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作者 二、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学习本文的多种说明方法 四、拓展讨论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二、解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研读课文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变形金刚》里的汽车人令我们十分羡慕:他们有轮子,可以在公路上高速行驶;遇到复杂路况时还可以拔出脚来。可惜他们不是动物! 动物身上有轮子吗? 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 今天就跟随一位动物研究专家来探讨这一科学话题。 1、作者——周立明 学生通过阅读《导学》P57了解作者。 2、文体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事理说明文。 知识回顾:还学过哪些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 3、概念 动物:自然界中生物的一大类,与植物,微生物相对。多以有机物为食料,有神经,有感觉,能运动。动物根据水生还是陆生,可将它们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根据有没有羽毛,可将它们分为有羽毛的动物和没有羽毛的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进化:生物的演化过程。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其遗传结构发生改变,并产生相应的表型。在选择压力下,生物群体的遗传组成随时间而发生优胜劣汰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的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使生物适应其生存环境。 (一)阅读课文,熟悉文本:(筛选、提取、概括能力的培养) 1、这篇课文同学们已经在早读课朗读过了,现在就请同学快速阅读这篇文章,同时划出文中的关键语句。(介绍方法:中心句,过渡句,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2、请哪一小组的同学概括文章内容。 (二)理清文章思路 提问: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回答,请同学略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样的思路写出作品的? 明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为文章划分段落。提出问题(1~4),分析问题(5~19),解决问题(20). (一)提出问题环节 接下来我们按照作者思路先进入到提出问题环节。 1、请一同学朗读1~4节。其他同学思考:什么触发作者提出这个问题(有这个想法的)? 2、为了说明“轮子的优点”,作者采用哪些说明方法? (二)分析问题环节 轮子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那我们接下来就进入分析问题环节:动物身上为什么还没有进化出轮子来呢? 1、请同学默读文章“分析问题”部分,找出能够解释“动物身上没有进化出轮子”的理由。(小组讨论后概括回答) 学生发言后小结:作者从细胞角度、动物与环境联系角度分析。 作者对这两种解释都赞同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作者更赞同从动物与环境联系角度思考。那我们也从这个角度思考。 2、为什么说“在自然环境中,腿对于动物来说比轮子更优越”?请同学从文中找到答案后概括说明。 3、陆上动物说完再说水中动物。为什么水中鱼类没有进化出像螺旋桨那样的组织呢?请一同学朗读第15节,找出原因并说说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为了说明“在自然的复杂环境中,轮子不能成为理想的交通工具”,拉巴比拉还从哪里找到了例证?列举了哪两个例子? (三)解决问题环节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原因。那就是——(学生回答)。 作者认为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吗?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解决问题环节。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第20节,思考讨论:作者认为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吗? 2、拓展延伸:你认为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 (四)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1、第5节“很明显,千百万年的生物进化要比有限的几千年里人类的发明高明得多。” 明确:生物进化的力量很大。动物身上为什么还没有进化出适应环境的轮子呢? 2、第20节“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占据这一种生态环境。” 明确:生物会为了适应新环境而产生进化。 (五)说明方法 先请学生回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引用、分类别、摹状貌等)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文章中哪些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简单说说这些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如“据测定,骑自行车依靠人力驱动轮子前进,是当今世界上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其效率比喷气式飞机高5倍,比奔跑的狗或飞翔的鹦鹉高15倍,比飞爬的蟑螂高400倍!”(列数字、作比较。作用:突出轮子的效率之高。) 五、拓展延伸 六、作业 “鹫和鹰的滑翔超越滑翔机,鲸和鳄的潜水技术不低于潜水艇,许多植物的种子俨然是天然降落伞,而章鱼、乌贼的喷水式推进器使喷气式飞机相形见绌。”(举例子、作比较) 上帝在造鱼时,忘记给鲸鱼造出鱼鳔,它却成为水里强大物种。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1、课后习题1、2、3、5; 2、完成《导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