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职院校发展对策分析

2022-05-25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产业与科技论血2019年第18卷第6期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职院校发展对策分析□廖海玲【内容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伴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与改革,逐渐走向探寻教育特色的道路。

比对精英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加注重人才能力的均衡发展,致力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必须要面

临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育目标革新的双重挑战.在国家及政府大力扶持民办及私立高职院校的背景下,抓

住机遇、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提高社会认可度以及发展活力,形成具有独特的办学特色,促进高职教育的发

展,正确把握及发展办学特色,在新时期下走可持续、长效发展道路。【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作者简介]廖海玲(1985.7 ~),女,广西桂林人;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校管理高等教育在2002年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高等职业教

培养目标等是实现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通

育的生源、发展市场等进一步得到拓展,但教学阻碍、缺陷也

愈加凸显,特别是高职高专教育生源文化水平大幅度降低,

过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

不足,正确认识及把握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提升教学质量 以及办学效果。综合素质以及行为懒散等,造成高职院校教学困境更加禁锢

了高职院校的发展,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学方法等,人才

培养方案缺乏活力与特色,使得高职院校难以适应新情况及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瓶颈(一)高职院校生源危机凸显。虽然教育大众化降低了 新生入学门槛以及拓展了招生范围,近年来根据国家教育部

新变化。立足于新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现状,针对高 职院校现阶段发展的困境,改革教学观念及施教方法、人0

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高考生进入髙职院校的数量呈现持续 和市场素质,在充分考虑技术因素的前提下去解决市场问题 变得容易,这对于科学化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三)有助于科学化发展过程中管理问题的解决。复合

展、服务于科学化进程的管理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三、复合型大学生的培养对于科学化发展的作用我国科学化发展面临着严峻的人才短缺问题,技术型大

学生人才、市场型大学生人才、管理型大学生人才都比较匮

乏。在这种情况下,要迅速改观科学化发展的人才缺口问 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复合型大学生,尤其是培养同时具

型大学生人才具备了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复合型 大学生的管理素质,最重要的优势在于使其会从管理视角去

审视科学化发展的问题。他们会将自然因素、人力因素、生 产资料因素、市场因素统统纳人一个管理体系,以科学化发

展管理目标去考察各个因素的合理配置。将科学化管理领

备技术素质、市场素质、管理素质的复合型大学生人才。(一) 科学化发展有助于大学生人才缺口问题的解决。

科学化的发展过程需要大量的技术型大学生人才、市场型大 域中抽象的、多属性优化问题,更加科学化管理。同时,因为

复合型大学生同时具备了技术素质、市场素质、管理素质,他

学生人才、管理型大学生人才。假设三个类型人才的配置数

量是1: 1: 1,某地科学化发展需要1.000名技术型大学生,需

们不会割裂技术、市场、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会更多地从技

要1,000名市场型大学生和1,000名管理型大学生人才,总

术角度和市场角度,去考察科学化发展中的管理问题,这种 思维无疑是更加全面的。共需要3, 000名大学生人才。如果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具

备了技术素质、市场素质、管理素质,那该地只需要引进

1,()00名复合型大学生人才就可以了。在人才总量缺口严重 的现实情况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迅速满足科学化 发展对大学生人才数量需求。【参考文献】[1] 王敏.新形势下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途径[J].中国职

工教育,2002,6:19(二) 有助于科学化发展过程中市场问题的解决。复合 型大学生具备了解决市场问题的能力。这些大学生了解市 场需求,熟悉市场规律,能够应对市场变化和规避市场风险,

这将大大提升科学技术生产率的提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转

[2] 王潼.浅谈财务人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型的趋势[J].金融 经济,2018,10;199 -200[3] 文前•牙生.复合型人才培训工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

供人才支撑[J].中国职工教育,2010,10 = 39化。尤其是很多市场问题和技术问题是相互连带的,完全脱 [4] 王芳.企业复合型人才的语言优势培养[J].中国商贸,

离市场去考虑技术是不正确的,完全脱离技术去考虑市场也

是不客观的。但是,复合型大学生因为同时具备了技术素质

2013,35:39~41

• 248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2019 (18) 6产业与科技云下降趋势。一方面是受限于办学资质,大众化逐步推进,加

速了全国本科院校的发展,本科院校数量的持续上升以及办 学实力的强化,导致高职院校优质生源被夺走;另一方面则 是不少高职院校并不具备自身的办学特色,在招生方面面临

2019年第18卷第6期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促进办学模式、教学模式以及管理模式 的革新,明确自身发展思路、发展途径,从而准确把握自身的

教育目标以及办学定位,办学性质,这是高职院校的基础立足 点。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实现科学定位是实现可持续、

