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加强煤巷锚杆支护管理的规定

2022-07-16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加强煤巷锚杆支护管理的规定

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矿煤巷锚杆支护的工程质量,加强煤巷锚杆支

护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现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如下规定和要求:

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管理体制

1、公司生产技术部在公司总经理、矿长、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对公司所属煤矿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进行管理,具体职责为:

(1)对公司范围内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发展作出规划和部署;制定煤巷锚杆支护进尺计划;制定、解释并监督执行有关煤巷锚杆支护和现场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经济政策方面的文件。

(2)协助矿分析、处理煤巷锚杆支护现场存在的问题。

(3)组织各矿参与公司内外的技术交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机具、新材料、新工艺,促进公司煤巷锚杆支护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4)参与公司组织的在应用锚杆支护技术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的论证和项目试验研究。

(5)组织参与对从事锚杆支护技术工作各类人员进行综合性和专题性技术培训。

2、矿生产技术科(地质测量科)在矿长、总工程师领导下,对锚杆支护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管理,其职责是:

(1)组织本矿贯彻落实上级和公司颁发的锚杆支护技术规定及有关文件,并对贯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向公司生产技

术部提出建议。

(2)制定并组织落实本矿锚杆支护进尺计划,并监督执行本矿锚杆支护现场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3)组织编制煤巷锚杆支护设计、作业规程、施工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等并组织审批贯彻。

(4)从现场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对施工区队实施业务管理,处理解决现场技术问题。

(5)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事故分析,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6)组织或参与煤巷锚杆支护工程质量验收、质量标准化检查和安全检查。

(7)对矿井煤巷支护的材料供应、设备配置、施工管理、工程验收进行组织协调。

(8)负责组织对矿井锚杆支护巷道矿压显现进行日常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提出对策并监督实施。

(9)组织有关锚杆支护方面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现场实施。(10)组织对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11)负责与煤巷锚杆支护技术有关的各种技术文件、资料、规程、措施、监测数据等进行存档管理。

3、从事锚杆支护的工程技术人员要经专门技术培训,使其熟悉锚杆支护机理、锚杆支护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观测和监测技术,熟悉各种观测仪器仪表的使用要领,并能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观测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4、各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有权处置现场遇到的任何异常或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但必须及时向上级负责人和有关职能部门汇报 锚杆支护设计有关规定

公司各矿在煤巷使用锚杆支护几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数据,公司要求各矿在今后锚杆支护设计中做到以下几点: 煤巷锚杆支护巷道一般应采用矩形断面,在满足通风、运输、行人等要求的前提下巷道高度和宽度要预留一定的变形量,回采巷道宽度不宜超过4500mm。

根据巷道围岩性质、矿压资料以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不同用途和受采动影响的巷道进行科学的支护设计,选择合理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

公司矿目前顶锚采用Φ16mm和Φ18mm的锚杆钢杆体加长锚固,设计锚固力须分别不小于90KN和100KN;帮锚一般采用Φ16mm和Φ18mm圆钢杆体加长锚固,设计锚固力应不小于60KN;可回收锚杆只能用在回采工作面两顺槽靠工作面两煤邦。

现采用Φ15.24mm和Φ17.8mm的锚索承载力应达到200KN,张拉预紧力应不小于120KN。

锚杆(索)的孔位、孔深、孔径必须与锚杆(索)的直径、钢带(梯子梁)孔径相匹配。

锚杆孔径与锚杆杆体直径之差宜在6~10mm的范围内。 锚杆孔深度比锚杆长度短50~100mm。 孔位差距不得大于间排距规定±50mm。

现煤巷锚杆支护的补强加固措施主要采用锚索,锚索设计长度应确保固定到稳定岩层中,长度不小于1m 。

巷道交叉口、峒室等特殊地点设计要充分考虑邻近巷道的平面及空间位置关系,简化巷道布置系统,最

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巷道布置及施工造成围岩应力变化对巷道产生破坏。

回采工作面切眼等特殊断面的设计应以满足设备运输、安装、通风、行人等基本使用要求为限,要进行专门的支护设计,制定特殊的安全技术措施。

设计应用过程中,当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须依据工程监测结果和现场实际,采取加强支护措施或修改设计。

