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庆市2号线轻轨沿线景观格局空间分异研究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第35卷 第1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O年2月 Vo1.35 No.1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Feb. 2010 文章编号:1000—5471(2010)01—0150—08 重庆市2号线轻轨沿线景观格局空间分异研究 郭月婷 , 廖和平 , 彭 征 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在RS和GIS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重庆市1986年、200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资料和 2007年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作为信息源,选取破碎化指数、多样性指数等4项景观指数,对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 2号线沿线2km范围内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运用缓冲区分析方法,沿2000年和2007年轨道交通以 0t0.5 km,0.5~1 km,1~1.5 km,1.5~2 km建立双侧缓冲区,提取住宅用地、城市水域、商服用地、工业用 地、公园绿地5种重要景观要素信息,通过计算各缓冲区内各项要素的景观指数,分析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 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异状况.结果表明,轻轨2号线建设对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表现出较强的吸引效应,景观破碎 化指数趋于减小,空间集聚不断加强;商服用地破碎化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随着缓冲区距离增大呈现降 低趋势;公园绿地分维数和形状指数较低且变化不明显;城市水域景观形状较简单,稳定性强. 关键词:轨道交通;景观格局;空间分异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的学科 ,起源于中欧和东欧,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 拓和迅速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口 ].近年来国内景观生态方面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 ” ,不少学者以3s技术 为支撑,结合景观格局定量化分析软件FRAGSTATSl_1卜¨],开展了许多景观格局定量化研究.但大多数工 作所涉及的是湿地、绿洲或温带森林等景观口 ,就我国山地丘陵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而言,对于该区域景 观格局动态的定量研究少有报道.重庆市作为山地丘陵城市的代表,其轨道交通2号线的建成对局地景观 格局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借助景观生态研究手段,定量化研究该地区不同时期的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尤 为必要.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该地区景观的结构组成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进而可为该地区景观管理以 及景观格局优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单一景观要素格局是由各种大小参差、形状不一的斑块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形成.这样的格局反映了景 观要素的自身特征,同时也反映了景观本底的空间变化,还反映了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生态 因子对格局的影响凹卜。引.各种景观要素的斑块交错分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景观镶嵌体.本文选 取重庆市轨道交通南北线2号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计算了1986--2007年轻轨2号线沿线住宅用地、工业 用地等5种要素的景观指数变化,同时运用GIS和RS手段,对2000年和2007年轨道交通2号线周围的 景观格局情况进行缓冲区分析,提取线路两侧0~O.5 km,0.5~1 km,l~1.5 km,1.5~2 km的带状区域 的景观要素信息,从空间角度研究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景观格局的分异情况. 收稿日期:2009—05—19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2006BM14B04). 作者简介:郭月婷(1983一),女,吉林蛟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国土规划研究 通讯作者:廖和平,教授. 第l期 郭月婷,等:重庆市2号线轻轨沿线景观格局空间分异研究 151 l研究区概况 重庆市是我国中西部唯一的巾央直辖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现代制造 业基地,地处四川盆地向盆地边沿过渡的地带,幅员面积8.24万km ,位于东经lO5。1l ~110。11 ,北纬 28。l1 ~32。