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导航] 1.阅读教材,概述达尔文以前的进化学说。2.结合实例,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重难点击]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主要内容
(1)生物的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________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________而来的。(2)进化顺序:生物是由________到________逐渐进化的。 (3)进化的原因 ①用进废退
a.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________”。 b.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长期不用就萎缩、退化了——“________”。 ②获得性遗传:“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步意义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达尔文学说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 (2)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________学说。
(3)反对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强调生物的________。 3.局限性
(1)拉马克的进化论大都属于主观推测,缺乏________________的支持。 (2)过于强调________的变化导致物种的改变。
1.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一定能遗传给后代吗?
2.利用拉马克的观点,如何解释长颈鹿脖子长?
1
知识整合 只有环境改变导致了遗传物质改变进而引起的性状改变,才能遗传给后代;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要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就得天天伸长脖子去取食叶片,由于“用进废退”,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1.下列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观点不相符的是( )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2.仔细分析下列现象,除哪项外都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 A.啄木鸟的长喙是长期啄食树内昆虫、反复伸长的结果 B.在暗洞中生活的鼹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行进的习性 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着相互选择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进步意义
(1)合理地解释了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2)揭示了生命现象的________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是________的结果。 3.局限性
(1)对于________________的本质,未做出科学的解释。
2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________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________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4.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1)发展的原因
①对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__________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________________的本质。
②对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________为基本单位。
(2)发展的结果
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如图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某种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点使用农药之前,害虫种群中有多种变异类型,为什么?
2.使用农药后,大量害虫被杀死,但是又不会全部被杀死,这是为什么?
3.分析BC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4.C和A处的种群数量差不多,有什么不同?
5.该过程中,农药是诱发了害虫基因突变还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
6.该过程是人工选择还是自然选择?
3
知识整合 害虫种群中只有少部分具有抗药性的变异,大部分没有抗药性,使用农药后,大部分被杀死,只有少部分抗药性个体生存下来,这些抗药性强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存活并大量繁殖,农药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地自然选择。
3.下图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颈鹿个体之间存在许多性状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 C.颈和前肢长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并繁殖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应环境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4.使用农药来防止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棉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C.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棉红铃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题后归纳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拉马克进化论的核心区别是:拉马克强调环境变化导致生物主动发生变异;达尔文强调生物本来就存在各种变异,环境把适应性强的变异选择出来了。
4
1.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C.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D.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2.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图乙。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 )
A.都比父母的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 B.都比父母的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C.不一定比父母的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 D.不一定比父母的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
3.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 ) A.物种是可变的 B.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C.选择的不定向性 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4.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 )
5
①生物的多样性 ②保护色 ③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④定向的自然选择 ⑤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 ⑥生物的生存斗争 A.①② C.③⑤
B.④⑥ D.④⑤
5.下图表示达尔文对现代长颈鹿进化形成过程的解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颈鹿祖先过度繁殖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长短各异,这表明生物变异是______________。变异只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 (2)在缺乏青草的时期,有的长颈鹿能吃到高处食物而活下来,有的长颈鹿因得不到食物而死亡,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___,它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存斗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适应有双重含义:一是指生物体的____________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二是指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适应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
6
答案精析
一、基础梳理
1.(1)神造 进化 (2)低等 高等 (3)①a.用进 b.废退 ②可遗传给后代的 2.(2)进化 (3)神创论 物种不变论 进化 3.(1)科学证据 (2)环境 问题探究
1.不一定。只有环境改变导致了遗传物质改变进而引起了性状的改变,才能遗传给后代。 2.依据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要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就得天天伸长脖子去取食叶片,由于“用进废退”,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拓展应用
1.B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神创论),也不是不变的(如物种不变论),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是物种不变论的观点。]
2.D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大量观察,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即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也就是说,器官用得越多越发达,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二、基础梳理
1.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有利变异 逐代积累
2.(1)生物进化 (2)统一性 共同的祖先 (3)多样性 进化 3.(1)遗传和变异 (2)个体 (3)渐变 物种大爆发 4.(1)①基因 遗传和变异 ②种群 (2)自然选择学说 问题探究
1.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能产生多种变异。
2.害虫种群中只有少部分具有抗药性的变异,大部分没有抗药性,使用农药后,大部分被杀死,只有少部分抗药性个体生存下来。
3.抗药性强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存活并大量繁殖。 4.C处种群中抗药性个体的比例很高。 5.农药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 6.这属于自然选择。
分析 自然选择的目的是使生物更加适应自然条件,而人工选择的目的是使生物更有利于人
7
类。 拓展应用
3.D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可使生物朝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进化,而不是朝向“符合人类需求”的方向发展。]
4.D [棉红铃虫本身就存在各种不同变异,使用农药后,棉红铃虫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农药对其不同的变异进行定向的选择,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逐代积累加强,使农药失去了原有的杀虫效果。]
5.D [达尔文学说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环境的选择是定向的。环境的作用是选择不定向的变异,不是引起生物定向的变异。] 课堂小结 自然选择 适应 个体 渐变 定向 适者 当堂检测
1.D [选项D不是拉马克的观点,拉马克认为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现代科学家认为,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
2.C [由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生物的进化是漫长的过程,因此仅一代时间之后的性状是无法判断的,不一定比父母的喙长。] 3.B 4.C
5.(1)后代数目超过环境所能承受的能力 不定向的 原材料 (2)自然选择 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3)性状 改造自己形成适应环境的性状 自然选择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