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大学毕业感言

2021-10-15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六月这个大学学子们纷纷踏出校门投进社会的季节。回回头,眼中的母校实在令我悲哀啊!这就是当今的大学吗?中国的教育改革都很多年了,有什么质的飞跃了?往事不堪回首,我的大学给了我太多感触,愿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

  一、政治、学术、教育

  一把秦火,烧毁了无数先秦典籍,同时消灭了这些典籍的解释与宣传者,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以至于教育史著作要么不谈秦朝的学校,要么认为秦朝的学校和教育已荡然无存了。其实,秦末一代,并非没有学术和高等教育,以博士制度为主体的官办学校的建立、发展和盛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只是秦始皇出于政治的需要焚书坑儒和“以吏为师”,只允许单一官学存在的举动绝不仅仅是遏制了秦朝的教育,而且影响到了现代的教育行为和知识分子的心态。秦始皇的狠毒之处在于不仅要“独尊”,而且要彻底“排异”。就这一次,政治力量显示出对学术力量的绝对支配地位(南科大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建议后,汉武帝用禁绝诸子百家“异端”、“邪说”的办法来独尊孔子和六经,以实行思想统治。此种做法虽曾起到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安定的积极作用,也自此奠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文化思想中的统治地位,但在繁荣“太学”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后世中国文化思想的自由发展及多样化风格的形成。它使中国此后的学校(尤其大学)与学术极难突破既作为统治阶级文化又作为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的基本框架。悲呼!

  二、大学是怎样的心态

  最近十几年,中国的大学教育热火朝天,从上到下都在搞大跨步的跃进。好处是大家都有干劲,想把大学办好;不好的呢,是大家都“迫不及待”。国家钱已经给了,怎么还没得诺贝尔奖?北大、清华怎么还不是世界一流呢?我的母校也如此,要想升级为大学,可以,但您要小心了,跑得太快,步伐不稳,那样会摔跤的。办大学,需要胆识,更需要汗水,老老实实地办,别老想着创造奇迹,创造政绩。说直白些浮躁之气弥漫整个大学校园:各种考核、评奖、争项目、夺排名,目不暇接,以致师生们没有了认真读书思考的时间。可笑啊!教授们,心境浮躁,对于从事专深的学术研究非常不利。高中时梦里进了大学校园,会觉得很清静,现实是进了校园,觉得和社会没有多少区别。这基本上是制度逼出来的!

  三、大学里的世俗

  大学太过“世俗化”(太过),有几个观察角度:第一,强大的资本力量,凭借大笔捐款而影响大学的具体决策,相信在系部学生会当过负责人的同学深有感触吧。第二,大学为了“生产自救”,主动走向市场,筹办大小公司,和私企签订些不为人知的协议(可笑啊,学校的领导私自打着学校的门面和私企做交易,不好找本校学生做实验,跑到省委我大学时工作过的公关组织里找各大学的有意者),这方面,各大学各显神通,多少都有斩获吧!第三,教育行政力量强力介入,使得各大学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自主”。这也是中国大学的特色,摆在桌面上,谁都无法回避。第四,隐约存在着的学术与权力之间的相互交换,比如大学送现任官员博士头衔或教授职称(通过合法手段),敦请有魄力且有资源的退休官员出任院长或校长。后者现在很时髦哦,不说投桃报李,就算全都出于公心,此举在为大学带来丰厚人脉,使得其日后“好办事”的同时,也带进了某些官场气象,让大学里“行政主导”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正所谓“有样学样”,大学,变得官场了。

  在这里,有几句箴言献给我的母校。学校办得好不好,除了可以量化的论文、专利、获奖,还得看这所大学教师及学生的精神状态。好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明显的精神印记。母校啊!珍重!

  四、死板、标准化

  办教育的,都会承认,大学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个性。世界上不存在一个“标准的大学”。在流行“与国际接轨”口号的中国,办大学需要向西方学习,这已经是共识,可还必须记得:第一,大学要接地气;第二,大学要千姿百态。对于一所大学,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与路向,比什么都重要。

  就大学校训来说吧,就是这么越来越雷同。五四时期,蔡元培先生的“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言简意赅,确实能体现北大的特点。上世纪80年代,被改为“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什么都有了,就是没特点。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又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呵呵,政治上特正确!就是放在什么地方都合适!中国人的词汇以及想象力,实在太贫乏了。说来说去,也就这么几句话。北大已故中文系教授、著名小说家吴组缃先生曾说过,宁愿被人说成是“司机”而不是“人”,因为,前者虽不准确,但还在努力抓特点,后者则几乎是不动脑筋。前人如此妙解,值得后人去欣赏、品味。

  五、校园文化必须改革

  “校园文化”,包括学生社团、文体活动、师生关系等。

  今天的“校园文化”,必须面对一个尴尬的事实,那就是:各地政府花大价钱一次性建成的大学城,硬件都很好,但都缺乏历史感和文化氛围。最要命的是,使得本就日渐疏远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了。因为,大学城一般都不设教师住宅区,于是,教师上完课马上走人,要不赶不上学校的班车了!傍晚时分,大学城里全是“朝气蓬勃”的脸孔,一点也没有“大鱼带小鱼”的感觉(当然有时有,那是在校外的馆子里)。

  最后,作为20xx年毕业的大学生,我不得不抨击下当今的大学,现今的大学是某些政客自我心态膨胀的畸形产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