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医学统计学习题 卫生统计学习题 十套 涵盖绝大多数题目 选择 填空 判断 简答 计算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医学统计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A1、A2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1. 下列选项中,通常认为不属于计量资料类型的是

A. 身高资料 B. 舒张压资料 C. 血清总胆固醇资料 D. 人体的臂长资料 E.某病患病率资料

2.计算某地某年肺癌的发病率,其分母应为

A 该地体检人数 B该地年平均就诊人数 C该地年平均人口数 D 该地平均患者人数 E 该地易感人数

3.比较7岁男童与17岁青年身高的变异程度,宜用: A. 极差 B. 四分位数间距 C. 方差 D. 标准差 E. 变异系数

ˆ=2.0-3.0x,该回归方程表示:x每增加1个单位,4.根据观测结果,已建立y关于x的回归方程y则

A. y平均增加2个单位 B. y平均减少2个单位 C. y平均增加3个单位 D. y平均减少3个单位 E. y平均减少5个单位

5.某地1992年随机抽取100名健康女性,算得其血清总蛋白含量的均数为74g/L,标准差为4 g/L,则其95%的参考值范围

A 74±4×4 B 74±1.96×4 C 74±2.58×4 D 74±2.58×4÷10 E 74±1.96×4÷10

6.方差分析结果,F处理F0.05(1,2),则统计结论是

A 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B 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 C 各样本均数不全相等 D 各样本均数间差别都有显著性 D各总体方差不全相等 7. 下列四句话有几句是正确的?

标准差是用来描述随机变量的离散程度的。 标准误是用来描述统计量的变异程度的。 t检验只用于检验两样本均数的差别。

2检验可用来比较两个或多个率的差别。

A. 0句 B. 1句 C. 2句 D. 3句 E. 4句

8. 假定某细菌的菌落数服从Poisson分布,经观察得平均菌落数为9,问菌落数的标准差为:

A. 18 B. 9 C. 3 D. 81 E. 27 9. 公式2AT2T2可用于 。

22A. 四格表资料检验 B.行×列表资料检验 C. 列联表资料检验 D.拟合优度检验 E. A、B、C、D均可 10.下列哪些不属于Poission分布

1

A.某放射性物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脉冲数 B. 每毫升河水中的细菌数

C. 每十万人群中艾滋病人的发生数 D. 每十万人群中肝癌病人的发生数 E.野外单位空间中的某种昆虫数

11. 满足 时,二项分布B(n,π)近似正态分布

A nπ和n(1-π)均大于5 B nπ或n(1-π)大于等于5 C nπ足够大 D n>50 E π足够大

12.12名妇女分别用两种仪器测量肺活量的最大呼气率(l/min),若该资料符合参数检验条件,现

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无差别,可选择 A. 单样本t检验 B. 成组设计t检验成

C. 组设计z检验 D. 配对设计t检验 E. 配对设计z检验 13.完全随机化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的总变异分别可分解为几个部分?

A. 1,2 B. 2,2 C. 2,3 D. 3,2 E. 3,3 14.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正态分布各有几个参数?

A. 1,1,2 B. 2,1,2 C. 1,2,2 D. 2,2,2 E. 1,2,1 15. 越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A.变异系数 B. 标准差 C.均数的标准误 D.极差 E.四分位间距 16.2的连续性校正使得校正后的2与校正前的2有如下关系, 。

A. 校正后的2大于校正前的2 B. 校正后的2小于校正前的2 C. 校正后的2等于校正前的2 D. 不确定 E. 校正后的2是校正前2的1.2倍

17.当四格表的周边合计固定时,如果某格子的实际频数减少,则其对应的理论频数

A. 不变 B. 减少 C. 增大 D. 不变或减小 E. 不变或增大 18. 关于t分布的图形,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随着ν逐渐增大,t分布逐渐逼近标准正态分布 B.当ν趋于∞时,t分布即为标准正态分布 C.ν越小,则t分布的尾部翘得越高

D.t分布是一条以ν为中心左右对称的曲线 E.t分布是与自由度有关的一簇曲线

19.关于假设检验,下面正确的是

A.单侧检验优于双侧检验 B.若P>α,则接受无效假设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C.检验水准α只能取0.05 D.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时,要求两总体方差齐 E.采用配对t检验还是成组t检验是由试验设计方案所决定的。 20. Sy·x表示的是: ˆ的离散程度 B. yˆ对y的离散程度 C. y对y的离散程度 A. y对yD. y和x的离散程度 E. y的离散程度

21. 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理是使各观察点到所求回归直线的 A. 纵向距离之和最小 B. 纵向距离平方和最小 C. 垂直距离之和最小 D. 垂直距离平方和最小 E. 纵向距离之和的平方最小

2

22. 已知y~N(10,25),用下列哪一公式能将y变换为标准正态分布:

2

A. yˊ=2.5y B. yˊ=10y-25 C. yˊ=(y-10)/5

2

D. yˊ=(y-10)/25 E. yˊ=(y-10)/25

23. 某医生测得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尿17酮类固醇排出量(mg/dl),结果如下:

慢支患者(mg/dl):3.14 5.83 5.35 4.62 4.98 4.22 其均数和标准差 . A. 4.69(mg/dl)0.89(mg/dl) B.4.75(mg/dl) 0.89(mg/dl) C. 4.69(mg/dl) 0.94(mg/dl) D. 4.75(mg/dl) 0.94(mg/dl)

2

E.均不正确

24. 已知变量x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X的第95百分位数是

A. 2.58 B. 1.96 C. –1.96 D. 1.64 E. -1.64 25. 两个县的结核病死亡率作比较时,进行率的标准化,可以消除 。 A.两县总人数不同的影响 B.两县人口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 C.各年龄组死亡率不同的影响 D.两县比较时的抽样误差

E. 两县领导重视程度不同的影响

26. 如果n对配对数据的变量值来x1和x2自同一总体,则对差数秩和检验的正秩和或负秩和有 。

A.样本均数为(1+ n)/2 B.样本均数为n(n+2)/2 C样本均数为n(n+1)/4 D总体均数为n(n+1)/2 E总体均数为n(n+1)/4

27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

A.SS总=SS组间+SS组内 B.SS总=SS组间+SS组内+SS误差

C.ν组间>ν组内 D.MS总=MS组间+ MS组内 E.SS组间>SS组内

28. 某地对100名儿童作蛔虫感染情况粪检,发现蛔虫卵阳性者50名,估计其95%的可信区间为

A. 35~60% B. 37~63% C. 30~70% D. 45~65% E. 40~60%

29. 当一组计量资料呈明显偏态分布时,选用下列 指标来描述其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A. 均数、标准差 B. 中位数、标准差 C. 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 D. 均数、四分位数间距 E. 几何均数、标准差 30P值的方法为 .配对设计的秩和检验,确定

A.T越大,P越大 B.T越大,P越小 C.T值在界值范围内,P小于相应的概率 D.T值在界值范围内,P大于相应的概率 E.T值即为u值,查u界值表确定P31. 正态性检验时,为了减少第Ⅱ类错误的概率,检验水准应取下列哪种为好?

A. 0.01 B. 0.05 C. 0.10 D. 0.20 E. 0.02

32. 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根本区别是

A. 实验设计以动物为对象 B. 调查设计以人为对象

C. 实验设计可随机分组 D. 实验设计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 E. 实验设计易于控制实验条件 33.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A. 随机化、盲法、设置对照 B. 随机化、盲法、配对 C. 随机化、重复、配对 D. 随机化、齐同、均衡 E. 随机化、重复、设置对照

34.关于可信区间,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可信区间的准确度反映在可信度1-α的大小 B.可信区间的精度反映在区间的长度

C.在样本例数确定的情况下,上述二者是矛盾的 D.99%可信区间比95%可信区间好 E.99%准确度比95%准确度好

35. 在线性回归的统计推断中,进行假设检验时,其H0为:

A. β=0 B. ρ=0 C. μ=0 D. σ=0 E. α=0 36. 下列各式中何者最小?

3

A. D.

(XX)2 B.

2(Xa)2 C.

2(XXa)2

(XXa) E.

(XX2a)

37. 根据样本算得两个随机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为r, 经t检验, P<0.01, 可认为 A. x与y间密切相关 B. 总体相关系数很大 C. 总体相关系数 =0 D. 总体相关系数 0 E. 总体相关系数 >0

38. 比较两种药物疗效时,对于下列哪项可作单侧检验 A 已知A药与B药均有效 B 不知A药好还是B药好 C已知A药不会优于B药 D 不知A药与B药是否均有效 E 由具体数据决定 39. 某地两年的痢疾菌型分布

年度 1975 1977

株数 2083 946

菌型构成比(%)

A型 6.63 12.26

B型 84.78 77.59

C型 0.53 1.06

D型 8.06 9.09

检验两年的菌型构成比是否有差别,应选择的统计方法是

22

A. 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 B. 配对计数资料检验 C. 四格表资料检验

22

D. 行列表资料检验 E.行列表资料的校正检验 40. 两小样本计量资料比较的假设检验,应首先考虑

A.用t检验 B.用u检验 C.用秩和检验 D.t检验或秩和检验均可

E.资料符合t检验还是秩和检验的条件

41. 随机选取男200人,女100人为某寄生虫病研究的调查对象,测得其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和

15%,则合并阳性率为( )

A. 35% B.16.7% C.18.3% D. 20.0% E.无法计算 42. 第一类错误是下列哪一种概率?

A. 当H0为真,而拒绝H0 的概率 B. 当H0为真,不拒绝H0的概率 C. 当H0为假,而拒绝H0 的概率 D. 当H0为假,不拒绝H0的概率 E 当H0为真,不拒绝H0 的概率

43.利用正常人与冠心病人的七项血脂指标数据建立一种方法,用来进行辅助诊断,最好选择

A.多元方差分析 B.判别分析

C.主成分分析 D.聚类分析 E.cox回归分析 44.关于相关系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关系数是说明两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指标 B 相关系数没有单位 C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 D 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符号相同, 统计学意义相同。

45.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当采用u检验时,此时该检验应属于:

A. 参数检验 B. 非参数检验 C. 既是参数检验也是非参数检验 D. 既不属于参数检验也不属于非参数检验 E 视样本含量而定 46.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可用以衡量各Xi对Y作用大小的指标有

A.偏相关系数 B.偏回归平方和

C.标准偏回归系数 D.回归系数 E.以上都对

4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反映回归平方和在应变量Y的总离均差平方和中所占比重的统计量是

A.复相关系数 B.偏相关系数 C.偏回归系数 D.回归均方 E.决定系数

48. 某职业病防治院测定了11名石棉沉着病患者,9名石棉沉着病可疑患者和11名健康人的用

4

力肺活量,求得其均数分别为1.97、2.31和3.08,能否据此认为石棉沉着病患者、石棉沉着病可疑患者和健康人的用力肺活两不同?答案是

A 能,因为3个样本均数不同 B 需作3个均数两两比较的t检验

C 需作3个均数两两的SNK-q检验 D 需作成组设计3个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 E 需作随机区组设计3个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

49.对于有无高血压史这一指标X,其数量化方案为 A.1无2有 B.1有2无 C.0无1有 D. a或b或c

50.对兔子注射药物后,测得一系列时间与所对应的药物浓度(有8对数据),计算得时间与药物浓度的极差相关系数r,并作假设检验得P>0.05,结论认为两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这个结论存在的问题是

A 样本例数不够多 B 没有绘制散点图 C 有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 D 应作秩相关分析 E 可能计算有误

2、B1型题

答题说明:A、B、C、D、E是备选答案,下面是两道考题。答题时,对每道考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将相应考题的相应字母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选择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一次不选。

A 直条图 B 直方图 C 圆图 D 普通线图 E 半对数线图 51.表示某现象随另一现象而变动的趋势宜用 52.表示连续型变量资料的频数分布宜用

53.表示全体中各部分的比重宜用

A 构成比 B 相对比 C 平均数 D 率 E 发展速度

54.某医院某年住院病人中胃癌患者占5%,此指标属于

55.某地1999年肝炎发病率是2000年的1.25倍,此指标属于 56.总负担系数属于

A 实验对照 B 空白对照 C 标准对照 D 安慰剂对照 E 自身对照

57.某医师研究七叶一枝花治疗胃溃疡疗效时,实验组服用七叶一枝花与淀粉的合剂,对照组仅服用淀粉,这属于

58.为研究某新药治疗胃溃疡的效果,对照组选用雷尼替丁治疗,这属于

A 成组设计四格表卡方检验 B 行×列表卡方检验

C 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 D 四格表确切概率法 E u检验

59. 某种化学物质进行诱发肿瘤试验,实验组15只老鼠中4只发生癌变,对照组10只无一只发生癌变,比较两组发癌率有无差别,应选用

60.用两种方法检查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20名,甲法的检出率为60%,乙法的检出率为50%,要比较两种方法有无关联,应选用

二、 判断题(每题1分, 共10分)

答题说明:正确的将答题卡上的“T” 涂黑,错误的将答题卡上的“F” 涂黑。 ....

5

( )1. 成组设计两个样本率的比较可以采用卡方检验,也可以采用u检验。 ( )2. Xt0.05/2,SX 只适用于小样本,不适用于大样本。

( )3. 相关系数r与回归系数b均无单位。

( )4. 欲研究某种药物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某医师收集了2003年乌市某医院所有就诊并服用该

药的糖尿病病人的疗效,此研究是一个总体研究。

( )5. 直线相关系数r的取值介于0和1之间。 ( )6. 样本量增大,极差会增大。

( )7. 调查某小学40名小学生中患龋齿的学生有30人,其中男生14名,女生16名,可认为女

生比男生更易患龋齿。

( )8. 若两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P远远小于0.01,则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异非常大。 ( )9. 同一批计量数据的标准差必定比标准误小。

( )10. 多重共线性是指Y关于各个自变量的回归直线呈重叠状态。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 频率是针对 (1) 而言,概率是针对 (2) 而言。

2. 统计推断的内容包括: (3) 和 (4) 两个重要方面。 3. 常用的变量变换方法有倒数变换、平方根变换、 (5)

和 (6) 。

4. 有纵轴和横轴为坐标的图形,其纵、横两轴的比例以___(7)___为宜。

5. 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_____(8)____、__ __(9)____ 、_____(10)_____。 6. 方差分析中的组内变异反映 (11) 。 7. 2值可反映 (12) 的吻合程度。

8. 从调查涉及对象的多少,调查研究可分为 (13) 、 (14) 、

(15) 。

9. 参数估计有____(16)____和___(17)_____两种方法。

10.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为 (18) 、 (19) 、 (20) 。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 5 分, 共 2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 某医院测量了10名3岁男童体重(X,Kg)与体表面积(Y,103cm2),数据见表

10名3岁男童体重(X,Kg)与体表面积(Y,103cm2) 编号 体重 X 体表面积Y

1 11.0 5.283

2 11.8 5.299

3 12.0 5.358

4 12.3 5.292

5 13.1 5.602

6 13.7 6.014

7 14.4 5.830

8 14.9 6.102

9 15.2 6.075

10 16.0 6.411

请回答:

(1)若X、Y的散点图有直线趋势,试求以体重推测体表面积的直线回归方程。 (2)请具体回答上述直线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b的统计学意义 (3)对该回归方程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有哪些?

6

(4)如何评价回归方程的实际效果?

2. 为比较两种检验方法(中和法与血凝法)检测关节痛病人之抗结果,观测105例关节患者, 结果如表3:

表3 中和法与血凝法检验结果比较

中和法 + _ 合计

血凝法 + 54 4 58

_ 8 39 47

合计 62 43 105

请回答:

(1) 该资料数据类型? 设计类型?

(2) 分别计算上述资料中和法检出率,血凝法检出率,两法一致检出率. (3)

试判断两种检验结果有无差别?(2(0.05,1)3.84 )

3. 某医院用某新药与常规药物治疗婴幼儿贫血,将20名贫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两种药物治疗,测得血红蛋白增加量(g/l) 如下,问新药与常规药物的疗效有无差别? 新药组 常规药组

24 14

36 18

25 20

14 15

26 22

34 24

23 21

20 25

15 27

19 23

试分析:

⑴ 该数据的资料类型 ⑵ 该资料的设计类型 ⑶ 使用计算器计算两组患儿血红蛋白增加量(g/l)的均数和标准差 ⑷ 若比较新药与常规药物的疗效有无差别,写出选择检验方法的思路。 ⑸ 如果满足用t检验的条件,则其检验统计量对应的自由度等于多少?

4. 某地用A、B、C三种方案治疗血红蛋白不满10克的婴幼儿贫血患者,每种方案均治疗20名贫血患儿,治疗一个月后,记录下每名患儿血红蛋白的上升克数,问三种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贫血的疗效是否相同?(假设满足参数检验的条件) 请回答:

(1) 请写出具体的检验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 (2) 请完成下列方差分析的计算表:

方差分析的计算表  SS MS

变异来源 F值 P值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总变异

组间变异 组内变异

67.67 8.29

0.0241

(3) 请做出统计推断

7

试卷答案(一) 医学统计学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E 2.C 3.E 4.D 5.B 6.A 7.D 8.C 9.E 10.C 11.A 12.A 13.D 14.C 15.E

16.D 17.D 18.D 19.C 20.E 21.C 22.C 23.C 24.B 25.D 26.E 27.A 28.D 29.B 30.A 31.C 32.C 33.D 34.D 35.E 36.C 37.E..38.B 39.D 40.C 41.A 42.D 43.B 44.B 45.D 46.E 47.E 48.D 49.D 50.B 51.D 52.B 53.C 54.A 55.B 56.D 57.A 58.C 59.D 60.A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T 2.F 3.F 4.F 5.F 6.F 7.F 8.F 9.F 10.F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样本(2)总体(3)参数估计(4)假设检验(5)对数变换(6)平方根反正弦变换 (7)7:5或5:7 (8)正态分布法(9)百分位数法(10)对数正态分布法

(11)随机误差或个体差异 (12)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 (13)普查 (14)抽样调查 (15)典型调查 (16)点估计 (17)区间估计 (18)受试者 (19)处理因素 (20)实验效应。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 5 分, 共 20分) 1. 答案:

(1)以体重推测体表面积的直线回归方程为

ˆ2.52120.2358X (1分) Y(2)b=0.2358(103cm2/Kg)统计学意义:3岁男童的体重每增加1(Kg),则体表面积平均增加0.2358(103cm2)。

(3)假设检验的方法有:

回归系数的t检验、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相关系数的t检验、相关系数的查表法 (2分) (4)评价回归方程的实际效果

决定系数r2, r2越大,回归效果越好;

剩余标准差Sy.x,Sy.x越小,回归效果越好 (2分)

2. 答案:

(1)该资料数据类型为计数资料, 设计类型:配对设计 (1分) (2)计算:

62100%59.05%, 10558100%55.24%, 血凝法检出率=10554100%51.43%. (2分) 两法一致检出率=105中和法检出率=

8

(3) 判断两种检验结果有无差别?

因为 b+c=8+4=12, <40, 选择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校正公式

(bc1)20.75 < 2(0.05,1)3.84

bc2P>0.05, 尚不能拒绝H0,还不能认为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有差别。 (2分)

3. 答案:

⑴ 该数据的资料类型:计量资料 (0.5分) ⑵ 该资料的设计类型:成组设计两组比较 (0.5分) ⑶ 使用计算器计算两组患儿血红蛋白增加量(g/l)的均数和标准差 新药组: 均数为23.6 标准差为7.23

常规药组:均数为20.9 标准差为4.23 (1分)

⑷ 若比较新药与常规药物的疗效有无差别,写出选择检验方法的思路。 先作两组总体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则选用成组设计两组比较的t检验; 若方差不齐,可选择 a. t'检验,

b. 变量变换,若变换后的值达到方差齐,则用变换后的值作成组设计两组比较的t检验

c. 成组设计两组比较的秩和检验。 (2分)

⑸ 如果满足用t检验的条件,则其检验统计量对应的自由度等于多少? (1分) 自由度=20-2=18

4. 答案:

(1) 请写出具体的检验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 (1分) H0:三种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贫血的疗效相同 123 H1:三种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贫血的疗效不同或不全相同

1、2、3不等或不全相等。

(2)请完成下列方差分析的计算表: (3分)

方差分析的计算表  SS MS

变异来源 F值 P值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总变异

组间变异 组内变异

67.67 8.29 59.38

59 2 57

4.1465 1.0417

3.98

0.0241

(3)请做出统计推断

P<0.05,拒绝H0,接受H1,三种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贫血的疗效不同或不全相同,若要了解各种治疗方案相互间有无差别,还需进一步作两两比较。 (1分)

9

医学统计学考试卷

一、选择题

1、A1、A2型题(每题1分,共50分)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1. 抽样的目的是

A. 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 研究典型案例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E. 研究特殊个体的特征 2.编制频数分布表时,组距通常是

A.极差的1/20 B.极差的1/10 C.极差的1/5 D.极差的1/4 E.极差的1/2

3.关于医学参考值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医学参考值范围是根据“健康人”的某项指标而制定的 B. 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时,样本含量不能太少

C. 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时,最好用95%范围,因为这个范围最能说明医学问题 D. 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时,最好用95%范围,因为这样比较好计算 E. 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不受资料分布类型的限制

4. 观察指标分别为身高和体重的两组数据,欲比较其变异程度的大小,宜选用 A.平均偏差 B.四分位数间距 C.标准差 D.方差 E.变异系数 5.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

A.X和S B.和 C.X和 D.和 S E.和CV

6.下列关于标准正态分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任何资料通过ZX变换均能变换成标准正态分布

B.对于标准正态分布有P(Z1.96)0.975 C.标准正态分布方差等于标准差 D.标准正态分布的曲线是唯一的 E.标准正态分布是对称分布 7.当样本含量增大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差会变小 B.标准差会变大 C.均数的标准误会变小 D.均数的标准误会变大 E.标准差与标准误均不变 8.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A.观察对象不纯 B.资料不是正态分布 C.个体差异 D.不是分类变量资料 E.随机方法错误 9.统计推断包括 A.进行随机抽样 B.计算均数的标准误 C.计算反映平均水平与变异程度的指标 D.做统计表与统计图 E.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0.关于以0为中心的t分布,错误的是

A.t分布是一簇曲线 B.t分布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C.t分布是单峰分布 D.当时,tZ E.相同时,t越大,P越大 11.配对设计的目的是

10

A.提高组间可比性 B.操作方便 C.为了使用 t检验 D.提高测量精度 E.计算简便 12.关于假设检验,下列哪个说法正确 A.单侧检验优于双侧检验

B.采用配对t检验还是成组t检验是由实验设计方法决定的 C.若P值大于0.05,则接受H0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D.若P值小于0.05,则接受H1犯错误的可能性较大 E.用Z检验进行两样本均数比较时,对方差齐不做要求 13.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中,一定有 A.MS总=MS处理+MS区组+MS误差 B.SS总=SSA+SSB+SSABSSE C.SS总=SS组间+SS组内 D.SS总=SS处理+SS区组+SS误差 E.MS总=MS组间+MS组内

14.关于方差分析,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变异反映了随机误差 B.配伍组变异反映了随机误差

