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必备
历年物理中考真题详解〔完好版〕
书目
一、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声现象……………………………3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光现象……………………………6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物态变更………………………14
二、
三、
四、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微观世界及分子运动…………21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内能与热机……………………22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力………………………………28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力与运动……………………33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简洁机械………………………37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机械能…………………………42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质量与密度……………………46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压强……………………………51
十二、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简洁电路………………………55 十三、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电功与电功率…………………64
十四、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磁现象…………………………74
附录一、八年级物理根底学问…………………………………………82 附录二、九年级物理根底学问…………………………………………91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
一、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声现象
1、〔2021·南充中考〕 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是〔 〕 A.高速马路边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
C.“响彻云霄〞说明卢音音调高。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肯定能听到声音
【解析】选A。此题综合考察声学学问。高速马路边隔音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所以A选项正确;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所以B选项错误;“响彻云霄〞是指声音响度大,所以C选项错误;假如没有传播声音介质,物体振动也不会使我们听到声音,所以D选项错误。应选A。
2、〔2021·安徽中考〕 以下各图描绘试验中,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须要介质是
【解析】选D.此题考察声音传播条件.A项正在发声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项声音响度和振动幅度有关,故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塑料小球振动振幅增大,故响度变大.C项尺子振动越快听到声音越高,说明音调和振动快慢即频率有关.D项当把玻璃罩内空气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试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证明了声音传播须要介质.应选D. 3、〔2021·泸州中考〕声音是一种常见现象,与我们生活亲密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说法中正确是
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音调来推断
【解析】选A.此题考察是声现象学问点综合:声音产生缘由---物体振动,所以B中物体不振动就发生是错误;声音特性中音调和音色应用,声音音调是由发声体频率确定,而音色是推断发声体不同因素,所以D中“闻其声而知其人〞是由声音音色来推断;噪声危害限制“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结石〞就是声音传递能量佐证 4、〔2021·南京中考〕 关于声音,以下说法正确是 A.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B.高速马路两侧安装透亮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人们根据音调来区分不同乐器发出声音
【解析】选A。此题考察声现象学问。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A项正确;高速马路两侧安装透亮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项错误;我们能听见声音,至少满意物体振动、有传播声音介质、有良好听觉系统三个条件,C项错误;人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声音,是根据音色,不是根据单调,D项错误。 5、 〔2021·广东中考〕以下有关声现象说法中,正确是
A. 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B. 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声音 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
【解析】选A.此题考察声音产生和传播.声是物体振动产生,所以A对;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频率也不同,能引起人听觉声频率范围是大于20HZ,小于20000 HZ,所以B错;;声音传播须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C、D都不正确。 6、〔2021·荆门中考〕关于声音说法正确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C.大象语言声音对人类来说是一种超声波 D.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解析】选B。此题考察声现象。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选项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B选项正确;大象语言声音是次声波,C选项错误;声波可以传播能量,D选项错误。应选B。