较大的压力,尤其是城乡人口出生率呈现下降趋势,社会对

高职毕业生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加之媒体新闻对高校招 生更为关注,招生宣传以及生源等不足,致使不少高职院校

长远发展的基础。创新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办学模式、教育模式以及管理模式的更新。以体制改 革为主,深化管理体制的创新,注重吸引社会资金进入高职 院校中,实现高职院校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以教育投资

面临生源危机。不同于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的生源更加复

杂,从高考生到中专生、技校学生等等,学生文化水平、综合 效益为主的管理模式,强化人才培养回报从而紧跟市场人才

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招聘教师形成优质的教师队伍,确

素质以及行为、思想等差异性明显,也加重了高职院校学生 管理及教学的负担,在招生以及教育方面处于举步维艰的 局面。保人才支出与人才培养回报处于协调状态。2. 培养模式的创新。高职院校应该坚持高水平、深入化 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以及订单式等人才

培养模式,深入扎实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优质化以及

(二)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资源的紧缺是相对 而言,比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教学资源以及教

学手段等比较落后,且由于高职教育规模的急剧增长,直接

科学化.确保毕业生素质、能力及技能满足市场人才要求,避

导致高职教育资源严重缺乏,无论是实训中心还是课堂教学

设备、实验室等等都没能跟上时代教育的步伐,使得不少高 职院校依旧是采用传统板书+实习的教学模式。资金、师

免形式化,促进教育水平以及教学方式的改进,引入新时代 的教育理念以及信息化教学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3. 强化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强化以“双师型”教师队 伍为主,创建办学的特色保障来源于人才定位的科学化、教

育的创新,以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目标及特点为主,积极探索

资、办学特色等缺乏,特别是办学特色的不足,使得专业设置

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存在较大的“代沟”,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由于办学思路不清晰,高职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体系及管

多种途径塑造双师型队伍,提倡教师进企以及企业技术人才

理,在学生管理以及教学资源、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一

定缺陷。尤其是一些从中专,中职学校升级以及新创办学

进校等,以兼职和全职等各种方式吸引及鼓励专业顶尖技术 人员、管理人员在高职院校担任讲师、教师以及技术指导员

校,不仅办学经验不足,教师队伍也比较稚嫩,特別是在学生

管理及人才目标定位上容易受外界干扰,没有自身的办学特

等职位,确保教师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满足特色教学的需

求,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色,从而导致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社会、行业需求。三、结语髙职院校应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合作,实现政府、企业与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职院校发展对策(一) 以政府引导为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高职院校

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生源以及教育资源等都是以地方政

院校三方协调发展,确保毕业生就业质量,以权威政府机构

保障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对接,规范人才就业市场以及人

府教育目标及发展战略为主,以政府为主导形成以职业院校 教育持续发展及健康发展的政策,是实现高职院校在新时期

才教育培养方案,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教育发展,提供优

良就业环境,实现就业、教育之间相互促进,构建良性循环机

制。仰仗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推动,深化产教融合、

发展下主要外界条件。强化政府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职责,

明确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地位,从而改变社会对

特色办学的理念,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突岀职业院

高职院校发展认识,促进社会发展中职业教育的舆论导向, 从学历证书认定以及毕业生就业等层次转变社会对职业教

校办学特色,在政策及政府引导促进资金、人力资源、教育资

源的配置,使得高职院校在政府及社会的关注下占据一席

育的轻视。基于现代化教育发展走向及需求明确髙职院校教育的

之地。职责,政府应确保高职院校在教育发展以及办学政策中与本

【参考文献1科院校处于同等地位,将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

重要组成,实现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各层次之间的教育体

[1] 周茂东.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职院校发展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5,10:33 ~ 35系、培训体系对接.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发展的机动性,提高高

职院校的教育活力;依法治教,依据《职业教育法》要求落实

[2] 陈宝瑜.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民办高职教育与因材施

教[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4:1 ~3职业教育政策,从办学主体明确到教育资源配置以及社会服

务职责等,以健全的政府服务机构针对地方髙职院校展开全

[3] 谢作栩,王伟宜.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我国社会各阶层 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研究[J].教育学报,2016.2:

面指导与政策保障,围绕劳动市场信息、职业研究、课程开发 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等,从社会服务职责入手完善高职院校

65 -74,96[4] 部艳丽,和艳洁.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办学特 色的创建[J].河南教育(高教),2017,6 = 18-19办学体系,从地方劳动市场信息明确办学方向,以特色专业

或者是特色教育方式,树立高职院校发展形象,以营造优良

[5] 李建求,阮艺华.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教育的因应策略 [J].高教探索,2012,2:38 -40,71舆论及政策环境。(二) 科学定位,创新办学特色。科学定位是要形成高职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2019 (18) 6• 24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