13 之间,辖区东西长470 km,南北宽450 k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近年来,重庆市开始快 速轨道交通的建没.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东起渝中半岛的较场口,西至大渡口的新山村,穿越渝中区、九 龙坡区、大渡口 . 本文的研究范同为重庆市轨道交通2号线较场口至新山村路段及两侧2km范围内区域,总面积b。 km .该路段1988年开始规划,2000年l2月开始动工,是重庆市主城区首条高架轨道交通轻轨线路,也是 连接重庆市中心组团(渝中 )与大渡口区、九龙坡区等其它副中心组团的纽带. 2 研究方法 2.1 景观要素类型划分 在景观格局研究中,常将嵌块体类型视为土地利用类型.也就是说,可以用一定级别的土地利用类型 表示景观中的嵌块体类型,至少在人类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可以如此 .因此,本文将研究区景观格 局种类的嵌块体类型与土地利用类 视为同义语,景观空间格局亦即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本文的嵌块体 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主要是在土地利用类型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现状选择了5类景观嵌块体 类型(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工业用地、城订亍水域、公园绿地). 2。2数据源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资料包括:重庆巾1986年、200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资料,轨道号为pt28r039 和p128r040,2007年数据采用重庆市规划局完成的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 采用如下程序进行数据处理:①利用遥感解译软件ENV1(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进行影 像纠正;②结合区域环境背景进行实地调查,参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企土地分类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通 过目视判读,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③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勾绘地块的边界,得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地利 用镶嵌图;④根据不同的经济、文化和生态功能,提取住宅用地、T业用地、商服用地、公园绿地和城市水 域5种景观类型的图斑属性,形成各类景观斑块镶嵌的空间分布图;⑤在A rcGis9.3软件的辅助下,以重 庆轻轨2号线为轴线,2 kin为研究范围,每0。5 km做一缓冲区,形成双侧缓冲区的带状区域,获得相应属 性数据;⑥计算景观指数,对重庆轻轨2号线沿线地区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 2.3 分析方法 在景观类别水平上本文选取破碎化指数(FN)、平均斑块面积(MPS)、形状指数(LSI)和分维数(PAF— RAC)共计4项指标来表征重庆轻轨2号线各景观类型的空间格局变化. (1)平均斑块面积 MPS一 A 景观中所有斑块的总面积除以斑块总数。A为景观总面积,N为斑块总数. (2)景观破碎化指数 景观斑块的破碎化指数用以描述整个景观或某一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表达式为: FN 一 FN,一 』 式中,FNt为整个研究区的景观斑块的破碎化指数,而FN:为某一景观类型的斑块破碎化指数,N 152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投稿网址http://xbgjxt.swu.cn 第35卷 为景观各类斑块的总数,N 是景观总面积,MPS是景观中某类斑块的平均面积,N,是景观中某类斑块的 总数. (3)景观形状指数 景观形状指数是将计算尺度从单个斑块上升到某类景观或整个景观.其表达式如下: LSI一 A 式中,E为景观中所有斑块边界的总长度,A为景观总面积.当景观中斑块形状不规则或偏离正方形 l・i,l SI增大. (4)分维数 对于单个斑块而言,其形状的复杂程度可以用它的分维数来量度,值越大表明该要素的景观结构越复 杂.斑块分维数可以下式求得: P—kA / 即: 2ln( ) 一 一 式中,P是斑块的周长,A是斑块的面积, 是分维数,k是常数.对于栅格景观而言,k一4.一般来 说,欧几里德几何形状的分维为1;具有复杂边界斑块的分维则大于1,但小于2. 通过计算1986年、2000年、2007年研究区域内五种景观要素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轻轨2号线沿线 景观格局的演变. 3景观要素分析 3.1住宅用地景观格局分析 1986年到2007年重庆轻轨2号线沿线研究区域内住宅用地景观面积大幅度增长,20年来增加了 9.914 km。;在总面积增加的同时,平均斑块面积呈增加趋势,斑块数减少(表1),同时,其分维数、形状指 数趋于降低,破碎化指数逐渐增大.住宅用地景观要素斑块在研究区各缓冲带内分布较多较广,远远高于 其他景观要素,在O~O.5 km和0.5~1 km缓冲带的斑块数最多、所占缓冲带比重最大,此后缓冲带内斑 块数有所减少,但远远高于其他几种景观要素斑块数目的总和,各缓冲区内平均斑块面积差别不大(表2). 通过对2000年和2007年住宅用地的空间研究发现,在0~O.5 km和0.5~1 km缓冲带范围内,住宅用地 破碎化指数较高,表明在这一范围内,住宅用地分布较分散.同时,研究发现:住宅用地景观要素的景观形 状指数和分维数都与缓冲区的距离关系密切,随着缓冲区距离的增大,其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呈现降低的趋 势,在O~O.5 km缓冲带其值最大(图1—6).