7、〔2021·株洲中考〕 以下现象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是
“B超〞检查胎儿发育状况
【解析】选B.此题考察声音利用。选项A利用声音探测鱼群,获得是信息;选项B振动击碎结石,传递是能量,故符合题意;选项C,胎儿发育状况,获得是信息;选项D,是否有障碍物或昆虫也是获得信息 8、〔2021·河北中考〕以下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是 A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样大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肯定能听到声音 C .减弱噪声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 .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限制琴弦,是为了变更音调
【解析】选D 此题考察对声现象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固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物体振动产生声音,须要通过介质传入耳朵,才能听到声音;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入耳处减弱;用手指变更琴弦松紧度,可以变更琴弦振动频率,变更发声音调。 9、〔2021·咸宁中考〕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是:〔 〕
B.声源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输途径上隔离和汲取声波
D.人能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声音色不同
【解析】选D。此题考察声音产生、传播与声音特征。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传播须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可知A错误;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响度越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B错误;防治噪声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禁鸣喇叭〞是防止喇叭振动发声,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错误;我们可以区分不同发声体,主要是根据声音音色,D正确。 10、〔2021·潍坊中考〕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
C.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嗓声
D.超声波可以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其有能量
【解析】选A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故A选项正确;声音传播须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选项错误;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嗓声,故C选项错误;超声波高频率振动在带动“结石〞振动过程中将其粉碎,故D选项正确。 11、〔2021·自贡中考〕以下有关声现象说法中错误是〔 〕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目是为了减小噪声
B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声音,是因为他们音色不同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肯定能听到声音
D 、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解析】选C.此题考察声音相关学问,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产生;音色是声音特色,由发声提材料和构造确定,不同人音色肯定不同;人耳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声波频率要在这一频率范围内,且音量到达人耳到达0dB才能听得见;击碎牢固须要能量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12、〔2021·湛江中考〕我们观赏音乐时能辨别处不同乐器发出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 〕
【解析】选A. 此题考察乐音特性。我们能辨别出各种乐器发出声音,不是由于它们所发出声音音调和响度不同,而是由于它们所发出声音音色不同,即A选项正确。 13、〔2021·兰州中考〕 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低声细语〞是指声音响度小 C.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D.声音只能传播信息,不能传播能量
【解析】选B。此题考察是声音相关学问。声音传播须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响度是指声音强弱,“低声细语〞是说声音较弱,B正确。声音是由振动产生,但声音传播须要介质,没有传播介质,声音是不能到达人耳。声音有两大作用,一是声音能传递信息,二是声音能传播能量。 14、〔2021·聊城中考〕 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响度来推断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音调高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解析】选D。此题考察声现象相关学问.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音色来推断;“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响度大;;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应选D。
二、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光现象 1、〔2021·泰安中考〕 如下图,假设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º夹角,那么〔 〕
º º º
º,反射角增大10º
