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打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打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白粉病

打瓜白粉病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发生,多发生在生长后期,主要危险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上发生灰白色霉点,以后霉点扩张,形成近圆形班块,条件适宜时霉斑扩张迅速,霉斑相互连成一片,甚至整个叶面布满白色粉状物,造成叶片干桔、卷缩。

1.发病条件

通风不良、荫蔽湖湿或瓜株生长衰弱、坑性差易发病。高温、干旱和高温高湿条件交替出现时更有利于该病流行。

2.防治方法

选择坑病性强的品种,播前用辛硫磷、多菌灵浸种小时,或用卫福等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6月底7月初,每667米2

用50%硫磺悬浮剂250~500克喷施防病;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喷施防治或667米2用70%甲基托布津贴30~40克喷施防治;发病较重时每667米2

用32%烯唑醇50克或用杜邦福星喷施防治。

二、疫病

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茎叶及果实,叶片受害初期呈暗绿色病斑,天气湖湿时,软腐似水煮,天气干燥时呈淡褐色干桔易脆裂,茎部受害时呈纺锤凹陷的暗绿色水浸病斑,包围茎部后缢缩,软腐枯死,但维管束不变色,这是与枯萎病的主要区别,果实发病也产生暗绿色凹陷病斑,湿度大时腐烂,果实表面密生绵毛状白色菌丝。

1 / 3

1.发病条件

一般连作、长期大水漫灌、灌水次数多及水量大且水漫至垄背淹瓜必病重。 2.防治方法

实行轮作,减少病源。严禁灌溉水进畦淹瓜。出现中心病株后,用62%克坑灵8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0%瑞毒霉1000倍液喷施,发病期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三、xx萎病

又称蔓割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以伸蔓、孕蕾、开花结果期发病严重。幼苗发病后子叶或全株萎蔫,叶片下垂,下胚轴基部变褐,缢缩猝倒;成株发病后,下部叶片发黄,并向上发展,病初叶、蔓在白天高温时萎蔫,早晚恢复生长,后全株桔死。植株茎部表皮粗糙。

根茎部有纵裂,常有胶状物流出。易拨起,病部出现粉红色霉状物,可造成毁灭性损害。 1.发病条件

发病与湿度有密切关系,灌水后勤10天内最易发病,在阴雨后遇干旱发病较多,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及酸性土壤病情严重。

2.防治方法

发病前用西瓜重茬剂300倍液灌根,或用70%敌克松800%倍液、瑞毒霉1500倍液、20%农抗“120”2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2000倍液根效果较好。

四、炭疽病

幼苗、成株、果实均可受害。幼苗发病时,子叶;边缘出现褐色半圆形斑,上有小黑点或红色粘

2 / 3

稠物,下胚轴基部缢宿变色,幼苗猝倒。

叶片发病时最初可对着阳光从叶片面看到油浸状小点,以后小点扩大变成黄色,叶片下面出现水浸状圆形病斑,病斑很快扩大,干株变成黑色或紫黑色,外围有一紫黑色圈,中间有同心轮纹,易破碎。潮湿时叶片出现粉红色粘稠物,以后病斑扩大或多个病斑相连,使叶片死亡。果实受害时,出现暗褐色;圆形小斑,湿度大时,病斑上出现桔色粘质物,严重时,病斑连片,打瓜腐烂。

1.发病条件

土壤偏酸、施氮多、灌水过多、排水不良、田间通风差、瓜种徒长、生长衰弱等易发病。 2.防治措施

在发病前或病初期,喷施75%达克宁可湿性粉剂600~700倍。发病后喷施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