这表明,距离城市轨道交通较近,住宅用地斑块的几何形状 趋于复杂,受轻轨2号线建设的影响也最大. 表1 1986,2000。2007年研究区景观要素斑块数及面积比较 住宅用地 9O9 1o 159 27l l42 16.8O2 19.779 2.316 5.520 2.oo1 o.o18 1.978 o.o15 849 5 22.729 9.889 O.O27 719 5 141 169 83 26.716 9.889 3.436 1O.564 4.358 O.O37 城市水域 商服用地 工业用地 公园绿地 1.978 O.O21 o.O38 o.O23 1.978 151 219 126 3.O98 8.364 2.916 o.024 o.063 o.o2O O.O14 O.O53 第1期 郭月婷,等:重庆市2号线轻轨沿线景观格局空间分异研究 153 3.2工业用地景观格局分析 . 1986--2007年研究区域内工业用地面积大幅度增长,2O多年间共增加5.044 km ,斑块数目减少较 多,共减少102个(表1).通过对2000年和2007年各缓冲带内工业用地面积和景观指数的比较分析得出, 工业用地表现出与住宅用地完全不同的分布趋势,随着距轻轨2号线距离的增加,工业用地景观总面积、 所占各缓冲带比重和各缓冲带内斑块数均呈增加趋势;景观破碎化指数随距城市轨道交通距离增加而增 大,2007年在l~1.5 km缓冲带范围内,丁业用地破碎化指数达到最大值0。155,之后略有降低,表明工 业用地在这一范围内分布较分散(表2).通过对各缓冲区内_T业用地景观形状指数和分维数的对比发现, 这两项景观指数都随着缓冲区距离的增大,呈现增加的趋势,其景观的斑块形状表现为趋于不规则(图1— 6),稳定性逐渐增强,受轨道交通建设的影响趋于减小. 3.3商服用地景观格局分析 商服用地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包括批发零售用地、住宿餐饮用地、商务金融用地和其他 商服用地.作为居住用地的配套设施用地,l986年到2007年重庆轻轨2号线沿线研究区域商服用地景观 总面积逐渐增加,2O年来增加了1.080 km ,且距轨道交通距离越近,增加值越大.商服用地随着距轻轨2 号线距离的增加,景观指数表现出明显变化.2007年商服用地斑块数和景观面积在0~0.5 km均达到最大 值,此后逐渐减少.破碎化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随着缓冲 距离的增大,呈现降低的趋势.这表 明,商服用地趋向于向距离轨道交通近的 位集中,原因是轨道交通的独特优势使得交通町达性增强,带 来人流的集聚,从而带动了沿线商业、配套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众多商家纷纷在轨道沿线布局设点, 商服用地更趋于向轨道交通近的区位分布,由此在重庆轻轨2号线沿线形成了解放碑商圈和杨家坪商圈. 3.4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公园绿地指城镇、村庄内部的公园、动物园、植物囝、街心花园和用于休憩及美化环境的绿化用地. 1986 2DO7年研究区域内公园绿地面积逐渐增加,斑块数目趋于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增大.表2显示, 2000年和2007年,公园绿地在0~0.5 km范同内所占比重最大,分别占缓冲带面积的8.346 和 10.146 ,呈增长趋势,同时破碎化指数增大,分维数与形状指数减小.通过对2000年和2007年各缓冲区 154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投稿网址http://xbgjxt.SWU.cn 第35卷 内公园绿地各项景观指数的对比,表明在O~O.5 km这一范围内,其景观总面积和平均斑块面积均达到最 大值;破碎化指数为最高,远高于其他研究区域.各缓冲带内分维数和形状指数较低且变化不明显.表明 公园绿地景观总体形状比较规则,在O~O.5 km范围内,分布较多较广.其主要原因是轻轨2号线的开发 建设,使得住宅用地大量增加,因此对其配套的公园绿地需求增大;另外在这一范围内李子坝至佛图关部 分高架轨道沿鹅岭公园北部依山而上,四周全部为自然绿化景观,另外从袁家岗至动物园部分凌驾于城市 于道的中心绿化带上方. .........45 40 35 3O 25 20 15 1O 05 4O 35 3O 霎 15 10 5 0 986年 2000年 年份 2007年 1 986年 -住宅用地口工业用地一住宅用地一城市水域口商服用地 口工业用地■公园绿地 2OOD年 2007年 年份 _城市水域口商服用地 _公园绿地 图1 1986—2O07年景观要素分维数比较 0.45 0.4O 图2 1986--2007年景观要素形状指数比较 5 .0 5 O 5 0 .鬟 落0.15 O.1O O.O5 O 岫啊瞳■疆似 ■■■I位朋 置 1 986年 2OOO年 2007年 年份 一住宅用地_城市水域口商服用地 口工业用地■公园绿地 景观要素 n2ooo年oNo.5 km一2007年O~O.5 km口20O0年0.5~1 km 口2∞7年O.5~1 km■20OO年1~1.5km■2oO7年1~1.5km 一2OOO年1.5~2km目2007年1.5~2km 一 一图3 1986—2O07年景观要素破碎化指数比较 图4 2000年和2007年景观要素形状指数对比 咀一 盥 皿 I副妊 蝌 蛩 髻 住宅用地城市水域商服用地工业用地公园绿地 景观要素 ■2O∞年O~0.5 km一2007年0~O.5 km口2000年0.5N 1 km 口2007年O.5~1 km一2000年1~1.5km ̄2007年1~1.5 km ●2O∞年1,5~2km口2007年1.5~2km ・ 景观要素 n 2000年ONO.5 km mr2007年ONO.5 lc,n ̄2000年0.5N 1 km ]2007年0.[5N1 km i2000年1~1.5kmu2007年I~1.5km "2000年1.5~2 km naoo7年1.5~2 km 图5 2000年和2007年 图6 2000年和2007年 各缓冲带景观要素分维数 3.5城市水域景观格局分析 各缓冲带景观要素破碎化指数 城市水域和公园绿地起着支撑整个研究区域景观生态性功能的作用.城市水域是研究区唯一景观面积减 少的要素,其面积由1986年的19.779 km。