让我们呼吸的第一高手,我看非鼻子莫属。
他是由两个双胞胎兄弟组合而成,或矮矮的,扁扁的……眼睛:眼睛位于五官的最上方,是非常忙碌的器官。这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全靠他传递到我们的脑海中……
(4) 本题考察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注意题干,选择“不正确”的一项,D 选项中“说明他们没有用处,也不招人喜欢”,与第五自然段“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不一致,理解错误。故 D 选项不正确。
11. 【答案】
(1) 在阅读了张先生送我的书后,“我”爱上了语文,开始努力学习国语,默书进步很大。张先生和同学们知道原因后,在纪念册上给我留言,最后一节国语课上送“我”语文课本和图书。 (2) 非常寂静,听不见一丝声音。全班同学以及张先生都沉默了,教室十分安静。
(3) 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张先生每一句话都很动听,这一堂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 (4) B
(5) 博大精深;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几千年的沉淀使她趋于完美而复杂,需要有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学好中文是不易的,这种美丽的文字,是白居易笔下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学好语文并不难,足够用心,足够认真,足够勤奋,就足够取得不错的成绩:用心记,认真做,勤奋背。可就算是这几点,也是不容易做到的,课前预习不够充分,课时笔记不够全面,课后复习不够及时,就会出现遗忘、混淆。说到底,语文学习就是要勤,“勤”了,自然会背、会记,也自然会考。 【解析】
(1)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学生需要通读全文,先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概括,如果段首和段尾有概括性语句,可以借鉴,然后将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汇合总结,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可以从(什么地方)+谁+原因+干什么+结果,用尽量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故事发生的主人公是“我”,主要情节是“我”阅读了张先生送我的书后,爱上了语文。得知移民美洲便再也不用学习语文后,“我”开始努力学习国语,默书进步很大。将其他原因和结果的细节补充完整即可。 (2) 本题考察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阅读能力,品味语言的水平不仅仅是着眼于字词的理解揣摩,而是和感受形象、体验情感中相互推进,既是基础,也是最终目的。“沉寂”的原意是“非常寂静,听不见一丝声音”,结合文章揣摩其在文中的意思,可知指全班同学以及张先生都沉默了,烘托出教室十分安静。
(3) 本题考察了学生对文中“我”对祖国语言情感变化的领悟程度。这道题目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整合筛选能力。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从对应文段中寻找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加以删改、修改、概括。从第一自然段我们可以找到两个表示时间的关键词“以前”“今天”,这个关键词暗示“我”发生了变化。根据“以前我上这一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得到第一个答案,根据“今天我翻开国语书,另有一番滋味,我的脑子也忽然不会胡思乱想,全神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我为什么忽然会喜欢上了国语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这一堂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可以得到第二个答案。
(4) 本题考察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注意题干,选择“不正确”的一项,B 选项中第八自然段对“泪”的描写是写主人公的不舍与遗憾,而第十四自然段对“泪”的描写是写主人公对同学们热情的感激,两处描写不完全一样,故 B 选项不正确。
(5) 本题考察在真实情境中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的能力以及在品味语言中发展态度、情感等非认知品质的能力。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对“中国语文”进行特点概括,并围绕这个特点展开陈述。
本题为开放型问题,需注意要言之有理、有据可依,结合实际生活阐述真实的个人看法。
12. 【答案】我想在家附近走走,放松一下心情;河南博物院每周一闭馆呀;我也没有;家长陪同;
我爸爸周三正好有空;记得提醒叔叔带身份证哦;博物馆不允许带宠物进馆参观;谢谢你的提醒;周三上午 10 点;不见不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交际对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围绕对话主题,结合上下文情景,合理补全对话,同时对话内容需积极向上,此次对话主题为小语邀请小文一起去河南博物院看展览,因此对话应注意礼貌用语。
13. 【答案】网络是把双刃剑
随着网络一天天发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网络,全然不知网络的危害。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好有坏,全看你怎么利用。网络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有不会的题目,上网一搜,有答案,有讲解,十分全面;可以给家人、朋友发 QQ 和微信,还可以视频聊天,速度很快,如果像以前一样飞鸽传书、写信,肯定要花费不少时间;现在还有网购,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东西;小学生学习课文还需要搜许多资料,网络是个百世通,一搜就出来,十分便捷……总之,网络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但网络也有不好旳地方。手机、电脑对人眼的危害很大,有的人整天玩游戏,视力猛烈下降,导致一些小学生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有的人为了打游戏,花掉了大量金钱,比如最近一款比较火的游戏《王者荣耀》,很多人痴迷于这款游戏,有许多还不能自己挣钱的少年也跟那些成年人一样有了虚荣的心理,没完没了地充值游戏,买英雄和皮肤,好向同学炫耀,有人甚至为了充值游戏而去偷父母的血汗钱。
网络有好有坏,要合理运用网络,放下手机,离开电脑,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做一个阳光成长的指尖少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确立观点自主命题作文的能力。本题可以写网络的优点,网络的缺点,也可以二者都写。注意摆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自己提出的观点来写;还要注意结合一到两件相关的事例来表达感想或观点。事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