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这个学期,还挺充实的吧。本学期修了6门课,教育专业的3门课,本学院的2门课,再加上公共外语的听力。
先说英语吧。很幸运,这一学期还是chris上的课,他教我一年了。以前,和外国人说话紧张,感觉听力和口语都不行。这一年,我是真的可以面对面的与他交流了。当然,还会有些小的地方不太明白。但我对英语的信心又增加了。不得不说的是,中间逃过一节课,偏偏他连续两节课点名。本想偷点懒,没想到外国人的思维跟中国人的真是不一样啊。还好,他们的习惯是最后一次课可以给一次补救的机会。所以,我的平日成绩还是满分。他教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非语言教学。他的表情丰富,肢体表达准确,就连简笔画也不错,所以课堂很生动,常让我们忘记了两个小时的上课时间。如果不是要按照指定的教材,他的课一定更有趣。
教育专业的3门课各具特色。小康的课真是包罗万象,人也很有趣,颇能给人点启发。从哲学到经济学,从社会学到伦理,他还真是看的书够多。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笑声,因为他喜欢用自己和女儿的生活点滴举点不怎么恰当的例子,也让我能够尽量坚持不睡得太久。但是,他的语言组织有点问题,常把问题说得不那么清楚,显得啰嗦。但人绝对是好人,就没发现有谁在小康的课上缺席,因为一个人到了,全都到了。接着是老郭的课了,她讲得不多,把大多数时间留给我们自己讲。于是,我们胆战心惊地走上讲台,做好被狠批的准备开始了准备好的讲稿。这点,老郭就不如小康厚道了。就是因为我们不那么了解教育学的原理,才来听老师讲的。如果一切都理解得很准确,又何须再上课呢,不必太吹毛求疵嘛。最后,是裴老太太的课。老太太真是好人,认识的人还真多,从清华校长到网上聊友,真是无人不知,无人晓啊。老太太的课中规中矩,但不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了。她的特色在于最后的实践调查。因为分组的关系,我也从教育系学生那儿学到了一点关于调查数据统计方面的东西,顺便也终于采访了清华附中校长一回。
自己学院教师的课还是那样,主要从课堂实践的角度出发。不同在于,小东的课突出实践性,解读新大纲,注重结果。现在能坚持改学生论文的教师真是不多了,也只有他真是不厌其烦的改我写的烂文章,希望我们在学期末能发表一篇。真是好人啊。老许的课还是那样吧,这学期她注重教育硕士的开题,让我们也有了紧迫感,同时,也对自己的开题心中有数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