C.组间变异包含了研究因素的影响,也包含随机误差

D.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的比较是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特殊情况 E.配对设计的t检验是配伍组方差分析的特殊情况

15.某地某年肝炎的发病人数占同年传染病人数的10.1%,该指标为 A.率 B.构成比 C.发病率 D.集中趋势 E.时点患病率

16.多个样本计量资料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选择

A.方差分析 B.Z检验 C.秩和检验 D.检验 E.t检验

17.多组等级资料的比较宜用 A.t检验 B.秩和检验 C.F检验 D.四格表检验 E.RC表检验

18.下述哪项不是非参数检验的特点

A.不受总体分布的限定 B.多数非参数统计方法简单,易于掌握 C.适用于等级资料 D.适用范围更广 E.检验效能高于参数检验

19.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如果检验假设成立,则对样本来说 A.正秩和的绝对值小于负秩和的绝对值 B.总的秩和等于零

C.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秩和的绝对值不会相差很大 D.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秩和的绝对值相等 E.正秩和的绝对值大于负秩和的绝对值

20.在研究吸烟和肺癌关系中,年龄和性别常常与肺癌有关联,是肺癌的危险因素。因此,在该项研究中,它们是

A.处理因素 B.混杂因素 C.研究因素 D.观察因素 E.以上均不对

21.若分析肺活量和体重之间的数量关系,拟用体重值预测肺活量,则采用 A.直线相关分析 B.秩相关分析 C.直线回归分析 D.多重回归分析 E.Logistic回归分析 22.相关系数假设检验的无效假设H0是 A.=0 B.0 C.0 D.0 E.以上均不对 23.由样本求得相关系数r=0.88,说明

11

222A.两变量之间有高度相关性 B.r来自高度相关的总体

C.对应的总体相关系数大于0 D.对应的总体相关系数不为0 E.以上都不一定对

2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可用来对自变量的作用大小进行比较的统计量是 A.偏回归系数 B.标准化偏回归系数 C.复相关系数 D.决定系数 E.相关系数

25.下列统计图纵坐标必须以“0”为起点的是 A.散点图 B.半对数线图 C.线图 D.直条图 E.百分条图

26.比较1956年某地三种传染病白喉、乙脑和痢疾的病死率,宜选择的统计图是 A.散点图 B.半对数线图 C.直方图 D.直条图 E.百分条图

27.比较1949-1957年间某市儿童结核病和白喉的死亡率(1/10万)(两种疾病的死亡率数量相差很大)的变化速度,宜选择的统计图是

A.直条图 B.半对数线图 C.直方图 D.线图 E.散点图

28.实验研究中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原则是 A.实验因素和非实验因素在两组中均不同 B.实验因素和非实验因素在两组中均相同

C.实验因素在两组中齐同,非实验因素在两组中不同 D.实验因素在两组中不同,非实验因素在两组中齐同 E.以上都不是

29.某医师研究丹参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实验组用丹参,对照组用无任何作用的糖丸,这属于 A.实验对照 B.空白对照 C.安慰剂对照 D.标准对照 E.潜在对照

30.用某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病人30例,两周后痊愈25例,因此可认为 A.该疗法疗效好 B.该疗法只有近期疗效

C.因例数较少,尚不能说明该疗法的疗效如何 D.因疗效不是量化指标,无法判断说明 E.因无对照,尚不能说明该疗法的疗效如何

31.计算某抗体滴度的平均水平,一般宜选择 A. 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 百分位数 E. 极差 32.某地1992年随机抽取100名健康女性,算得其血清总蛋白含量的均数为74g/L,标准差为4 g/L,则其血清总蛋白含量总体均数95%的可信区间为

A 74±4×4 B 74±1.96×4 C 74±2.58×4 D 74±2.58×4÷10 E 74±1.96×4÷10

33.下列哪些不属于poission分布 A.某放射性物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脉冲数 B. 每毫升河水中的细菌数

C. 每十万人群中艾滋病人的发生数 D. 每十万人群中肝癌病人的发生数 E.野外单位空间中的某种昆虫数

34. 满足 时,二项分布B(n,π)近似正态分布

A nπ和n(1-π)均大于5 B nπ或n(1-π)大于等于5 C nπ足够大 D n>50 E π足够大 35. 越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A.变异系数 B. 标准差 C.均数的标准误 D.极差 E.四分位间距

36.当四格表的周边合计固定时,如果某格子的实际频数减少,则其对应的理论频数

12

A. 不变 B. 减少 C. 增大 D. 不变或减小 E. 不变或增大 37. 某资料经秩和检验得T=34,查双侧T界值表如下,则P值为 双侧概率 T界值

0.1 60-150

0.05 52-158

0.02 43-167

0.01 37-173

A. P>0.05 B. P<0.01 C. 0.05>P>0.02 D. 0.02>P>0.01 E. 0.1>P>0.05

38.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作方差分析。若处理无作用,则F值在理论上应等于 A.-1 B.0 C.1 D.∞ E.任意值

39. 某地随机抽取100名儿童作蛔虫感染情况粪检,发现蛔虫卵阳性者50名,则蛔虫卵阳性率的标准误为

A. 0.005 B. 0.05 C. 0.01 D. 0.001 E. 0.02

40. 当一组计量资料呈明显偏态分布时,选用下列 指标来描述其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A. 均数、标准差 B. 中位数、标准差 C. 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 D. 均数、四分位数间距 E. 几何均数、标准差 4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A. 随机化、盲法、设置对照 B. 随机化、盲法、配对 C. 随机化、重复、配对 D. 随机化、齐同、均衡 E. 随机化、重复、设置对照

42. 第二类错误是下列哪一种概率?

A. 当H0为真,而拒绝H0 的概率 B. 当H0为真,不拒绝H0的概率 C. 当H0为假,而拒绝H0 的概率 D. 当H0为假,不拒绝H0的概率 E 以上都不对

2

43.对三行四列表资料作 检验,自由度等于

A. 1 B. 2 C. 4 D. 6 E.8 44.已知某疾病患者11人的潜伏期(天)分别为:6,13,5,9,12,10,10,8,11,8,>20,其潜伏期的平均水平约为

A 9天 B 9.5天 C 10天 D 10.2天 E 11天

45. 某职业所防治院测定了11名石棉沉着病患者,9名石棉沉着病可疑患者和11名健康人的用力肺活量,求得其均数分别为1.97、2.31和3.08,能否据此认为石棉沉着病患者、石棉沉着病可疑患者和健康人的用力肺活量不同?答案是

A 能,因为3个样本均数不同 B 需作3个均数两两比较的t检验

C 需作3个均数两两的SNK-q检验 D 需作成组设计3个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 E 需作随机区组设计3个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

46. 一些白血病患者被随机地分入甲、乙2种不同疗法组中去接受治疗,最初缓解期(d)资料如下: 甲疗法:10 11 12+ 23 25 28 31 89 124 159+ 190+ 196+ 乙疗法:14 20 48 70 75 99 161+ 217+ 220

若比较2种不同疗法的最初缓解期之间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应选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 A. 方差分析 B. t检验 C. 秩和检验 D. 时序检验(log-rank检验) E. 检验

47.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反映回归平方和在应变量Y的总离均差平方和中所占比重的统计量是________

A. 复相关系数 B. 偏相关系数 C. 偏回归系数 D. 回归均方 E. 确定系数(决定系数) 48. Logisic回归分析适用于应变量为________

A. 二分类变量的资料 B. 连续型的计量资料 C. 正态分布资料 D. 生存时间资料 E. 以上都不对

13

249. 生存分析中的生存时间是指

A. 手术至死亡的时间 B. 观察开始至结束的时间 C.起点事件到终点事件间隔的时间 D. 发病到痊愈的时间 E. 出生到死亡的时间

50. 反映某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宜采用 。

A.构成比 B.率 C.相对比 D.动态数列 E.均数

2、B1型题(每题1分, 共10分)

答题说明:A、B、C、D、E是备选答案,下面是三道考题。答题时,对每道考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将相应考题的相应字母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选择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一次不选。 A 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2检验 B 成组设计计四格表资料2检验校正公式 C 配对四格表资料2检验校正公式 D R×C表资料2检验 E 以上方法均不合适

51.采用中药对足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如下,若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应 选择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合计

治愈 26 3 29

未治愈 4 7 11

合计 30 10 40

52.将60名脑血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纳洛酮及复方丹参治疗,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比较,宜选择

组别 纳洛酮 复方丹参

起效时间

1周内 18 12

2周内 5 8

3周内 5 7

大于3周

2 3

53.有56份咽喉涂抹标本,把每份标本一分为二,依同样条件分别接种于甲、乙两种白喉杆菌培养基上,观察白喉杆菌生长情况,欲分析两种培养基的结果有无关联,宜选择

组别 + - 合计

乙培养基 + 22 2 24

- 18 14 32

合计 40 16 56

54.将23名精神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甲、乙两药治疗,甲药治疗12人,有效5人;乙药治疗11人,有效3人,欲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有无差别,宜选用

55.100例确诊糖尿病病例,用A试纸检测结果尿葡萄糖阳性90例,同时用B试纸检测阳性74例,其中A、B试纸均检测为阳性者70例,若比较两种试纸检测阳性率有无差别,应选用

14

A 线性相关 B线性回归 C秩相关 D 分类变量关联性分析 E偏相关

56.为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血型关系,随机选择胃镜检查的239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测定其血型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资料如下,若分析血型与HP感染有无关联,应选用

血型 A B O AB 合计

HP阳性 28 38 95 10 171

HP阴性 19 28 11 10 68

合计 47 66 106 20 239

57.某研究者收集了200例高血压患者的年龄、血压、血脂资料,预控制年龄的影响,分析血脂与收缩压间的相关关系,宜采用

58.某省卫生防疫站对8个城市进行肺癌死亡回归调查,并监测其大气中苯并芘含量,资料如下。欲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宜选用

城市编号

肺癌标化死亡率(1/10万) 苯并芘(g/100m)

31 5.6 0.05

2 18.50 1.17

3 16.23 1.05

4 11.40 0.10

5 13.80 0.75

6 8.13 0.50

7 18.00 0.65

8 12.10 1.20

A 方差分析 B 分类变量资料关联性分析 C Cox回归 D Logistic回归 E 多元线性回归

今从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人群各随机抽取250例,观测其年龄、收缩压、胆固醇、是否吸烟等指标。资料如下:

冠心病患者 正常人

编号

年龄 吸烟 收缩压 胆固醇 年龄 吸烟 收缩压 胆固醇

1 64 吸 150 194 38 不吸 120 154 2 37 不吸 140 195 70 吸 110 155 3 46 不吸 160 178 49 不吸 130 128 ┋ ┋ ┋ ┋ ┋ ┋ ┋ ┋ ┋ 250 58 吸 160 180 68 不吸 110 160 59.欲分析影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选用: 60.欲分析胆固醇水平与年龄、吸烟及收缩压关系,可选用:

二、 判断题(每题1分, 共10分)

答题说明:正确的将答题卡上的“T” 涂黑,错误的将答题卡上的“F” 涂黑。 ....( )1. 值反映了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的吻合程度。 ( )2. Xt0.05/2,SX 只适用于小样本,不适用于大样本。。

( )3. 相关系数r与回归系数b均无单位。

( )4. 欲研究某种药物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某医师收集了2003年乌市某医院所有就诊并服用该

15

2药的糖尿病病人的疗效,此研究是一个总体研究。

( )5. 调查某小学40名小学生中患龋齿的学生有30人,其中男生14名,女生16名,可认为女

生比男生更易患龋齿。

( )6. 若两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P远远小于0.01,则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异非常大。 ( )7. Cox回归分析中,随访时间和结局变量都是模型的应变量。 ( )8. 统计推断的结论都是针对总体特征而言的。 ( )9. 只要增加样本含量到足够大,就可以避免Ⅰ、Ⅱ型错误。

( ) 1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只适合分析应变量与自变量都为连续型资料。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t变换中,t= (1) 。

2、估计样本含量与 (2) , (3) , (4) , (5) 有关。 3、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 ____(6)_____和____(7)_____。

4、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 (8) 和 (9) 。 5、直线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是 (10)

三、分析计算题(共 2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 某医院用某新药与常规药物治疗婴幼儿贫血,将20名贫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两种药物治疗,测得血红蛋白增加量(g/l) 如下,问新药与常规药物的疗效有无差别? 新药组 常规药组

24 14

36 18

25 20

14 15

26 22

34 24

23 21

20 25

15 27

19 23

试分析:

⑴ 该数据的资料类型 ⑵ 该资料的设计类型

⑶ 若比较新药与常规药物的疗效有无差别,写出选择检验方法的思路。

2. 某地用A、B、C三种方案治疗血红蛋白不满10克的婴幼儿贫血患者,每种方案均治疗20名贫血患儿,治疗一个月后,记录下每名患儿血红蛋白的上升克数,问三种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贫血的疗效是否相同?(假设满足参数检验的条件) 请回答:

(4) 请写出具体的检验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 (5) 请完成下列方差分析的计算表:

方差分析的计算表  SS MS

变异来源 F值 P值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总变异

组间变异 组内变异

200 150 ( )

( ) ( ) ( )

75 0.877

85.52

0.0001

(6) 请做出统计推断,进一步可作什么分析?

3. 某单位研究代乳粉营养价值时,用大白鼠作实验,得到大白鼠进食量和体重增加量的数据见下表:

鼠号

进食量(g) 体重增加量(g)

16

1 800 185 2 780 158 3 720 130 4 867 180 5 690 134 6 787 167 7 934 186 8 750 133

ˆ47.3260.261x,经假设检验P<0.001。请解(1) 若散点图呈线性趋势,建立回归方程y释回归系数的意义。

(2) 作线性回归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3) 对回归方程进行假设检验方法有什么?

4.某研究者分析中老年人Ⅱ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结果如下:

各变量编码表

Ⅱ糖尿病(Y) 年龄(X1) BMI(X3)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变量

1=有,0=无 连续变量

1=“BMI≤26”,2=“26<BMI≤30”,3=“BMI>30”

糖尿病家族史(X2) 1=有,0=无

0.8203 0.9803 0.4227

S.E

0.1019 0.1421 0.1009

wald 64.7617 47.5698 17.5693

2P值 0.000 0.000 0.000

OR值 2.2713 2.6654 1.5261

X1

X2 X3

(1) 列出Logistic回归模型 (2) 解释X3的OR值

(3) 对Logistic回归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有什么?

17

试卷答案(二)

(医学统计学)

一、选择题

A1型题(每题1分,共50分)

1.B 2.B 3.B 4.E 5.B 6.A 7.C 8.C 9.E 10.E 11.A 12.B 13.D 14.B 15.B 16.C 17.B 18.E 19.C 20.B 21.C 22.A 23.E 24.B 25.D 26.D 27.B 28.D 29.C 30.E 31.B 32.E 33.C 34.A 35.C 36.A 37.B 38.C 39.B 40.C 41.E 42.D 43.D 44.C 45.D 46.D 47.E 48.A 49.C 50.B

B1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51.A 52.E 53.A 54.E 55.C 56.D 57.E 58.C 59.D 60.E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txs/n (2) (3)1 (4) (5)

2

(1)

(6) (7) (8)正态分布法 (9)百分位数法 (10)[-1,1]

四、分析计算题(共20分)

1.(1)计量资料(1分)

(2)完全随机设计(成组设计)(1分) (3)首先作方差齐性检验

其次若方差齐则使用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使用t’检验或者进行变量变换或秩和检验(3分) 2.(1)H0:三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相同

H1:三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不全相同(1分)

(2)SS组内=50 总=59 组间=2 组内=57(2分) (3)P<0.05 拒绝H0,接受H1

认为这三种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贫血疗效的总体平均水平不全相同(1分) 进一步可以作两两比较(1分) 3.(1)回归系数的意义:大鼠的进食量每增加1个单位(1克),其体重的增加量为0.261个单位(0.261

克)(2分)

(2)线性回归分析的前提条件是线性、独立性、正态性、方差齐性(2分) (3)对回归方程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有:t检验和方差分析(1分)

4.(1)logit()0.8203X10.9803X20.4227X3(1)

(2)BMI每增加一个等级,Ⅱ型糖尿病发病危险增大1.5261倍(2分)

(3)对Logistic回归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有:似然比检验、Wald检验(2分)

18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A1、A2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1. 某7人体重(Kg)资料分别为66 ,48,53,49,55,52,48,则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A. 48.0 B. 49.0 C. 52.0 D .53.0 E.55.0 2. 变异系数越大说明

A.标准差越大 B.以均数为准变异程度越大 C.标准差 、平均数都大 D.平均数小 E.平均数越大 3. 样本相关系数r=0时,说明:

A.两变量(x,y)不存在任何关系 B.两变量存在相互关系的可能性很小 C.两变量的关系不能确定 D.两变量间必然存在某种曲线关系 E.两变量间不存在直线关系,但不排除存在某种曲线关系

4. 设从11.5的总体中作五次随机抽样(n=5),问哪一个样本的数据既精确又准确? A. 8,9,10,11,12 B. 6,8,10,12,14 C. 6,10,12,14,18 D. 8,10,12,14,16 E. 10,11,12,13,14

5. 为表示某地近20年来婴儿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宜绘制 A.散点图 B. 直条图 C. 百分条图 D. 普通线图 E. 直方图

6. 临床上用针灸治疗某型头痛,有效的概率为60%现用该法治疗5例,问其中至少2例有效的概率约为

A. 0.913 B. 0.087 C. 0.230 D.0.317 E. 以上都不对 7. 确定正常人某个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时,调查对象是: A.从未患过病的人 B.健康达到了要求的人 C.排除影响被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 D.只患过小病但不影响被研究指标的人 E.排除了患过某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

8. 假定某细菌的菌落数服从Poisson分布,经观察得平均菌落数为9,问菌落数的标准差为: A. 18 B. 9 C. 3 D. 81 E. 27

9. 若r=0.70,经假设检验得P<0.05,则 。

A.尚不能认为两变量存在相关关系 B.尚不能认为两变量存在直线关系 C.两变量相关关系密切 D.可以认为两变量存在直线关系 E.不能得出总体相关系数ρ≠0的结论

10. 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宜选择:

A.中位数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离均差绝对值之和 11.某地区成年男子2002年平均身高为1.70米,今测得该地区100名成年男子身高XS为1.72±0.04米,由此可知: 。

A. 该地区成年男子身高平均增高了0.02米 B. 该地区成年男子身高较2002年有明显增长 C. 该地区成年男子身高与2002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D. 该地区成年男子身高95%的可信区间为(1.72±0.0078) E. 该地区成年男子身高99%的可信区间为(1.72±0.0078)

12.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作ANOVA。若处理无作用,则F值在理论上应等于 。

19

A.-1 B.0 C.1 D.∞ E.任意值

ˆ144x是1~7岁儿童以年龄(岁)估计体重(市斤)的回归方程,若体重换成国际单13. Y位Kg,则此方程的

A. 截距改变 B. 回归系数改变

C. 截距与回归系数都改变 D. 截距与回归系数都不改变 E. 截距与回归系数不一定改变

14. 2值的取值范围是 。

A.-∞<2<∞ B. 0<2<∞ C. -∞<2<0

D. -1<2<1 E. 2≤1 15. 对标准正态变量Z有: A.Z≤-1.96的P=0.10 B.Z≥-1.96的P=0.05 C.Z≥-1.96的P=0.005 D.Z≥-1.96的P=0.01 E.Z≤-1.96的P=0.025

16. 某年内两所规模、等级相当的医院对5种类型肝炎病的治疗中,治疗的有效率均是甲医院高于乙医院。但求出两医院肝炎的总治疗有效率后发现:乙医院反而高于甲医院,造成这种矛盾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两所医院对预后的诊断标准不一致 B.两所医院各型病人人数构成相差悬殊 C.两所医院医疗技术相差悬殊 D.两所医院领导重视程度相差悬殊 E.两所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相差悬殊

17. 当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与t检验、u检验相比,它们的检验效能的正确关系是:

A. u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 B. u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 C. t检验>秩和检验>u检验 D. t检验>u检验>秩和检验 E. 秩和检验>t检验>u检验 18. Sy.x表示的是: ˆˆA. y对y的离散程度 B. y对y的离散程度

C. y对y的离散程度 D. y和x的离散程度

E. y的离散程度

19. 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理是使各观察点到所求回归直线的 A. 纵向距离之和最小 B. 纵向距离平方和最小 C. 垂直距离之和最小 D. 垂直距离平方和最小 E. 纵向距离之和的平方最小

220. 三行四列表作检验当有4个格子的1D.最好增加样本例数 E.尚不能决定采用何法

21. 有人根据某种沙门菌食物中毒患者164例的潜伏期资料,用百分位数法求得潜伏期的单侧95%上限为57.8小时,其含义是:

A. 大约有95人的潜伏期小于57.8小时 B. 大约有69人的潜伏期大于57.8小时 C. 大约有5人的潜伏期小于57.8小时 D. 大约有8人的潜伏期大于57.8小时 E. 大约有69人的潜伏期等于57.8小时

22. 某地对100名儿童作蛔虫感染情况粪检,发现蛔虫卵阳性者50名,估计其95%的可信区间为 A. 35~60% B. 37~63% C. 30~70% D. 45~65% E. 40~60%

20

23. 某医师做了一个配对秩和检验, n=10,T+=15,T-=40,查T界值表T0.05=8~47,则p值为 。 A. p>0.05 B. P<0.05 C. P=0.05 D. P≤0.05 E. P≥0.05

24. 一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其中小于X1.96S的变量值在理论上有 A. 92.5% B. 95.0% C. 97.5% D. 99.0% E.99.5%

25. 已知变量x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X的第5百分位数是 A. 2.58 B. 1.96 C. –1.96 D. 1.64 E. -1.64 26. 95%与99%的可信区间相比较 A.前者的估计范围要窄些,估计精度要高些 B.前者的估计范围要窄些,估计精度要低些 C.前者的估计范围要宽些,估计精度要低些 D.前者的估计范围要宽些,估计精度要高些 E.二者的估计估计精度相同 27. 正态分布N(μ,σ2),当μ恒定时,σ越大 。

A.曲线沿横轴越向左移动 B.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C.观察值变异程度越大,曲线越“胖”

D.观察值变异程度越小,曲线越“瘦” E.曲线形状和位置不变 28.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不成立的是 。 A.υ总=υ组间+υ组内 B.MS组间=SS组间/υ组间

C.MS组内=SS组内/υ组内 D.SS总=SS组间+SS组内 E. SS组内<SS组间

29. 正态性检验时,为了减少第Ⅱ类错误的概率,检验水准应取下列哪种为好 0.01 B. 0.05 C. 0.10 D. 0.20 E. 0.02

A.