【解析】选A。此题考察入射角和反射角概念及对光反射定律理解。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夹角,在光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30º,因此入射角是60º,反射角也是60º,入射角增大5º,反射角也增大5º,应选B.。 2、〔2021·泸州中考〕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以下有关光说法中正确是 A.泸州市城区内南宋建筑“白塔〞塔身雪白,是因为它汲取了全部色光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肯定发生变更 C.电影屏幕选用粗糙布料,目是防止光发生漫反射
D.一束光与镜面成30o角照耀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是60o
【解析】选D.此题考察是“光现象〞部分学问点。A选项考察是白色物体反射全部光,而不是汲取,;B选项考察是“光折射〞学问点,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水中,传播方向时不发生变更;C选项考察是漫反射学问点,粗糙布料是利用漫反射。一束光与镜面成30o角照耀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30°. 3、〔2021·荆门中考〕红外线和紫外线应用特别广泛,以下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是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
【解析】选C。此题考察不行见光。电视遥控器、夜视仪是利用了红外线,A、D选项不符合题意;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B选项不符合题意;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符合题意。应选C。 4、〔2021·重庆中考〕 在光现象中,属于光直线传播是( )
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树林中阳光 C.平面镜中陶罐 D.水中树“倒影〞
【解析】选B。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光折射造成,属于光折射现象 “树林中阳光〞是沿直线传播光,属于光直线传播现象,故B “平面镜中陶罐〞和水中树“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反射形成.应选B. 5、〔2021·咸宁中考〕如图4所示四种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是:〔 〕
【解析】选D。此题考察区分三种光现象。A筷子弯折是由于光从水中折射到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了变更,属于光折射,A错;B中倒影,是由于安静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是岸上物体在水所成像,属于光反射,B错;C透镜工作时,光分别在空气和玻璃中传播,属于光折射,C错;D中圆形光斑,是太阳实像,这是小孔成像现象,属于光直线传播,D正确。 6、〔2021·黄冈中考〕以下现象由光折射产生是
A.立竿见影 B.刀光剑影 C空中楼阁 D.杯弓蛇影
【解析】选C。此题考察光折射、直线传播和光反射应用。立竿见影、刀光剑影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空中楼阁是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形成,是光折射现象;杯弓蛇影是光反射形成。 7、〔2021·潍坊中考〕光世界变化莫侧,奇妙无穷。以下关于光现象说法中,正确是〔 〕
A. 不同颜色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不同 B. 雨后彩虹是由于光发生反射形成 C. 空中楼阁是由于光发生折射形成
D. 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
【解析】选CD。此题考察光速和光直线传播、光反射以及光折射辨析。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都一样,都是3×108m/s,故A选项正确;雨后彩虹其本质是光色散,故B选项错误;空中楼阁是由于光在经过不同高度密度不匀称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故C选项正确;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故D选项正确。 8、〔2021·扬州中考〕 以下现象中,能用光直线传播说明是
A树荫下圆形光斑 B空中楼阁 C露珠下的叶脉 D.水中“倒影〞
【解析】选A. 此题考察三种光现象辨析.树荫下圆斑是光线沿直线透过树荫缝隙,形成太阳像,即小孔成像;空中楼阁是光折射现象;露珠相当于放大镜,本质是光折射;水中倒影是光反射现象
9、〔2021·自贡中考〕 光线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外表时,以下图中可以较全面、正确反映光传播途径是〔 〕
【解析】选C.此题考察光折射和反射.玻璃板既可以反射光线,又可以透过光线。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空气大角〕 10、〔2021·湛江中考〕如图1所示四个情境中,属于光直线传播是〔 〕
蜡烛在镜中的像 街道拐角处扩大视野 铅笔好像“断〞了 手影
A B C D
【解析】选D。此题考察对光现象相识。蜡烛在镜中像和街道拐角处扩大视野镜子属于光反射现象;铅笔好像“断〞了是属于光折射现象;手影属于光直线传播现象。 11、〔2021·丽水中考〕 如下图四种情景中,属于光折射是
A.平面镜成像 B.塔在水中“倒影〞 C.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手影子
【解析】选C。此题考察生活中常见光学现象。A是平面镜成像试验,平面镜成像是光反射,塔在水中“倒影〞也是光反射,手影子是由光直线传播形成。放大镜把文字放大是利用了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虚像原理,放大镜成像是利用光折射,应选C。 12、〔2021·聊城中考〕 关于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以下说法正确是〔 〕 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是实像
B.物体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大小肯定相等 C.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像越小
D.物体到平面镜间隔 大于像到平面镜间隔
【解析】选B。此题考察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间隔 相等,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像是虚像。综上所述,故应选B.
13、〔2021·福州中考〕以下光学设备中,应用原理与如图5所示凸透镜成像规律一样是
