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设想
高一、高二是学生读书的黄金时段,阅读关乎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所以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将读书融入生活,并逐渐的把读书当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和追求。
现在部分学生阅读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考试需要、分数需要,而非阅读原本的内在目的“求知”。所以自觉性不高,外在强制性强,阅读索然无味。针对以上状况,我做如下设想:
我觉得高一学生要以感悟文本为主,所以我主要选择一些有关梦想、亲情、心灵系列的书目,文体上主要以散文化语言为主,篇幅小,自然清新的文字,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开始关照身边的一花一草、一人一事;同时也能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无形中补足学生作文语言贫乏的现象。
高二学生在高一阶段的基础上,心理上趋向于成熟,更多地追求文化味道,以思辩为主。深度的多层次阅读是必要的,所以我选择鲁迅、沈从文、林语堂的文章,来提高学生的文学品味;同时唐诗宋词的欣赏也是提高学生底蕴的必要途径;在读书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人生、学会思辨,并辅助以励志的书籍,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二、基本做法
(1) 高一阶段,一个月一本书;书目的选择,以重点推荐为主,阅读兴趣高的学生还可选读其他推荐书目;一个月后,写1500字的读书感悟。
其中,每周三的阅读课自由选择读物,比如最新杂志、语文报、推荐书目。我推荐我班读的杂志:《青年文摘》、《读者》、《格言》、《意林》、《阅读与作文》、《青年博览》、《散文选刊》(学校阅览室),同时做好摘记,写好评论或者感悟。
对于《语文报》中精彩语段,我安排学生课前两分钟分享;对于语文报中的作文佳作,周五作文课上贯串。
早自习10分钟《文言文助读》。一个月的时间,以平均每天1-2篇的进度推进,余下的篇目假期继续推进。
学期末,读书交流会,话题是“我最喜欢的那本书”,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进行思维碰撞。
(2)高二阶段,一个半月一本书(其中寒暑假可以多读),读后写3000字的感悟。同上。
学期末,读书辩论赛。
四、成果展示
(1)优秀读书笔记评比
注: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选一人,申请班级量化节分加2分。
(2)优秀点评评比
注:先由小组评出优秀点评,同类文章择其一为优秀点评,评“最佳点评奖”,颁发证书。
(3)优秀摘记评比
摘记的比较好的,交给课代表审核,挑出好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同时统一纸张誊写、收集,形成班级文摘集。
(3)班级“读书之星”评比
注:每个专题,每班限定名额为7人。申请班级量化积分加3分,颁发证书。
要求:读书速度快,质量高,读书感悟内容多,程度深。
评比方式:每个小组推选一人,班级竞选。
(4)书香班级评比
注:全校或者友谊班级进行征文比赛,评选书香班级,颁发奖状。
五、自我预期
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速度,阅读时间段中间可能产生断层情况;同时文言文本身难懂,对于《文言文助读》的推进,我个人觉得有难度,如何去落实文言文助读呢?有关书目是否满足大多数同学的期待,还有待检验。
附:书目推荐理由
高一阶段:
《我很重要》中“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其文学魅力感染心灵,哲理韵味指点迷津。很多作品都被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多篇成为高考题库素材。她的书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传说,也没有轰天动地的传奇,但她给你呈现一个美好平淡的世界,同时如同老妈妈一样,告诉你一些最质朴最实用的道理,给你温柔而坚强的力量。去读读吧!在这样一个浮华年代,找一片心灵的伊甸园。
《林清玄散文精选》收录了深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红心番薯》、《光之四书》(《光之香》
一节入选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等,以期在给成年读者带来安宁与回忆的同时,也给青少年读者向上的力量,让我们以《林清玄散文精选》作舟,与林先生一起,“循着时光的河流向上游前进,两岸花树宛然,群山微风依稀,好像重活了一次。”
《苏东坡传》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鲜明的苏东坡。他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也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秘密》为世人揭示了一个被隐藏千年的秘密。作者朗达•拜恩是澳大利亚电视工作者,有一年,父亲突然去世、工作遭遇瓶颈、家庭关系也陷入僵局,就在人生跌至谷底、生活即将崩溃时,意外发现了隐藏在百年古书中的秘密。这个秘密零星地存在于各种口述的历史、文学、宗教与哲学之中,更藏在人与世界的各个互动层面,每个人自身都存在着自己所不知道的能量。运用这个秘密,为你的生命带去伟大改变!