下降到2000年的9.889 km2,2000年后面积保持不变;斑块数同样 减少了一半,因此城市水域景观平均斑块面积未发生变化.各缓冲区城市水域景观形状指数比其它要素小,分 维数也较低,说明城市水域景观形状较简单,稳定性强,且2000年至2007年景观指数变化不明显.城市水域 景观在1~1.5 krn缓冲带内,景观面积和平均斑块面积均最大,分别为4.178 km 和1.044 km ,景观破碎化 指数达到最大值0.206,都远高于其他各缓冲带.原因是在1~1.5 km范围内,城市水域面积的大部分为长江 第1期 郭月婷,等:重庆市2号线轻轨沿线景观格局空间分异研究 155 水体,人_[改造的池塘、河渠较少,因此平均斑块面积较大,分布较广,景观形状表现出一定的规则化. 4景观格局分异的成因分析 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驱动因素,一类是人为驱动因素.自然驱动因素 常常是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上作用于景观,它可以引起大面积的景观发生变化;人为驱动因素对景观的影响 十分重要.对于重庆轻轨2号线沿线的研究区而言,自然驱动因素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相对不大,人为活动 因素占据着优势地位. 4.1经济驱动因素 经济增长是城市景观变化的主要动力之一 ,城市用地实质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问题.尤其重庆 直辖以来,经济发展迅猛,GDP从1998年年增幅8.4 跃升到2004年年增幅12.2 的高峰,2005年达到 11.8 ,与GDP增幅对应的重庆房价涨幅,也从l998年的12.4 上升到2003年的最高峰32 ,2004年 涨幅约为27 .重庆轻轨2号线沿线地区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随着人口的增加,住宅用地和 工业用地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城市化过程是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原因.在外来投 资、产业发展和人口逐渐增多的驱动下,第二、第j产业用地迅速增长,同时城市化水平提高,丁业、居住 用地的需求使得城市水域面积有所减少. 4.2轨道交通建设 重庆轻轨2号线的建设不仅起到疏导沿线客流的重要作用,而且增加了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率、加大了 土地开发强度,促进和引导土地向居住、商业等收益高的用地类型向轻轨沿线布局,这种互动关系几乎是 世界各国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共同特征,而这些特征可以从轻轨2号线沿线土地面积的变化数量、 所占比例等指标上得到明显体现.本研究中居住用地、商服用地、工业用地和公园绿地均呈增长趋势,表 明轨道交通的开通加快了其沿线土地的开发速度 强度.轨道交通的开通减少了通勤时问时间,加大了运 输能力,从而吸引了居住和工业用地的大量开发,导致区域内作为相关配套设施用地的商服用地、公园绿 地等城市用地类型面积增加,辐射带动其周边经济的发展. 4.3土地政策引导因素 重庆直辖后初期一段时期,政府供应土地由原来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行政划拨供地方式,向有偿、 有限期、有流动的出让供地方式转变;在土地有偿使用方式巾,主要采取出让方式供地,基本 采取协议 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轻轨2号线沿线土地资源的大量开发.2001年国务院15号文件要求商业性 房地产开发用地必须招标拍卖出让和2002年国土资源部第11号令规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四类 用地必须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要求和交易规则的建立与完善,使得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 重庆市经营性土地资源配置中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同时,有竞争性的工业用地也开始步人市场配置的轨 道.另外,按照最新的规划,重庆将建成“九线一环”总长度513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在重庆的轨道 交通建设中,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建设的条件,在轨道车站周边尽可能多地建设一些安居房作为土地储备. 由此可见,土地政策的引导对重庆市2号线轻轨沿线景观格局发生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5 结 论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利用重庆市1986年、2000年I andsatTM遥感影像资料和2007年中 心城区用地现状图作为信息源,选取破碎化指数等4项指标,对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景观格局 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7年问,重庆市轻轨2号线沿线景观要素面积趋于增加,平均 斑块面积逐渐增大,整体景观的形状向着简单化和稳定性方向发展.同时运用缓冲区分析方法,沿2000年 和2007年重庆轻轨2号线按照040.5 km,0.5~1 km,1~1.5 km,1.5~2 km建立双侧缓冲区,将建立 的缓冲区与土地利用图进行空间叠置分析,提取出住宅用地、城市水域、商服用地、工业用地、公园绿地五 156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投稿网址http://xbgjxt.SWU.CD 第35卷 种重要景观要素信息,通过计算各缓冲区内各项要素的景观指数,分析研究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景观 类型的空间分异状况,同时指出,经济驱动、轨道交通建设和土地政策的引导是该区域景观格局演变的主 要因素. 