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一中高三年级地理学科知识模块归纳拓展训练
模块名称 初检人 完成 月 号 时间 基础知识点的归纳及课外拓展: 考点一 城市结构与城市等级 1.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分析 (1)根据空间分布判断:市中心、交通干道交会处为商业区,城市外围为工业区,中间道路两侧或市中心交通不便的位置形成住宅区。 (2)根据地租水平判断:影响地租的两个重要因素为交通便捷程度和距市中心的远近。 【易错提示】距离市中心远≠地租一定低 影响地租的因素既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也有交通通达性,还有环境质量的优劣等因素。在靠近城市中心,但是交通通达度低的地方,地租较低;距离市中心较远,但是交通通达度好的地方,地租较高;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区域,地租也会较高。 (3) 考虑生态效益:住宅用地一般建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高级住宅区布局在远离工业区、环境优美的位置。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和河流的关系。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要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在季风区,则布局在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有水污染的企业,一定要布局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时间 沈自尹 城市 再检人 李晓丹 落实 月 号至 月 号 设计人 精检人 李祖堂 鄢显姝
【典例1】 (2015年四川文综,5~6题)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1)~(2)题: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 A.行政区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典例2】(2015·江苏卷)图1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3-4题。
3.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4.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2.城市等级与城市的功能、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城市距离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典例3】[2015·北京卷] 图69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考点二 城市化及其影响 1.城市化的三个标志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市人
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后期阶段;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2.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从起步早晚、城市化水平高低、速度快慢及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郊区城市化:二战以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 (2)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人口外迁出现了新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这一过程称之为逆城市化。 (3)再城市化: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市中心的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一些城市在市区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 【典例4】 (2015年重庆文综,4~5题)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7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措施
2.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住房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典例5】(2015·高考全国卷Ⅰ,T3,4分)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 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典例6】(2015·高考全国卷Ⅱ,T1,4分)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1、最近5年高考例题汇集: 选择题 1(2015·海南卷)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30° 地 30° 中 海 开罗 尼 首都 河流 埃 罗 红 河 运河 洲界 国界 未定国界 及 北回归线 海 10.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A.平衡地区发展 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 D.吸引国家投资 11.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农业发达 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 D.交通便利 12.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A.农业 B.制造业 C.建筑业 D.服务业 10.C 11.B 12.D (2015·安徽卷)图5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25~26题。 6000 5000 3000 4000 面积(km2) 2003年 2006年 2009年 2013年 2000 1000 0 耕地 林地 建设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地
25.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6.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25.D 26.C 表2 答案:例题1:1C 2B 例2:3.D 4.A 典例3:B 典例4 6 B 7 A典例5 C 【典例6】 D 五年高考选择题:1-5 B B C B B 6-10 C D C B D 11-15 B B C B B 16-20 D D B B C 非选择题:(1)甲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流速较快);甲省很多河流互不连通,未形成河运网络(甲省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2)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甲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出为主,乙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 (3)矛盾:城镇用地(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 依据: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规模大).
