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现状与对策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10年第14期 (总第1 62期) 项代正业文化 )DERN ENTERPRISE CULTURE N0.14,2010 (CumulativetyNO.1 62) 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现状与对策 陈巧燕,顾红伟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摘要:文章阐述了以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为出发点,分析 了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为阳光体 育运动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阳光体育;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0)14—0187-02 2007年4月,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发布了《关于 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并全面启动了“全国 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 启动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 战略的重要举措。因此,阳光体育运动在认真落实“健康第一、 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 的 全面实施,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 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 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吸引青少年走 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 锻炼习惯。 一、高校实施阳光体育的现状分析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教育,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 一环,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学与用的衔接点, 是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 (一)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情况不容乐观 青少年健康状况,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兴亡。据统计, 目前我国有2亿多青少年学生,占全国总人口的15%,他们正处 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在这个发展阶段通过科学的体育锻 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全 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而在2005年第五次全国学生体 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也表明,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 平不断提高,但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速度素质 和力量素质连续十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是连续二十年下降;超 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了 1/4,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了2/3,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 高达83%。在2005年高校招生中,有85%的考生报考专业受限; 在近两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3.7%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而 被淘汰。综上情况分析:学校和社会还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 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倾向,忽视了他们的身 心发展的得与失。加之学校体育课程的体系不完善,学校体育场 地、器材、设施的欠缺,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多样化,课 外活动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受到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影响,各 种电脑和网络信息、游戏等,有些学生开始享受生活,沉迷网 络;更主要还是由于学生自身的惰性,毅力、耐力的下降,缺 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多个角度来说,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 是当务之急,要求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3~5年的时间,使 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 标准》及格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 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二)体育教师队伍呈现不均衡 体育教师是工程师,在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师面 临的问题:一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水平与新课程推进所需 要的教师素质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 要求实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既由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者” 或“执行者”转向体育课程的“开发者”或“设计者”。教育部 体育卫生教育部司长杨贵仁曾指出: “体育教师,尤其是专职 体育教师严重不足”。体育教师是个很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国 高校有几万名体育教师,每所高校在校学生达到几千或几万人, 由于存在着地域差别、城乡差别、环境差别、经济差别等因素, 使传统师资培养体系呈现:一是专业培养口径过窄,培养模式 单一;二是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忽视人文精神教育和创新思维 的培养,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三是课程的科学性没 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四是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再培养、政策重视 不够,没有真正挖掘潜能;五是“母机”教育滞后,实际上体 育教师所处的困境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培养他们的教育领域的一 些由来已久的问题。因此,体育师资资源匮乏和局限性影响了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导致了体育课程教学和体育教 学改革发展的不平衡,也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师的和谐发展,直 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效果。 【三)体育设施匮乏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与现有的体育课程资源 的严重不足,使得当前高校生人均体育课程出现负增长。教师 队伍配备不足和学校器材、场地的匮乏也严重制约着学生们进 行体育锻炼。按照国家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普通高校学校体 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要求,室外场地设施生均4.7 m2— 5.6m ,室内场地设施生均0.3 m2~0.4 m ,合计生均5 nl 6 m2, 浙江省高校与标准最低要求理论上有生均0.43 m2的差距。浙江 省高校共有三大球场地(包括田径场、体育场、灯光球场和体 育馆、田径馆等室内场地中的三大球场地)1682个,面积约 153800 m2,而除室内外田径场外的其他运动项目场地只有200 个,面积约163332 mz,不到三大球场地面积的I1%。学生的活 动场地有限,不少体育器材也都已经严重“老龄化”,体育教学 活动开展十分困难。目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本来就存在不足, 加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能将教育经费投入到体育设施方 面就少之加少,这使得我国很多学校按照大纲要求正常开设体 育课更加举步维艰。 一187—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体育课并列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课外体育活动对提高大学生体育意 高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最关键阶段,高职院校 识、发展大学生个性、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形成自主锻炼,促 二、实施阳光体育的对策  体育改革必须从终身体育的基点出发,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转变 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观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各 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全校工作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加强课外 级各类学校要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 活动的计划性,保持课外运动的经常性和群众性;改善学校体育 突破口和主要体育工作,开展“健康第一”是教育工作落实科学 的场地和设施,激发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积极组建体 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运动多种舆论宣传手段 育俱乐部和协会,广泛推广活动;使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 的结合起来,促进课外体育活动的现代化与多样化。 (八)建立相关的政策保障和管理措施机制 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 理念,使“健康第一”、“以人为本”、“达标争优、强健体 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到 实处。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的督导、学生健康监测制度 “我阳光、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 和体育考试评价制度,对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建立 心,做到“在新闻宣传中见热度,在理论宣传中见深度,在文 起全方位、动态的评价体系。其次,也要开展专项督导和服务制 化活动中见广度”的效果。 (三)优化结构。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定期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检 查,严肃查处加重学生负担的违纪违规行为。建立和完善测试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果记录体系,测试成绩要记入学生档案,并作为毕业、就业、评 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优的重要依据。建立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校实施情况和测试结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 果,根据实施结果的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学院要把开展阳光体  教育的基本保证。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 育运动成果作为检查各职能部门开展体育工作的成就。学历结构,开展高校体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是提升高 校体育师资队伍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培养具有良 干队伍,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以主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四)拓展时间与空间,优化配置体育教学资源 三、结语 “阳光体育运动”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 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在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好师德、现代教育观念、较高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大学体育骨 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引导学生走 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能 够有效、持久、开展和参与“阳光体育运动”,让每个学生都健 体育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充分扩展课程的空间与时间, 康快乐地成长,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充分 利用校内外有体育特长的教师、班主任、校医、家长、学生骨 干等,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馆设施,合理 参考文献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 布局,合理使用有限的物力和财力,开发体育设施资源;做好 标准解读『MI.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 【2】周济.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国学校 动项目资源;形成并逐渐构建起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 体育工作会议。2006-12—23. 的课外文体活动网。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 (五)以 虱家学生体质健康标 为主线 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2006. 阳光体育运动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之间有着相互 [4]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 的内在联系。2007年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摧》是国家 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 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个体在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 有的导向性、层次性、系统性、灵活性、检验性的特点运用与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嘉庆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 体质健康的个性评价标准。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滩 所具 意见(q'.f..[2oo717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体育课程的评价中,充分发挥其在体育课程当中的导向、激励、 社.2001. 监控和调节的作用,使学生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 【7】何志文.从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透析开展阳 身体育的意识。 光体育运动的意义Ⅱ】.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 (六)阳光体育活动与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 [8】舒钧.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Ⅱ】.西昌学 体育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必修基础课程之一,是高等体育工 院学报,2008,(22). 作的中心环节,既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也是核心组成部分, [9】安剑群,赵永峰,陈连珍.“阳光体育运动”在大学体育中 它涉及的是每一位学生,可以认为体育课程是在学校体育工作 中体现素质教育全体性的最佳渠道,也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 体育课堂必须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依法 的发展走向和策略Ⅱ】.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9). [10】李云林.浙江省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与研究【M】. 主渠道。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必须以体育课堂教学为阵地,高校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1】顾慧亚,马绍辉.浙江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效益研 究田.安徽体育科技.2009,(30). 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 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从而引导学生 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七)阳光体育活动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一作者简介:陈巧燕(1982-),女,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助 教,在职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88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