设计中须采用符合标准的锚杆支护材料。锚固剂、杆体、托盘、螺母及钢带等,性能、强度、结构必须与设计锚固力相匹配。 任何断面的锚杆支护巷道,顶板两肩部必须布置与水平方向成70°(±5°)的斜向锚杆并与钢带连接,且孔眼距煤帮不得大于250mm。帮锚上下两根锚杆分别与水平方向仰俯15°。 对锚杆支护材料的要求

采购和自制的支护产品必须满足设计的要求。

各矿要建立专门的支护材料仓库,不得露天存放。树脂锚固剂必须存放在干燥、无阳光直射的库房内,并要远离热源,要求库内温度为4°~25°。

负责支护材料的管理人员必须对每批到货的产品名称、规格、产品

编号、数量、生产日期、到货时间、生产厂家、产品合格证、发放情况等建册登记,以便鉴别厂家和进行质量跟踪。

螺纹锚杆必须使用单向左旋无纵筋的螺纹钢、杆体表面形状必须保证杆体与树脂锚固剂之间产生良好的载荷传递效果。(采用井下或地面短锚固试验确认)

锚杆应采用等强加工工艺,杆体尾部采用滚丝工艺加工,使全部螺纹部分的破断力不低于杆体破断力的90%。非等强锚杆必须使用杆体承载能力最低处作为设计依据。

锚杆托盘应优先选用正方形碗状托盘,其中的孔壁应加工成球面以利于球面螺母相配套。任何形式的托盘,其三点支承抗压强度不得低于锚杆设计锚固力。

配套螺母应选用快速安装的扭距螺母。采用与杆体极限强度相匹配的球头螺母或平头螺母(剪切销式、阻尼帽式、压片式等)。 钢带(钢筋梯子梁)与托盘组合抗穿透强度应与锚杆设计锚固力相匹配。

树脂锚固剂种类、规格、数量按设计要求选购。

锚索的托盘组合为18#或20#槽钢和大于100×100×10mm钢板。 锚杆支护施工要求

煤巷锚杆支护作业必须严格按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进行施工。 锚杆支护的煤巷应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以减少对围岩工程的破坏,保证巷道成形质量。炮掘时周边眼布置要在设计断面的轮廓线内预留300~500mm距离,由人工刷大,保证巷道成形质量。

如因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施工断面的超宽、超高,大于300mm时须采取补打锚杆(索)或支撑式支护加固,并保证网带紧贴顶和帮。 特殊地点采用特殊支护及加强支护措施时,在支护范围应延伸到正常段起点以外5~10m。

对顶锚杆应采取快速安装工艺,安装时必须边搅拌边将锚杆推进到孔底,严禁先推进后搅拌,帮锚杆同样应优先采用快速安装工艺,保证锚杆安装质量。

采用快速安装工艺安装锚杆时,顶锚杆螺母预紧力矩不得低于150N·M,帮锚杆螺母预紧力矩不得低于100N·M。可回收锚杆螺母预紧力距不得低于50 N·M。

锚杆安装前,应检查树脂锚固剂的性状,严禁使用过期、硬结、破裂等变质失效的锚固剂。

搅拌锚固剂时必须严格掌握搅拌时间和等待时间。 超快速搅拌时间为15~20S,等待时间为10~15S。 中速搅拌时间为30~45S,等待时间为90~180S。

安装树脂锚杆(索)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顺序(依次为快、中、慢)和数量在锚杆孔中放置锚固剂。对不按要求放置树脂锚固剂的,以违章作业处理。

