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顶板检测分析制度

为掌握矿压的基本规律,综合分析矿山顶板控制问题,建立健全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责任制,做好顶板管理工作,特制定制度如下:

1、采煤工作面必须进行顶板动态监测。 2、技术科、安检科和施工对组组建测压人员组。

3、测压组人员应分别对工作面的顶板移近量、活柱下缩量及顶板破碎度等进行监测并进行记录。

4、监测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工具及仪表,并负责对仪表及监测工具的维护保养,保证仪器、仪表的灵敏可靠。

5、测压组人员应及时整理分析监测资料,掌握监测进度,并将监测分析结果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为安全生产服务。

6、根据不同监测目的,对所测数据进行细致整理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提出所测工作面矿压规律的认识,并以此分析控制顶板或改进支架等措施。

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

为加强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标准化意识,突出支护质量是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的保证,杜绝支护事故的发生,结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煤矿安全规程》制定本制度: 一、监测组织

成立以主管科长为组长,主管技术员为副组长,安全科长及带班区队长为成员的支护质量领导小组。成立以主管技术员为组长,安全班长和质量验收员为成员的支护质量监测执行小组。由科室主管技术员、安检科抽调人员和施工对组人员组建测压组,对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特殊条件下由总工程师组织召开支护质量会议,研究因顶板岩层变化加强支护管理的措施,并提出改善支护方式的建议,监督支护质量,科室主管技术员对支护质量监测资料进行收集汇总。要求当班监测信息,以及为消除隐患所采取的措施在下一班班前会上就与工人见面。

二、回采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内容

(1)支护阻力观测

利用增压式压力表观测支柱工作阻力的变化情况。在工作面设置不少于10块压力表不定点循环式观测支柱压力情况,由安检科派专人进行监测支柱的的初撑力、工作阻力,并做好记录。

(2)支架活柱缩量观测

用钢卷尺测量支柱的活柱下缩量。 2、顺槽的矿压观测

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利用增压式压力表分别测量轨道顺槽、皮带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支柱的工作阻力,掌握

其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围岩变形时的支柱阻力变化情况。 三、要求及标准

(一)工作面支护

1、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不大于100mm/m。 2、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下沉,∏顶梁接顶严实。 3、梁端至煤璧顶板冒落高度不大于300mm。 4、不准随意留顶煤开采。

5、支柱初撑力不低于规定值的80%(不低于18MPa)。 6、支柱要排成直线,垂直于顶、底板,迎山有力 (二)安全出口与端头支架

1、机头、机尾长钢梁必须成对使用,对柱距0.6m,排距1.0m,钢梁始终覆盖住机头、机尾,严禁空顶,采取一梁四柱进行支设,交替迈步前移,步距1.2m,第一架大棚距顺槽支护间隙不大于0.5m。支柱支撑力不低于18MPa。

2、工作面上、下出口的两巷,超前支护必须用单体支柱和∏型顶梁,超前距离距煤壁不小于20m。

3、上、下顺槽自工作面煤壁超前20m范围内,高度不低于1.8m,有0.7m宽人行道,上、下端头支架前移完成后,应及时打好关门柱,防止矸石窜入工作面及安全出口,柱距不大于0.5m。

4、超前支护支柱支撑力不低于18MPa。 (三)煤璧机道

1、煤壁平直,与顶底板垂直。伞檐长度超过1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大于200mm;伞檐长度在1m以下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大于250mm。

2、及时跟机挂梁,挂梁与采煤机后滚筒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0m,停机时要及时跟上,端面距不大于340mm;前梁接顶严实。

3、当端面距超过300mm时,靠煤壁要支设点柱,柱距间距3-5m。 4施工对组每天将当天工作面的监测报表进行统计分析,技术科每10天对顺槽报表进行统计分析,如有异常情况立即汇报顶板管理组,顶板管理组组织各相关科室现场办公并提出解决方案。

赵家沟煤业公司

2013年2月23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