研读考纲找出近3年高考中的空白点并结合高频考点进行原创设计预测题 选择题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 (a)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 (b)示意地租变化。读图回答1~2题: (a) (b) 7.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A.西风;自西向东 C. 东南风;自东向西 B.西北风;自东向西 D.东风;自西向东 8.图(b)中曲线能反映图(a)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D 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功能组成示意图,河边的箭头指示河水流向。读图,完成9~10题。 9.城市中的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在图中分别对应的图例应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10.甲地拟规划为疗养区,其有利的区位是( ) ①处于上风向 ②处于河流上游 ③地势高 ④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D 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人口密度的变化说明该城市( ) A.出现逆城市化 B.城市功能区出现分化 C.市中心交通不便,地租降低 D.城市等级提高 (2)与1990年相比,该城市2010年( ) A.城市用地规模明显扩大 B.地区人口分布趋向均衡 C.城市人口数量明显减少 D.城市人口比重明显上升 答案:B B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镇人口比重一直在上升 B.2014年城镇人口数可能超过农村人口数
C.城镇化水平非常高 D.新中国成立至今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2)促进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上升的原因是( ) ①工业已转向技术密集型 ②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③第 二、三产业发展较快 ④行政区划调整及户籍制度改革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B D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B.①②④ D.②③④ 1.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D.环城路 2.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 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 3.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答案:C B D 下图为美国东部地区某城市三个时期常住人口密度变化图,图中楼高为最后一时期商务楼的相对高度。读图,回答1~2题: D.①②④
1.该城市三个时期由早到晚的先后顺序是( ) A.T1 T2 T3 C.T2 T3 T1 答案 C 下图是1950~2050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B.T2 T1 T3 D.T1 T3 T2 (1)比较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的变化差异。 (2)据图分析2010年之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答案: (1)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2010年前增加,之后递减;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减少。 (2)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减少。 1 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 乙 丙 丁 B.甲 丙 乙 丁 C.丁 丙 乙 甲 D.丁 乙 丙 甲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 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下图为2004年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状况。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位于亚洲 B.德国人口增长数量大于英国 C.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高 D.发达国家人口密度普遍较小 4.中国人口密度比印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 B.领土面积更大 D.人口总数更少 读“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5~6题: 5.能正确反映图甲、图乙所示信息的说法是( ) A.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抚养比趋向平衡 B.图中所示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高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 C.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涌入中心城区 D.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 6.关于外来常住人口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对城市发展影响不大 B.外来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质大大提升了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
C.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实现“健康城市”模式的主要方式 D.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7-8题。 7.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8.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 66万平方公里。下表为新疆人口统计数据回答9-10题。 9.新疆 A. 2010年人口增长己接近“三低”模式 B.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农业人口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 10.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 A.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 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C.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O~14岁人口比重上升 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离,死亡率大幅下降 11.下表是南美四个国家的人口资料, 如果将15-64岁之间的人口数视为可劳动人口数,某跨国公司想到南美设立工厂,选择设厂国家的考虑因素只是各国可劳动人口数的多寡。则该公司最可能选择设厂的国家是
A.哥伦比亚 B.玻利维亚 C.巴西 D.智利 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年龄构成”状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12~13题。 农业从业人员年龄构成(%) 20岁以下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51岁以上 1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 A.西部地区农业从业人员中,31-40岁比重最大 B.20岁以下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中部地区最大 C.41-50岁的农业从业人数,东部地区最多 D.4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东部地区最大 13.我国东部地区4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水平低 B.农业劳动强度大 C.二、三产业吸纳中青年人口多 D.计划生育政策影响 14.阅读图表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东部地区 4.2 13.5 22.0 25.0 35.3 中部地区 4.9 13.8 24.5 23.5 33.3 西部地区 6.4 16.5 25.3 20.6 31.2
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呈现出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 , 简述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原因主要有哪些? 15.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题。(20分) 材料一:2015年9月,联合国发布数据称,欧洲将迎来“战后最大难民潮”,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战争、局势动荡地区。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材料二:一个叙利亚家庭需要花费两年的家庭收入,才有可能将家中的年轻人送到欧洲。到达欧洲后,他们要找到工作或者做买卖,再将攒下的钱寄回家里,让其他的家庭成员来团聚。 材料三:叙利亚邻国示意图和难民分布图(下图) (1)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6分)
(2)从人口角度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对德国带来哪些影响。(10分) (3)说出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的突出特征,并简析其原因。(8分) 答案:选择题:1-5 B B C B D 6-10 D A B A B 11-13 C D C 14.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2)南部沿海地区 ①增加劳动力;②增强社会活力;③促进经济发展;④推动城市化进程。 (3)①国家政策支持;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③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15.答案:(1)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救助(社会福利);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宽松的难民政策。(6分) (2)有利: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4分) 不利: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6分) (3)多分布在邻国;分布在多个国家。原因是距离近,路费少;走陆路(不走水路),易于到达;同处中东,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等差异小。(8分) 批注 可以印发,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等待老师在本周内讲解。 教研主任签字确认: 李啟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