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又被赛珍珠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顾名思义它讲的是五湖四海内英雄的故事。 《水浒传》中共有108位好汉,他们尽管在现在看来都是“造反”者,但他们豪侠仗义、豁达明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性格却使他们成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水浒传》给我留下了三个方面的印象: 它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语言。
《水浒传》的语言都是白话、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从塑造人物形象时,那么的惟妙惟肖、绘声绘色就足见作者的语言功力。
《水浒传》的语言中还夹杂着许多诗词以及对偶句。这样的语言表达无疑使文章更富魅力,而且读来琅琅上口。 其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人物形象,《水浒传》中有许多的人物,这些人物由于个人的生活地位,社会身份以及命运遭际的不同,使得他们的个性也各具独特之处。如:鲁智深粗中有细、仗义疏财;李逵头脑简单,直率可爱;但武松却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人物形象中最令我喜爱的就是鲁智深、武松和林冲。 鲁智深的形象具有多面性。从“大闹五台山”中,我看到了他脾气火爆的一面;从“拳打镇关西”中,我看到了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一面;从“大闹野猪林”中,我看到了他豪侠仗义的一面;从“倒拔垂杨柳”中我看到了他力大如牛的一面……鲁智深就是这样,尽管脾气火爆,但不乏英雄气概,拥有许多良好的品质。 武松虽不和鲁智深一样属于“多面”派,但他也有许多的形象。从“景阳冈打虎”中,我看到了他不畏强敌的形象。从“借人头武二郎设祭”中,我看到了他有仇必复,有恩必报的形象。从“醉打蒋门神”中,我看到了他疾恶如仇的一面……武松就是这样。尽管一开始的他做武督头很踏实,但为了正义,从为兄报仇开始,他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他的反抗精神也正是我所认同的。 林冲则稍有些让人同情。他原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这样显赫的地位,使江湖上人人折服。但因高太尉的陷害,他一次次陷入了困境。在这段复杂的经历中,他最初时忍气吞声,之后走向反抗,由此可见,他并不是可怜虫,而是忍辱英雄。这样忍辱负重的精神,怎能让人不敬佩! 上述三人,都是《水浒传》中典型人物,他们的品格一直影响着我。 最后,令我印象深刻的则是《水浒传》中的时代背景。从中我看出《水浒传》反映的时代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化的时期。它所描绘的是封建王朝腐朽生活以及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反抗。《水浒传》的时代背景确实能使人产生思考。
《水浒传》无论是语言、人物形象、时代背景,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使我学到了很多,不仅学会了一些写作技巧,更学会了如何刻画人物形象,最重要的是学到了那些英雄人物的一些品质,并且他们的那些品质正是我所缺的,而从《水浒传》的时代背景中,我不仅深刻体会到作者对人人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学到了应崇尚平等和反对压迫。
家 长 感 言 《水浒传》确实是一本好书,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有时间时翻开看看,一看就很难停下,它那充实的内容使人读的津津有味,灵活的语言,读来必有所学,而那深刻的使我从心里感到震撼。
《水浒传》非但未向其它书籍那样批评“造反”者的大逆不道,而是感觉它在渲染,赞扬,他们的那种敢于和那些腐朽的、欺在老百姓头上的那些官僚们去呐喊去斗争,不畏生命,他们的那种豪情壮举,实属难得。 《水浒传》中的那些人物形象尤为让人印象深刻,有粗中有细的花和尚鲁智深,过于安分守已的豹子头林冲,有仇必复有恩必报的行者武松,还有那那巾帼不让须眉的母夜叉孙二娘等等。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难以人忘怀,他们坚忍不拔、至死不渝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
《水浒传》中一百零捌将他们兄弟姐妹般的友谊、感情,说明他们所向往的是一个平等互爱社会,他们的这种向往也是当今中国和全人类、全世界的向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