《瓦尔登湖》是亨利•戴维•梭罗是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他于1845年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书。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形象的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去拜读这本心灵的教科书吧!它会让你不虚此行。
《安静的位置》作者用哲学的眼光对人生、生死、生命的意义、自我、孤独、爱、永恒等人生的终极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思考,读的过程中会对你的人生有所启迪。读书的乐趣就在于此,不管隔了多么遥远的时空,人性永远是相通的。
高二: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于1932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谈了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本质等问题。书中从净化人心、美化生活出发,提出人生的艺术化,倡导情趣化的生活。认为艺术化的生活,既是个人修养、快乐的源泉,也是净化社会、收拾人心、拯救社会问题的根本良方。《朱光潜谈美》一经出版,很受读者欢迎,值得认真阅读与领会。
《边城》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凭此书一举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书中寄托着作者关于“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作品。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城淳朴的世道民风和天然的生活状态。全书共二十一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似一幅或浓或淡的水墨画,以古朴清新的语言,表现出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正能量》这本书破除了我们过去秉持的“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决定行为”等认知。运用书中的技巧,可以使我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也更有安全感。《正能量》还揭秘了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可以影响我们的信念、情绪、意志力,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提升我们内在的信任、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同时,规避自私、猜疑、不自信的负能量。当我们陷身困惑、争执或消极能量之中时,可以运用怀斯曼教授的理论,解脱或改变破坏性的能量。当积极的能量被引爆时,我们的人生将会得到神奇的大转变。
《鲁迅杂文选读》简介:阅读鲁迅、了解鲁迅,是一门无法忽略的功课,也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鲁迅的杂文就像一座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大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宝藏,《鲁迅杂文选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口,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面,以及鲁
迅运用杂文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境地。钱理群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旅美专事创后的第一部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再次获成功的又一英文作品。他将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予以充分的传达,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效仿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
《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凭此书一举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书中寄托着作者关于“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作品。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城淳朴的世道民风和天然的生活状态。全书共二十一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似一幅或浓或淡的水墨画,以古朴清新的语言,表现出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把栏杆拍遍》是梁衡专为中学生编写的一本散文读本,最大的特点是梁衡亲自挑选了一些适宜中学生阅读的文章,并对每篇文章亲自进行点评,以便让中学生读者能够明白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写作技巧和方法。 本书收集著名散文作家梁衡近年苦心创作的散文精品五十余篇,集中展示作家的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收入本书的作品多以写人为主。有铁甲烈马、威风凛凛,以武起事又以文为业的大词人辛弃疾;有被皇家发配边荒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位功臣林则徐……此外,作者的一批极具个性与人文内涵的山水散文,也在本书的收集之列。作者写人突出文学与政治纠葛的背景,善用理性分析和形
象表现,因此,作品大多视野宏阔,充满磅礴气势。作品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体,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同时也赋予作品以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蒋勋说唐诗》中,蒋勋用十个章节来讲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诗,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诗人,从魏晋到晚唐,从文学到美学,从张若虚到李商隐,充满诗意,充满禅机,娓娓道来,好看,好读,好美。唐代是“花季”,是诗的盛世,是一场精彩的戏,诞生了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
