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传播种子的作文
【篇一:《植物妈妈有办法》仿写】
仿写是作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模式,学习了《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之后,让我们一起来练习仿写吧,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仿写习作,希望你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一、仿写要求:
1、仿照课文为自己喜欢的植物编一首儿歌。 2、把自己写的儿歌读给家长听,请家长提一提建议。 3、有时间可以给儿歌配一幅画。 二、植物王国趣事多多(供参考):
椰子:椰子长在海边,靠水的流动传播种子。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到海里便随海水漂到远方。
樱桃、野葡萄、野山参: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把种子吃进肚子,由于动物消化不掉种子,种子便随粪便排出来被传播到四面八方。
睡莲:睡莲的果实成熟后沉入水底。果皮腐烂后,包有海绵状外种皮的种子就会浮起来,漂到其他地方。
三、诗歌选登 (董潇瑶) 松果妈妈不害怕 松鼠摘果埋地下 做了记号却忘记 松果啊马上就发芽 野葡萄妈妈胆更大 给孩子穿上紫衣裳 吸引小鸟吃掉它 叽里叽里咕噜咕噜 鸟肚里玩好就出发 喷瓜,喷瓜真有趣,
拿着一把机关枪, 喷的一声飞上去, 掉在泥土里发芽了。 (王亦晟)
椰子树妈妈准备了铠甲, 让自己的孩子穿上它。 只要漂到沙滩上, 椰子就能长出嫩绿的小苗。 喷瓜妈妈有个好办法, 它从顶端喷出种子, 只要射到四周, 它就能落地生根。 葡萄妈妈更有办法, 它让孩子穿上鲜艳的衣裳, 它就随着粪便生根发芽。 植物世界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 仔细的小朋友就能得到它。
【篇二: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实验报告填写微课方案】“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实验报告的填写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种子的特点,学会观察类实验报告的
填写。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观察类实验报告的填写。
教学准备:一些植物果实(苍耳、豆荚、油菜种子、鸡爪槭、枫杨、椰子、葡萄、桃子、蓟草、蒲公英等),实验报告纸,ppt等。教
学过程 一、情景展示
1. 几个学生在校园花坛玩耍,看见窃衣的果实,觉得好玩。5月, 校园里绿意浓浓,鸟语花香,园林植物,野生植物茂盛生长。3位
学
生走在通往山上的天桥,看见天桥两旁长了许多杂草,上面有小小
的像苍耳一样的果实,甲好奇地凑过去:“咦,这是什么?”乙和丙
凑过去,乙猜测:“是不是这种植物的种子呢?”丙:“这个种子上面
为什么有许多刺呢?”3人摘了些,边走边丢着玩,甲衣服上粘上了
一些小果实。丙:“啊!我知道了,这上面的刺可以挂在人身上,人
就帮助它传播了种子,就像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种子,好有意思!”
2. 甲第二天将采集到的窃衣果实带到学校给科学老师看,问是什么
种子?师告知是窃衣的果实,并鼓励学生去寻找其他的植物果实, 进行观察,然后写出观察记录。 二、观察阶段
甲乙丙三人组成兴趣小组到校园寻找更多的植物种子(果实),他
们找到了枫杨、蓟草、黄花酢浆草等的果实,经过观察,查阅资料,
写成了一篇日记。(枫杨果实带翅,靠风来传播种子;蓟草种子很轻,上面有毛,像蒲公英一样靠风传播种子;黄花酢酱草长着角果,果实成熟后,果荚裂开,种子被弹射出去......)
三、实验报告填写辅导
甲乙丙将观察记录给科学老师看,老师表扬他们观察认真,有科学
家的潜质,但是观察记录有些像作文(修饰的部分很多,观察日期、名称等没有标上等)。教师指导学生怎么规范写科学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报告主要包含内容
实验报告无固定模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其包含内容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名称:即本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植物种
子传播方式的观察。)
2. 实验日期和实验者: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这是很重要的
实验资料,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查找时进行核对。
3. 实验器材:写出主要的仪器,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此项书写
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仪器的用法和用途,从而有助于理解实验的原
理和特点。(放大镜——细致观察,镊子——夹取植物果实) 4. 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
操作步骤,此项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明确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实验的设计原理,掌握实验的核心部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收集各种植物的果实;实验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果实外形特点;讨论汇报;整理材料。)
5. 实验注意事项:根据具体实验安全、规范性提出实验过程中需要
注意的情况。
6. 实验现象:正确如实的记录实验现象,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这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对实验现象进行
记录,应要求学生即使得到的结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过
分析和讨论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7.实验结论: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这是实验报告的关键所在,有助于
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有果荚的种子成熟后,在太阳暴晒后,果荚变老变硬,炸裂开, 种子从里面弹射出来——靠自身力量;果实上长钩子、刺等可以挂
在动物身上——靠动物传播;果实长得漂亮美味,吸引动物食用, 排出种子——靠动物传播;种子很轻,长有翅膀或羽毛,依靠风力
传播;椰子表面坚硬,不易腐烂,能浮在水面,随水飘到远处——
依靠水流传播。) (二)实验报告的特点:
1.以说明为主。即实验报告以说明为主,不用像记叙文一样进行生
动细致的描写,更不用在说明过程中展开联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
观感受的出现。
2. 必须记实,资料客观。实验报告所使用的资料都应是通过实验所
观察到的现象和所获得的数据。这些内容应是客观、真实、确切的,不允许有半点虚假。
3. 尽量用图解辅助。图解可以增加实验报告的表达能力,比如实验
装置有时较复杂,光靠文字无法完全说明,如果使用图解辅助,加
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图解有时也可以省略繁琐的实验步
骤的表达;对于非标准仪器的使用,则必须进行图解说明,使他人
对本实验所用仪器能有一个感性认识。
4. 表达准确简明。准确,就是按照实验的客观实际,选择合乎科学
学科特点的最恰当的词句,科学地表达意思;简明,就是在说明问
题时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达。教师可以
利用书写表达方面的要求训练学生的科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
严谨的作风,提高科学素养。 (三)实验报告的更改
实验报告完成后,交给老师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
掌握严谨科学的实验记录方法。 附实验报告模板一份: 德馨园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三:《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
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
实验。这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热
爱生物学的情趣。进而提高他们生物学素养。本节课力求让全体学
生参与到观察种子实验活动中。同时教师要以一名探究者和协作者
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中间,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播,尽量拉近师生
之