本研究是借助景观生态研究手段,定量化研究重庆轻轨2号线沿线不同时期景观类型指数及景观格局 分异的变化.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该地区景观的结构组成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进而可为该地区景观管理 以及景观格局优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诚然,本研究刚刚起步,是具有探索性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 足之处.如基于边界的某些结构特征进行景观尺度上的动态分析工作尚未涉足,景观尺度上的结构和功能 的研究没有加以深化等,这些也是当前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难点问题.今后,运用RS,GIS和空间模拟等新 方法和新技术,准确解释景观指数及分析结果,将对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的构建将产生积极 的影响。 参考文献: [1]Clarke C,Roff J C,Bard S M.Back to the Future:Using Landscape Ecology to Understand Changing Patterns of Land Use in Canada,and Its Effects on the Sustaninability of Coastal Ecosystems[J].Ices Tournal of Marine Science,2008, 65(8):1534—1539. [2] Kays R W,Gompper M E,Ray J C.Landscape Ecology of Eastern Coyotes Based on Large scale Estimates of Abun— dance[J].Ecological Applicationgs,2008,18(4):1014—1027. [3] Newton T J,Woolnough D A,Strayer D L.Using Landscape Ecology to Understand and Manage Freshwater Mussel Populations[J].Journal of the North American Benthological Society,2008,27(2):424—439. [4] Rhemtulla J M,Mladenoff D J.Why History Matters in Landscape Ecology[J].Landscape Ecology,2007,22:1—3. [5] Gr0ssinger R M,Striplen C J,Askevold R A,et a1.Historical Landscape Ecology of an Urbanized California Valley: Wetlands and Woodlands in the Santa Clara Vally[J].Landscape Ecology,2007,22:103—120. [6] Lasanta T,Gonzalez—ttidalgo J C,Vieente—Serrano S M,et a1.Using Landscape Ecology to Evaluate an Alternative Management Scenario in Abandoned Mediterranean Mountain Area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78(1— 2):101~114. [7] Groom G,Mucher C A,Ihse M,et a1.Remote Sensing in Landscape Ecology: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in a Europe— an Context[J].Landscape Ecology,2006,21(3):391—408. [8] 丁圣彦,钱乐祥,曹新向,等.伊洛河流域典型地区森林景观格局动态[J].地理学报,2003,5(8):354—362. [9] 宋开山,张柏,于磊,等.基于RS与GIS的通化地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FJ].山地学报,2004,23(2):234—240. [io] 王兮之,Helge B,Michael R,等.基于遥感数据的塔南策勒荒漠一一绿洲景观格局定量分析[J].生态学报,2002,22 (9):1491—1499. 1] 徐建华,方刨琳,岳文泽.基于RS与GIS的区域景观镶嵌结构研究[J].生态学报,2003,23(2):365—375. 2] 宗跃光.大都市空问扩展的廊道效应与景观结构优化——以北京市区为例[J].地理研究,1998,17(2):119—124. 3] 卢玲,李新,程国栋,等:黑河流域景观结构分析[J].生态学报,2001,21(8):1217—1224. 4] 毛蒋兴,闫小培.城市交通干道对土地利用的廊道效应研究一以广州大道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 2O(5):58—61. 5] 李秀珍,肖笃宁,胡远满,等.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对养分去除功能影响的模拟[J].地理学报,2001,56(1):32—43. 6] 赵 清,郑国强,黄巧华.南京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特征与空间结构优化[J].地理学报,2007,62(8):870~878. 7] 丁圣彦,钱乐祥,曹新向,等.伊洛河流域典型地区森林景观格局动态[J].地理学报,2003,58(3):354—362. 8] 王瑞玲,黄锦辉,韩艳丽,等.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J].人民黄河,2008,30(io):14—17. 9] 郭 泺,杜世宏,杨一鹏.