锚索安装预紧力不低于120KN。

井下运输存放树脂锚固剂应注意避免受压、受折、受热。已破损或废弃的树脂锚固剂要挖坑掩埋或采用其它方式妥善处理,严禁混入掘进出运煤系统中。

锚杆支护长距离独头施工时应实施中间贯通,以改善通风、运输条件和提高抗灾应变能力。

打锚杆孔要求与顶板岩层层面垂直,锚杆(索)与顶板或巷道轮廓线夹角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设计值±5°。

锚杆外露长度应在20~50mm范围内,锚索外露长度须在200~350mm范围内。

锚杆支护巷道,锚杆(索)必须紧跟迎头,锚索滞后迎头不得大于5m(顶板遇地质变化时必须紧跟迎头),作业规程中必须明确规定最大、最小控顶距。

施工过程中发现失效和不合格锚杆(索)或超挖空顶达到300mm以上时必须及时补打锚杆(索)。

根据公司各矿目前施工组织上实际情况,锚喷巷道喷浆距工作面滞后距离不得大于100m。

为保证工程质量持久达到要求,及时消除隐患,各矿应安排专人对锚杆巷道按要求进行日常观测、监测。 锚杆支护质量的检测

锚杆支护质量检测由矿生产技术科负责,各矿应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严格检查验收、责任落实到人,切实把锚杆支护质量纳入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之中。

锚杆(索)安装质量检测首先由班组负责检查验收,内容包括: 锚杆间排距不得大于±50mm. 锚杆角度不得大于设计值±5°

锚杆外露长度20~50 mm

锚索间排距不得大于规定值±100 mm 锚索角度偏差不得大于设计值±5° 锚索外露长度200~350 mm

锚杆螺母扭矩:顶锚大于150N·M,帮锚100N·M 锚索预紧力大于120KN以上。 托盘、网带的检测参照评定标准。

矿生产科组织专人对锚杆巷道锚杆作拉拔力检测:巷道每30~50m或施工200~300根锚杆抽样检查一组,每组随机抽样3根(顶板一根,两帮各一根)进行检查,被检查3根锚杆均要达到设计要求,只要其中有一根不合格,就再抽样一组(3根)进行试验,如仍不合格,汇报分管矿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 拉拔力检测:

顶部拉拔力达到80KN以上 。 帮部拉拔力达到60KN以上。 锚索拉拔力达到180KN以上。

每施工100m巷道在工作面作一次快速承载速度检测。检查工作面3根锚杆(顶锚一根,两帮各一根)。

采用端头锚固的锚杆5min内应达到设计力的60%以上;采用全长锚固的锚杆8min内应达到设计值的60%以上。 六、煤巷锚杆支护日常监测

所有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都应进行日常监测。日常监测方案由生产

科负责制定,由掘进单位负责按技术要求实施,生产技术科应就日常监测的仪器安装步骤、技术要求、测读方法等组织对施工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一)、日常监测主要监测顶板变形,应采用简单、易读并具有直观视觉显示功能的顶板离层指示仪,以便下井所有人员都能随时了解顶板的活动情况。

顶板离层仪最大安装间隔为: 实体巷道80米

托顶煤巷道、沿空留巷及受二次采动影响巷道50米 巷宽大于5米的巷道、综采切眼30米

断层及围岩破碎带、顶板淋水,应力集中区、交岔点及硐室等特殊条件下的巷道范围内必须安设顶板离层指示仪。

顶板离层指示仪均应安设在巷道的中部,交岔点处的顶板指示仪则应安装在交岔点的中心位置。

顶板离层指示仪下部测点应与顶锚杆上端处在同一高度处,上部测点应处在锚杆上方稳定岩层内300~500mm处,无稳定岩层时,上部测点在顶板中的深度不低于巷道跨度的1.5倍。

