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微型写作教学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微型写作教学

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微写作一般两百字左右,主题明确而单一,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这样的写作如果不经历专门的训练,很容易变得千篇一律,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微型写作能力的教学,以便学生能有效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微型写作教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语文;微型化写作 引言

近年来,微型写作的应用比较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组词造句和立意写作能力,并在实践中取得不错的效果。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长篇的文学作品很难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相反,一些篇幅短小、重点突出、简单易懂又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或哲学内涵的文学作品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微型写作。

一、“微写作”教学概述

“微写作”,从字面来理解是“微型写作”,它虽然是随着微时代而出现的,但是它却并不是一种新事物。早在1983年的高考中,当时语文科目的考试就出现了“小作文”的字眼儿,与当下流行的“微写作”形式一致。对于“微写作”,大家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郭素青认为:“微写作是阅读写作中的即时性写作,其篇幅小、耗时少、针对性强、操作简单,或一个词一个标点,或一句话或三言两语,可以发议论、说心情、记思想、谈感受,不需要长篇大论,它可以由一个个小片段组成。这种写作在课堂上可以随时进行,类似于网络上的“微博”。”石远剑则将“微写作”界定为“可简单地称为利用‘微博’进行写作训练,即以“微博”网站或者客户端为工具进行发布信息的写作方式”。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文献对“微写作”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此处就不做一一论述。总之,“微写作”就是用书面语言形式进行的一种字数在200字左右、语言精练的书写活动。 二、微型化写作教学的必然性 (一)弥补了写作教学的不足

随着语文学科的发展,在写作教学上的纷争也一直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语文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文道之争”。“文”是指语文知识教育,“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并强调作文教学要注重文道统一,既有文学表达性又体现思想政治性。此后随着写作开始注重序列化和形式化,在作文写作教学中明确提出要重视文章结构和内容,微型化写作也随之产生。它的出现打破了作文教学课程化模式化的现象,方法上更为灵活,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支架,主要从文章主题、写作技巧、组织构思、写稿、修改,五个方面对写作进行指导,在每一方面又注入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讲解,将晦涩难懂的知识逐一打破,让学生好理解易消化。 (二)提升写作教学时代性

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微型化写作”的不同形式和发展历程。古代的对联写作、诗词创作、近现代语文课标中要求的改写、缩写、扩写或是与信息化相结合而产生的微信、微博创作都可以看做是微型化写作的形式。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扩充和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加强了写作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对于教师而言在写作教学的设计上也更加注重对于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与实际生活和时事热点的联系。这都要求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它也扩大了教学内容的外延,增强了写

作教学的时代性。

三、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微型写作教学策略 (一)基于学情设置情景任务

核心素养下的微型化写作更注重与学生实际联系,因此在写作任务的设定上要更加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通过任务安排将学生所要掌握的文体知识和技巧呈现在具体形态上。如魏小娜“真实写作”探索中提出对“文体知识”要有课程更新,应指向真实生活情景的“真实文体”“实用文体”等。在任务设计上还要分析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所面临的各项挑战,学生所要理解的各项情景要素,包括主题、读者、目的等,从而清楚任务的特点。另外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任务的设计也应该更加多样化,满足各方面能力的需求,例如与阅读相结合的读书笔记、文章的扩写与缩写等。

(二)重视阅读积累,夯实语言基础

根据教学经验,大多数学生对写作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甚至会产生恐惧心理。大部分情况下,学生的抵触心理源于自身的写作能力不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丰富内心,利用微写作锻炼写作能力。 积累日常生活中的原始素材

微型写作素材内容的收集离不开日常生活的积累。日常生活中的实践积累是学生收集到的一手材料,较之二手素材,像文章中的例子和名人事例等,更容易让学生的写作饱含情感,并且真实而生动,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善于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小事,或者记忆参加某些大活动时的情景和感受,进行日常生活的原始素材积累。同时,初中老师在进行微写作教学,不能过于理论化,而是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所讲知识的吸收。

“微写作”课堂应该注重过程的系统性

“微写作”虽然源自现实生活,但是仅仅依靠学生自己的课外积累和训练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的,还需要教师保障正常的课堂教学。“微写作”教学要破除是阅读课附庸的尴尬境地,就要有独立的教学过程。而“微写作”教学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创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造情境、设定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分组讨论交流。2.选择写作材料。在审清要求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搜集材料,引导学生寻找与情境有关的材料,然后加工整合材料,根据要求构建框架以及语言表达。3.评价修改。在“微写作”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修改,然后教师再自己修改并选择出优秀的作品和提升空间较大的作品,以此进行评价指导,让学生对“微写作”的写作技巧有清晰的认识,提高自身写作水平。4.总结反思。教师对“微写作”的方式方法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结合自己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提高学生“微写作”能力。

评讲反馈学生微写作的情况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微写作教学时,最后的步骤就是要对学生所写的微写作作业进行及时的评讲,将学生写作的优点和不足以及修改建议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写的好在什么地方,哪里的写作存在不足,应当如何加以改进。此外,在评讲学生的微写作的时候要注意鼓励为主,并委婉的提出修改意见,这样能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且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在微写作上才会获得不断的进步。除了评讲和反馈学生的作品之外,教师在评讲过后还可以展示一些优秀的片段,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是微写作与优秀写作之间的差距,激励学生不断努力

进取。比如,朱自清的《春》中,“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了多种手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该句话的优秀之处,让学生吸收其中的长处,促进微写作能力的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开展微写作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只有找到了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式,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微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丹.初中语文微型写作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黄娅玲.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微型写作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9.

[3]任淳杰.核心素养下的中学语文写作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1):107-109.

[4]王瑶.微型化视阈下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设计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 [5]刘望月.初中微型化写作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