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科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科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项目 教 学 目 3、突出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 标 1、“三带”进课课堂(微笑、激励、关爱)。尊重与信任每一个学生。 教 2、教学语言准确、流利,感染力强。 师 素 质 3、演示和实验严格操作。正确保仪器和人身安全。 4、演示形象直观。正确操作,成功演示。 5、以对实验的讲解精辟简要、准确、规范。 6、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学 1、人人参与学习、观察、实验活动。 (阅读)90%以上的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想、敢 说,习 2、有创意。 过 3、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实验,共同探究。 6 6 6 6 6 6 6 6 评价指标 1、教学目标体现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 2、突出教学重点。 权重 得分 6 6 6 6 7 7 7 7 程 4、运用已有知识、理论,推理和发明创造。 教 1、观察和实验后明确结论,增强欣赏、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学 2、尊重证据,发现新知,敢于创新。 效 3、能独立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口头或书面表述结果。 果 总分

等级

小学科学学生学习评价方案

评 价 体 系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主要目标 方式方法 终结评价 科学探究 整体过程 ①自主参与,全面观察 ②规范操作、科学严谨 ③搜集、整理信息完整,有价值 ④新的发现及思考 ①教师评价 ②小组互评 ③作业 ④成长记录袋 ⑤家长反馈 等级评语 动机、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奸奇心,团结 观 协作、科学态 度 ①参与程度利积极性 ②重事实、讲道理 ③课前准备充分 ④课后反思及延续 ①教师评价 ②学生互评 ③家K反馈 等级评语 科学知识 总结、交流理解、掌握 ①语言完整、准确,有逻辑 ②善于综合听取他人意见 ③理解透彻、掌握准确 ①师生互评 ②课上反应 ③书面测试 等级评语

小学科学学科学生发展性评价建议

孙宏利

一、 充分明确评价的目的 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单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等排队的做法,势必引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时机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将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等也将被邀请参与对科学课程的组织、实施、方法和效率等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任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科学教学的调控者。

2、 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单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势在必行。如: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杰出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学生成长记录袋、作业、评议等。

4、 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二、 准确把握评价的内容

科学课程评价所包含的内容是根据《标准》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而确定的。这些内容集中反应了一个学生经过3——6年级的科学课程学习后其科学素养所应达到的水平。

1、科学探究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要注意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不要强调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或水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 3、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

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

三、合理选择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10%):注意观察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和与学生谈话了解,并作应有的记录进行评价。教师在每节科学课中对2--3名学生重点观察及课后简短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等。采用等级评定方式。

教师观察记录表

内 容 观察、实验、制作能力 信息处问题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尊重事实和创好奇心与学习课堂参合作意 姓 名 总 评 理能力 结论的价值 与程度 识与能力 造意识 兴趣 2、学生杰出表现记录(10%)主要是记录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信息,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采用等级评定方式。

学生杰出表现记录表

姓 名 超 常 表 现 独 特 见 解 科 学 创 意 科 学 幻 想 创 造 发 明 3、作业及学生成长记录(40%):教师提供作业任务,从学生完成该作业的质量判断其有关水平与能力。作业法从形式上可分为短周期与长周期两种。短周期作业也可以看成是课堂作业,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学习结果等,给与等级评定。长周期作业可以看成是课外作业,教师布置作业任务,学生从设计、实施到报告可以经历一段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其间教师参与全程指导,并根据学生对指导的依赖性和表现,对其有关方面作出评价。教材提供的科学活动手册就是很好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建议在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的同时,将观察日记、课外研究报告、科技小制作等,收集到活动手册中,供教师作终结性评价。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表

姓 名 作业情况 活动手册 观察日记 研究报告 科技制作 总 评 4、自评互评(10%):科学课的学习相比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更加注重小组的合作与交流,不管是课堂的探究过程还是课外的拓展延伸。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自评和互评。

学生自评互评表

评 价 项 目 学 习 态 度 信 息 获 取 与 加 工 作业情况 上课积极性 上课纪律 提出问题的能力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能力 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 查阅资料能力 意志力、探索精神 群 体 合 作 精 神 倾听发言 采纳意见 参与活动 合作态度 创 造 和 想 象 力 其 它 猜想、假设能力 独特见解 创造能力 实事求是 表达交流能力 关心生活的能力 动手能力 自 评 小 组 评 综合等次 5、 测验与考试(30%)

要改变过去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法,着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验探究的能力、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如:

(一)、下图是几片植物的叶,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片进行描述。(在选择的这片叶上打上★) 我的描述:

(二)、选择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填入横线上。

(比长短,测量高度,测量重量,用手比划,与楼房比较,打比方,比宽窄,比面积,图画,搜集实物标本)

想一想,观察和描述物体大小的方法有哪些。如大树有多大,你是用 来描述的。树叶有多大,你是用 。

(三)、关于蚂蚁,你想研究什么问题?把你想到的有关蚂蚁的科学问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写出二个)

四)、想一想,下图中哪些小动物长得跟蜗牛相近,请你在这些小动物上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