A.照相机 B.老花镜 C.幻灯机 D.放大镜
【解析】选A。此题考察透镜及其应用。照相机原理是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幻灯机原理是当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放大镜原理是当u 14、〔2021·泰安中考〕 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凸透镜中心25cm处,物体所成像是〔 〕 A.倒立、缩小实像 B.倒立、放大实像 C.正立、放大虚像 D.倒立、等大实像 【解析】选A。此题考察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放在主轴上距凸透镜中心25cm时,物距为25cm,焦距为10cm,物距大于 2倍焦距,故成倒立、缩小实像。 15、〔2021·雅安中考〕 张宁用图8 甲所示装置测出凸透镜焦距, 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8乙时, 在光屏上可成清楚像。以下说法正确是 A. 凸透镜焦距是30cm B. 图乙中烛焰成是倒立放大像 C.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特点一样 D.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 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楚像 【解析】选B.此题考察凸透镜成像特点应用.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光线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焦点处,故凸透镜焦距为30cm-20cm=10cm,A错;由图乙知蜡烛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是倒立放大像,B正确;照相机成像是利用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实像,C错;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这时是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故D错。 16、〔2021·荆门中考〕以下光学仪器成放大实像是 A.潜望镜 B.平面镜 C.放大镜 D.幻灯机 【解析】选D。此题考察平面镜和凸透镜应用。潜望镜和平面镜成都是等大虚像,A、B选项不符合题意;放大镜成是放大虚像,C选项不符合题意;幻灯机成是放大实像,符合题意。应选D。 17、〔2021·聊城中考〕 生活中常常提到“影〞 ,与我们所学到光学学问有关.在立竿见 “影〞和水中倒 “影〞中,前者是由光 形成,后者是由光 形成. 【解析】此题考察光现象形成原理。立竿见 “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在杆后面形成阴影,水中倒 “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反射形成。 答案:直线传播 反射 18、〔2021·连云港中考〕 如图乙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向水面,人射光线及法线已画出。请画出这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解析】此题考察光反射和折射作图。光从水中斜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答案:如下图。 19、〔2021·遂宁中考〕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像。 (保存作图痕迹〕 【解析】平面镜成是正立、与物等大关于镜面对称虚像,因此分别作A、B对称点后连接与两点作虚线,并在点画上与A一样箭头。 答案:如下图。 、,然 20、〔2021·南充中考〕 以下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过程,请将其补充完好: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 〔2〕点燃蜡烛,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其在 。 〔3〕小明将点燃蜡烛分别放在如图8所示a 、c 、e三点; ①蜡烛在a点时挪动光屏,接收到了清楚像,生活中 利用了此成像规律。〔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②在凸透镜位置不变时,将蜡烛从a点移至C点,要在光屏上成清楚像,光屏应向 透镜方向挪动; ③将蜡烛移到c点时,挪动光屏, 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楚像〔选填“能〞、“不能〞〕。 【解析】此题考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时,为了使烛焰像成在光屏中心,应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程度线上;(3)蜡烛在a点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利用了此成像规律;将蜡烛从a点挪动到c点时,根据“物近像远〞规律可知,应使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挪动才能找到清楚像;当将蜡烛挪动到e点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线,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接到像。 答案:(2)同一程度线〔同一高度〕 (3)照相机 远离 不能 21、〔2021·雅安中考〕 在图13 所示四幅小图中, 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状况是 图, 其矫正做法是 图。 【解析】此题考察眼睛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答案:B, D 22、〔2021·广东中考〕 如下图,请画出入射或折射光线,使光路完好 【解析】〔1〕题考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特别光线画法. 凸透镜特别光线是 ①平行于主光轴光线经过凸透镜会聚于焦点.②通过凸透镜光线传播方向不变.③由焦点发出或经过焦点射向凸透镜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凹透镜特别光线①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光线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②延长线经过凹透镜主光轴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③过凹透镜光心O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变更。 答案: 23、〔2021·湛江中考〕 如图8所示是一束平行主光轴入射光线,请画出折射光线. 