30.在秩相关分析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适用于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的资料 B. 总体分布未知的资料 C. 等级资料 D. 以上三者全对 E.以上三者全不对

31.在下面各种实验设计中,在相同条件下最节约样本含量的是 。 A. 完全随机设计 B. 交叉设计 C. 配伍组设计 D. 析因试验设计 E. 配对设计

3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A. 随机化、盲法、设置对照 B. 随机化、盲法、配对 C. 随机化、重复、配对 D. 随机化、齐同、均衡 E. 随机化、重复、设置对照

33.某医师研究七叶一枝花治疗胃溃疡疗效时,实验组服用七叶一枝花与淀粉的合剂,对照组仅服用淀粉,这属于

A. 实验对照 B. 空白对照 C. 安慰剂对照 D. 标准对照 E. 相互对照

34. 散点呈直线趋势,当x减小而y增加时,可初步判断两变量为 。 A.正的直线相关关系 B.无直线相关关系 C.非线性关系 D.负的直线相关关系 E.无法确定 35. Logistic回归分析适用于应变量为________

A 分类变量的资料 B 连续型的计量资料 C 正态分布资料 D 一般资料 E 以上都能

36. 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

21

A.脉搏 B.血型 C.肺活量 D.红细胞计数 E.血压 37. 身高是: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38. 在服从正态分布N(μ,σ2)条件下,样本标准差S的值 。 A.与集中趋势有关 B.与观察例数n无关 C.与平均数有关 D.与平均数无关 E.与个体的变异程度有关 39. 做两样本率的假设检验,其检验假设是 。

2 E 以上都不对 A 12 B u1=u2 C p1=p2 D140. 方差分析不能用于 。

A.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B.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C.两个样本频率的比较 D.两个样本方差的比较 E.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41.线性回归分析中,对因变量Y的总体变异进行分解可能会出现 。 A.SS剩=SS回 B.SS总 >SS剩 C.SS总=SS回 D.SS剩< SS回 E.以上均可能出现

42. 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Xt/2,SX表示: A.总体95%个体值在该区间内 B.样本95%个体值在该区间内 C.平均每100个总体均数,有95个总体均数在该区间内

D.平均每100个样本(含量相同)均数,有95个样本均数在该区间内

E.平均每100个样本(含量相同)有95个样本所得出的该区间包括总体均数 4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关系数是说明两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指标 B 相关系数没有单位 C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 D 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符号相同, 统计学意义相同。 E 回归系数有单位

44. 逐步回归分析中,若增加引入的自变量,则 A.回归平方和与残差平方和均增大 B.回归平方和增大,残差平方和减少 C.总平方和与回归平方和均增大 D.回归平方和与残差平方和均减少 E.总平方和与回归平方和均减少

45. 关于随机区组设计的说法,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也叫配伍组设计 B.实际上是配对设计的扩大 C.当样本含量相同时较完全随机设计有更高的检验效能

D.各处理组的样本例数可以不等,但相等时可以获得更高的检验效能 E.每一区组内的例数和处理数相等

46. 逐步回归分析中,选变量时,是由未选入变量中挑选 进入方程 A .Pi最大者 B . Pi最大且有统计学意义者 C. Pi最小者 D. Pi最小且有统计学意义者 E.Pi有统计学意义者

47.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能直接反映自变量解释变异数量的指标是 A.复相关系数 B.简单相关系数 C.决定系数 D.偏相关系数 E.偏回归系数

48.下面哪一项不是生存时间资料的特点_________

A 包括结局和时间两个方面的信息 B 结局为两分类互斥事件

C 常存在截尾数据 D 生存时间多数情况下呈正态分布 E 生存时间的分布类型复杂

22

49.下面哪一项不是产生截尾数据的原因_________

A 死于非处理因素 B 失访 C 死于处理因素 D 中途退出 E 死于非处理因素引起的意外事件 50. 下列有关直线回归方程y=α+bx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决定回归线的两个系数是α和b

B.α>0表示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在原点上方 C.b>0表示直线从左下方走向右上方 D.b=0表示直线通过原点 E.b>0表示两变量同向变化

2、B1型题 答题说明:A、B、C、D、E是备选答案,下面是两道考题。答题时,对每道考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将相应考题的相应字母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选择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一次不选。 A.条图 B.直方图 C.构成图 D.普通线图 E.半对数线图

51.表示各相对独立指标的数值大小宜用__________。 52.表示某现象随另一现象而变动的趋势宜用________。 53.表示全体中各部分的比重宜用_________。

54.表示连续性变量数据的频数分布宜用_________。

A.试验对照 B.空白对照 C.安慰剂对照 D.标准对照 E.自身对照

55.为研究某新药治疗胃溃疡的效果,对照组选用雷尼替丁治疗,这属于_________。

56.为明确某食物疗法对贫血的疗效,选用治疗前、后血红蛋白作为疗效观察指针,这属于________。

57.为研究某感冒药物疗效,实验组服用该新药,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这属于__________。 58.若上题对照组服用感冒通胶囊,则属于___________。

A.个体变异 B.抽样误差 C.总体均数不同 D.抽样误差和总体均数不同 E.抽样误差或总体均数不同

59.某单位普查得男职工的红细胞数的均数为5.036×1012/L,标准差为0.499×1012/L。其中,标准差反映的是________。6

60.从该单位随机抽取25名男职工的红细胞数的资料,球的均数为4.924×1012/L标准差为0.877×1012/L则4.924×1012/L与上题中5.036×1012/L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t 0.05/2,24 = 2.064)

二、 判断题(每题1分, 共10分)

答题说明:正确的将答题卡上的“T” 涂黑,错误的将答题卡上的“F” 涂黑。 ( )1.相关系数r与回归系数b均无单位。

( )2. 第I类错误的概率α越大,所需要样本含量越多。 ( )3.在抽样研究中,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3

( )4.拒绝H0既可能犯一类错误也可能犯二类错误。

( )5.在偏态总体中抽样,样本均数的分布必然服从正态分布。 ( )6.回归系数较大,表示两变量的关系较密切。

( )7.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方差分析中的组内均方就是误差均方。

( )8.改变因变量Y的某一个数值,将会导致回归方程的所有偏回归系数值改变。 ( )9. 2×2交叉设计可以分析各因素间的交互效应。 ( )10. 方差分析中,SS组间一定大于SS组内。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 频率是针对 (1) 而言,概率是针对 (2) 而言。

2. 统计推断的内容包括: (3) 和 (4) 两个重要方面。 3. 常用的变量变换方法有倒数变换、平方根变换、 (5) 和 (6) 。

4. 有纵轴和横轴为坐标的图形,其纵、横两轴的比例以___(7)___为宜。

5. 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_____(8)____、__ __(9)____ 、_____(10)_____。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 随机将20只雌性中年大鼠分为甲、乙两组,乙组中的每只大鼠接受3mg/Kg的内毒素,甲组大鼠作为空白对照,分别测得两组大鼠的肌酐(mg/L)如下:

甲组(对照) .2

乙组(处理) .5

6

.7 8.8 3.8 61.3

5.7 1.4 2.9 9.3 3.1 9.3 6.8 7.6 7.8 5.9 3.7 7.2 66.9 78.2

问 ⑴ 请回答该资料的数据类型与设计类型?

⑵ 若要回答内毒素对大鼠的肌酐有无影响,如何选择统计方法? (不要求计算,只写出思路)

2. 在血脂检验中,测定了8例脂蛋白(Y)与光密度(X)的数据见下表:

脂蛋白与光密度的测定结果

样光脂蛋本号 密度 (mg%)

1 2 3 4 5

0.165

0.225

0.210

0.285

0.

320 451 425 558 552

24

270 6 7 8

0.470

0.450

0.680

951 950 1298

问 ⑴ 若散点图上x、y呈直线趋势,试求以光密度推测脂蛋白的直线回归方程(请保留4位小数)。

⑵ 对该回归方程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有哪些? ⑶ 如何评价回归方程的实际效果?

3. 某实验室用两种探针平行检测86例乙肝患者,结果见下表:

两法检测乙肝患者情况

生物探针 + - 合计

P探针 + 40

3 43

3 9

4- 4 3

合计 44 42 86

试问

⑴ 请回答该资料的数据类型与设计类型?

⑵ 分别计算生物探针检出率,P探针检出率,两法一致率 ⑶ 若判断两种检验结果有无差异,选择何种检验方法? (不要求计算,只写出思路及公式)

4.有三种抗凝剂(A1、A2 A3)对一标本作红细胞沉降速度(1小时值)测定,每种抗凝剂各作五次,

A1:15 11 13 12 14 A2:13 16 14 17 15 A3:13 15 16 14 12 问:

(1)请回答该资料的数据类型与设计类型?

25

(2)请完成下列方差分析表的计算

表3 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 SS v MS

总变异 40 ( )

组间变异 ( ) ( ) ( )

组内变异 30 ( ) ( )

(3)写出H0、H1?

F ( )

26

试卷答案(三)

医学统计学课程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 C 2. B 3. E 4. E 5. D 6. A 7. C 8. C 9. E 10. D 11. D 12.C 13.C 14.B… 15.E 16.B A 17.D 18.A 19.B 20.D 21.D 22.E 23.A 24.C 25.E 26.A 27.C 28.E 29.A 30.E 31.B 32.E 33.A 34.D 35.A 36.B 37.B 38.E 39.D 40.C 41.E 42.E 43.D 44.B 45.D 46.B 47.C 48.D 49.A 50.B 51.A 52.D 53.C 54.B 55.D 56.E 57.B 58.D 59.A 60.B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F 2.F 3.T 4.F 5.F 6.F 7.T 8.T 9.F 10.F

三、填空题

(1)样本(2)总体(3)参数估计(4)假设检验(5)对数变换(6)平方根反正弦变换 (7)7:5或5:7 (8)正态分布法(9)百分位数法(10)对数正态分布法

四、计算分析题

1、(1)计量资料;完全随机化设计(成组设计)两组比较

(2)其为计量资料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首先考虑资料是否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若满足条件,选择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t检验;若不满足条件,可考虑变量变换、近似t检验、秩和检验。 2、(1)

ˆ20.90331937.4859x y (2)对该回归方程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有①方差分析、②t检验、③对相关系数的t检验。 (3)评价回归方程的实际效果:

① 决定系数r2:r2越大,说明回归方程的实际效果越好; ② 剩余标准差

3、(1)该资料为计数资料、配对设计。

(2)生物探针检出率=44×100%=51.36%,P探针检出率=43×100%=50.00%,两法一致率

8686=4039×100%=94.86%

86sy.x:

sy.x越小,说明回归方程的实际效果越好。

(3)该资料为配对四格表资料,故选用配对四格表检验,若b+c≥40,则选用配对四格表检验基本公式,

222(bc)2=1, v=1;若b+c<40,则选用配对四格表检验校正公式,bc 27

2(bc1)bc,v=1;该资料b+c<40,应选用配对四格表检验校正公式,

22(bc1)bc,

v=1

4、(1)该资料为计量资料、完全随机化设计三组比较 (2)

(3)H0:三组红细胞沉降速度(1小时值)总体均数相同;H1:三组红细胞沉降速度(1小时值)总体均数不相同或不全相同

表2 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 总变异 组间变异 组内变异

SS 40 10 30

v 14 2 12

MS 5 2.5

F 2

28

医学统计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A1、A2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1. 某次研究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得到该市11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则研究的总体是

A.所有成年男子 B.该市所有成年男子 C.该市所有健康成年男子 D.110名健康成年男子 E.以上都不对 2.统计量 。

A.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 B.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量 C.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D.是用参数估数出来的 E. 是根据总体的全部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3.关于随机抽样,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_。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E.选择符合研究者意愿的样本

4.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个数后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E.以上都不对 5.下列资料中,适宜用几何均数来描述其集中趋势的是 。

A.偏态分布的资料 B.对称分布的资料 C.等比级数资料 D.一端不确定的资料 E.正态分布资料

6.下列有关四分位数间距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四分位数间距为(P75-P25) B.四分位数间距比极差稳定

C.四分位数间距即居中50%观测值的极差

D.四分位数间距主要用于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 E.四分位数间距越大,表示变异度越大

7. 比较某地1~2岁和5~5.5岁女童体重的变异程度,宜用:

A.极差 B.四分位数间距 C.方差 D.变异系数 E.标准差 8. 相对比的特点:

A.一定要小于100% B.一定要大于100% C.可小于100%也可大于100% D.各相对比的和等于100% E.以上都不是 9.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时应有足够数量的观察单位数或观察次数 B.分析大样本数据时可以构成比代替率

C.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D.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其可比性

E.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作假设检验

29

10.某医院某年住院病人中胃癌患者占5%,则 。

A.5%是强度指标 B.5%是频率指标 C.5%是相对比指标 D.5%是绝对数 E.5%说明胃癌在人群中的严重性。

11. 某病患者120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6人,分别占95%与5%,则结论为 。

A.该病男性易得 B.该病女性易得 C.该病男性、女性易患程度相等 D.尚不能得出结论 E.根据该资料可计算出男女性的患病率 12.二项分布的概率分布图在 条件下为对称图形。

A.n > 50 B.π=0.5 C.nπ=1 D.π=1 E.nπ> 5 13. 的均数等于方差。

A.正态分布 B.二项分布 C.对称分布 D.Poisson分布 E.以上均不对 14.以下 分布的参数只有一个。

A.正态分布 B.二项分布 C.Poisson分布 D.标准正态分布 E.F分布 15.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μ+1.96σ到μ+2.58σ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百分之 。

A.2.5 B.4.5 C.49.5 D.47.5 E.2

医学参考值范围应采16.根据500例正常人的发铅值原始数据(偏态分布),计算其95%

用 。

A.双侧正态分布法 B.双侧百分位数法 C.单上侧正态分布法 D.单下侧百分位数法 E.单上侧百分位数法 17.健康男子收缩压的正常值范围一般指 。

A.所有健康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B.绝大多数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C.所有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D.少部分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E.所有正常人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18. 据既往经验,用青霉素治疗大叶型肺炎治愈率为85%,某院观察10名儿童全部有效,问该药发生无效的可能性为 。

A.1-C10100.8510 B.C0100.85 C.C10100.8510 D.1-C0100.1510 E.以上均不正确 19.SX表示 。

A.总体均数的标准差 B.样本均数的标准差 C.总体均数离散程度 D.变量值X的离散程度 E.变量值X的可靠程度

20. 标准误越大,则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样本频率 。

A.系统误差越大 B.可靠程度越大 C.抽样误差越大 D.可比性越差 E.代表性越差

21. 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二者均反映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标准差不变时,增大样本例数可以减小标准误 C.总体标准差增大时,总体的标准误也增大

D.样本例数增大时,样本的标准差和标准误都会减小 E.标准差用于计算可信区间,标准误用于计算参考值范围 22. 总体均数95%置信区间主要用于 。

A.估计“正常人群”某指标95%观察值所在范围 B.反映某指标的可能取值范围

C.反映该区间有95%的可能性包含总体参数 D.反映某指标的观察值波动范围 E.反映95%的样本均数在此范围内

30

23. 在可信度确定的条件下, 来减小区间的宽度。

A.增加样本含量 B.用u界值代替t界值

C.按原来的样本含量重新抽样 D.去掉变异度比较大的观察值 E.以上均不正确

24. t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是 。

A.均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B.总体均数增大时,分布曲线的中心位置均向右移动 C.曲线下两端5%面积的对应的分位点均是±1.96 D.随样本含量的增大,t分布逼近标准正态分布 E.样本含量无限增大时,二者分布完全一致

25. 某指标的均数为X,标准差为S,由公式X1.96S,X1.96S计算出来的区间常称为 。 A. 99%参考值范围 B. 95%参考值范围 C. 99%置信区间

D. 95%置信区间 E. 90%置信区间 26. 关于假设检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侧检验优于双侧检验

B.采用配对t检验还是成组t检验由实验设计方法决定

C.检验结果若P值大于0.05,则接受H0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D.用u(Z)检验进行两样本总体均数比较时,要求方差齐性

E.由于配对t检验的效率高于成组t检验,因此最好都用配对t检验

27. 时,应作单侧检验。

A.已知A药不会优于B药 B.已知A药优于B药

C.已知A药劣于B药 D.不知A药好还是B药好 E.以上答案都不对 28. 假设检验中,P与α的关系是 。

A.P越大,α越大 B.P越小,α越小 C.二者均可事先确定 D.二者均需通过计算确定 E.P值的大小与α的大小无关 29. 下列关于I型错误和Ⅱ型错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型错误的概率用α表示 B.Ⅱ型错误的概率用β表示 C.样本量固定时,I型错误的概率越大,Ⅱ型错误的概率也越大 D.样本量固定时,I型错误的概率越大,Ⅱ型错误的概率越小 E.要同时减小I型错误和Ⅱ型错误的概率,需增大样本量 30.关于检验效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总体均数确有差别时,按α水准发现这种差别的能力 B.两总体均数确有差别时,按1-β水准发现这种差别的能力

C.与α有关 D.与样本例数有关 E.与两总体均数间的位置有关 31. Logistic回归适用于因变量为 。

A.二分类变量 B.多分类有序变量 C.多分类无序变量 D.连续型定量变量 E.A、B、C均可

32. 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值越小,说明 。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拒绝H1犯错误的概率越小

33. 有两个独立的随机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自由度为 。

A.n1+n2 B.n1+n2-1 C.n1+n2+1 D.n1+n2-2 E.n1+n2+2 34.在正态双变量(x,y)的相关与回归分析中有:

31

A.r值增加,b值增加 B.值增加,值增加

C.r>0时,b>0 D.r>0时,b<0 E.以上都不是

2235. 三个样本频率比较,>0.01(2),可以认为 。

A.各总体频率不等或不会相等 B.各总体频率均不相等 C.各样本频率均不相等

D.各样本频率不等或不全相等 E.各总体频率相等

236. 对于总合计数 n为500的5个样本率的资料做检验,其自由度为 。

A.499 B.496 C.1 D.4 E.9

37. 用甲乙两种方法检查已确诊的鼻咽癌患者100名,甲法阳性者80名,乙法阳性者60名,两法均为阳性者50名,欲检验两法结果有无差别,宜选用 。

A.普通四格表χ2检验 B.配对四格表χ2检验 C. u检验 D.t检验 E.秩和检验 38. 计算列联系数的公式为 。

C. D. A. B. E.1

2222222

39. 四个样本百分率比较时,有一个理论频数小于5大于1时 。

22A.必须先做合理的并组 B.直接做检验 C.不能做检验 2D.必须做校正检验 E.不能确定是否需要校正

40.│r│<r0.05/2,(n-2)时,则在α=0.05水准上可认为相应的两变量X、Y间 。

A.不存在任何关系 B.有直线相关关系 C.有确定的函数关系 D.必然存在某种曲线关系 E.不存在直线关系,但不排除存在某种曲线关系 41.在分析相关系数r时,应注意 。

A.根据│r│的大小,可将两变量关系分为低、中和高度相关 B.根据两组│r│,可直接比较相关密切程度 C.若r>0.7,则X和Y必存在线性相关

D.算得r值后尚需作假设检验才能推断X和Y有无线性相关 E.以上都不是

42.随机抽样的目的是: A.能消除系统误差 B.能消除测量误差 C.能消除系统误差和测量误差 D.能减小样本偏性 E.能消除抽样误差

43.对变量X和Y同时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简单回归分析,其结果一定是 。

A.r>0,b<0 B.r<0,b>0 C.rb≥0 D.r=b E.r与b符号无关 44.经ANOVA,若P≤α,则结论为 。

A.各样本均数全相等 B.各样本均数不全相等 C.至少有两个样本均数不等 D.至少有两个总体均数不等 E.各总体均数全相等

45.F检验不能用于 。

A.两样本方差的比较 B.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C.两个样本频率的比较 D.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E.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46. 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中,成立的是 。

A.SS总=SS组间+SS组内 B.SS总=SS组间+SS区组

32

C.SS总=SS组间+SS区组+SS误差 D.SS总=SS组间-SS组内 E.SS总= SS区组+SS误差 47.以下检验方法除去 外,其余均属非参数方法。

A. t检验 B. H检验 C. M检验 D. X2检验 E. 符号秩和检验 48.三组比较的秩和检验,样本例数均为5,确定P值应查 。

A X2检验 B.H界值表 C.T界值表 D.三者均可 E.以上均不可

49.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中,得到回归系数为-0.30,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说明 。

A.Y增加一个单位,X平均减少30% B.X增加一个单位,Y平均减少30%

C.X增加一个单位,Y平均减少0.30个单位 D.Y增加一个单位,X平均减少0.30个单位 E.X对Y的影响占Y变异的30%

50.Logistic回归系数与优势比OR的关系为 。

A.β0等价于OR>1 B.β0等价于OR<1 C.β=0等价于OR=1 D.β<0等价于OR<1 E.A、C、D均正确

2、B1型题

答题说明:A、B、C、D、E是备选答案,下面是两道考题。答题时,对每道考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将相应考题的相应字母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选择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一次不选。 A.实验对照 B.空白对照 C.安慰剂对照 D.标准对照 E.历史对照

51.为研究新药“胃痛颗粒”治疗胃病疗效,在某医院选择50例胃炎和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胃痛颗粒治疗,对照组服用公认有效的“胃苏冲剂”。这种对照在实验设计中称为 。 52.某医师研究丹参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实验组用丹参,对照组用无任何作用的糖丸,这属于 。

A 随机区组设计 B 完全随机化设计 C 交叉设计 D 析因设计 E 正交设计 53.欲比较甲、乙、丙三种饲料对小鼠体重的影响,为了控制小鼠个体差异的影响,可选 n窝小鼠,每窝小鼠取3只,随机分配到甲、乙、丙三种饲料组。这种设计为

54.以安慰剂为对照比较某种镇静剂的催眠效果,将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甲组和乙组,甲组受试者在第一个时间阶段服用安慰剂,在第二个时间阶段服用镇静剂;乙组受试者在第一个时间阶段服用镇静剂,在第二个时间阶段服用安慰剂;观察各组各阶段的催眠效果。这种设计为

55.为研究高频呼吸机的A、B、C、D和E五个参数对通气量的影响,每个参数有高低两个水平,研究者考虑了各因素水平的平衡进行了16次试验,得到了A、B、C、D和E五个参数的较佳组合。该研究者采用了何种设计

A Cox回归 B logistic回归 C多元线性回归 D 判别分析 E 聚类分析

今从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人群各随机抽取250例,观测其年龄、收缩压、胆固醇、是否吸烟等指标。资料如下:(根据该资料,回答41、42和43题)

冠心病患者 正常人

编号

年龄 吸烟 收缩压 胆固醇 年龄 吸烟 收缩压 胆固醇

33

1 2 3 ┋ 250 64 37 46 ┋ 58 吸 不吸 不吸 ┋ 吸 150 140 160 ┋ 160 194 195 178 ┋ 180 38 70 49 ┋ 68 不吸 吸 不吸 ┋ 不吸 120 110 130 ┋ 110 154 155 128 ┋ 160

56.欲分析影响冠心病的主要因素可选用: 57.欲分析胆固醇水平与年龄、吸烟及收缩压关系,可选用:

58.欲将冠心病病人分为几个群体时,可选用:

59.某医院收治了100例肺鳞癌患者,记录下他们的有关资料,其中X1(诊断至进入研究的时间,月),X2(年龄,岁),X3(以往是否接受过治疗,取0表示未接受过治疗,取1表示曾治疗过),X4(治疗方法,取0表示标准疗法,取1表示新疗法),Y(半年是否仍生存,取0表示生存不足半年,取1表示生存时间≥半年)。若希望用X1 —X4来预测Y,可选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

60. 某单位收集了数所工作质量好、中、差的三类医院的24项指标,并进行分析,以便对其它医院的工作质量进行评定。可选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

二、 判断题(每题1分, 共10分)

答题说明:正确的将答题卡上的“T” 涂黑,错误的将答题卡上的“F” 涂黑。 ....( )1.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是研究多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统计方法。 ( )2. 对于有序变量资料,分析各组效应有无差别时应采用秩和检验。 ( )3. 相关系数r与回归系数b均无单位。

( )4. 拒绝H0既可能犯一类错误也可能犯二类错误。 ( )5. 标准差和标准误都是反映变异程度大小的指标。

( )6. 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方差分析中的组内均方就是误差均方。 ( )7.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推断两个或多个总体参别大小的。

( )8. 若两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P远远小于0.01,则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异非常大。 ( )9. 反应变量Y值的95%预测带要比总体回归线的95%置信带更宽。 ( )10. 直线回归分析中,散点图上各散点必在回归线上。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 频率是针对 (1) 而言,概率是针对 (2) 而言。 2.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包括 (3) 和 (4) 。

3. 有纵轴和横轴为坐标的图形,其纵、横两轴的比例以___(5)___为宜。 4. 2值可反映 (6) 和 (7) 的吻合程度。

5. 统计推断的内容包括: (8) 和 (9) 两个重要方面。 6. 1-β称为 (10) 。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 5 分, 共 20分)

34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 某地一年级12名女大学生的体重与肺活量的数据如下:

体重Kg: X 42 42 46 46 46 50 50 50 52 52 58 58 肺活量L:Y 2.55 2.20 2.75 2.40 2.80 2.81 3.41 3.10 3.46 2.85 3.50 3.00 (1)若散点图上X、Y呈直线趋势,请列出直线回归方程。 (2)对回归系数进行的假设检验的方法有哪些?并写出H0和H1。

(3)若对回归系数进行假设检验的结果为P〈0.05,试说明体重与肺活量的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的

含义。

2. 在研究人参镇静作用的实验中,曾有人以5%人参浸液对某批小白鼠20只作腹腔注射,而以等量的蒸馏水对同批12只小白鼠作同样注射为对照,

表2 人参镇静作用的实验结果

镇静等级 - ± + ++ +++

例数 人参组 4 1 2 1 12

对照组 11 0 1 0 0

(1)请回答该资料的数据类型与设计类型?