掘进巷道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

掘进队技术负责人要指定专人每班对距工作面100米内的顶板离层仪进行测读和记录,距工作面100米以外的顶板离层仪每周不少于1次进行测读和记录。

掘进队技术负责人对当天汇总的监测数据要及时处理分析,发现异

常时,需将异常现象以及原因、危害和对策建议向矿生产技术科、调度室及总工程师汇报,由总工程师主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措施和对策,组织落实。

如果顶板离层量超过临界值,可采取的措施有:

锚杆长度范围以内离层,首先采取加大锚杆直径或提高锚杆杆体强度的措施,其次是减小锚杆间、排距,提高支护强度。

锚杆长度范围以外离层,加大锚杆长度,采取锚索补强加固,与棚式支架联合支护。

8、在支护设计或观测方案中要明确说明具体巷道具体条件下顶板离层临界值。

(二)、巷道表面位移监测:

每隔100m设置一处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相对移近量监测点。 (三)、锚杆、锚索载荷监测。

每隔100~200米设置1处锚杆、锚索载荷监测站(在有应力集中和地质变化的地方,要每隔30米设置一处)进行全断面载荷监测。 煤巷锚杆支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及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说明 保证项目

1 锚杆及配套螺母、托盘、钢带、金属网等材料的材质、规格、结构、性能、杆体破断载荷、延伸率 符合设计、技术规范、作业规程的规定 对照设计、技术规范、作业规程等,检查支护材料的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并现场实查

2 锚固剂的型号,规格、抗压强度、凝胶时间、锚固力 符合设计、技术规范、作业规程的规定 对照设计、技术规范、作业规程等,检查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并现场实 查

3 锚索锁具、托盘的材质、规格、性 能。钢绞线的破断载荷 符合设计、技术规范、作业规程的规定 对照设计、技术规范、作业规程等,检查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并现场实查 基本项目

1 巷道净宽 合格 优良 每个检查点应选6个测点,分上、中、下三个部位,由巷道中心线向两侧测量净宽。6个测点中有一个达不到合格标准,则该检查点为不合格点;6个测点全部在合格标准范围内,则该检查点为合格点; 6个测点中有50%及其以上达到优良规定,其余测点达到合格规定,刚该检查点为优良点。每班检查并记录,中间或竣工验收时选点抽查 0~300(mm) 0~200(mm) 项目类型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及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及说明 基本项目

2 巷道净高 合格 优良 每个检查点选3个测点,分左、中、右3个部位,由巷道底板向两回肩窝及中间顶部测全高。3个测点中有1个达不到合格标准,则该检查点为不合格点;3个测点全部在合格标准范围内,则该检查点为合格点;3个测点中有60%及其以上达到优良规定,其余测点达到合格规定,则该检查点为优良点,每班检查并记录,中

间或竣工验收时选点抽查 0~300 (mm) 0~200 (mm)

3 锚固力 合格 优良 巷道每30~50m,应检查一组。当设计或材料变更时,应另取一组。每组对3根锚杆(顶锚杆1根、两帮各1根)进行锚固力测试。用锚杆拉力计做锚固力试验,作好试验记录。检查时抽查记录,必要时进行现场实测。

最低值不小于设计值的90% 最低值符合设计值的要求 4 锚杆快速承载 合格 优良 每100m施工巷道检查工作面3根锚杆(顶锚杆1根、两帮各1根),使用锚杆拉力计进行拉拔。端锚:5min内锚固力应达到设计值的60%以上;全锚:8min内锚固力应达到设计值的60%以上。

在规定时间内,锚固力最低值不小于设计值的90% 在规定时间内,锚固力最低值符合设计值

5 锚杆安装质量 合格 优良 班组逐根检查验收,并做好记录。中间或竣工验收时选点抽查。

检验方法:现场扳动、观察实查,或抽查施工检查记录

安装牢固。托盘紧贴钢带或壁面、拧紧螺母、无松动 安装牢固。托盘紧贴钢带或壁面、拧紧螺母、未接触部位必须楔紧 。 项目类型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及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及说明