基于RS与GIS的广州市森林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 24(1):96一l12. [2o] 卢晓宁,邓 伟,张树清.近50 a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J].干旱区地理,2006,29(6):829—837. [21] 丁圣彦,梁国付.近2O年来河南沿黄湿地景观格局演化[J].地理学报,2004,59(5):653~661. 第1期 郭月婷,等:重庆市2号线轻轨沿线景观格局空间分异研究 157 [223熊春妮,魏虹,兰明娟.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景观动态的多尺度分析口].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o(5): 128—134. [23] 李阳兵,王世杰,容丽.不同石漠化程度岩溶峰丛洼地系统景观格局的比较[J].地理学报,2005,24(3):371—378. [24] 杨红梅,邱道持,张传华,等・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比较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1(2):165—169. [25] 洪惠坤,陈智,吴彦山.三峡移民安置区土地环境问题与生态利用模式r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3(11):44—48. [263刘力,邱道持,粟辉,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5 5:887—89o [27]杨 伟.渝北区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45—46. Research on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s along Chongqing UMT Line 2 GUO Yue~ting . LIAO He—ping ,PENG Zheng 7-School of Geography Science,Southwest University,Cl ̄ongqing 400715,China: 2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 16,China Abstract:Supported by remote sensing(RS)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the landscape pattern along Chongqing UMT Line 2 was analyzed using the TM images in 1 986 and 2000 and the land--use map of the urban area of Chongqing City in 2007. Mean plaque area,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dex, and index and fractal dimension were chosen to Dresent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Chongqing UMT Line 2.By buffer spatia1 analysis of 0 ~0・5 km,0.5~1 km,1—1.5 km and 1.5—2 km of Chongqing UMT Line 2 in 2000 and 2007,residentia1 Iand,city water body,land for commercial use,industrial land and green space were extracted as five important elements of the landscape. By calculating landscape indices of these five elements,the sDatial dif— terentiation of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Chongqing UMT line 2 was display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 986 to 2007,Chongqing UMT Line 2 exerted a strong effect of attraction on residentia[1and and industrial land.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dex tended to decrease. Space concentration was steadily strengthened. I.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dex,landscape shape index and fracta1 dimension of land tor commercial use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of the buffering area from Chongqing UMT Line 2.Landscape shape index and fractal dimension of green space were reiativeIv Iow and did not ehange significantly.The shape of city water body was simple and its stability was good. Key words:light railway;landscape pattern;spatial differentiation 责任编辑欧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