(2)若要回答人参有无镇静作用,选择何种检验方法?

(3)写出该检验方法的H0,并完成统计量的计算表。

3. 某医院用某药治疗胃溃疡25例,其中21例有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28例,其中20例有效.

(1).用统计表反映上述资料?

(2).该药对两类溃疡病人的疗效有无差别?

4. 某地用A、B、C三种方案治疗血红蛋白不满10克的婴幼儿贫血患者,每种方案均治疗20名贫血患儿,治疗一个月后,记录下每名患儿血红蛋白的上升克数,问三种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贫血的疗效是否相同?(假设满足参数检验的条件) 请回答:

(7) 请写出具体的检验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 (8) 请完成下列方差分析的计算表:

方差分析的计算表  SS MS

变异来源 F值 P值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总变异

组间变异 组内变异

67.67 8.29

35

0.0241

(9) 请做出统计推断

试卷答案(四) 医学统计学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C 2.C 3.A 4.B 5.C 6.D 7.D 8.C 9.B 10.C 11.D 12.B 13.D 14.C 15.E

16.E 17.B 18.A 19.B 20.C 21.B 22.C 23.A 24.D 25.B 26.B 27.A 28.E 29.C 30.A 31.E 32.D 33.D 34.C 35.A 36.D 37.B ..38.B 39.E 40.E 41.D 42.D 43.C 44.D 45.C 46.C 47.A 48.B 49.C 50.E 51.D 52.C 53.A 54.C 55.E 56.B 57.C 58.E 59.B 60.D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F 2.T 3.F 4.F 5.T 6.T 7.F 8.F 9.T 10.F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样本(2)总体(3)小概率事件原理(4)反证法 (5)5:7 (6)实际频数 (7)理论频数 (8)参数估计(9)假设检验(10)把握度或检验效能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 5 分, 共 20分) 1. 答案:

.(1)

Y=0.000419+0.058826X (2分)

 (2)方法: 回归系数的t检验 相关系数的t 检验 查表法 方差分析

H0:=0 即体重与肺活量之间无直线回归关系

H1: ≠0即体重与肺活量之间有直线回归关系 (2分) (3)含义:体重每增加1个单位,肺活量平均增加0.058826L (1分)

2. 答案:

(1)该资料为等级资料、完全随机化设计(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 (1分) (2)该资料为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选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1分) (3)H0:人参组与对照组的镇静作用的总体分布一致;H1:人参组与对照组的镇静作用的总体分布不一致 (1分) n1=12,T1=106; n2=20,T2=422

36

表1 人参镇静作用实验结果计算表

例数

镇静等级

人参组

- ± + ++ +++ 合计

4 1 2 1 12 20

对照组 11 0 1 0 0 12

15 1 3 1 12 32

1~15 16 17~19 20 21~32 -

8 16 18 20 26.5 -

合计

秩次范围 平均秩次

(2分)

3. 答案:

(1)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疗效

________________ 合计 有效 无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胃溃疡 21 4 25 十二指肠溃疡 20 8 2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计 41 12 5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0:π1=π2 H1:π1≠π2 α=0.05 (1分) 求x值: 四个格子的理论数都T>5,用基本公式计算 得x=1.192 (2分) 确定P值: 1.192<3.84 ,P>0.05,

推断结论: 按α=0.05的水准,不拒绝H0,无统计学意义;还不能认为该药对两类溃疡病人的疗效有差别. (1分)

4. 答案:

(2) 请写出具体的检验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 (1分) H0:三种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贫血的疗效相同 123

22、2、3不等或不全相等。 H1:三种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贫血的疗效不同或不全相同 1(2)请完成下列方差分析的计算表: (3分)

37

变异来源 总变异 组间变异 组内变异

SS

离均差平方和

67.67 8.29 59.38

方差分析的计算表  MS 自由度 59 2 57

均方 4.1465 1.0417

F值 P值

3.98 0.0241

(3)请做出统计推断

P<0.05,拒绝H0,接受H1,三种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贫血的疗效不同或不全相同,若要了解各种治疗方案相互间有无差别,还需进一步作两两比较。 (1分)

38

医学统计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A1、A2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1. 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 。

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B.总体中任一部分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 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2.下列符号中表示参数的为 。

A.S B.Q C.σ D.t E.p 3.血型是: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4.假设一个正态分布资料所有的原始数据都乘以一个大于1的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数不发生改变 B.标准差不发生改变 C.均数是否变化不一定 D.变异系数不发生改变 E.中位数不发生改变 5.医学研究中,反映一组血清抗体效价(滴度)资料的平均水平,常选用 。

A.算数均数 B.M C.G D.R E.CV

6.已知某疾病患者10人的潜伏期(天)分别是:6,13,5,9,12,10,8,11,8,>20,其潜伏期的平均水平约为 。

A.9天 B.9.5天 C.10天 D.10.2天 E.11天 7. 下列关于频数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分为10个组段

B.每一组段必须组距相等

C.从频数表中可以初步看出资料的频数分布类型 D.不是连续型的资料没有办法编制频数表

E.频数表中的每一个组段不一定是半开半闭的区间,可以任意指定 8. 相对比的特点:

A.一定要小于100% B.一定要大于100% C.可小于100%也可大于100% D.各相对比的和等于100% E.以上都不是 9.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时应有足够数量的观察单位数或观察次数 B.分析大样本数据时可以构成比代替率

C.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D.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其可比性

E.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作假设检验 10.构成比具有的特点为 。

A.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等于100%或1 B.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小于100%或1 C.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大于100%或1

D.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大于或小于100%或1 E.以上都不对

39

11. 某部队夏季拉练,发生中暑21例,其中北方籍战士为南方籍战士的2.5倍,则结论为 。

A.北方籍战士容易发生中暑 B.南方籍战士容易发生中暑

C.尚不得得出结论 D.北方、南方籍战士都容易发生中暑 E.北方籍战士中暑频率比南方籍战士高

12.作多元回归分析时,若降低进入的F界值,则进入方程的变量一般会

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可增多也可减少 E.以上都不对

13.据既往经验,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异常发生率为5‰,某医院一年接种600人次,无1例发生异常,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P(X=0)应等于 。

A.(1-0.005)600 B.e3 C.0/600 D.1-0.225600 E.无法计算 14.两种方法测定车间空气中CS的含量(mg/m3),10个样品中只有1个样本用量法测定的结果相同,

若已知正的秩次和为10.5,则负的秩次和为 。 A.44.5 B.35.5 C.34.5 D.32.5 E.无法计算

15.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μ到μ+2.58σ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 。 A.99% B.95% C.47.5% D.49.5% E.90% 16.下列关于确定正常人肺活量参考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为单侧,并且只有上限 B.只能为单侧,并且只有下限

C.只能为双侧,这样才能反映面全 D.单双侧都可以 E.以上说法均不确切 17.健康男子收缩压的正常值范围一般指 。

A.所有健康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B.绝大多数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C.所有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D.少部分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E.所有正常人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18. 请指出下列五个秩和检验的结果哪个是错误的 。

A.配对计量资料n=12,T+=7,T-=71,查得T0.05=13~65,P<0.05 B.配对计量资料n=8,T+=12,T-=24,查得T0.05=3~33,P<0.05

C.两组计量资料n1=12, n2=10,T1=173,T2=80,查得T0.05=84~146,P<0.05 D.两组计量资料n1=10, n2=10,T1=55,T2=155,查得T0.05=78~132,P<0.05 E.两组计量资料n1=9, n2=13,T1=58,T2=195,查得T0.05=73~134,P<0.05 19.要减小抽样误差,通常的做法是 。

A.适当增加样本例数 B.将个体变异控制在一个范围内

C.严格挑选观察对象 D.增加抽样次数 E.减小系统误差 20. 标准误越大,则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样本频率 。

A.系统误差越大 B.可靠程度越大 C.抽样误差越大 D.可比性越差 E.代表性越差 21. 双盲的目的是为了 。

A.减小试验过程中的随机误差 B.增加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C.防止试验过程中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偏倚 D.防止选择性偏倚 E.以上都不是

22. 总体均数95%置信区间主要用于 。

A.估计“正常人群”某指标95%观察值所在范围 B.反映某指标的可能取值范围

C.反映该区间有95%的可能性包含总体参数

40

D.反映某指标的观察值波动范围 E.反映95%的样本均数在此范围内

23. 已知某地25岁正常成年男性的平均收缩压为113.0mmHg,从该地随机抽取20名25岁正常成年男性,测得其平均收缩压为119.0mmHg,13.0mmHg与119.0mmHg不同,原因是 。

A.样本例数太少 B.抽样误差 C.总体均数不同 D.系统误差 E.个体差异太大 24. 关于t分布的图形,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当υ趋于∞时,标准正态分布是t分布的特例

B.当υ逐渐增大,t分布逐渐逼近标准正态分布 C.υ越小,则t分布的尾部越高

D.t分布是一条以υ为中心左右对称的曲线

E.t分布是一簇曲线,故临界值因自由度的不同而不同

2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反映回归平方和在应变量Y的总离均差平方和中所占比重的统计量是________

A.复相关系数 B偏相关系数 C偏回归系数 D.回归均方 E.确定系数

26. 关于假设检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侧检验优于双侧检验

B.采用配对t检验还是成组t检验由实验设计方法决定

C.检验结果若P值大于0.05,则接受H0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D.用u(Z)检验进行两样本总体均数比较时,要求方差齐性

E.由于配对t检验的效率高于成组t检验,因此最好都用配对t检验

27.为研究镉对生殖系统的毒性,将24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口灌胃给予蒸馏水、氯化镉0.70mg/kg、氯化镉2.70mg/kg3种处理,观察每只小鼠的精子畸形率,则该资料属于 ,应用统计方法为 。

A.定量资料 两两t检验 B.定量资料 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 C.定量资料 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 D.分类资料 χ2检验 E.分类资料 配对χ2检验

28. 作假设检验时,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有统计意义时,则一定有实际意义 B.有实际意义时,则一定得出有统计意义 C.有统计意义时,可能也有实际意义 D.无统计意义时,也一定无实际意义 E.无实际意义时,也一定无统计意义 29. Ⅱ型错误是指 。

A.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 B.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H0 C.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 D.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 E.拒绝H0时所犯的错误

30.关于检验效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总体均数确有差别时,按α水准发现这种差别的能力 B.两总体均数确有差别时,按1-β水准发现这种差别的能力

C.与α有关 D.与样本例数有关 E.与两总体均数间的位置有关 31. Logistic回归适用于因变量为 。

A.二分类变量 B.多分类有序变量 C.多分类无序变量 D.连续型定量变量 E.A、B、C均可

32. 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值越小,说明 。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41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拒绝H1犯错误的概率越小

33. 估计样本含量时,所定容许误差愈小,则:

A.所要的样本含量愈大 B.所要的样本含量愈小 C.不影响样本含量 D.所定的样本含量愈准确 E.所定的样本含量愈粗糙 34.最小二乘估计方法的本质要求是 。

A.各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的和最小 B.各点到x轴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C.各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D.各点到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E.各点到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大 35. 下面关于自变量筛选的统计学标准中错误的是 。

A. 残差平方和(C. 残差的均方(E.

SS残差)缩小 B. 确定系数(R)增大 )缩小 D. 调整确定系数(

2Rad2MS残差)增大

Cp统计量增大

236. 对于总合计数 n为500的5个样本率的资料做检验,其自由度为 。

A.499 B.496 C.1 D.4 E.9

37. 用两种方法检查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20名,甲法检出率为60%,乙法检出率为50%,甲乙两法的一致检出率为35%,则整理成四格表后表中的d(即两法均未检出者)为 。 A.30 B.18 C.24 D.48 E.42

38. 计算列联系数的公式为 。

C. D. A. B. E.1

2222222

39. 四格表中的一个实际频数为1时 。

222A.还不能决定是否用检验 B.直接做检验 C.不能做检验 2D.必须做校正检验 E.不能确定是否需要校正

40.设立对照的原则是 。

A.随机确定对照组 B.除处理因素外,其他因素应和实验组尽可能一致 C.人口学因素(如性别、年龄等)应和实验组尽可能一致 D.根据试验目的确定 E.以上都不是 41.在分析相关系数r时,应注意 。

A.根据│r│的大小,可将两变量关系分为低、中和高度相关 B.根据两组│r│,可直接比较相关密切程度 C.若r>0.7,则X和Y必存在线性相关

D.算得r值后尚需作假设检验才能推断X和Y有无线性相关 E.以上都不是

42.随机抽样的目的是: A.能消除系统误差 B.能消除测量误差 C.能消除系统误差和测量误差 D.能减小样本偏性 E.能消除抽样误差

43.下面哪一项不是生存时间资料的特点_________

42

A.包结局和时间两个方面的信息 B.结局为两分类互斥事件

C.常存在截尾数据 D.生存时间多数情况下呈正态分布 E.生存时间的分布类型复杂

44.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 。

A.组间SS不会小于组内SS B.组内SS不会小于组间SS C.组间MS不会小于组内MS D.F值不可能是负数 E.F值可能是负数

45.F检验不能用于 。

A.两样本方差的比较 B.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C.两个样本频率的比较 D.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E.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46. 随机区组方差分析中,总例数为N,处理组数为k,配伍组数b,则处理组组间变异的自由度为 。

A.N-k B.b-1 C.(b-1)(k-1) D.k-1 E.N-1 47.列有关直线回归方程y=α+bX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决定回归线的两个系数是α和b

B.α>0表示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在原点上方 C.b>0表示直线从左下方走向右上方 D.b=0表示直线通过原点 E.b>0表示两变量同向变化

48.逐步回归分析中,若增加引入的自变量,则

A.回归平方和与残差平方和均增大 B.回归平方和与残差平方和均减少 C.总平方和与回归平方和均增大 D.回归平方和增大,残差平方和减少 E.总平方和与回归平方和均减少

49.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中,Sy·x(又称剩余标准差)反映 。

A.应变量Y的变异度 B.自变量X的变异度

C.扣除X影响后Y的变异度 D.扣除Y影响后X的变异度 E.回归系数b的变异度

50.Logistic回归系数与优势比OR的关系为 。

A.β0等价于OR>1 B.β0等价于OR<1 C.β=0等价于OR=1 D.β<0等价于OR<1 E.A、C、D均正确

2、B1型题

答题说明:A、B、C、D、E是备选答案,下面是两道考题。答题时,对每道考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将相应考题的相应字母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选择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一次不选。

43

A.直条图 B.直方图 C.构成图 D.普通线图 E.半对数线图 51.表示各相对独立指标的数值大小宜用 。 52.表示某现象随另宜现象而变动的速度宜用 。 53.表示连续性变量资料的频数分布宜用 。

A 随机区组设计 B 完全随机化设计 C 交叉设计 D 析因设计 E 正交设计 54.欲比较甲、乙、丙三种饲料对小鼠体重的影响,为了控制小鼠个体差异的影响,可选 n窝小鼠,每窝小鼠取3只,随机分配到甲、乙、丙三种饲料组。这种设计为

55.以安慰剂为对照比较某种镇静剂的催眠效果,将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甲组和乙组,甲组受试者在第一个时间阶段服用安慰剂,在第二个时间阶段服用镇静剂;乙组受试者在第一个时间阶段服用镇静剂,在第二个时间阶段服用安慰剂;观察各组各阶段的催眠效果。这种设计为

A Cox回归 B logistic回归 C多元线性回归 D 判别分析 E 聚类分析

今从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人群各随机抽取250例,观测其年龄、收缩压、胆固醇、是否吸烟等指标。资料如下:(根据该资料,回答41、42和43题) 编号 1 2 3 ┋ 250

年龄 64 37 46 ┋ 58

冠心病患者 吸烟 收缩压 吸 150 不吸 140 不吸 160 ┋ ┋ 吸 160

胆固醇

194 195 178 ┋ 180

年龄 38 70 49 ┋ 68

正常人

吸烟 收缩压 胆固醇 不吸 120 154 吸 110 155 不吸 130 128 ┋ ┋ ┋ 不吸 110 160

56.欲分析影响冠心病的主要因素可选用: 57.欲分析胆固醇水平与年龄、吸烟及收缩压关系,可选用:

58.欲将冠心病病人分为几个群体时,可选用:

59.某单位收集了数所工作质量好、中、差的三类医院的24项指标,并进行分析,以便对其它医院的工作质量进行评定。可选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

A.标准差 B.标准误

60、 是描述统计量变异程度的指标。

二、 判断题(每题1分, 共10分)

答题说明:正确的将答题卡上的“T” 涂黑,错误的将答题卡上的“F” 涂黑。 ....( )1. 方差分析的四个均数间的假设检验可用双均数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 ( )2. 对于有序变量资料,分析各组效应有无差别时应采用秩和检验。 ( )3. 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可用F检验或t检验。 ( )4. 拒绝H0既可能犯一类错误也可能犯二类错误。 ( )5. 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逼近标准正态分布。

( )6. 当组数等于2时,对于同一资料,方差分析结果与t 检验结果相同。

44

( )7. 求得总体率的95%可信区间后,可认为总体率在此范围的概率为95%。

2220.05,1( )8. 四格表资料的检验,如,可认为两样本率不同。

( )9. 反应变量Y值的95%预测带要比总体回归线的95%置信带更宽。

( )10. Cox回归分析中,随访时间和结局变量都是模型的应变量。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 1-β称为 (1) 。

2. t检验的应用条件为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 3. 设变量x~N(μ,σ2),对x进行标准化变换,则Z=_____(5)_________。 4. 有纵轴和横轴为坐标的图形,其纵、横两轴的比例以___(6)___为宜。

5. 直线回归分析中,总平方和可分解为回归平方和与剩余平方和,其中总平方和表示____(7)____;回归平方和表示______(8)_____;剩余平方和表示____(9)_______。 6. 直线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是 (10)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 5 分, 共 2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 某实验室用两种探针平行检测86例乙肝患者,结果见下表:

表1 两法检测乙肝患者情况

生物探针

+ - 合计

P探针 + 40 3 43

- 4 39 43

合计 44 42 86

请回答:

(1) 请回答该资料的数据类型与设计类型?

(2) 分别计算生物探针检出率,P探针检出率,两法一致率

(3) 若判断两种检验结果有无差异,选择何种检验方法?(只列出公式,不计算)

2. 在研究人参镇静作用的实验中,曾有人以5%人参浸液对某批小白鼠20只作腹腔注射,而以等量的蒸馏水对同批12只小白鼠作同样注射为对照,

表2 人参镇静作用的实验结果

镇静等级 - ± + ++ +++

例数 人参组 4 1 2 1 12

对照组 11 0 1 0 0

(1)请回答该资料的数据类型与设计类型?

45

(2)若要回答人参有无镇静作用,选择何种检验方法?

(3)写出该检验方法的H0,并完成统计量的计算表。

3. 某生化实验室随机测定某地两组人群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mmol/l)见下表2

表2 正常成人按不同职业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mmol/l)

分类 工人 干部

人数 112 106

平均数 1.20 1.08

标准差 0.33 0.30

请回答:

(1) 该资料的数据类型与设计类型?

(2) 若比较该地工人与干部该项指标有无差别,如何选择统计推断方法?(不计算,只写出思路) (3) 写出所选择的假设检验方法的H0、H1? (4) 若结果为P>0.05,如何作结论?

4. .在探讨硫酸氧钒降糖作用的实验中,测得3组动物每日进食量如表12,请问3组动物每日进食量是否不同?

