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某钛厂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

2024-06-2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贵州医药2007年11月第31卷第11期

#1045#

某钛厂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

贵州省疾控中心职防所(贵阳550004)

谢相红 周东海 霍学义 杜向东

中图分类号:R13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44X(2007)11-1045-02 某钛厂是我国海绵钛生产的最大工厂,为了改进生产技本,提高经济效益,进行扩建。根据5职业病防治法6的要求,对该厂扩建工程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 项目概况

1.1 主要工艺流程 主要原辅材料有钛精矿、高钛渣、石油焦、纸浆、电极糊、氯气、金属镁、氩气等。主要工艺流程为原料经高钛渣熔炼-氯化制得粗四氯化钛-精制除杂质-还原蒸馏出产品海绵钛。

1.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高钛渣熔炼工段在出炉、破碎,物料输送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噪声、CO、高温;在氯化工艺过程中由于加入了Cl2、生产过程中有Cl2、HCl;在氯化进料阶段有粉尘、噪声产生;还原蒸馏工段在炉壁清理时有粉尘、噪声产生;成品包装工段破碎机运行时将产生噪声、粉尘;因此,海绵钛工艺流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Cl2、HCl、CO、高温和振动等。由于本次检测时间为3月,不是高温测定季节,因此本次检测不含高温测定。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控制效果单元评价

根据金属钛生产工艺流程特点,按照作业工人工作场所

表1 各单元评价指数

有害因素

粉尘噪声HClCl2振动

单项指数(Pi)

单项指数达标率(%)单项指数(Pi)

单项指数达标率(%)单项指数(Pi)

单项指数达标率(%)单项指数(Pi)

单项指数达标率(%)单项指数(Pi)

单项指数达标率(%)

高钛渣熔炼工段

2.2541.071------1.88Ô不合格

氯化工段0.31000.921000.211000.02100--0.85Ñ合格

精制工段

--0.951000.11100----0.71Ñ合格

还原蒸馏工段

--0.9874----1.04-1.02Ò基本合格

成品工段0.271001.140------0.98Ñ合格

及工段将该项目划分为高钛渣炼炼工段、氯化工段、精制工段、还原蒸馏工段、成品包装工段5个评价单元,分别对各单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进行评价。

2.1 测试方法 按照GBZ159-20035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6,粉尘浓度采用DFC-35B粉尘采样器按照GB5748-85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6进行测定;噪声采用国产HS6280型噪声频谱仪按照WS/T69-19965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6进行测定;HCl,Cl2采用多孔玻板吸收管按照GBZ/T160.37-20045工作场所空气中氯化物的测定方法6进行测定;CO采用美国现场检测仪进行测定;照度采用数字照度计按照GBZ/T160.28-20045室内照明测量方法6测定。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测试结果综合分析评价标准 采用综合指数(Ñ=

(Pi)Max#r(Pi)/N为职业危害因素项目数,

Pi为测试项目单项指数)用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镇对各评价单元进行定量评价。

2.3 各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控制效果评价 对各评价单元各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分别计算出单项指数和各单元综合指数,结果见表1。

单元综合指数Ñ单元综合卫生评价级别单元综合卫生评价

2.4 各评价单元已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本工程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各种有害物质,工程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了净化、除尘措施。工艺上采取自动化控制,物料的运

输、反应等均设置在密闭管道和密闭罐内进行。

2.5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总体评价 厂址选择在原有公司区域内。总平面布置和生产工艺布局根据工艺流程的特点、

#1046#

物料的走向和运输方便。将生产部分和生活部分分开布置。辅助部分和生产部分分开布置,各生产工段单独布置。氯化厂房设置在与其他厂房500m远的距离的空地。本企业文件中规定了突发事件的组织管理等若干问题,其中医疗救护队由本公司职工医院组成,工业卫生科为应急救援机构,并配置有应急救援器材和抢救药品。工人值班室配备有满足需要的防毒面具及氧呼吸器,以防跑氯事故之用。2004年职工职业性体检结果显示:体检接触粉尘工人136人,其中尘肺0+22人,Ñ期尘肺24人,Ò期尘肺5人,Ó期尘肺1人。黑皮病1人。在诊断的30例尘肺病人中,1例为1986~1989年101厂冶炼工,1989年调入本公司质检部门至今,29人均是退休职工。29例患尘肺的退休职工中,25人均为部队工程兵,于60年代退伍进入该公司从事钛渣、配料、冶炼及原硅车间破碎等工种;3例为其他企业的碳化、矿井及高钛白粉工种调入本公司后继续接触粉尘。

3 结 论

GuizhouMedicalJournal,2007,Vol.31,No.11

该项目5个评价单元中,高钛渣熔炼工段单元综合卫生评价级别为Ô级,评价结论为不合格;还原蒸馏工段单元综合卫生评价级别为Ò级,评价结论为基本合格;主要不合格指标是高钛渣工段粉尘浓度超标,因此应加强对除尘防护设施的及时更新和管理,提高除尘效率。建议高钛渣破碎工序如破碎机、运输皮带等改进工艺如采取密闭等防尘措施,并配置电视监控系统,达到使作业工人只在控制室内操作监控,不外出巡视接触高浓度粉尘的目的。成品破碎机在开启时噪声超标严重,建议用噪声危害较小的工艺程序来替代目前该工作点的工艺程序,或将该作业点单独设置在隔音室内。对该企业扩建工程评价结论为不合格和基本合格的评价单元进行整改,并将检测超标作业点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制定严格的卫生防护设施管理措施,加强工人的个人防护工作。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550004)

张 丽 罗定举* 沈彩虹*

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44X(2007)11-1046-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对医院医

染。2 结 果

2.1 不同危险因素指数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见表1。

表1 不同危险指数切口感染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年5~12月份共有1600例手术,发生术后切口感染62例,其中普外科37例、骨科11例、泌尿外科10例、产科3例、胸外科1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8/12岁,平均年龄39.6岁。

1.2 危险指数评价标准[1] 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4项危险因素,即手术时间、伤口清洁度、麻醉方式和是否急诊手术为评分项目。手术时间>2h者1分,全麻气管插管者1分;急诊手术1分;非清洁手术1分;反之均为0分。危险因素指数等级为0,1,2,3,4共5级。

1.3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预先设计的表格内容逐一填写,并依据5医院感染诊断标准6判断有无医院感

危险指数

0123

4合计 注:P<0.05

手术例数307466642159261600

感染例数

0123810262

感染率02.585.926.297.693.88

疗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医疗纠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医疗纠纷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很大的比例,控制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表1可知,危险指数等级高手术切口术后感染率越高,经统计学V2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本文根据外科医生手术感染专率的监测方法,将手术时间、伤口清洁度、麻醉方法和是否急诊手术作为危险因素指标的评价标准,显示各科的医院感染率均随危险指数的增加而增加。结果表明,以此危险指数作为评价手术患者基本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经过评价后的监测对象有相同起点,有利于

注:

*

兴义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5624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