【解析】此题考察凸透镜三条特别光线作图。平行于主光轴光线经凸透镜折射,折射光线经过凸透镜焦点。 答案:如下图 24、〔2021·连云港中考〕 19. (6分)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记录部分数据见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答复以下问题: (1)试验中所用透镜焦距为 cm; (2)当u =7.5cm时,像性质为 ; (3)小华屡次试验后发觉,当光屏上呈现蜡烛清楚像时,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楚像。出现这种现象缘由是: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具有 。 【解析】此题考察凸透镜成像规律。〔1〕由表中数据可知,当u=v=10cm时,成倒立等大实像,此时有u=v=10cm=2f,那么f=5cm;〔2〕当u =7.5cm时,有f<u<2f,此时成倒立放大实像;〔3〕由于光路可逆性,当物、像对调时,原光路仍成立,只是光线方向发生了变更。 答案:〔1〕5 〔2〕倒立放大实像 〔3〕可逆性 25、〔2021·德州中考〕 【解 析】此题考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1〕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处,此时物距为30cm,大于凸透镜2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2〕要在光屏上成放大像,物距应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2倍焦距,故蜡烛应向右挪动,光屏应向右挪动. 答案: 三、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物态变更 1、〔2021·福州中考〕仲夏早晨,叶片上出现晶莹透亮露珠,如图l所示。这个现象形成属于物态变更中〔 〕 A.熔化 B.凝固 C.凝华 D.液化 【解析】选D。此题考察物态变更。由题意可知,露珠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液态水而形成;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应选D 2、〔2021·南充中考〕 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常出现霜,以下有关霜形成说法正确是〔 〕 【解析】选B。此题考察物态变更。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放热干脆变成固态小冰晶形成,属于凝华现象。应选B。 3、〔2021·泰安中考〕 以下关于物态变更说法中,正确是〔 〕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棍儿四周“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熔化现象 D.冬天,,是车内水蒸气液化现象 【解析】选D。此题考察物态变更概念。河里冰雪消融是固态冰熔化为液体水;冰棍儿四周“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较冷冰棒液化成液体小水滴、 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空气水蒸气遇 冷液化成小水珠、暖和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由于车内热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应选D 4、〔2021·临沂中考〕 以下现象中属于熔化吸热是〔 〕 【解析】选B.此题考察物态变更学问。A选项中游泳完毕上岸后感到冷是由于身体外表是水分蒸发时汲取热量,B选项中冰块在饮料中熔化是会汲取热量,所以会使饮料温度降低,C选项中干冰升华时会汲取大量热,可以防止食品变质;D选项中向地上洒水后水会因为蒸发而汲取大量热,所以会使四周温度降低。所以此题选B。 5、〔2021·宁波中考〕 以下数据接近实际是〔 〕 A. 课桌高度大约是80mm。 B. 1个鸡蛋质量大约是600g. C. 人体平安电压是220V。 D. 人体正常体温为37℃左右。 【解析】℃℃),故D对。 6、〔2021·泰州中考〕 冬天早晨,室外物体外表常有白色霜。霜形成属于〔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解析】选C.此题考察物态变更。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在温度较低时,干脆凝华成固体形成。应选C. 7、〔2021·雅安中考〕 以下物态变更过程中, 汲取热量是〔 〕 ( 1) 春天, 冰雪溶化 ( 2) 夏天, 从冰箱里面拿出来饮料罐“出汗〞 ( 3) 秋天, 早晨出现雾 ( 4) 冬天, 早晨在太阳照耀下, 草地上霜消逝 A. ( 1) ( 2) B. ( 1) ( 4) C. ( 2) ( 3) D. ( 2) ( 4) 【解析】选B。此题考察物态变更特点.春天, 冰雪溶化是冰熔化吸热;夏天, 从冰箱里面拿出来饮料罐“出汗〞,它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饮料罐液化放热形成小水滴;雾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小水滴附在空气浮尘上形成;冬天, 早晨在太阳照耀下, 草地上霜是一升华现象,吸热;故B选项正确。 8、〔2021·江西中考〕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一种方法下面是小胜同学对自己相关物理量估测,其中明显不合理是〔 〕 A.正常体温约为39℃ B.体重约为450N C.步行速度约为5km/h D.脉搏约为70次/min 【解析】℃,高于38℃属于发高烧了,所以A不合理;中学生质量约为45~50kg,体重约为450N~500N,故B合理;人步行速度约为1~1.5m/s,即3.6~5.4km/h,故C合理;人宁静时脉搏约为60~80次/min,故D合理。 9、〔2021·泸州中考〕以下说法中正确是〔 〕 A.冬天常见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干脆升华而成小冰粒 B.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冰棍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大风吹起尘土“漫天飞扬〞,是扩散现象造成 D.100℃水蒸气烫伤比100℃沸水烫伤更严峻,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解析】选D.此题考察物态变更特点: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冰棍冒“白气〞是液化现象,生活中汽化水蒸气我们是看不到。尘土“漫天飞扬〞是砂石和灰尘机械运动,而不是分子扩散。100℃水蒸气烫伤比100℃ 10、〔2021·荆门中考〕热现象在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以下属于液化现象是〔 〕 A.初春,湖面上薄冰层开始溶化 B.