表12 3组动物每日进食量/(mg/gd) 正常加钒组 糖尿病加钡钒组 糖尿病组 24.84 27.60 30.97 24.61 24.82 24.64 29.72 27.42 23.64 30.06 26.46 24.19 28.70 23.70 24.48 24.19 28.01 23.70 26.10 24.62 46.89 47.21 42.42 47.70 40.74 41.03 44.98 43.46 44.34 44.32

(1) 该资料的数据类型和设计类型

(2) 请写出具体的检验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 (3) 请完成下列方差分析的计算表:

方差分析的计算表  SS MS

变异来源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总变异

组间变异 组内变异

2363.84 221479

F值 P值

0.0000

(4) 请做出统计推断

46

试卷答案(五) 医学统计学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C 2.B 3.C 4.D 5.C 6.B 7.C 8.C 9.B 10.A 11.C 12.A 13.B 14.C 15.D

16.B 17.B 18.B 19.A 20.C 21.C 22.C 23.B 24.D 25.E 26.B 27.D 28.C 29.A 30.A 31.E 32.D 33.A 34.D 35.E 36.D 37.A ..38.B 39.A 40.B 41.D 42.D 43.E 44.D 45.C 46.C 47.D 48.D 49.C 50.E 51.A 52.E 53.B 54.A 55.C 56.B 57.C 58.E 59.D 60.B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F 2.T 3.T 4.F 5.T 6.T 7.T 8.F 9.T 10.F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把握度或检验效能(2)独立性(3)正态性(4)方差齐性(5)ZX (6)5:7

ˆY)2(9)SS=(YYˆ)2(10)[-1,1] (7)SS总=(YY)2 (8)SS回归=(Y回归

四、 分析计算题(每题 5 分, 共 20分) 1. 答案:

. (1) 计数资料、配对设计 (1分) (2) 生物探针检出率为44/86=51.2% P探针检出率为43/86=50%

两法一致率为79/86=91.9% (2分) (3) 使用配对设计的四格表卡方检验,因为b+c<40,因此使用校正公式 (2分)

2. 答案:

(1)该资料为等级资料、完全随机化设计(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 (1分) (2)该资料为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选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1分) (3)H0:人参组与对照组的镇静作用的总体分布一致;H1:人参组与对照组的镇静作用的总体分布不一致 (1分) n1=12,T1=106; n2=20,T2=422

表1 人参镇静作用实验结果计算表

例数

镇静等级

人参组

- ± +

合计

对照组 11 0 1

47

秩次范围 平均秩次 1~15 16 17~19

8 16 18

4 1 2

15 1 3

++ +++ 合计

1 12 20

0 0 12

1 12 32

20 21~32 -

20 26.5 -

(2分)

3. 答案:

(1) 计量资料、完全随即设计 (1分)

(2)首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则进行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可选用t’检验,或进行变量变换或使用两样本的秩和检验。 (2分)

(3)H0:工人与干部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没有区别

H1:工人与干部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有差别 (1分) (4)P>0.05,则尚不能认为工人与干部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有差别 (1分)

4. 答案:

(1) 计量资料、完全随机设计 (1分) (2) H0:各组进食量相等

H1:各组进食量不全相等 (0.5分)

(3) (3分)

方差分析的计算表  SS MS

变异来源 F值 P值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总变异

组间变异 组内变异

2363.84 2214.79 149.05

29 2 27

1107.39 5.52

200.61

0.0000

(4)各组进食量不全相等,需进一步作两两比较。

(0.5分)

48

一、选择题(每题1分 共60分) 1、A1、A2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1.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

A.性别 B.体重 C.血型 D.职业 E.民族 2.用无效、显效、有效、治愈观察疗效,此资料是 。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3.某次研究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得到该市11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则研究的总体是 。

A.所有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 B.该市所有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 C.该市所有健康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

D.11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 E. 以上都不对 4.小概率事件在统计学上的含义是 。

A.指发生概率P≥0.5的随机事件

B.指一次实验或者观察中绝对不发生的事件

C.在一次实验或者观察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的事件,一般指P≤0.05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E.A和C正确 5.统计量 。

A.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 B.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量 C.是根据总体的全部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D.是用参数估数出来的 E.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6.反映定量变量观察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

A.标准差 B.标准误 C.频率 D.全距 E.均数

7.在服从正态分布N(μ,σ2)条件下,样本标准差S的值 。

A.与集中趋势有关 B.与观察例数n无关 C.与平均数有关 D.与平均数无关 E.与个体的变异程度有关

8.已知某疾病患者10人的潜伏期(天)分别是:6,13,5,9,12,10,8,11,8,>20,其潜伏期的平均水平约为 。

A.9天 B.9.5天 C.10天 D.10.2天 E.11天 9.表示血清抗体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用的指标是 。

A.算术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变异系数 E.标准差 10.比较7岁男童与17岁青年身高的变异程度,宜用: A. 极差 B. 四分位数间距 C. 方差 D. 标准差 E. 变异系数 11.可以较全面的描述正态分布资料分布特征的两个指标是 。

A.均数和中位数 B.中位数和方差 C.均数和四分位数间距 D.均数和标准差 E.几何均数和标准差 12.描述计数资料的主要指标是

A.平均数 B.相对数 C.标准差 D.标准误 E.变异系数 13.反映疾病发生频度的指标是 。

A.患病率和发病率 B.患病率和感染率 C.发病率和病死率 D.病死率和感染率 E.患病率和死亡率 14.构成比具有的特点为 。

A.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等于100%或1 B.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小于100%或1 C.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大于100%或1

49

D.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大于或小于100%或1 E.以上都不对

15.在一项研究的最初检查中,人们发现30—44岁男女两组人群的冠心病患病率均为4%,于是,认为该年龄组男女发生冠心病的危险相同。这个结论是 。 A.正确的

B.不正确的,因为没有区分发病率与患病率 C.不正确的,因为没有可识别的队列现象

D.不正确的,因为用百分比代替率来支持该结论 E.不正确的,因为没有设立对照组 16.关于统计表的数字:

A. 暂缺或未记录用“…”表示 B. 暂缺或未记录用“-”表示 C. 无数字用“0”表示 D. 无数字用“…”表示 E. 暂缺或未记录就不填 17.为表示某地近20年来婴儿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宜绘制

A.普通线图 B.直方图 C.直条图 D.散点图 E.圆图 18.观察各种死因造成死亡的比重,宜选择的图形为

A、直方图 B、直条图 C、圆图 D、普通线图

19.一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其中小于X1.96S的变量值在理论上有 A. 92.5% B. 95.0% C. 97.5% D. 99.0% E.99.5% 20.健康男子收缩压的正常值范围一般指 。

A.所有健康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B.绝大多数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C.所有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D.少部分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E.所有正常人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21.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μ与δ,_______对应得正态曲线愈趋扁平

A. μ愈大 B. μ愈小 C. δ愈大 D. δ愈小 E.μ愈小且δ愈小

22.某地100名健康人某生理指标的95%可信区间为4.62~4.94,那么其95%正常值范围近似为 ( u

均取2 )

A.4.78±2×0.8 B.4.78±2×1.6 C.4.78±2×0.08

D.4.7±2×0.08 E.无法确定

23.某疗养院测得1096名飞行人员红细胞数(万/mm2),经检验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为414.1,标准差为42.8,求得的区间(414.1-1.96×42.8,414.1+1.96×42.8),称为红细胞数的 。

A、99%正常值范围 B、95%正常值范围 C、99%置信区间 D、95%置信区间 24.表示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 。

A.标准差 B.方差 C.均数标准误 D.变异系数 E.样本标准误 25.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二者均反映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标准差不变时,增大样本例数可以减小标准误 C.总体标准差增大时,总体的标准误也增大

D.样本例数增大时,样本的标准差和标准误都会减小

50

E.标准差用于计算可信区间,标准误用于计算参考值范围 26.抽样研究中,适当增加观察单位数 。

A.可减小I型错误 B.可减小Ⅱ型错误 C.可减小抽样误差 D.可提高检验效能 E.以上均正确 27.t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是 。

A.均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B.总体均数增大时,分布曲线的中心位置均向右移动 C.曲线下两端5%面积的对应的分位点均是±1.96 D.随样本含量的增大,t分布逼近标准正态分布 E.样本含量无限增大时,二者分布完全一致

28.已知某市20岁以上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71cm,该市某大学随机抽查36名20岁以上男生,测得

平均身高为176.1cm,标准差为8.4cm。按照α=0.05检验水准,认为该大学生20岁以上男生的平均身高与该市的平均值的关系是 。(t0.05,35=1.690)

A.高于该市的平均值 B.等于该市的平均值 C.低于该市的平均值 D.与该市的平均值差不多 E.无法确定 29.关于检验效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总体均数确有差别时,按α水准发现这种差别的能力 B.两总体均数确有差别时,按1-β水准发现这种差别的能力

C.与α有关 D.与样本例数有关 E.与两总体均数间的位置有关 30. 当两总体方差相同时,以下方法中不适用于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是 。

A.t检验 B.t/检验 C.Z检验 D.方差齐性检验 E.方差分析

31. 正态性检验时,为了减少第Ⅱ类错误的概率,检验水准应取下列哪种为好?

A. 0.01 B. 0.05 C. 0.10 D. 0.20 E. 0.02

2

32.下列不能用检验的是 。

A. 成组设计的两样本频率的比较 B. 配对设计的两样本频率的比较 C. 多个样本频率的比较 D. 频率分布的比较 E. 等级资料实验效应的比较

33. 通常分析四格表在 情况下需用Fisher精确概率计算法。

A.T<5 B.T<1或n<40 C.T<1且n<40 D.1≤T<5且n<40 E.T<5或n<40

34.欲比较两工厂同工种工人某职业病患病率的高低,需假设 。

A.两厂该职业病的患病年龄构成相同 B.两厂工人数相同

C.两厂患病人数相同 D.两厂该工种工人的工龄构成相同 E.两厂工人工种构成相同

35、某年甲、乙两地儿童麻疹流行,甲地发病300人,乙地发病250人。问该年甲、乙两地儿童麻

疹发病率P谁大谁小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大小关系不明 36.2×2表检验可用于 。

A.两均数的比较 B.两相对比的比较 C.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 D.两组发生率的比较

37.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中,有 。

A.SS总=SS组间+SS组内 B.MS总=MS组间+MS组内

C.SS组间>SS组内 D.MS组间<MS组内 E.V组间>V组内 38.经ANOVA,若P≤α,则结论为 。

51

2

A.各样本均数全相等 B.各样本均数不全相等 C.至少有两个样本均数不等 D.至少有两个总体均数不等 E.各总体均数全相等

39.对k个处理组,b个随机区组资料的方差分析,其误差的自由度为 。

A.kb-k-b B.kb-k-b-1 C.kb-k-b-2 D.kb-k-b+1 E.kb-k-b+2 40. 两样本定量资料比较的假设检验,首先应考虑 。

A. 用t 检验 B. 用秩和检验 C. t检验与秩和检验 D 资料符合t检验还是秩和检验的条件 E. 检验 A2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41、下列有关四分位数间距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四分位数间距=P75-P25 B.四分位数间距比极差稳定 C.四分位数间距即中间50%观测值的极差 D.主要用于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 E.四分位数间距越大,表示变异程度越大

42、关于相对数,下列哪一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 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 B. 常用相对数包括相对比,率与构成比 C. 计算相对数时要求分母要足够大

D. 率与构成比虽然意义不同,但性质相近, 经常可以混用 E. 相对数是分类资料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 43、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时,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对研究指标有影响的疾病和因素的人

B.需要足够数量,通常样本含量在100例以上 C.“正常”是指健康,没有疾病 D.需要考虑样本的同质性

E.对于某些指标组间差别明显且有实际意义的,应先确定分组,再分别估计医学参考 值范围。

44.关于t分布的图形,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当υ趋于∞时,标准正态分布是t分布的特例

B.当υ逐渐增大,t分布逐渐逼近标准正态分布 C.υ越小,则t分布的尾部越高

D.t分布是一条以υ为中心左右对称的曲线

E.t分布是一簇曲线,故临界值因自由度的不同而不同

45.某研究者抽样调查甲市22名20岁以上男子身高情况,测得平均值为174.1cm,标准差为8.2cm;抽样调查乙市30名20岁以上男子,测得平均身高为172.4cm,标准差为7.8cm。按照α=0.05检验水准,本资料满足方差齐性。甲乙两市20岁以上男子平均身高的关系是____________。(t0.05/2.502.009

)

2

A.甲市高于乙市 B.甲市等于乙市 C.甲市低于乙市 D.甲乙两市差不多 E.无法确定

46.用甲乙两种方法检查已确诊的宫颈癌患者100名,甲法阳性者80名,乙法阳性者60名,两法

52

均为阳性者50名,欲检验两法结果有无差别,宜选用 。

22

A.普通四格表检验 B.配对四格表检验 C. u检验 D.t检验 E.秩和检验

47.观察366名疼痛患者针刺不是穴位后的镇痛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针刺不同穴位后的镇痛效果

穴 位

镇痛效果

合谷

I(基本无效) II(效果一般) III(较有效) IV(很有效)

=22.071,P<0.01

基于以上分析,正确的结论是 。 A.各穴位的镇痛效果不全相同 B.各穴位的镇痛效果全不相同

C.各穴位不同镇痛效果的频率分布不全相同 D.各穴位不同镇痛效果的频率分布全不相同

E.不能认为各穴位不同镇痛效果的频率分布不全相同 48.某职业病防治院测定了11名石棉沉着病患者、9名石棉沉着病可疑患者和11名非患者的用力肺活量,求得其均数分别为1.79L、2.31L和3.08L,能否据此认为石棉沉着病患者、石棉沉着病可疑患者和非患者的用力肺活量不同?答案是 。

A.能,因3个样本均数不同 B.需作3个均数两两的t检验才能确定 C.需用3个均数两两的SNK–q检验才能确定

D.需作成组设计3个均数比较的ANOVA才能确定 E.需用随机区组设计3个均数比较的ANOVA才能确定 49.非参数统计的应用条件是 。

A. 样本数据来自正态总体 B.若两组比较,要求两样本方差相等

C.总体分布类型未知 D.要求样本例数很大 E.总体属于某种已知的分布类型 50.在进行成组设计两样本秩和检验时,以下检验假设中正确的是 。

A. HO两样本对应的总体均数相同 B. HO两样本均数相同

C. HO两样本对应的总体分布位置相同 D. HO两样本的中位数相同 E. HO两样本差值的中位数相同

2

足三里 53 29 28 16

抚突 47 28 19 33

38 44 12 24

2、B1型题(每题1分) 答题说明:A、B、C、D、E是备选答案,下面是两道考题。答题时,对每道考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将相应考题的相应字母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选择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一次不选。 A.标准差 B.标准误 51、 是描述观察个体变量值变异程度的指标;

53

52、 是描述统计量变异程度的指标。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平均数 D、百分位数 53、描述一组儿童身高的资料,宜用的指标为__________ 54、描述抗体滴度的资料,宜用的指标为__________

A、发病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患病率 55、成年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__________

56、收集某医院的资料,计算各种疾病所占的比例,该指标为__________

A.条图 B.直方图 C.构成图 D.普通线图 E.半对数线图 57、表示各相对独立指标的数值大小宜用__________。 58、表示某现象随另一现象而变动的趋势宜用________。 59、表示全体中各部分的比重宜用_________。

A、t检验 B、单侧检验 C、检验 D、双侧检验

60、已知甲药的疗效不会低于乙药,检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出甲药的疗效是否明显地优于乙药,此时应选用__________。

二、 判断题(每题1分 共10分) 答题说明:正确的将答题卡上的“T” 涂黑,错误的将答题卡上的“F” 涂黑。 ....( )1、如果个体间有变异,则他们一定不是来自同一总体。 ( )2.样本均数大时,标准差也一定会大。

( )3.某地区某病连续3年患病率分别为6.0%、9.0%、12.0%,则该病3年总的患病率为:

(6.0+9.0+12.0)/3=9.00(%)。

( )4.如果标准差大于均数,那么一定不符合正态分布。 ( )5.一般情况下,同一批资料的标准误小于标准差。

( )6.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目的在于检验两样本均数差别是否等于0。 ( )7.t检验可用于同一批对象的身高与体重均数的差别统计检验。

2

( )8.R×C表假设检验中,若1<T<5,应计算校正值。

( )9.随机区组设计的资料可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但这样做有可能降低了检

验效率。

( )10、完全随机设计多组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得P<0.05,需进行两两比较。

2

三、填空题(每空1分 共1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总体的特征值叫 ,样本的特征值叫 。 2.表示样本均数抽样误差的指标叫做: 。 3.t分布是以 为中心,左右 的曲线。

4.统计工作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4的行×列表检验其自由度等于_____________。

54

2

四、计算题(每题5分 共2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 某生化实验室随机测定某地两组人群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mmol/l)见下表2 表2 正常成人按不同职业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mmol/l)

分类 工人 干部

人数 112 106

平均数 1.20 1.08

标准差 0.33 0.30

请回答: (4) 该资料的数据类型与设计类型? (5) 若比较该地工人与干部该项指标有无差别,如何选择统计推断方法?(不计算, 只写出思路) (6) 写出所选择的假设检验方法的H0、H1? (4) 若结果为P>0.05,如何作结论?

2、 某院康复科用共鸣火花治疗癔症患者56例,有效者42例;心理辅导法治疗癔症患者40例,有

效者21例。问两种治疗癔症的有效率有无差别?

请回答:

(1) 请回答该资料的数据类型与设计类型?

(2) 画出四格表,若判断两种检验结果有无差异,选择何种检验方法?(只列出公式,不计

算)

3、有三种抗凝剂(A1、A2 A3)对一标本作红细胞沉降速度(1小时值)测定,每种抗凝剂各作五次,

A1:15 11 13 12 14 A2:13 16 14 17 15 A3:13 15 16 14 12

问:

(1)请回答该资料的数据类型与设计类型? (2)请完成下列方差分析表的计算

表3 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 总变异 组间变异 组内变异

(3)写出H0、H1?

4. 在研究人参镇静作用的实验中,曾有人以5%人参浸液对某批小白鼠20只作腹腔注射,而以等量的蒸馏水对同批12只小白鼠作同样注射为对照,

表4 人参镇静作用的实验结果

镇静等级

SS 40 ( ) 30

v ( ) ( ) ( )

MS ( ) ( )

F ( )

例数

人参组

55

对照组

- ± + ++ +++ 4 1 2 1 12 11 0 1 0 0

请回答: (1) 请回答该资料的数据类型与设计类型?

(2)若要回答人参有无镇静作用,选择何种检验方法? (3)写出该检验方法的H0,并完成统计量的计算表。

56

医学统计学试卷一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B 2.D 3.C 4.C 5.E 6.E 7.E 8.B 9.C 10.E 11.D 12.B 13.E 14.A 15.D 16.A 17.A 18.C 19.C 20.B 21.C 22.A 23.B 24.C 25.B 26.E 27.D 28. A 29.B 30.D 31.D 32.E 33.B 34.D 35.D 36.D 37.A 38.D 39.D 40.D 41.D 42.D 43.C 44.D 45.D 46.B 47.C 48.D 49.C 50.C 51.A 52.B 53.A 54.C 55.C 56.B 57.A 58.D 59.C 60.B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F 2.F 3.F 4.F 5.T 6.F 7.F 8.F 9.T 10.T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参数 统计量 2.标准误 3.0 对称 4.研究设计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分析资料 5. 6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 5 分, 共 20分)

1.(1)该资料数据类型为计量资料, 设计类型:成组设计 (1分)

(2) 先作两组总体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则选用成组设计两组比较的t检验;若方差不齐,可选: a. t'检验,

b. 变量变换,若变换后的值达到方差齐,则用变换后的值作成组设计两组比较的t检验

c. 成组设计两组比较的秩和检验。 (2分) (3) H0: 该地工人与干部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相同

H1: 该地工人与干部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不相同 (1分) (4)结论为不拒绝H0,还没有理由认为该地工人与干部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不相同

(1分)

57

2.(1)该资料数据类型为计数资料,设计类型为成组设计 (1分) (2) 组别 有效 无效 合计 有效率(%) 共鸣火花治疗组 425 14 56 75.00 心里辅导法治疗组 21 19 40 52.50 合计 63 33 96 65.63 本题为两样本率的比较,n>40且所有的T>5,采用2检验四格表资料专用公式.

(3分)

H0: 1=2,即两疗法癔症的总体有效率相等 H1:1≠2,即两疗法癔症的总体有效率不相等 =0.05

(42191421)296X5.2456406333 (1分)

23.(1) 该资料为计量资料、完全随机化设计三组比较 (1分) (2)

表2 方差分析结果

SS v MS 40 14 10 2 5 30 12 2.5

F

2

(3分)

变异来源 总变异 组间变异 组内变异

(3) H0:三组红细胞沉降速度(1小时值)总体均数相同; (1分)

H1:三组红细胞沉降速度(1小时值)总体均数不相同或不全相同

4. (1) 该资料为等级资料、完全随机化设计(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 (1分) (2) 该资料为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选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1分) (3) H0:人参组与对照组的镇静作用的总体分布一致;

H1:人参组与对照组的镇静作用的总体分布不一致 (1分) n1=12,T1=106; n2=20,T2=422

58

(2分)

表3 人参镇静作用实验结果计算表

镇静等级

人参组 对照组

- ± + ++ +++ 合计

例数

合计

4 1 2 1 12 20

11 0 1 0 0 12

15 1 3 1 12 32

秩次范围 1~15 16 17~19 20 21~32 -

平均秩次 8 16 18 20 26.5 -

59

一、选择题(每题1分 共60分) 1、A1、A2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1.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

A.脉搏 B.血型 C.肺活量 D.红细胞计数 E.血压 2.统计学上所说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P,其取值范围为 。

A.P≤1 B.P≥1 C.P≥0 D.1≥P≥0 E.1>P>0 3.下列哪个说法是统计推断的内容 。

A.区间估计和点估计 B.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C.统计预测和统计控制 D.统计描述和统计图表 E.参数估计和统计预测

4.美国人1954年实施了旨在评价索尔克(Salk)疫苗预防小儿麻痹或死于脊髓灰质炎效果的临床试验。有180万儿童参与,约有1/4参与者得到了随机化。这180万儿童是 。 A.目标总体 B.研究总体 C.1份样本 D.1份随机样本 E.180份样本 5.参数是指 。

A.参与个体数 B.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样本的总和 E.总体中研究对象的总和

6、正常成年男子的血铅含量系偏态分布资料,对数变换后呈正态分布.欲描述血铅的平均水平适宜

A.原始数据的算术均数 B.原始数据的几何均数

C.原始数据的中位数 D.原始数据的标准差 E.以上都不对 7.有关离散程度指标意义中,描述正确的是 。

A.观测值越大,说明个体间差别越大 B.观测值越大,说明观测值变异越小 C.标准差越小,说明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D.标准差越小,说明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E.观测值越集中,说明个体变异越大

8、某7人体重(Kg)资料分别为66 ,48,53,49,55,52,48,则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A. 48.0 B. 49.0 C. 52.0 D .53.0 E.55.0 9、增大样本含量,理论上可使 更小。

A、均数的抽样误差 B、样本中位数 C、样本极差 D、样本标准差 10.描述计数资料的相对数主要包括

A.构成比、率、相对比 B.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 C.百分比、千分比、万分比 D.发病率、患病率、感染率 E.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率

11.某部队夏季拉练,发生中暑21例,其中北方籍战士为南方籍战士的2.5倍,则结论

为 。

A.北方籍战士容易发生中暑 B.南方籍战士容易发生中暑

C.尚不得得出结论 D.北方、南方籍战士都容易发生中暑 E.北方籍战士中暑频率比南方籍战士高

12.计算2005年的婴儿死亡率,其分母为 。

A.2005年初0岁组人口数 B.2005年中0岁组人口数 C.2005年活产数 D.2005年末0岁组人口数 E.2005年均人口数

13、某地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均数为480万/mm3,标准差为41万/mm3,产生此标准差的原因主要

60

A、个体差异 B、抽样误差 C、测量误差 D、以上都不对 14、比较某年某地3种传染病的病死率可选用

A.线图 B.直方图 C.直条图 D.以上都不正确 E.圆图 15、直方图可用于

A、2001年5种疾病发病率比较 B、10个年龄组患病率比较

C、身高和患病率的关系分析 D、描述O型血者血红蛋白含量分布 16、关于统计表的数字:

A. 暂缺或未记录用“-”表示 B. 暂缺或未记录用“…”表示 C. 无数字用“…”表示 D. 无数字用“0”表示 E. 暂缺或未记录就不填

17.标准正态曲线下,中间95%的面积所对应的横轴范围是 。

A.-∞到+1.96 B.-1.96到+1.96 C.-∞到+2.58 D.-2.58到+2.58 E.-1.64到+1.64 18.设随机变量X~N(2,2),若要将X转化为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变量Z,则所采用的标准化变换为 。

A.X2X2 B. 22X+2X+2X2C. D. E.-224

19.某年某中学体检,测得100名高一女生的平均身高平均数=154.0cm,S=6.6cm,该校高一女生中

身高在143~170cm者所占比重为 (u0.007 8=-2.42, u0.047 5=-1.67)。 A.90% B.95% C.97.5% D.94.5% E.99% 20.确定正常人某个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时,调查对象是:

A.从未患过病的人 B.健康达到了要求的人 C.排除影响被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 D.只患过小病但不影响被研究指标的人 E.排除了患过某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 21. 某资料的观察值呈正态分布,理论上有 的观察值落在X1.96S范围内。

A. 68.27% B. 90% C. 95% D. 99% E. 45%

22. 某地对100名儿童作蛔虫感染情况粪检,发现蛔虫卵阳性者50名,估计其95%的可信区间为

A. 35~60% B. 37~63% C. 30~70% D. 45~65% E. 40~60%

23.标准误越大,则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样本频率 。

A.系统误差越大 B.可靠程度越大 C.抽样误差越大 D.可比性越差 E.代表性越差

24.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多个样本,用样本来估计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则估计精密的是:

A.均数大的样本 B.均数小的样本 C.标准差小的样本 D.标准误小的样本 E.标准误大的样本 25.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

A.均数要小 B.均数要大 C.标准差要小 D.标准差要大 E.均数和标准差都不同

26.用某药治疗某病患者,5例中有4例治愈,宜写作4/5,而不计算治愈率为4/5×100%=80%,这是由于:

61

A.计算治愈率的方法不正确 B.样本治愈率的可信区间太宽 C.样本治愈率的可信区间太窄 D.总体治愈率的可信区间太宽 E.总体治愈率的可信区间太窄

27.某研究者抽样调查甲市22名20岁以上男子身高情况,测得平均值为174.1cm,标准差为8.2cm;抽样调查乙市30名20岁以上男子,测得平均身高为172.4cm,标准差为7.8cm。按照α=0.05检验水准,本资料满足方差齐性。甲乙两市20岁以上男子平均身高的关系是 (。t0.05/2,50=2.009)

A.甲市高于乙市 B.甲市等于乙市 C.甲市低于乙市 D.甲乙两市差不多 E.无法确定 28.当P>0.05,不拒绝H0时,可能 。

A.犯I型错误 B.犯II型错误 C.I型、II型错误都可能 29.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所谓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

A.两样本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C.两样本均数和两总体均数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

D.其中有一个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E.以上都不是

2

30、对于五个样本率资料作 检验,自由度等于

A. 1 B. 2 C. 4 D. 6 E.8

231、从甲、乙两文中查到,同类研究的两个率比较的四格表资料,其检验结果为:甲文为2>0.05,

2

2乙文为2>0.01,可以认为 。

A. 两文结果有矛盾

C. 两文结果基本一致 E 甲文说明两总体率差别较大

B. 乙文结果更为可信

D. 乙文说明两总体率差别较大

32.用两种方法检查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20名,甲法检出率为60%,乙法检出率为50%,甲乙两法的一致检出率为35%,则整理成四格表后表中的d(即两法均未检出者)为 。 A.30 B.18 C.24 D.48 E.42 33.四个样本百分率比较时,有一个理论频数小于5大于1时 。

22A.必须先做合理的并组 B.直接做检验 C.不能做检验 2D.必须做校正检验 E.不能确定是否需要校正

34. 公式2AT可用于 。 T2A. 四格表资料检验 B. 行×列表资料检验 C. 列联表资料检验 D. 拟合优度检验 E. A、B、C、D均可

35.F检验不能用于 。

A.两样本方差的比较 B.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C.两个样本频率的比较 D.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E.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36.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组内变异反映的是 。

62

222A.随机误差 B.抽样误样 C.测量误差 D.个体差异 E.系统误差 37. 当组数等于2时,对于同一资料,方差分析结果与t检验结果相比

A. t检验结果更为准确 B. 方差分析结果更为准确 C. 完全等价且tD. 完全等价且FF

t E. 两者结果可能出现矛盾

38.如果n对配对数据的变量值来x1和x2自同一总体,则对差数秩和检验的正秩和或负秩和有 。

A.样本均数为(1+ n)/2 B.样本均数为n(n+2)/2 C样本均数为n(n+1)/4 D总体均数为n(n+1)/2 E总体均数为n(n+1)/4 39.两样本的秩和检验与t检验相比 。

A.秩和t检验比检验好 B.检验效能相同 C t检验比秩和检验好 D.应根据资料决定优劣 E. 以上均不正确

40、某资料经配对秩和检验得T=34,由n=20查双侧T界值表如下,则P值为

双侧概率 T界值

0.1 60-150

0.05 52-158

0.02 43-167

0.01 37-173

A. P>0.05 B. P<0.01 C. 0.05>P>0.02 D. 0.02>P>0.01 E. 0.1>P>0.05

A2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41.下列关于频数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分为10个组段

B.每一组段必须组距相等

C.从频数表中可以初步看出资料的频数分布类型 D.不是连续型的资料没有办法编制频数表

E.频数表中的每一个组段不一定是半开半闭的区间,可以任意指定 42.关于构成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反映某现象发生的强度

B.反映某事物内部各部分占全部构成的比重

C.既反映某现象发生的强度,也反映某事物内部各部分占全部构成的比重 D.表示两个同类指标的比

E.表示某一现象在时间顺序的排列

43.以下关于参数估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间估计优于点估计 B.样本含量越大,置信区间范围越大 C.样本含量越小,参数估计越精确 D.对于一个参数可以获得几个估计值 E.标准差大小与置信区间范围无关

44.已知某地25岁正常男性的平均收缩压为113.0mmHg,从该地随机抽取20名25岁正常成年男性,测的其平均收缩压为119.0mmHg。113.0mmHg与119.0mmHg不同,原因是________。

A.样本例数太少 B.抽样误差 C.总体均数不同 D.系统误差 E.个体差异太大 45.关于假设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备择假设用H0表示 B.检验水准的符号为β C.P可以事先确定 D.一定要计算检验统计量 E.假设检验是针对总体的特征进行 46.300例子宫颈癌患者发病年龄如下表:

年 龄 <30

例 数 33

百分比 11.00

63

31~ 41~ 51~60 合 计

95 131 41 300

31.66 43.67 13.67 100.00

可得出结论:

A.41岁以前发病随年龄增高而增 B.子宫颈癌发病以“41~”组最高 C.子宫颈癌发病以“31~”组最低 D.51岁以后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下降 E.以上都不是

47. 为比较治疗某病的新疗法与常规方法,试验者将50名患者按性别、年龄等情况配成对子,分别接受两疗法治疗。观察得到有28对患者同时有效,5对患者同时无效,11对患者新药有效常规治疗无效。欲比较两种疗法的有效率是否相同,应选择的统计分析方法为 。

22A. 独立的两组二分类资料比较检验 B. 独立的两组二分类资料比较校正 检验 2C. 配对的两组二分类资料比较检验

48.某医师用A、B、C三种方案分别治疗7例、6例和8例婴幼儿贫血患者。治疗1月后,记录

Hb的增加量(g/L),求得其均数为26.0、18.0和6.0。若用ANOVA分析推断3种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贫血的治疗效果是否不同,其检验假设H0为 。

A.3个样本均数不同 B.3个样本均数全相同 C.3个总体均数全相同 D.3个总体方差全相同 E.3个总体方差不全相同 49.配对设计的符号检验的基本思路是:如果检验假设成立,则对样本来说 。

A.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秩和的绝对值不会相差很大 B.总的秩和为零

C.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绝对值不会相差很大 D.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绝对值相等 E.符号相同,按顺序编秩

50.两种方法测定车间空气中CS的含量(mg/m),10个样品中只有1个样本用量法测定的结果相同,

若已知正的秩次和为10.5,则负的秩次和为 。 A.44.5 B.35.5 C.34.5 D.32.5 E.无法计算

2、B1型题(每空1分) 答题说明:A、B、C、D、E是备选答案,下面是两道考题。答题时,对每道考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将相应考题的相应字母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选择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一次不选。 A、总体 B、样本 51、概率是针对 而言,频率是针对 而言。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平均数 D、百分位数 52、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53、偏态分布资料宜用下列哪个指标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64

3

A、直条图 B、普通线图 C、圆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54、观察各种死因造成死亡的比重,宜选择的图形为 55、观察甲型肝炎患者的年龄分布,宜选择的图形为 56、比较不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宜选择的图形为

A.个体变异 B.抽样误差 C.总体均数不同

D.抽样误差和总体均数不同 E.抽样误差或总体均数不同

57.某单位普查得男职工的红细胞数的均数为5.036×1012/L,标准差为0.499×1012/L。其中,标准差反映的是________。

58.从该单位随机抽取25名男职工的红细胞数的资料,均数为4.924×1012/L,标准差为0.877×1012/L,则4.924×1012/L与上题中5.036×1012/L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t 0.05/2,24 = 2.064)

2A、 t检验 B、方差分析 C、检验 D、秩和检验

59、定性资料的统计推断常用 。

二、 判断题(每题1分 共10分) 答题说明:正确的将答题卡上的“T” 涂黑,错误的将答题卡上的“F” 涂黑。 ....( )1.同质的个体间不存在变异。

( )2.一组有变异的数据,无论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其几何均数总小于均数。

( )3.某病死亡率表示在规定的观察期内,人群中因某病而死亡的频率,某病死亡率高,说明该

病治疗困难,危害程度高。

( )4.用百分位数法确定双侧95%正常值范围的下限值是P5,上限值是P95。 ( )5.增加样本含量可以减小抽样误差,所以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 )6.若t检验结果为拒绝H0,则P值越小,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 )7.为研究某种疫苗接种后的效果,作两样本抗体滴度几何均数(G1,G2)差别的t检验,其

检验假设是两总体算术平均滴度相等,即H0:μ1=μ2。

( )8.四格表资料检验中,如有一格理论频数小于1,则应使用Fisher精确概率法. ( )9.方差分析中,SS组间一定大于SS组内。

( )10、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假设检验进行两两比较时,均不需要对进行整理。

三、填空题(每空1分 共1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被统称为____(1)______ 2.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 __(2)__、____(3)___、__(4)___。 3.第II类错误是指__(5)___。

4、常用的变量变换方法有倒数变换、平方根变换、 (6) 和 (7) 。

5、t检验的应用条件为_____(8)______、____(9)_____、____(10)______。

四、、计算题(每题5分 共2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 随机将20只雌性中年大鼠分为甲、乙两组,乙组中的每只大鼠接受3mg/Kg的内毒素,甲组大鼠

65

作为空白对照,分别测得两组大鼠的肌酐(mg/L)如下: 甲组(对照) 635.2367366

.2 .7 8 .7 .9 .1 .8 .8 .7 .9

乙组(处理) 8619975778

.5 .8 1.3 .4 .3 .3 .6 .9 .2 .2

问 : ⑴ 请回答该资料的数据类型与设计类型?

⑵ 若要回答内毒素对大鼠的肌酐有无影响,如何选择统计方法?

(不要求计算,只写出思路)

2、某实验室用两种探针平行检测86例乙肝患者,结果见下表:

表1 两法检测乙肝患者情况

生物探针

+ - 合计

P探针 + 40 3 43

- 4 39 43

合计 44 42 86

请回答:

(1) 请回答该资料的数据类型与设计类型?

(2) 分别计算生物探针检出率,P探针检出率,两法一致率

(3) 若判断两种检验结果有无差异,选择何种检验方法?(只列出公式,不计算)

3、某地用A、B、C三种方案治疗血红蛋白不满10克的婴幼儿贫血患者,每种方案均治疗20名贫血患儿,治疗一个月后,记录下每名患儿血红蛋白的上升克数,问三种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贫血的疗效是否相同?(假设满足参数检验的条件) 请回答: (10) 请写出具体的检验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 (11) 请完成下列方差分析的计算表:

方差分析的计算表  SS MS

变异来源 F值 P值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总变异

组间变异 组内变异

200 150 ( )

( ) ( ) ( )

75 0.877

85.52

0.0001

(12) 请做出统计推断,进一步可作什么分析?

4. 某研究者为比较耳垂血和手指血的白细胞数(10/L),调查了8名成年人,同时采取耳垂血和手指血,所得数据如下: 编号 耳垂血 手指血

1 9.7 6.7

2 6.2 5.4

3 7.0 5.0

4 5.3 7.5

5 8.1 8.3

6 9.9 4.6

7 4.7 4.2

8 5.8 7.5

9

⑴ 指出资料类型 ⑵ 指出设计类型

⑶ 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比较两者的白细胞数是否相同,应采用何种假设检验方法?

66

⑷ 若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比较两者的白细胞数是否相同,应采用何种假设检验方法? (写出思路,列出公式,不要求计算)

67

医学统计学试卷二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B 2.E 3.B 4.C 5.B 6.B 7.C 8.C 9.A 10.A 11.C 12.C 13.A 14.B 15.D 16.B 17.B 18.B 19.D 20.C 21.C 22.E 23.C 24.D 25.C 26.D 27.D 28. B 29.B 30.C 31.B 32.A 33.A 34.E 35.C 36.A 37.C 38.C 39.D 40.B 41.C 42.B 43.D 44.B 45.E 46.E 47.C 48.C 49.C 50.C 51.A 52.B 53.C 54.B 55.C 56.D 57.A 58.A 59.B 60.C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F 2.T 3.F 4.F 5.F 6.F 7.F 8.T 9.F 10.T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随机事件 2.率、构成比、相对比 3、H0不成立,不拒绝H0的错误 4、对数变换、平方根反正弦变换 5、独立性、正态性、方差齐性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 5 分, 共 20分)

1、(1)计量资料;完全随机化设计(成组设计)两组比较 (2分) (2)其为计量资料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首先考虑资料是否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若满足条件,选择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t检验;若不满足条件,可考虑变量变换、t’检验、秩和检验 (3分)

2、(1)该资料为计数资料、配对设计。 (1分) (2)生物探针检出率=44×100%=51.36%,P探针检出率=43×100%=50.00%,两法

8686一致率=4039×100%=94.86% (2分)

86 (3)该资料为配对四格表资料,故选用配对四格表检验,若b+c≥40,则选用配对四格表检验基本公式,222(bc)22=1, v=1;若b+c<40,则选用配对四格表bc检验校正公式,正公式,

22(bc1)2bc,v=1;该资料b+c<40,应选用配对四格表检验校

2(bc1)2bc,v=1 (2分)

68

3、(1)请写出具体的检验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 (1分)

H0:三种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贫血的疗效相同 123

H1:三种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贫血的疗效不同或不全相同 1、2、3不等或不全相等。

(2)请完成下列方差分析的计算表: (3分)

方差分析的计算表  SS MS

变异来源 F值 P值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总变异

组间变异 组内变异

67.67 8.29 59.38

59 2 57

4.1465 1.0417

3.98

0.0241

(3)请做出统计推断

P<0.05,拒绝H0,接受H1,三种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贫血的疗效不同或不全相同,若要了解各种治

疗方案相互间有无差别,还需进一步作两两比较。 (1分)

4、(1)资料类型为计量资料 (1分) (2)设计类型为配对设计 (1分)

(3)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对两组数据求差值,计算t统计量,进行假设检验,

tdSd/n (2分)

(4)若不服从正态分布,应采用配对设计秩和检验,对差值编秩 (1分)

69

一、选择题(每题1分 共60分) 1、A1、A2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1.下列选项中,通常认为不属于计量资料类型的是

A. 身高资料 B. 舒张压资料 C. 血清总胆固醇资料 D. 人体的臂长资料 E.某病患病率资料

2.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 。

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B.总体中任一部分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 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3.抽样的目的是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 D.研究总体统计量 E.研究特殊个体的特征 4.下列符号中表示参数的为 。

A.S B.Q C.σ D.t E.p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E.选择符合研究者意愿的样本

6.下列资料中,适宜用几何均数来描述其集中趋势的是 。

A.偏态分布的资料 B.对称分布的资料 C.等比级数资料 D.一端不确定的资料 E.正态分布资料 7.下列有关中位数(M)描述不正确的有 。

A.中位数(M)是一组观测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B.中位数(M)是一组观测值排序后,位次居中观测值的水平

C.一组观察值中,比中位数小的观测值有50%

D.n为偶数时,M=[ X(n/2)+ X(n/2+1)] /2 E.M=P50

8.医学研究中,反映一组血清抗体效价(滴度)资料的平均水平,常选用 。

A.算术均数 B.M C.G D.R E.CV 9.两组同质资料,若甲组均数小于乙组均数,但甲组S大于乙组S,则 。

A.甲组均数代表性较好 B.甲组均数代表性较差 C.两组均数一样大 D.两组S一样大 E.无法判断 10.关于变异系数,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变异系数的单位与原始数据的单位相同 B 变异系数的单位与原始数据的单位不同 C 变异系数没有单位

D 变异系数是均数与标准差的相对比 E.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中位数的相对比 11.一组变量值的标准差将 A.随变量值的个数n增加而增大 B.随变量值的个数n增加而减小

70

C.随变量值之间的变异增加而增大 D.随系统误差的减小而减小

E.随系统误差的增加而减小

12.关于构成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反映某现象发生的强度

B.反映某事物内部各部分占全部构成的比重

C.既反映某现象发生的强度,也反映某事物内部各部分占全部构成的比重 D.表示两个同类指标的比

E.表示某一现象在时间顺序的排列

13.实际工作中,容易将构成比当成率分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构成比较率容易计算 B.构成比较率难计算 C.构成比与率的计算方法一样 D.构成比用得较多 E.计算构成比的原始资料较率容易得到

14.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 。

A.麻疹易感人群 B.麻疹患者数 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

15.某医院出院病人2050名农民中,患慢性肺心病265例,其中女性农民患者死亡15例,该医院

女性农民肺心病病死率为 。

A. 0.73% B.12.93% C.5.66% D.6.78% E.据已知条件无法计算 16.观察儿童智力与家庭收入的关系,宜选择的图形为

A、直方图 B、直条图 C、团图 D、散点图 17.比较不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宜选择的图形为

A、直方图 B、直条图 C、圆图 D、普通线图 18.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样,样本含量n越大,则理论上 越小。

A、样本标准差 B、中位数 C、标准差的抽样误差 D、第95百分位数

19.用计数器测得某放射性物质10分钟内发出的脉冲数为660个,据此可估计出该放射性物质平均每分钟脉冲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 。

660±1.96 660660±2.58 66066±1.96 66A. . . B C

66±1.96 .66±2.58 6610D. E

66020.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μ到μ+2.58σ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 。 A.99% B.95% C.47.5% D.49.5% E.90% 21.下列对于正态分布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当σ不变时,随着μ增大,曲线向右移 B.当σ不变时,随着μ增大,曲线向左移 C.当μ不变时,随着σ增大,曲线向右移

D.当μ不变时,随着σ增大,曲线将没有变化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2.下列关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医学参考值范围是根据大部分“健康人”的某项指标制定的 B.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不受分布资料类型的限制

C.在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时,最好用95%范围,因为这个范围最能说明医学问题 D.在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时,最好用95%范围,因为这样比较好计算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3.要减小抽样误差,通常的做法是 。

71

A.适当增加样本例数 B.将个体变异控制在一个范围内

C.严格挑选观察对象 D.增加抽样次数 E.减小系统误差 24.从某个计量资料的总体中抽样,若加大样本含量,则会有: A.S加大 B.S减小

SSSC.χ加大 D.χ减小 E.χ不变

25.均数的标准误反映了 。

A.个体变异程度 B.集中趋势的位置 C.指标的分布特征 D.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异 E.频数分布规律 26.t分布曲线和标准正态曲线比较: A.中心位置左移 B.中心位置右移 C.分布曲线平坦一些 D.分布曲线陡峭一些 E.两尾部翘得低一些 27.某研究者研究一新疗法治疗糖尿病,已知传统疗法尿糖降低率一般为82%,今用新法共治疗200人,结果症状改善(尿糖降低)者167人。按照α= 0.05检验水准,可认为新疗法与传统疗法的关系是 。

A.新疗法好于传统疗法 B.新疗法与传统疗法完全相同

C.新疗法差于传统疗法 D.两种疗法差不多 E.无法确定 28.两样本均数比较时,H0:μ1=μ2,则: A.拒绝H0,即所谓相差显著,可理解为μ1与μ2相差很大

B.拒绝H0,即所谓相差显著,可理解为差别有显著的(重要的)价值 C.不拒绝H0,即所谓相差不显著,可理解为μ1与μ2相差不大 D.不拒绝H0,即所谓相差显著,可理解为μ1与μ2一定相等 E.以上都不是

29.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越小 。

A.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B.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C.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小 D.越有理由认为总体均数不同 E.犯I型错误的可能性越小 30.在研究两种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的配对t检验中,要求 。

A、两组的样本方差相等 B、数据呈双变量正态分布

C、差数d服从正态分布 D、差数d的方差等于0 222

31.的连续性校正使得校正后的与校正前的有如下关系 。

2222

A. 校正后的大于校正前的 B. 校正后的小于校正前的

22 22

C. 校正后的等于校正前的D. 不确定 E. 校正后的是校正前的1.2倍

32.当四格表的周边合计固定时,如果某格子的实际频数减少,则其对应的理论频数

A. 不变 B. 减少 C. 增大 D. 不变或减小 E. 不变或增大

33.为比较治疗某病的新疗法与常规方法,试验者将50名患者按性别、年龄等情况配成对子,分别接受两疗法治疗。观察得到有28对患者同时有效,5对患者同时无效,11对患者新药有效常规治疗无效。欲比较两种疗法的有效率是否相同,应选择的统计分析方法为 。

22A. 独立的两组二分类资料比较检验 B. 独立的两组二分类资料比较校正 检验 2C. 配对的两组二分类资料比较检验

2D. 配对的两组二分类资料比较校正检验 E. Fisher确切概率法

34.四格表的自由度 。

72

A.不一定等于1 B.一定等于1 C.等于行数×例数 D.等于样本含量-1 E.等于格子数-1

35、完全随机化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总变异分别可分解为几个部分?