《蒋勋说宋词》中蒋勋——中国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大家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为了把这 “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勋说宋词》全书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与姜夔。具有极大的可读性和流畅度。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娓娓道来,字字珠玑。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因你而不同。
其他推荐书目理由:
《水知道答案》讲述了听到“爱”与“感谢”,水结晶呈现完整美丽的六角形;被骂作”浑蛋”,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听过古典音乐,水结晶风姿各异;听过重金属音乐,水结晶则歪曲散乱…… 122幅前所未见的水结晶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项罕见的独特观察: 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是《纽约时报》最畅销作家、普利策奖得主安娜•昆德兰沉淀生命之作!我们生命的篇章是一个个漫长的故事——关于朋友们、家人们、男人们、工作、我们曾经的过错,以及成功避免的错误。其中,有些情节枯燥无味,有些情节跌宕起伏,有些内容我们殚精竭虑才终于懂得,有些内容我们思索一生也无法理解。可无论如何,人生就是这一连串的生命体验,经历过的,才是属于你的故事;走过的,才是属于你的人生。 在远行的漫漫长途中,我们路过迷惘,路过失望,路过欣喜,路过淡然,路过一切繁华消殆的时光。它蹉跎了我们,也沉淀了我们;它剥去了我们青春的衣裳,也脱下了我们的年少无知与轻狂。那些我们走过的弯路也好,受过的疼痛也罢,都是来度我们的。最终,那些属于我们的,还是会出现在我们要走过的路上。所以,亲爱的,走吧,有些路你不走下去,就不知道它有多美;有些路你不走下去,就不知道它有多美。
《唐诗综论》是林先生数十年唐诗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有关唐诗研究文章的结集。中国是诗的国度,诗国的高潮是唐诗,深入浅出而富于生气的唐诗,给后人以无尽启示,并为今天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这是林庚先生对于唐诗的基本看法,也是他特别喜欢并潜心研究唐诗的根本原因。文章分三组:唐诗高潮、唐诗远音和谈诗稿。后两组文章所谈诗篇和诗人,唐之前溯源《诗经》及屈原,唐之后涉及宋代词赋和苏轼,以此经之纬之,纵横交错,从而更凸显唐诗的立体形象。所以,本书虽是文章的组合,却有专著的效果。
《围城》是三十年来横贯常销畅销小说之首。《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小说塑造了抗战开初一类知识分子的群像,生动反映了在国家特定时期,特殊人群的行为操守、以及困惑。从另一个角度记述了当时的情景、氛围。虽然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但这部小说揭示的只是人群的弱点,在今天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杨绛
《活着》讲述了一个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随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远行》收录了梭罗九篇关于远行的文章,文章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内容。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可以说,《远行》中的文章写出了最深刻,也最宽广的自然世界。他的这些文章深受爱默生、甘地、马丁•路德•金等人的
赞赏。也直接启发了《在路上》等伟大的旅行文学的创作。这本书在西方被誉为最伟大的旅行文学作品之一,可与梭罗最知名的作品《瓦尔登湖》媲美。
《走近宋词品人生系列•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讲述最富有智慧的苏轼,是清醒的,他的一生在波澜诡谲的宦海中浮浮沉沉,“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然而,对他来说,一花凋零,丝毫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他那文思如泉涌的才情,每每喷薄欲出,挥动如橡之笔,如同儿戏一般轻松自如,令人拍案称奇。天马行空的思想,随遇而安的心态,无论怎样的忧患来临,他总能一笑置之,安之若素,每有得于心,把酒临风,绝妙诗文倚马可待。
《论语译注(简体字本)》内容简介:“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
《把心安顿好》 是周国平20xx-20xx年的最新随感集,也是继《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之后的第四部随感。作者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对何为圆满的人生进行了诠释: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作者对生命和灵魂的本真进行了思考,倡导人们珍惜平凡生活,注重内在生活,这对疲于生活的现代人是很好的心灵抚慰和人生指向。
《雅舍小品》中他的文字,或在平淡朴实中流露风趣,或在幽默诙谐中显现温厚。融情趣、智慧、学问于一炉。潇洒隽永,明丽生辉。梁实秋最为世人珍视的小品和杂文,饱含了他经历悲喜历练和世界观转变后,对人生的一种超脱体验;他追求恬淡宁静,充满闲情逸致,襟怀清雅,有中国古代名士的遗风;不圆于现实,而又着根于人性,令他的作品能超越时代和地域,历久常青。
《怅望千秋:唐诗之旅》很大程度上是传承一种精神,那是伟大的唐诗精神——以李白和杜甫为代表的集傲岸与悲悯于一体、集生活与艺术于一身的高贵精神。并非每部来自中学生阅读现场的著作都具有文化性和思想性,相反,有很多恰恰缺少中学生所必具的文化与思想高度,而是迁就部分同学的低龄化阅读趣味和文化享乐心理。而这套书在选择推荐书目时,就着眼于文化品味,以提升同学们的文化与思想高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