盛夏,翻开冰箱门形成“白气〞 C.深秋,屋顶瓦上结了一层霜 D.隆冬,教室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解析】选B。此题考察物态变更。冰层溶化属于熔化现象,A选项不符合题意;盛夏,翻开冰箱门形成“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B选项符合题意;霜是凝华形成,C选项不符合题意;隆冬,教室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固形成,D选项不符合题意。应选B。 11、〔2021·潍坊中考〕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翻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四周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是〔 〕 A.壶嘴里冒出“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水蒸气 B.冰棒四周“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水蒸气 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过程中,都须要汲取热量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解析】选D。此题考察了对液化理解与推断。水沸腾后,壶嘴冒出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空气会发生液化而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是我们看到“白气〞,而夏天翻开冰棒纸时,冰棒四周空气温度较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冰棒四周冷空气也会发生液化而形成“白气〞,这些“白气〞本质是小水珠,故A、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液化是放热过程,所以在这两种“白气〞形成过程中,都须要放出热量,故C选项错误。 12、〔2021·自贡中考〕 小明同学在做“视察水沸腾〞试验中,描绘出温度随时间变更图象如下图,以下说法中正确是〔 〕 A.水没有沸腾 B.水沸腾温度低于100℃,说明水比热容大 C.水沸腾前是通过做功方式来变更水内能 D.试验时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解析】选D.此题考察沸腾特点. 图像中10min后,吸热加热,温度不变,那么水处于沸腾状态.水沸点与上方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水沸点低于100℃是由于当时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烧水时对水加热,水内能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变更. 13、〔2021·自贡中考〕 以下过程中,属于凝华是〔 〕 A.初春,冰雪溶化汇成溪流 B.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饮料罐“出汗〞 C.深秋,早晨草地上出现霜 D.严冬,湖水结成冰 【解析】 冰雪溶化是固态到液态熔化过程;饮料“出汗〞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液化;霜是北方秋冬季节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小冰晶;结冰是液态水凝固成冰过程 14、〔2021·安徽中考〕 小明在一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示数如下图,那么他体温为 ℃。 【解析】此题考察体温计运用及其读数。由图可知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42℃℃,图中所示温度为36.5℃. 15、〔2021·南京中考〕 如图甲是某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更图像〔假设在加热过程中物质质量不变,单位时间内汲取热量一样〕。 ⑴ 这种物质固体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如图乙,在某一时刻,用温度计测得物质温度为 ℃。 ⑵ 在CD段时,此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⑶ 该物质在AB 段和CD段比热容分别为c1、c2 ,那么c1:c2=。 【解析】此题考察物态变更学问。〔1〕从熔化图象上看,这种固体在熔化过程接着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这种物质固体属于晶体,从温度计上可读得物质温度为-6℃〔留意在零摄氏度以下〕;〔2〕BC段晶体吸热,当温度不变,是晶体熔化过程,CD段吸热,温度不断上升,为液态;〔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B段物体上升10℃用时间是CD段物体上升10℃用时间一半,即AB段汲取热量是CD段汲取热量,由Q=cm△t知,质量相等,上升温度一样,故比热容比与热量成正比。故 = 答案:(1)晶体 -6 (2)液 (3)1:2 16、〔2021·聊城中考〕 如下图是某物质物态变更时温度随时间变更图象。由图可知,该图象是物质 〔选填“熔化〞或“凝固〞〕 时温度变更曲线.该物质凝固点是 ℃。 【解析】此题考察晶体熔化和凝固。视察题图可知,温度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所以该图象是物质熔化时温度变更曲线.熔点是48℃,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是一样,所以该物质凝固点也是48℃。 答案:熔化 48 17、〔2021·福州中考〕 (5分)在做“视察水沸腾〞试验时, (1)A组同学用是如图22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水温将偏_____ (选填“高〞或“低〞)。 (2)图22乙是B组同学在试验某时刻温度计示数,此时水温度是_____℃。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试验装置一样,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时间不同,他们绘制温度随时间变更图像如图22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沸点是_____℃,当时大气压_____ (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缘由可能是水_____不同。 【解析】此题考察视察水沸腾试验、温度计正确运用、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 〔1〕运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全部进入液体,不要碰容器底或容器壁,加热时玻璃泡假设遇到容器底,温度计示数将比液体实际温度高。