A. 2,4 B. 2,3 C. 2,2 D. 3,3 E. 3,2

36.某医师用A、B、C三种方案分别治疗7例、6例和8例婴幼儿贫血患者。治疗1月后,记录Hb的增加量(g/L),求得其均数为26.0、18.0和6.0。若用ANOVA分析推断3种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贫血的治疗效果是否不同,其检验假设H0为 。

A.3个样本均数不同 B.3个样本均数全相同 C.3个总体均数全相同 D.3个总体方差全相同 E.3个总体方差不全相同 37.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不成立的是 。

A.SS组内<SS组间 B.MS组间=SS组间/υ组间

C.MS组内=SS组内/υ组内 D.SS总=SS组间+SS组内 E.υ总=υ组间+υ组内 38.配对设计资料的符号秩检验,对差值编秩,遇有差值绝对值相等时 。 A.符号不同,按数值大小编秩 B.取平均秩次

C.符号不同,按顺序编秩 D.不考虑符号,按顺序编秩 E.符号相同,按顺序编秩

39.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其检验统计量T是 。

A.以秩和较小者为T B. 以秩和较大者为T C.以例数较小者秩和为T D. 以例数较大者秩和为T E.当两样本例数不等时,可任取一样本的秩和为T 40.三组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n1=4,n2=5,n3=6,查2界值表时自由度为 。

A 14 B 15 C 1 D 2 E 12

A2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41.下列关于偏态分布资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偏态资料的频数分布集中位置偏向数值大的一侧 B.负偏态资料的频数分布集中位置偏向数值大的一侧 C.偏态分布资料频数分布左右不对称 D.不宜用均数描述其集中趋势

E.不宜用变异系数来描述其离散程度

42.某地调查1995年总人口数963345人,0~1岁儿童2000人,活产总数1848人,围产儿死亡中死胎23人,死产12胎,出生后28天内死亡41人,一年以内死亡70人。要说明新生儿死亡在婴儿死亡中所占比重,选用 。

A.41/1848×1000‰ B.70/1848×1000‰ C.41/70×100% D.41/2000×1000‰ E.(23+12+41+70)/1848×100% 43.关于置信区间,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置信区间的准确度反映在可信度1-α的大小 B.置信区间的精度反映在区间的长度

C.在样本例数确定的情况下,上述二者是矛盾的 D.99%置信区间比95%置信区间好

E.在置信度确定的情况下,增加样本例数可提高精度 44.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中不包括哪项 。

A.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B.对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作出估计 C.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 D.确定P值,作出统计推断结论 E.直接计算P值

73

45.下列关于I型错误和Ⅱ型错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型错误的概率用α表示 B.Ⅱ型错误的概率用β表示 C.样本量固定时,I型错误的概率越大,Ⅱ型错误的概率也越大 D.样本量固定时,I型错误的概率越大,Ⅱ型错误的概率越小 E.要同时减小I型错误和Ⅱ型错误的概率,需增大样本量 46.某医生观察某新药对预防流感的效果如下

观察人数 未发病人数 发病率(%)

未服药组 180 130 27.78 服药组 230 190 17.39 下列说法最合适的是

A.服药组的发病率低于未发病率,可以认为该药有效 B.由于两组发病率相差不大,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 C.由于未设对照组,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 D.本资料应做假设检验后再作结论 E.因为有抽样误差存在,不能作出结论

47.配对四格表中,为比较两样本率的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效假设为π1=π2

2(ad-bc)n2,χv=1B.

(a+b)(c+d)(a++c)(bd)

C.当n<40时,需作连续性校正 D.可以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 E.以上都不对

48.在某项实验中欲研究A、B两因素对某观测指标的影响,A、B两因素分别有2个和3个水平,

观测指标为数值型变量,假设检验的方法应选用 。

A.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B. 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C. Friedman检验 D. 根据设计类型、资料分布类型、变异情况和研究目的等选择的检验方法。 E. 以上均不对 49.某医师做了一个两样本秩和检验,n1=12, T1=35,n2=10,T2=80,查T界值表T0.05=84~146,则p值为 。

A p>0.05 B P<0.05 C P=0.05 D P≤0.05 E P≥0.05

50.测得12名宇航员航行前后及返航后24小时的心率(次/分),如欲分析航行对心率有无影响,可用 。

A.配对符号秩和检验 B.成组t检验 C.u检验 D. 检验 E.以上都不是 2、B1型题(每题1分)

74

2

答题说明:A、B、C、D、E是备选答案,下面是两道考题。答题时,对每道考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将相应考题的相应字母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选择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一次不选。 A、全距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51、比较同一组成人肺活量和体重两项指标的变异程度的大小,可选用的变异指标为 52、描述血铅下降值,宜选用的变异指标为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平均数 D、百分位数

53、某地5人接种某疫苗后抗体滴定度为1:20、1:40、1:80、1:160 、1:320。为求平均滴定度,最好

选用

54、描述明显偏态分布的资料,宜用的指标为

A、直条图 B、普通线图 C、圆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55、欲用统计图表示某市1980和1990年痢疾、肝炎、流脑、麻疹和腮腺炎5种传染病的构成情况,

最宜用

56、欲用统计图表示某医院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最宜用

A. 99%参考值范围 B. 95%参考值范围 C. 99%置信区间 D. 95%置信区间 E. 90%置信区间 57. 某指标的均数为X,标准差为S,由公式X1.96S,X1.96S计算出来的区间常称

为 。

±2.58χ58、由μ计算出来的区间称为

2 A. t检验 B、方差分析 C、检验 D、秩和检验

59、将30只大白鼠随机等分成三组,分别施以3种处理,测得白细胞数,欲比较三组白细胞数有无

差别,应用 进行假设检验 60、四组率比较的假设检验应用

二、 判断题(每题1分 共10分) 答题说明:正确的将答题卡上的“T” 涂黑,错误的将答题卡上的“F” 涂黑。 ....( )1、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 )2、均数总是比标准差大。

( )3、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上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下方。

( )4、正态分布N(μ,σ2)的密度曲线下,横轴上μ+σ右侧面积是0.1587。 ( )5、Xt0.05/2,SX 只适用于小样本,不适用于大样本。

( )6.当总体方差已知时,检验样本均数和某个已知总体均数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只能用t检

验。

( )7、两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P值越小,说明两总体均数相差越显著。

2220.05,1( )8、四格表资料的检验,如,可认为两样本率不同。

( )9、四组均数比较,若F( )10、非参数检验又称任意分布检验,其意义为与任何分布无关。

75

三、填空题(每空1分 共1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常用的描述性统计量有三类: ___(1)____、___(2)___、___(3)____。 2、参数估计有___(4)__和___(5)__两种方法。

23、采用检验基本公式的条件是___(6)__、___(7)__。

4、有纵轴和横轴为坐标的图形,其纵、横两轴的比例以___(8)___为宜。

5、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 ____(9)_______和________(10)______。

四、计算题(每题5分 共2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某地随机抽样调查了部分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结果见表4 (1)说明女性的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异程度何者为大; (2)分别计算男、女两项指标的抽样误差;

(3)试估计该地健康成年男、女红细胞数的均数;

表1 某年某地健康成年人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

指标

红细胞数/(1012/L) 血红蛋白/(g/L)

性别 例数 均数 标准差 标准值 男 女 男 女

360 255 360 255

4.66 4.18 134.5 117.6

0.58 0.29 7.1 10.2

4.84 4.33 140.2 124.7

2、有308份血清样品,每份样品一分为二,用两种不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检验类风湿因子,结果如下,试问这两种免疫学检验的结果有无差别。

A法 + - 合计

B法 + 172 12 184

- 8 68 76

合计 180 80 260

请回答:

(1) 请回答该资料的数据类型与设计类型?

(2) 分别计算A法阳性率,B法阳性率,两法一致率

(3) 若判断两种检验结果有无差异,选择何种检验方法?(只列出公式,不计算)

3、将36只大白鼠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配为12个单位组,并将各单位组的3只大白鼠随机地分配到三个饲料组,一个月后观察尿中氨基氮的排出量(mg)。经初步计算,SS总162,SS单位8,

SS饲料110。试列出该实验数据的方差分析表。

4、雌鼠两组小鼠分别给予高蛋白或低蛋白饲料,试验时间自生后28天至84天止,计8周,观察各

76

鼠所增体重,结果见表2,问两种饲料对雌鼠体重增加有无显著影响。

表2 两种饲料雌鼠体重增加量

高蛋白组(g) 低蛋白组(g)

83 65

97 104 107 113 119 123 124 129 134 146 161 70 70 78 85 94 101 107 122

⑴ 指出资料类型

⑵ 指出设计类型

(3) 若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用什么检验方法?(写出思路,计算统计量)

77

医学统计学试卷三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E 2.C 3.B 4.C 5.A 6.C 7.A 8.C 9.B 10.C 11.C 12.B 13.E 14.C 15.E 16.D 17.B 18.C 19.E 20.D 21.A 22.A 23.A 24.D 25.D 26.C 27.D 28.E 29.D 30.C 31.B 32.A 33.D 34.B 35.B 36.C 37.A 38.B 39.C 40.D 41.A 42.C 43.D 44.B 45.C 46.D 47.E 48.D 49.B 50.A 51.C 52.D 53.C 54.B 55.C 56.D 57.B 58.C 59.B 60.C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T 2.F 3.T 4.T 5.F 6.F 7.F 8.F 9.F 10.F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统计图、统计表、统计指标 2、点估计、区间估计

3、n≥40 T≥5 4、5:7 5、均数(μ) 标准差(σ)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 5 分, 共 20分) 1、(1)CV红细胞=6.94%,CV血红蛋白=8.67%,血红蛋白变异更大 (1分) (2)男性红细胞数标准误=0.031(1012/L)女性红细胞数标准误=0.018(1012/L)(1

分)

男性血红蛋白标准误=0.374(1012/L)女性血红蛋白标准误=0.639(1012/L)(1分) (3)该地男性红细胞数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为(4.60,4.72) (1分)

该地女性红细胞数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为(4.14,4.22) (1分) 2、(1)该资料为计数资料,配对设计类型 (1分)

180184 (2)A法阳性率:100%=69.23%, B法阳性率:100%=70.77%

260260172+68 两法一致率:100%=92.3% (2分)

260(bc1)2 (3)应采用配对设计检验,此例b+c<40,需要校正,=

bc2

2(2分)

3、解:方差分析结果见下表: (5分)

方差分析表  SS MS F 变异来源

78

P

总变异 处理间 区组间 误差 162 110 8 44 35 2 11 22 55.000 0.727 2.000 27.500 0.364 <0.01

4、(1)该资料为计量资料 (1分) (2)完全随机化设计(成组设计)类型 (1分)

(3)若不满足正态分布,可采用成组设计秩和检验,两组混合编秩,取低蛋白组的

秩和作为检验统计量,查成组设计T界值表,作出统计推断结论。

(1分)

高蛋白891111111111组 3 7 04 07 13 19 23 24 29 34 46 61

秩次 5 8 1111111122

0 1.5 3 4 6 7 8 9 0 1

低蛋白677789111组 5 0 0 8 5 4 01 07 22

秩次 1 224 6 7 9 11

.5 .5 1.5 5

T1=172.5, T2=58.5,取检验统计量T=58.5 (2分)

79

一、选择题(每题1分 共60分) 1、A1、A2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1、统计资料的类型可以分为 。

A.定量资料和等级资料 B.分类资料和等级资料 C.正态分布资料和离散分布的资料 D.定量资料和分类资料 E.二项分布资料有序分类资料 2、总体是由 组成。

A.部分个体 B.全部研究对象 C.全部个体 D.相同的观察指标 E.同质个体的所有观察值 3、随机抽样的目的是

A、消除系统误差 B、消除测量误差 C、减少随机误差 D、减少样本的偏性 4、测量体重、转氨酶等指标所得的资料叫做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等级资料 D、间断性资料 5、表示一组对称分布资料变量值的平均水平,宜选用 。

A.算术均数 B.方差 C.几何均数 D.标准差 E.变异系数 6、比较身高和体重两指标变异度大小最好选用 。

A.变异系数 B.方差 C.极差 D.标准差 E.四分位数间距 7、对于同一组资料,哪个指标没有考虑到每个观察值的变异 A、方差 B、总体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数 8、描述一组数值变量资料的分布特征时 A、应同时选用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 B、应同时选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 C、根据分布类型选用相应的集中、离散趋势指标 D、以上都不正确 9、为了直观地比较化疗后相同时间点上一组乳癌患者血清肌酐和血液尿素氮两项指标观测值的变异度的大小,可选用的变异指标是

A、标准差 B、标准误 C、相关系数 D、变异系数 10、卡介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阳转率的分母应为 。

A.肺结核患者人数 B.肺结核易感人数 C.获得肺结核终身免疫人数 D.卡介苗接种人数 E.卡介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11、下列指标不属于相对数的是 。

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百分位数 E.比

12、某病患者120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6人,分别占95%与5%,则结论为 。

A.该病男性易得 B.该病女性易得 C.该病男性、女性易患程度相等 D.尚不能得出结论 E.根据该资料可计算出男女性的患病率 13、收集某医院的资料,计算各种疾病所占的比例,该指标为

A、发病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患病率 14、观察意外死亡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宜选择的图形为

A、直条图 B、普通线图 C、圆图 D、半对数线图 15、利用一次横断面调查资料,描述职业和肝炎患病率关系应该用 。

A、散点图 B、直方图 C、直条图 D、圆图

16、描述年龄(分10组)与疗效(有效、无效)的关系,应画 。

A、线图 B、圆图 C、直方图 D、百分条图 17、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是 。

A.0,1 B.1,0 C.0,0 D.1,1 E.0.5,1

80

18、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μ与σ, 对应的正态曲线平行右移。

A.增大μ B.减小μ C.增大σ D.减小σ E.增大μ同时增大σ 19、根据500例正常人的发铅值原始数据(偏态分布),计算其95%医学参考值范围应采用 。

A.双侧正态分布法 B.双侧百分位数法 C.单上侧正态分布法 D.单下侧百分位数法 E.单上侧百分位数法 20、正态分布N(μ,σ2),当μ恒定时,σ越大 。

A.曲线沿横轴越向左移动 B.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C.观察值变异程度越大,曲线越“胖”

D.观察值变异程度越小,曲线越“瘦” E.曲线形状和位置不变 21、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μ到μ+1.645σ的面积为 。

A.95% B.45% C.90% D.不能确定 E.1 22、下列关于标准正态分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总面积为1

B.标准正态分布是μ=0并且σ=1的正态分布

C.任何一种资料只要通过 Z变换均能变成标准正态分布 D.标准正态分布的曲线是唯一的

E.因为标准正态分布是对称分布,所以u≥-1.96与u≤1.96所对应的曲线下面积相等。

χ是表示: 23、SA.各样本均数分布的离散情况 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 C.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差 D.表示某个样本的抽样误差 E.以上都不是

24、已知某地25岁正常成年男性的平均收缩压为113.0mmHg,从该地随机抽取20名25岁正常成年男性,测得其平均收缩压为119.0mmHg,从同一个地区中再随机抽取20名8岁正常男孩,测得其平均收缩压为90.0mmHg,标准差为9.8mmHg,90.0mmHg与113.0mmHg不同,原因是 。

A.样本例数太少 B.抽样误差 C.总体均数不同 D.系统误差 E.样本均数不可比

25、在可信度确定的条件下, 来减小区间的宽度。

A.增加样本含量 B.用u界值代替t界值

C.按原来的样本含量重新抽样 D.去掉变异度比较大的观察值 E.以上均不正确

26、可信区间估计时可信度是指 。

A.α B.β C.1-α D.1-β E.以上均不是 27、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值越小,说明 。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E.第I类错误的概率越小 28、Ⅱ型错误是指 。

A.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 B.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H0 C.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 D.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 E.拒绝H0时所犯的错误

29、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要求: A.两总体方差相等即可 B.两总体符合正态分布即可

C.两样本均属随机抽样即可 D.ABC都要求 E.以上都不是 30、一组1000名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50例为孕妇,据此可推断: A.孕妇易患乳腺癌 B.孕妇不易患乳腺癌

81

C.妊娠可诱发乳腺癌 D.乳腺癌与妊娠无关 E.该组乳腺癌患者中5.0%是孕妇

31、12名妇女分别用两种测量肺活量的仪器测最大呼气率(1/min),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 有无差别,可进行

A.成组设计u检验 B.成组设计t检验

C.配对设计u检验 D.配对设计t检验 E. 以上都不对 32、三个样本频率比较,>220.01(2)

,可以认为 。

A.各总体率不等或不全相等 B.各总体率均不相等 C.各样本率均不相等 D.各样本率不等或不全相等 E.各总体率相等 33、 定性资料的统计推断常用 。

2tA. 检验 B. 正态检验 C. F检验 D. 检验 E. t′检验 234、两组二分类资料发生率比较,样本总例数100,则检验自由度为 。

A. 1 B. 4 C. 95 D. 99 E. 100

235、三行四列表作检验当有4个格子的122A.仍作检验 B.应进行合理的合并 C.做校正检验

D.最好增加样本例数 E.尚不能决定采用何法

236、对四格表资料做检验,如果将四格表的行与列对调,则对调前后的 。

22A.校正值不等 B.非校正值不等 C.确切概率法的P值不等 22D.非校正值相等 E.非校正值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

37、四组均数比较,经方差分析得 P<0.05,则备择假设应为

A. === B.  12341234C.至少有两个样本均数不等 D.任两个总体均数间有差别

E.各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 38.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 。

A.组间SS不会小于组内SS B.组内SS不会小于组间SS C.组间MS不会小于组内MS D.F值不可能是负数 E.F值可能是负数

39.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为 。

A.随机性 B.正态性 C.方差齐性 D.ABC均要求 E.平行性

40.某医师做了一个配对秩和检验, n=10,T+=15,T-=40,查T界值表T0.05=8~47,则p值为 。

A p>0.05 B P<0.05 C P=0.05 D P≤0.05 E P≥0.05

A2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82

41.下列关于标准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同一个资料,其标准差一定小于均数 B.标准差一定大于0

C.同一个资料的标准差可能大于均数,也可能小于均数 D.标准差可以用来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

E.如果资料中观察值是有单位的,那么标准差一定有相同单位

42.某市有30万人口,2002年共发现2500名肺结核患者,全年总死亡人数为3000人,其中肺结核死亡98人,要说明肺结核死亡的严重程度,最好应用 。 A.粗死亡率 B.肺结核死亡人数 C.肺结核死亡率 D.肺结核死亡构成 E.肺结核的病死率 43.某市铅作业工人的血铅的中位数为1.11μmol/L,非铅作业工人的血铅值(μmol/L)的中位数为0.40μmol/L,1.11μmol/L与0.40μmol/L不同,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 A、样本例数太少 B.抽样误差 C.总体均数不同

D.系统误差 E.样本平均数不可比

44.关于检验效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总体均数确有差别时,按α水准发现这种差别的能力 B.两总体均数确有差别时,按1-β水准发现这种差别的能力

C.与α有关 D.与样本例数有关 E.与两总体均数间的位置有关 45.阅读文献时,当P=0.001,按α=0.05水准作出拒绝H0,接受H1的结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计算检验效能,以防止假“阴性”结果 B.应计算检验效能,检查样本含量是否足够 C.不必计算检验效能 D.可能犯Ⅱ型错误

E.推断正确的概率为1-β 46. 某医生用海桂愈疡胶囊随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10例,共观察到7例有效,有效率为70%,认为该

新药有效,可以在临床推广。该分析__________。

A.正确 B.不正确,未贯彻随机化原则 C.不正确,未设立对照 D.不正确,未采用盲法 E.不正确,未设立对照,同时样本例数少

47.抽样调查某市中、小学生患龋齿情况,检查12岁男、女生各300人,结果男生龋均为0.99,

女生龋均为1.90,男、女生龋均的标准差分别为1.62和2.00,应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 A.t检验 B.方差分析 C.样本率的检验 D.卡方检验 E.秩和检验

48. 与完全随机设计及其方差分析相比,随机区组设计及其方差分析可以使其 。

A. 变异来源比前者更多 B. 误差一定小于前者

C. 前者的效率高于后者 D. 影响因素的效果得到分析 E. 以上说法都不对 49.对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E.

将两组数据统一由小到大编秩

遇有相同数据,若在同一组,按顺序编秩 遇有相同数据,若不在同一组,按顺序编秩 遇有相同数据,若不在同一组,取其平均秩次 将两组数据混合编秩

83

50.非参数统计不适合 。

A.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资料 B.偏态分布的资料 C.半定量资料 D.有过大值或小值的资料 E.以上均不可

2、B1型题(每题1分)

答题说明:A、B、C、D、E是备选答案,下面是两道考题。答题时,对每道考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将相应考题的相应字母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选择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一次不选。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平均数 D、百分位数 51、正态分布的频数表资料,宜用 进行统计描述

52、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表资料,宜用 进行描述

A、全距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53、 是描述计量资料相对离散程度的指标

54、描述1000名20岁男大学生的体重,宜用的变异指标为

A、直条图 B、普通线图 C、圆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55、现测得20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和胰岛素水平值,若要表示二者的关系,宜用 56、比较某地区某年3种疾病的死亡率,可绘制 2A、t检验 B、方差分析 C、检验 D、秩和检验

57、比较两种方法检查妇女乳腺癌的检出率,应用的假设检验方法是 58、 适用于分布不明的资料的假设检验

22A、确切概率法 B、校正检验 C、不校正检验 D、增加n后再做检验

59、配对计数资料的假设检验中,b+c<40时应采用

260、四格表的检验中,若有T<1的情况,应采用

二、 判断题(每题1分 共10分) 答题说明:正确的将答题卡上的“T” 涂黑,错误的将答题卡上的“F” 涂黑。 ....( )1.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 )2.某病住院日的频数分布呈单峰分布。平均住院日为10日,中位数为5日,可以看出,住院

日的分布是正偏态的。

( )3.某医师用传统中药配方治疗3例肝癌病人,其中2例存活2年以上,则该药治愈率为66.7%。 ( )4.对称分布与正态分布等价。

( )5.总体率的区间估计中,α值越大,置信度越低。

( )6.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Z检验中,若Z≥Z0.05/2,则在α=0.05水平上可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等。 ( )7.如果样本不是通过随机抽样得来的,作假设检验就失去了意义。

( )8.进行三个率差别的2检验 ,当P<0.01时,可认为各样本之间总的来说有差别,但不能

说明彼此之间都有差别。

( )9.对三个地区血型构成(A、B、O、AB )做抽样调查后比较,若有一个理论频率小于2大于1

且n>10,必须做校正检验。

84

2( )10、在多个均数的比较中,若不采用方差分析,而用t检验对每两个均数作比较,会加大I型

错误的概率。

三、填空题(每空1分 共1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对于定量资料,描述集中趋势常用的统计指标为: (1) 、(2) 、 (3) 。 2、统计分析包括两个重要方面, (4)与 (5) 。 3、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统计量是 (6) 。 4、第I类错误是指 (7) 。

5、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_____(8)____、__ __(9)____ 、_____(10)_____。

四、、计算题(每题5分 共2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 某医院用某新药与常规药物治疗婴幼儿贫血,将20名贫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两种药物治疗,测得血红蛋白增加量(g/l) 如下,问新药与常规药物的疗效有无差别? 新药组 常规药组

24 14

36 18

25 20

14 15

26 22

34 24

23 21

20 25

15 27

19 23

试分析:

⑴ 该数据的资料类型 ⑵ 该资料的设计类型

(3)若比较新药与常规药物的疗效有无差别,写出选择检验方法的思路。 (4) 如果满足用t检验的条件,则其检验统计量对应的自由度等于多少?