基本项目

6 铺网、钢带安装质量 符合设计和作业规程的规定,金属网、钢带紧贴煤壁,网间压紧(绑扎)牢固,连接压茬好,将网拉紧,具有一定预紧力 班组逐排检查验收,并做好记录。中间或竣工验收时选点抽查

7 锚索安装质量 符合设计和作业规程的规定根检查验收,并做好记录。中间或竣工验收时选点抽查

8 锚索预紧力 合格 优良 班组逐根检查验收,按张拉设备上的压力仪表读数做好施工检查记录。中间或竣工验收时选点抽查 预紧力最小值不小于设计值的90% 预紧力最小值不小于设计值 允许偏差项目

1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评定方法 检查方法

锚杆间距、排距 ±50mm 班组逐排检查,并做好施工记录。中间或竣工验收时选点抽查。每点检测呈四边形布置的相邻4根锚杆,量取其间、排距 续表

项目类型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及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及说明 允许偏差项目

2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评定方法 检查方法

锚杆安装角度 符合设计要求,误差不超过±5° 合格:70%及以上

实测值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其余不影响安全使用优良:90%及以上实测值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其余不影响安全使用 用角度尺测量,班组验收并做好记录。中间或竣工验收时选点抽查

3 锚杆外露长度 露出螺母20~50mm 班组逐排检查验收,并做好记录。中间或竣工验收时选点抽查,每点查3根

4 锚索孔距 ±100mm 班组逐排检查验收,并做好记录。中间或竣工验收时选点抽查施工记录

5 锚索安装角度 ±5° 用角度尺测量,班组验收并做好记录。中间或竣工验收时选点抽查

6 锚索外露长度 200~350mm 班组逐排检查验收,并做好记录。中间或竣工验收时选点抽查。

煤巷锚杆支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工程名称: 部位: 工程量: m 保证项目 检查项目 质量情况 评定 情况 1 2 3

基本项目 检验项目 设计值 标准 检查点检查(抽查)记录 单项等级 优良率

合格 优良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托盘紧贴顶板,; 6 7 8

允许偏差项目 检验项目 检查点检查(抽查)记录 设计值 允许

偏差 1 2 3 4 5 6 7 8 合格率 等级 1 2 3 4 5 6 7 8

评定等级 施工负责人(区、队长): 班(组)长:

检验人员: 核定等级 质量检查员:审核: 年 月

锚杆拉拔力检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检测: 日期: 施工日期: 设计锚固力: 检测单位: 第 页

检查点号 检查点位置 检测结果 评判 备注 测点号 拉拔力(KN)

施加一定的预紧力 班组逐;

审核: 检测: 日期: 年锚杆安装质量检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施工日期: 工 程 量: 检测单位: 第 页 检测项目

(设计值) 标准规定 测点部位 检查点检查记录 检测结果 合格 优良 1 2 3 4 5 6 7 8 优良率 等级 1、托盘与壁面贴紧程度 基本

月 密贴 壁面 密贴 壁面

楔紧 2、间距( ) 排距( )

(mm) 允许偏差 合格率 等级 ±50 间距 排距 3、角度( )

(°) ±5° 1 2 3

4、锚杆外露长度( ) (mm) 20~50

审核: 检测: 日期: 年锚索安装质量检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施工日期: 工 程 量: 检测单位: 第 页 检测项目

(设计值) 标准规定 测点部位 检查点检查记录 检测结果 合格 优良 1 2 3& nbsp;4 5 6 7 8 优良率 等级 1、托盘与顶板贴紧程度 基本 密贴 顶板 密贴

日 月 顶板

楔紧 2、孔深

( )(mm) 0~+200 1 2 3 3、角度 ( )

(°) ±5° 1 2 3

4、锚索外露长度( (mm) 200~350

审核:

) 检测: 年 日日期: 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