〔2〕运用前要弄清温度计量程和分度值。故温度计示数为92℃〔3〕1标准大气压下水沸点为100℃,液面上气压越大,液体沸点越高。否那么,液体沸点就越低。由图像可知,B、C两位同学测得水沸点一样,水初温一样,但沸腾前加热时间不同,可能是水质量不同。 答案:(1)高 (2)92 (3) 98 ;<;质量 18、〔2021·长沙中考〕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试验时,小军采纳了如图甲所示试验装置进展试验,并将试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图像。 (1)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BC段说明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 (3)该物质在AB段比热容比CD段比热容_______。 【解析】此题考察晶体熔化和如何比较比热容大小问题。根据图像可知,该物体有肯定熔点,是晶体;BC段晶体吸热温度不变,是熔化过程,晶体处于熔化过程时,是固液共存状态;物态变更不变更物体质量,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样质量这种晶体,固态上升4℃加热了1分钟,而这种物质液态上升4℃加热了2分钟,也就是说他们上升了一样温度,液态比固态汲取热量多,所以液态比热容大。 答案:〔1〕晶体〔2〕固液混合〔3〕小 19、〔2021·聊城中考〕 如下图,为小文同学探究“水沸腾〞试验装置。 〔1〕如下图试验操作中出现错误是:_______________. 〔2〕订正错误后,小文同学视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更状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做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更图象。 〔3〕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当地大气压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解析】此题考察了水沸腾试验.〔1〕在图示情景中,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这与温度计运用规那么相冲突.故这是其操作中错误.〔2〕根据表格中数据首先在图象上描出点,然后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即可做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更图象。〔3〕当水温度到达沸点后接着吸热水就会沸腾,因此由表格可知水沸点为98℃,低于100℃,故当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答案:〔1〕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 〔2〕如下图 〔3〕小于 四、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微观世界及分子运动 1、〔2021·广州中考〕 是〔 〕 图6中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特点,正确说法 A. 甲是气态 B. 乙是气态 C. 丙是气态 D. 甲是固态 【解析】选C .此题考察固液气三种状态对应分子排布。固体分子排列规那么,严密,有固定形态;液体分子排列有肯定规律,较为严密,有肯定形态;气体分子排布极度散乱,无规那么;所以甲图是液态,乙图是固态,丙图是气态 2、〔2021·湛江中考〕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安康已成为同学们共识,会议室里贴了如图3标记,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溢烟味,这是因为〔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解析】选A。此题考察分子动理论学问。一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溢烟味属于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造成。 3、 〔2021·连云港中考〕以下说法不正确是 A.摩擦起电并没有创建电荷,而是电荷转移 C.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远远地闻到酒香是由于分子无规那么运动引起 【解析】选C。此题考察分子动理论学问。摩擦起电是电子转移,A项说法正确;由于存在斥力,固体和液体难于压缩,B项说法正确;捏海绵体积减小,是排出了海绵内空气,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项说法错误;闻到酒香是酒分子运动引起,D项说法正确. 4、〔2021·雅安中考〕 有关分子热运动, 以下说法正确是 A. 液体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用手捏海绵, 海绵体积变小了, 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有霾天气大量极微小尘粒悬浮在空中, 说明分子在做无规那么运动 D. 在做墨水滴入水中扩散试验中, 我们看不到墨水分子在运动 【解析】选D。此题考察分子动理论.由分子动理论知:液体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A错;用手捏海绵, 海绵体积变小了, 是力变更物体作用效果,B错;有霾天气大量极微小尘粒悬浮在空中是一种机械运动,C错;墨水滴入水中它一种扩散现象,是由分子在做无规那么运动形成,分子数量为10-10m,肉眼是看不到墨水分子在运动,D正确。 5、〔2021·南京中考〕 以下相识正确是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 B.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C.当物体温度降至0℃时,分子就停顿运动 D.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挤力 【解析】选B。此题考察分子动理论学问。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A选项错误;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B选项正确;当物体温度降至0℃时,分子仍在运动,C选项错误;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多数分子间隔 太远,分子间作用力太弱缘由,D选项错误。 6、〔2021·遂宁中考〕 某容器内水面上方气压为1.5个标准大气压,那么容器内水沸点 100℃〔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解析】此题考察沸点与大气压关系.根据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知,气压增大,沸点上升,而为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点为100℃,所以此时容器内水沸点高于100℃。 