2、某院内科用谋疗法一般类型胃溃疡者62例,治愈50例;治疗特殊类型胃溃疡病患者55例,治愈18例。试评价该疗法对不同类型胃溃疡病的治愈率有无差别?

请回答:

(1) 请回答该资料的数据类型与设计类型?

(2) 列出四格表,应用何种方法进行分析?自由度(ν)是多少?写出该题检验假设,并列

出统计量的计算算式。

3、在比较A、B两种毒物诱发小白鼠肝癌的实验中,将同窝出生、同性别、体重相近(±3g)的健康小白鼠配成对子,再将每对中的两只小鼠随机分配到A、B两毒物组中。53对小鼠中,A药及B药均诱发肝癌为12对,A药及B药均未诱发肝癌为20对,A药诱发肝癌但B药未诱发肝癌为6对,B药诱发肝癌但A药未诱发肝癌为15对。问A、B两毒物诱发肝 癌的作用是否有差异? 请回答:

⑴ 该资料的资料类型

A.计量资料 B.计数资料 C.等级资料 D.不能确定

⑵ 该资料的设计类型是 A. 成组设计两样本率比较 B. 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 C. 同体配对设计两样本率比较 D. 异体配对设计两样本率比较 (3)请画出相应的统计表(四格表) (4)分别计算A、B两毒物的诱发率:

A毒物的诱发率= B毒物的诱发率=

(5) 若比较A、B两毒物诱发肝癌的作用是否有差异,应选用的

85

A. B. C. D.

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公式

配对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校正公式 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的校正公式

4、研究两种不同的治疗训练方案对肥胖症患者的减肥效果情况,结果见表1,问这两种治疗训练方案对肥胖症患者的减肥效果是否相同?

表1 两种治疗训练方案对肥胖症患者的减肥效果 治疗方案 甲 乙 合计

效果较好 16 28 44

效果一般 22 17 39

效果较差 8 5 13

合计 46 50 96

(2) 请回答该资料的数据类型与设计类型?

(2)若要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减肥效果,选择何种检验方法? (3)写出该检验方法的H0,并完成统计量的计算表。

医学统计学试卷四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D 2.E 3.D 4.B 5.A 6.A 7.D 8.C 9.D 10.D 11.D 12.D 13.B 14.B 15.C 16.C 17.A 18.A 19.E 20.C 21.B 22.C 23.A 24.C 25.A 26.C 27.D 28.D 29.D 30.E 31.D 32.A 33.D 34.A 35.B 36.D 37.E 38.D 39.D 40.A 41.A 42.E 43.C 44.B 45.C 46.E 47.A 48.A 49.C 50.A 51.A 52.B 53.C 54.B 55.E 56.A 57.C 58.D 59.B 60.A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T 2.T 3.F 4.F 5.T 6.T 7.T 8.F 9.F 10.T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2、统计描述、 统计推断

86

3、tdd 4、H0为真拒绝H0的错误 SdSd/n5、正态分布法、百分位数法,对数正态分布法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 5 分, 共 20分) 1、(1)计量资料 (1分) (2)完全随机设计(成组设计) (1分)

(3)首先作方差齐性检验, 其次若方差齐则使用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使用t’检验

或者进行变量变换或秩和检验 (2分)

(4)=18 (1分) 2、(1)计数资料,完全随机设计(成组设计) (1分) (2) (1分)

组别 治愈 未愈 合计 一般类型 50 12 62 特殊类型 18 37 55 合计 68 49 117

本题为两样本率的比较,应用2检验,n>40且所有的T>5,用四格表资料专用公式,H0:

21=2,即两种类型胃溃疡病患者的治愈率相等

(50371218)2117X27.4962556849 (3分)

3、⑴ B (1分) ⑵ D (1分)

⑶ 配对四格表:(2分)

B毒物

A毒物 合计

诱发 未诱发

诱发 12 6 18 未诱发 15 20 35 合计 27 26 53

⑷ A毒物的诱发率=18/53 *100=33.96%

B毒物的诱发率=27/53 *100=50.94% (1分) ⑸ C (1分) 4、(1)等级资料,完全随机设计(成组设计) (1分) (2)应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资料的秩和检验 (1分) (3)H0:两种治疗方案对肥胖症患者的减肥效果相同 (3分)

效果 较差 一般 较好 合计

例数 甲 8 22 16 46

乙 5 17 28 50

合计 13 39 44 96

秩次范围 平均秩次 1~13 14~52 53~96

87

秩和 甲 56 726 1192 1974

乙 35 561 2086 2682

7 33 74.5

统计量T=T甲=1974

88

一、选择题(每题1分 共60分) 1、A1、A2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1.不属于计量资料的是_________。

A.血压值 B.血红蛋白值 C.治愈例数 D.体重 2.抽样误差是指____________。

A.样本统计量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B.样本统计量和样本统计量之差 C.个体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D.个体值和样本统计量之差

3.某县有35万人口,其中农村居民占90%,现欲作农村居民AIDS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其调查对象为

A.该县所有常住人口 B.该县所有农村居民 C.该县已婚的所有常住人口 D.该县已婚的所有农村居民 E.该县已婚的所有农村育龄妇女 4.描述一组极度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宜用 。

A.P50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方差 5.频数分布两端无确切值的资料,宜用 来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均数 B.G C.M D.R E.方差

6.下列关于标准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同一个资料,其标准差一定小于均数 B.标准差一定大于0

C.同一个资料的标准差可能大于均数,也可能小于均数 D.标准差可以用来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

E.如果资料中观察值是有单位的,那么标准差一定有相同单位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指标变异度大小最好选用 。

A.变异系数 B.方差 C.极差 D.标准差 E.四分位数间距 8.中位数是指__________。

A.变量值按大小顺排后居中的位次

B.变量值按大小顺排后居中位次的变量值 C.任意排列居中的位次 D.任意排列居中的变量值

9.用某新药治疗急性腹泻患者31例,一周后痊愈25例,由此可认为 。

A.新药疗效好 B.该新药疗效一般 C.该新药只有近期疗效 D.此治疗例数少,可以可信区间推论治疗情况 E.无法说明该新药疗效是否有意义

10.某市有30万人口,2002年共发现2500名肺结核患者,全年总死亡人数为3000人,其中肺结

核死亡98人,要说明肺结核死亡的严重程度,最好应用 。 A.粗死亡率 B.肺结核死亡人数 C.肺结核死亡率 D.肺结核死亡构成 E.肺结核的病死率 11.某医院某年住院病人中胃癌患者占5%,则 。

A.5%是强度指标 B.5%是频率指标 C.5%是相对比指标 D.5%是绝对数 E.5%说明胃癌在人群中的严重性。 12.成年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

A、相对比 B、构成比 C、流行率 D、都不对 13.纵轴的刻度必须从“0”开始的统计图为 。

A.条图和线图 B.条图和直方图 C.线图和半对数线图

89

D.线图和直方图 E.散点图和半对数线图 14.观察甲型肝炎患者的年龄分布,宜选择的图形为

A、直方图 B、直条图 C、团图 D、普通线图 15.关于统计表的数字:

A. 暂缺或未记录用“-”表示 B. 暂缺或未记录用“…”表示 C. 无数字用“—”表示 D. 无数字用“0”表示 E. 暂缺或未记录就不填

16.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μ与σ, 对应的正态曲线愈趋扁平。

A.μ愈大 B.μ愈小 C.σ愈大 D.σ愈小 E.μ愈小且σ愈小 17.以下方法中,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最好方法是 。

A.百分位数法 B.正态分布法 C.对数正态分布法 D.标准化法 E.结合原始数据分布类型选择相应的方法

18.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90%的面积所对应的横轴尺度Z的范围是 。

A.-1.645~1.645 B.-∞~1.645 C.-∞~1.282 D.-1.282~1.282 E.-1.96~1.96

19.下列关于正态分布曲线的两参数μ和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μ和σ越接近于0时,曲线越扁平

B.曲线形状只与μ有关,μ越大,曲线越扁平 C.曲线形状只与σ有关,σ越大,曲线越扁平 D.曲线形状与两者均无关,绘图者可以随意画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0.在正态曲线下,下列大于μ-2.58σ包含的面积为 。

A.1% B.99% C.0.5% D.0.05% E.99.5% 21.

σχ是描述:

A.所有个体值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B.某一个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C.所有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D.某些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E.所有含量相同的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22.已知某地25岁正常成年男性的平均收缩压为113.0mmHg,从该地随机抽取20名25岁正常成年男性,测得其平均收缩压为119.0mmHg,113.0mmHg与119.0mmHg不同,原因是 。 A.样本例数太少 B.抽样误差 C.总体均数不同 D.系统误差 E.个体差异太大 23.总体均数95%置信区间主要用于 。

A.估计“正常人群”某指标95%观察值所在范围 B.反映该区间有95%的可能性包含总体参数 C.反映某指标的可能取值范围 D.反映某指标的观察值波动范围 E.反映95%的样本均数在此范围内

24. 95%与99%的可信区间相比较

A. 前者的估计范围要窄些,估计精度要低些 B. 前者的估计范围要宽些,估计精度要低些 C. 前者的估计范围要宽些,估计精度要高些 D. 二者的估计估计精度相同

90

E.前者的估计范围要窄些,估计精度要高些 25.关于假设检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侧检验优于双侧检验

B.采用配对t检验还是成组t检验由实验设计方法决定

C.检验结果若P值大于0.05,则接受H0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D.用u(Z)检验进行两样本总体均数比较时,要求方差齐性

E.由于配对t检验的效率高于成组t检验,因此最好都用配对t检验 26.两样本均数比较时,以下检验水准中第二类错误最小的是 。

A.α=0.05 B.α=0.01 C.α=0.15 D.α=0.20 E.α=0.30

27.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H0:μ1=μ2,H1:μ1≠μ2;现差别统计学意义检验性结果为P<0.05,从而拒绝H0,接受H1,则: A.第一类误差小于5% B.H0成立的可能性小于5% C.第二类误差小于5% D.H1成立的可能性大于95% E.检验出差别的把握度大于95% 28.有人根据某种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患者164例的潜伏期资料,用百分位数法求得潜伏期的单侧95%上限为57.8小时,其含义是

A、大约有95人的潜伏期小于57.8小时 B、大约69人的潜伏期大于57.8小时 C、大约有5人的潜伏期小于57.8小时 D、大约有8人的潜伏期大于57.8小时 29.某地区成年男子2002年平均身高为1.70米,今测得该地区100名成年男子身高XS 为1.72±0.04米,由此可知: 。

A. 该地区成年男子身高平均增高了0.02米 B. 该地区成年男子身高较2002年有明显增长 C. 该地区成年男子身高与2002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D. 该地区成年男子身高95%的可信区间为(1.72±0.0078) E. 该地区成年男子身高99%的可信区间为(1.72±0.0078)

30.对于总合计数 n为500的5个样本率的资料做检验,其自由度为 。

A.499 B.496 C.1 D.4 E.9 31.5个样本率作比较, >0.01.,4则在检验水准下,可认为 。

A.各总体率不全等 B.各总体率均不等 C.各样本率均不等 D.各样本率不全等 E.至少有两个总体率相等

32.在率比较的假设检验中,由于观察单位数较小,得P>0.05,若适当增加样本观察单位数,可增大 。

A.I型错误 B.Ⅱ型错误 C.理论频数 D.率的抽样误差 E.混杂因素

33.用甲乙两种方法检查已确诊的鼻咽癌患者100名,甲法阳性者80名,乙法阳性者60名,两法均为阳性者50名,欲检验两法结果有无差别,宜选用 。 A.普通四格表检验 B.配对四格表检验 C. u检验 D.t检验 E.秩和检验

91

2

2

2

2

2

2(AT)2

34.应用式=的条件是__________。

TA.n>40 ,T<5 B.n>40 ,T>5 C.n>40 ,135.各组数据方差不齐时,可以作 。

A.近似检验 B.秩和检验 C.数据转换 D.ABC均可以 E.方差分析

36.三组以上某实验室指标观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且满足参数检验的应用条件,任两组分别进行多次t检验代替方差分析,将会 。

A.明显增大犯I型错误的概率 B.使结论更加具体

C.明显增大犯Ⅱ型错误的概率 D.使均数相差更为显著 E.使均数的代表性更好

37.随机区组方差分析中,总例数为N,处理组数为k,配伍组数b,则处理组组间变异的自由度为 。

A.N-k B.b-1 C.(b-1)(k-1) D.k-1 E.N-1 38.某种疗效(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比较宜用:

A.t检验 B. 检验 C.秩和检验 D.F检验 E. Z检验 39.符合t检验条件的数值变量资料如果采用秩和检验,则:

A.第一类错误增大 B.第二类错误增大 C.第一类错误减小 D.第二类错误减小 E.第一类和第二类错误同时增大

40.某医师做了一个两样本秩和检验,n1=12, T1=35,n2=10,T2=90,查T界值表T0.05=84~146,则p值为 。

A p>0.05 B P<0.05 C P=0.05 D P≤0.05 E P≥0.05

A2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41.下列关于标准差S和样本含量n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个资料,其他条件固定不变,随着n增大,S一定减小

B.同一个资料,即使其他条件固定不变,随着n增大,也不能确定S一定减小 C.同一个资料,其他条件固定不变,随着n增大,S一定增大 D.以上说法均正确 E.以上说法均错误

42.在一项研究的最初检查中,人们发现30—44岁男女两组人群的冠心病患病率均为4%,于是,认为该年龄组男女发生冠心病的危险相同。这个结论是 。 A.正确的

B.不正确的,因为没有区分发病率与患病率 C.不正确的,因为没有可识别的队列现象

D.不正确的,因为用百分比代替率来支持该结论 E.不正确的,因为没有设立对照组

43.以下关于参数点估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V越小,表示用该样本估计总体均数越可靠

B.标准误越小,表示用该样本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差 C.标准误越大,表示用该样本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差

92

2

D.S越小,表示用该样本估计总体均数越可靠

E.S越大,表示用该样本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差 44.关于统计学意义检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资料须符合随机的原则 B.资料须具有可比性

C.t检验条件必须两样本的方差不能相差太大

D.相差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比较的两样本来自不同总体 E.相差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比较的两总体差别较大

45.关于假设检验是否拒绝H0,不正确的叙述是: A.是否拒绝H0决定于被研究事物有无本质差异 B.是否拒绝H0决定于个体差异的程度 C.是否拒绝H0决定于样本例数的多少 D.是否拒绝H0决定于选用检验水准的高低 E.是否拒绝H0与上述均无关 46.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方差分析可以用于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B.完全随机设计更适合实验对象的混杂影响不太大的资料 C.在随机区组设计中,每一个区组内的例数都等于处理数 D.在随机区组设计中,区组内及区组间的差异都是越小越好 E.以上均不对

47.测得12名宇航员航行铅及返航候24小时的心率(次/分),裕研究航行对心率有无影响,其无效

假设为 。

A.航行前后的心率总体分布相同 B.航行前后的心率差值的总体中位数Md=0 C.航行前后的心率差符合正态分布 D. 航行前后心率的样本分布总体相同 E.以上均不不对

48.不同人群血清反应(- + ++)资料比较宜用:

2

A.t检验 B 检验 C.秩和检验 D.F检验 E. Z检验

49.在成组资料的秩和检验中,设总体为n个秩号:1,2,……n,如果有相同秩号,比如i和i+1变成两个i+0.5,则对总体所有秩号的均数和标准差有:

A.均数不变,标准差不变 B 均数不变,标准差加大 C.均数不变,标准差减小 D.均数加大,标准差减小 E.均数减小,标准差加大

50、下列有关配对设计的差值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简称配对t检验)与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简称成组t检验)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对于配对设计的资料,如果作成组t检验,不但不合理,而且平均起来统计效率降低 B、成组设计的资料用配对t检验可以提高统计效率 C、成组设计的资料,无法用配对t检验

D、作配对或成组t检验,应根据原始资料的统计设计类型而定

2、B1型题(每题1分) 答题说明:A、B、C、D、E是备选答案,下面是两道考题。答题时,对每道考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将相应考题的相应字母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选择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一次不选。 A、全距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51、为了直观地比较化疗后相同时间点上一组乳癌患者血清肌酐和血液尿素氮两项指标观测值的变异度的大小,可选用的变异指标是

52、离散程度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

93

53、比较某地1~2岁和5~5.5岁女童体重的变异程度,宜用:

A、直条图 B、普通线图 C、圆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54、比较某地区某年3种疾病的患病率,可绘制 55、表示7岁男童体重与胸围的关系,宜绘制 2tFA. 检验 B. 秩和检验 C. 检验 D. 检验 E. t′检验

56、定性资料的统计推断常用 。

57、多组定量资料的均数比较,可采用 58、等级资料的假设检验,应采用

某单位新引进的仪器测得值偏高,用标准仪器校正,对9个标本测得值如下:

新仪器 标准仪器

11.2 10.9

12.3 11.2

15.6 13.5

14.8 14.2

16.8 16.5

16.7 15.6

10.5 10.4

13.6 12.5

15.4 15.2

A 计量资料 B 计数资料 C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2D 两样本率比较的检验 E 配对设计t检验

59. 该资料类型为 。

60. 用何种统计方法分析两种仪器测量结果有无差别

二、 判断题(每题1分 共10分) 答题说明:正确的将答题卡上的“T” 涂黑,错误的将答题卡上的“F” 涂黑。 ....( )1.某研究者测量了400例患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数,所得资料为定性资料。 ( )2、在两组数值变量分析中,只要单位相同,就可用标准差大小来比较资料的变异度。( )3、分析大样本数据时可以用构成比代替率。

( )4、样本率的标准误越小,抽样误差越大。

( )5、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当P<0.01时,表示所对应的两总体均数相等的可能性小

于0.01。

( )6、两样本均数差别作同样的假设检验,无效假设成立与否所犯II型错误的概率相等。

2( )7、对于有序行列表,在比较各处理组的效应有无差别时,用检验不是最好的方法。

( )8、为研究胃癌与胃粘膜细胞中DNA含量的关系,某医师测得正常人、早期胃癌、晚期胃癌三

组人群各15例的胃粘膜细胞DNA含量,在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后,早期胃癌和晚期胃癌组分别与正常人群比较可采用LSD法。

( )9、完全随机设计的资料可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以提高检验效率。 ( )10、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当n1>10,n2-n1>10时采用Z检验,这时属于参数检验

三、填空题(每空1分 共1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 直条图有________、________两种。

2、成组资料比较的t检验应用的前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机区组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是将总变异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

4、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可以采用的指标是________和________描述其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94

四、计算题(每题5分 共2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 某研究者为比较耳垂血和手指血的白细胞数(10/L),调查了8名成年人,同时采取耳垂血和手指血,所得数据如下: 编号 耳垂血 手指血

1 9.7 6.7

2 6.2 5.4

3 7.0 5.0

4 5.3 7.5

5 8.1 8.3

6 9.9 4.6

7 4.7 4.2

8 5.8 7.5

9

⑴ 指出资料类型 ⑵ 指出设计类型

⑶ 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比较两者的白细胞数是否相同,应采用何种假设检验方法?(写出思路)

2、100例确诊糖尿病病例,用A试纸检测结果尿葡萄糖阳性90例,同时用B试纸检测阳性74例,其中A、B均阳性70例,问A、B两种试纸阳性率是否不同?

请回答:

(1) 请回答该资料的数据类型与设计类型?

(2) 列出四格表,应用何种方法进行分析?自由度(ν)是多少?写出该题检验假设,并计

=3.84) 算统计量,作出统计推断结论((0.05,1)

3、应用某药治疗8例高血压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舒张压变化情况见表1,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1 用某药治疗高血压患者前后舒张压变化情况

病人编号 1 2 3 4 5 6 7 8 治疗前 96 112 108 102 98 100 106 100 治疗后 88 108 102 98 100 96 102 92 2(1).该资料属于何种资料类型: (2).该资料的设计类型为:

(3).应用何种方法进行分析?条件是什么?自由度(ν)是多少?写出该题检验假设,并列出统计

量的计算算式不计算。 (4).如果得到的t>tα(ν),则如何下结论?

4、评价分别含5种不同蛋白质饲料的营养价值,数据见下表,试完善方差分析表。

95

窝别 1 2 3 … 7 8 合计 饲料甲 … … … … … … 400 饲料乙 … … … … … … 300 饲料丙 … … … … … … 250 饲料丁 … … … … … … 450 饲料戊 … … … … … … 600 合计 … … … … … … 2000

方 差 分 析 表 变异来源 总变异 饲料间 窝别间 误 差

SS ( 14134.40 ) ( ) ( 667.60 ) ( )

DF ( ) ( ) ( ) ( )

MS … ( ) ( 95.37 ) ( )

F值 … ( ) ( )

96

医学统计学试卷五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C 2.A 3.B 4.D 5.C 6.A 7.A 8.B 9.E 10.E 11.B 12.A 13.B 14.A 15.B 16.C 17.E 18.A 19.C 20.E 21.E 22.B 23.B 24.E 25.B 26.E 27.B 28. D 29.D 30.D 31.A 32.C 33.B 34.B 35.D 36.A 37.D 38.C 39.B 40.A 41.B 42.B 43.C 44.E 45.E 46.D 47.B 48.C 49.C 50.B 51.C 52.A 53.C 54.A 55.E 56.D 57.C 58.B 59.A 60.E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F 2.F 3.F 4.F 5.T 6.F 7.T 8.T 9.F 10.F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单式条图、复式条图 2、独立性、正态性、方差齐性 3、处理变异、区组变异、误差 4、均数、标准差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 5 分, 共 20分) 1、(1)计量资料 (1分) (2)配对设计 (1分) (3)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应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先求差值,利用公式tddSdSd/n求出统计量,作出统计推断结论。 (3分) 2、(1)计数资料,配对设计 (2分) (2)

B

A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70 20 90 阴性 4 6 10 合计 74 26 100

采用配对设计2检验,b+c<40,要校正2,自由度v=1,H0:A、B两种试纸阳性率相同, H1:A、B两种试纸阳性率不相同

=2(bc1)2bc1522=3.84,p<0.05,所以按α检验水准拒9.375 2(0.05,1)24绝H0,接受H1,即A、B两种试纸的阳性率不同。 (3分)

3、(1).计量资料 (1分)

97

(2).配对设计 (1分) (3).用配对设计t检验 (2分) 条件:差值要服从正态分布 自由度=8-1=7

检验假设:H0:μd=0 H1:μd≠0 公式:td0 sd(4).如果得到的t>tα(ν),则p<α,按α检验水准,拒绝H0,接受H1,可以认为该药有降低舒张压的作用。 (1分) 4、

变异来源 总变异 饲料间 窝别间 误 差

SS ( 14134.40 ) ( 9375.00 ) ( 667.60 ) ( 4091.80 )

DF ( 39 ) ( 4 ) ( 7 ) ( 28 )

MS … ( 2343.75 ) ( 95.37 ) ( 146.14 )

F值 … ( 16.04 ) ( 0.65 )

(5分)

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