间的距离。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本节课是第三部分被子植物生活史的第一课,一般地说,被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总是先由种子发育成幼苗,再依次长出其它各种器官,因此,种子的结构特点是它将来发育的基础,对植物体来说是它生命的起点,所以,学好本节课非常重要。它既是以后几节课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生物学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教学在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初步的实验方法及步骤。另一方面,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积极思维的年龄段,凡事都想知道为什么?因此,讲课前安排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本课内容较多,学生年龄小,大脑兴奋中心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并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能力目标:
1、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
2、掌握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简单方法,并应用于对植物的识别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种子结构,形成热爱种子、热爱植物体、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真情实感,从小确立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菜豆、玉米的种子结构和功能及区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难点:种子结构观察实验的组织、实施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方法、发现法、讨论法,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1、学情分析,通过调查,了解初一学生对本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具备的能力及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2、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玉米籽粒模型、浸软的菜豆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稀释的碘液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获取新知识;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认知新知识;鼓励学生创新与实践应用新知识。
教学程序:
基于这样的教学策略,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 3、资料剖析,扩展引申,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 4、真实写照,情感旅程,人生实践,让学生“爱”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此环节我是这样展开的:通过老师的描述,你来猜猜描写的是什么?若不是贪婪的嘴啃干净瓜瓤果肉,你怎能摆脱甜蜜的困扰;
若不是用污泥把你埋没,怎能从腐朽中吸取养料;
若不是常向你劈头盖脑地泼洒脏水,你怎能出落得如此芬芳、俊俏;若不是把你逼进岩缝之中,你怎能磨炼得如此挺拔,咬定青山不动
摇
设计意图:古希腊学者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实践经
历和经验出发,使学生有话可说,能说,想说,激发求知的欲望和
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处于活跃状态。 (二)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 对于这个环节,我采用“问题——讨论——认知”的教学模式。 首先,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种子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呢?种子究竟
有哪些结构?这些种子的结构又有何异同呢?”以大家最熟悉的菜豆
和玉米为例,亲自动手来看看种子有哪些结构。菜豆种子: 1、观察浸软的菜豆种子的外形,对照书85页图Ⅲ-8进行观察和
操作;
2、试着拨去外面的一层薄皮——种皮,分开合拢的两片子叶; 3、对照书85页图Ⅲ-8,用放大镜观察子叶、胚根、胚轴和胚芽。玉米种子
观察浸软的玉米种子的外形,按照85页图Ⅲ-8中虚线的位置,用
刀片将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切开
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液染成蓝色的胚乳
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种皮和果皮、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3、比较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有什么不同
为了让学生整体理解,观看了老师自录的《观察种子结构》实验录像,学生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并填写实验
报告
风采展示:一组利用实物投影仪介绍菜豆种子的结构名称 一组利用玉米模型讲解玉米籽粒的各结构名称
小结: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知识梳理,总结出种子的结构。 屏幕显示:比较两种种子的结构。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胚 子叶两片,没有胚乳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 子叶一片,有胚乳
拓展:一类是像玉米、水稻这样的种子只含有一片子叶的称之为单
子叶植物;另一类是像大豆、花生种子是由两片子叶组成的称之为
双子叶植物
(三)图片剖析,扩展引申,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 植物界除了种子植物外,还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它
们统称孢子植物,这两大类植物有何区别呢?哪类更适应环境呢? 通过“唱反调”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设计意图:寓教于乐
的形式,能提高学生辩析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会学习”。学生
结合已知的生物知识,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真实写照,情感旅程,人生实践,让学生“爱”动 首先,给出六幅种子图片,找出哪些种子是直接裸露在外的,引出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这两类植物有何区别?哪类更高等?为什
么?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看书86—87页的内容找出来
1、区别 区别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没有果皮保护,如松子、银杏 被子植物
种子由果皮包被,如大豆、桃、苹果、花生等
2、被子植物更高等:种子在发育过程中,果实能保护种子,而且 能防止外界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危害。
追加问题:你都知道哪些种子植物?哪些裸子植物?学生看书回答无论裸子植物还是被子植物,它们的种子都有很多传播方式,你知
道种子都由哪些方式传播吗?
其实种子植物在传播种子方面有着它们独特而又巧妙的本领。我们
来欣赏一段植物奇特的传种方式。
学生齐读赞美种子顽强与坚忍不拔精神的语句
设计意图:学生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有着鲜亮的个性和智慧,独
特性是个性本质的特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就
要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
的机会,锻炼独立思考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设想触发
情感认知,引导学生自身在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努力的方向,意识提升。
《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风华中学生物组董艳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