答案:高于 7、〔2021·江西中考〕又到了收获芒果季节,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香味,这是芒果芳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___运动;挂满芒果枝条被压弯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 【解析】此题考察分子热运动和力作用效果;构成物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我们闻到香味臭味都是分子无规那么运动结果;枝条受到芒果拉力作用而发生形变,说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另一个作用效果是变更物体运动状态。 答案:无规那么 形变 8、 〔2021·广东中考〕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是 。组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中质量最小是 。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小是 。 【解析】此题考察宇宙组成和物质组成.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这数十亿中一个星系,而太阳不过是银河系一两千亿颗恒星中一员,所以宇宙最大;质子和中子质量差不多,电子质量是质子质量1836分之一,所以电子质量最小;气体分子之间间隔 大于其分子直径10倍,所以,气体分子之间作用力就特别微弱,气体分子可以到达它所能到达任何空间。 答案:宇宙; 电子;气态。 五、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内能与热机 1、〔2021·南充中考〕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是〔 〕 A.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温度高物体,内能肯定大 ℃冰块1内能肯定为O。 【解析】选D。此题综合考察温度、热量和内能学问。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所以A选项错误;内能大小不但与物体温度有关,还与物体质量有关,所以B选项错误;一切物体,不管温度上下,都有内能,所以C选项错误;热传递发生条件是存在温差,当两物体温度一样时不会发生热传递。所以D选项正确。应选D。 2、〔2021·泰安中考〕 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是〔 〕 ℃冰没有内能,它分子不会运动 B.一个物体汲取了热量,它温度肯定会上升 C.一个物体温度上升了,内能肯定增加 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冷却剂,其主要缘由是因为水比热容小 【解析】选C。此题考察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概念及其之间关系;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且分子无时无刻都在做无规那么运动.A错;晶体熔化时汲取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错;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C正确;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冷却剂,其主要缘由是因为水比热容大,上升一样温度,汲取热量多,D错。 3、〔2021·泰安中考〕 如下图试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 〕 【解析】D。此题考察内能与机械能互相转化问题。由滑梯上滑下,臀部变热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原因,A错;冬天搓手取温煦钻木取火也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C错;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出是水蒸气内能转化为软木塞机械能,D正确。 4、〔2021·临沂中考〕 以下现象中.通过热传递变更物体内能是〔 〕 C.在汽油机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温度上升 D.用手来回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温度上升 【解析】选B.此题考察变更内能途径。A选项中自行车气门嘴处温度降低是通过做功方式变更物体内能,C选项中o汽油机气缸内温度上升也是通过做功方法使其内能增加,D选项中将铁丝反复弯折地方温度上升,也是通过做功方法到达这一效果 。只有B选项中放入冰箱中水变成冰块是通过热传递方法降低内能,所以此题选B。 5、〔2021·潍坊中考〕 6.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正确是〔 〕 A. 温度高物体比温度低物体内能多 B. 热量只能由内能多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物体 C. 物体内全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D. 分子间互相作用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 【解析】选 C。此题考察内能、热量以及分子动理论理解。只有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温度高物体比温度低物体内能多,对于不同物体,无法通过温度上下来推断内能多少,故A选项错误; 只有两个物体存在温度差,才会发生热传递,即热量从温度高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物体上,而不是从内能多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物体上,假设内能不同两个物体温度一样,就不会发生热传递,故B选项错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组成物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故C选项正确;分子间存在着互相作用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故D选项错误。 6、〔2021·雅安中考〕 以下说法中, 正确是〔 〕 A. 机械能为零物体, 内能肯定也为零 B. 炙热铁水具有内能, 冰冷铁块不具有内能 C. 铁丝被快速弯折过程中, 温度上升是因为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D. 汽油机压缩冲程中, 主要是用热传递方式增加了气缸内物质内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